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阅读试题

阅读试题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卷(word试卷+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3-08-01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风、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照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转;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国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売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披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迷姥进大观国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风、宝玉、黛玉。熙风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风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自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倒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合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风、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像。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费孝通先生在《差序格局》以及《礼治秩序》两章节中,向我们表达了一个以父系社会为核心向外波纹式延伸的家族观念,为我们展示了其核心论点“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的熟人社会”。这一论点会使人联想到,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中描写的不就是这样一个“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的熟人社会”吗?贾史王薛是《红楼梦》中具有稳固社会地位的结合体,是联谊关系盘根错节的命运共同体。

四大家族通过长年累月的经济、婚姻以及政治上的链接,建立了一个稳固家族联盟。因为稳固,后来受到保护的子孙后代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庇护下不思进取,四大家族宅府的大门中,已经生出一种犹如“不知身外事”的境地。这与费孝通先生在《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两文中所谈到的空间、时间尺度上文字在乡村的价值有异曲同工之妙。《乡土中国》中提到的“文盲”,由于空间尺度上彼此之间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多余的语言进行交流,或者是因为时间尺度上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定型,其历史轨迹也是一条直线,语言足以传递代际经验,不需要文字,导致文字无法下乡,社会渐渐向原始部落“退化”。那么在四大家族间也是如此,他们由于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因为对方做出任何多余的改变,渐渐地也步入了“退化”的阶段。这样,当面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他们这一命运共同体很容易就会乱了阵脚,而走向衰败。

当然,当事情变得更糟时,贾府也做出了努力。例如:在探春兴利除弊这一章回中,探春发挥自己的商业头脑,实施了“开源节流”的策略,将大观园中荒置的田地租给嬷嬷们耕种收取地租,不仅将贾府中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还能“开源”,净赚了几百两银子。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即使探春的努力能够为贾府带来巨大的优势,但也不得不承认,探春自身存在的局限限制了她的思维,也限制了她的行动。由于自己“女儿身”的限制,探春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只是在贾府中进行,只是在大观园中进行,只是熟人与熟人间的交易,没有打破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并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

在《红楼梦》中,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宝黛的“木石前盟”。为了应对外界的冲击,保住最后的地位,四大家族权衡利弊之后,不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感情,直接为宝玉做出了“弃黛保钗”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也体现了《乡土中国》中提到的“家族维系”的乡土观念。家族之间为了保持长期稳定的“命运共同体”形态,就需要贾家与薛家再建立最亲密、最直接的关系。在“金玉良缘”缔造之前,薛家与贾家之间的链接,其实一直都是通过王家才得以实现,薛姨妈与王夫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要比“金玉良缘”弱得多。因此,在宝钗进宫失败后,为了提升社会地位,薛家权衡利弊,迫切渴望她能嫁入贾府;同时,贾家也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迫切与薛家联姻,所以才有了“金玉良缘”一说。

(摘编自葛妍《从乡土社会视角看不一样的〈红楼梦〉》有删改)

材料二:

探春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其言之不满现状,于兹可见。她在荣府中,能够受人重视,完全由她努力,博得上下称许。探春虽生于富贵之家,幼时因为庶出,也许生活不如嫡出那样舒服,故能深知荣府的积弊;而收入不数支出,则为荣府最大的危机。探春改革固然只限于大观园之内,然此非探春之过,盖大观因之外有人管理,如贾琏、赖大、林之孝等是,而又涉及贾母、贾赦、贾政诸人。大观园自昔就成为另一个世界,探春行使权力只限于大观园之内,故其改革亦限于大观园之内。然而大观园乃是荣府的一部,整个荣府腐化到无法改革,则只改革区区的大观园,不但没有用处,而且大的宿弊每可助长小的宿弊,改革小的宿弊,绝不会使大的宿弊因之消灭。

探春改革固然只限于大观园之内,然此非探春之过,盖大观园之外有人管理,如贾琏、赖大、林之孝等是,而又涉及贾母、贾赦、贾政诸人。大观园自昔就成为另一个世界,探春行使权力只限于大观园之内,故其改革亦限于大观园之内。然而大观园乃是荣府的一部,整个荣府腐化到无法改革,则只改革区区的大观园,不但没有用处,而且大的宿弊每可助长小的宿弊,改革小的宿弊,绝不会使大的宿弊因之消灭。

计探春在大观园内所作的改革,只有两件事。一是节用,姑娘们已有二两银子的月钱,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则头油、脂粉何必另外再有二两银子。何况此二两银子的头油、脂粉是由买办经手去买,往往买的不是正经货,使不得,所以探春把这一笔开支取消了。二是兴利,把大观园内花卉、树木交给忠实的老婆子管理,凡姑娘丫头的头油、胭粉、香纸以及各处笤帚、簸箕、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都由她们包了去,不用向账房领钱”,即以大观园花卉、树木的收入,充为购买这些物品之用。

明代丘浚云:“三害 (冗吏、冗兵、冗费)之中,冗费之害尤大,必不得已而去之,吏兵无全去之理。惟费之冗者,则可权其缓急轻重而去之焉。凡所谓冗者,有与无皆可之谓也。事之至于可以有,可以无,吾宁无之而不有焉,则不至害吾财矣。”荣府的奢靡均属于冗费,探春的改革,不过去其冗费而已。(摘编自萨孟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有删减)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之间的社会状态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缩影,它的特征就是费孝通所说的“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熟人关系”。

B.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建立的联盟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早期保护了子孙后代,但也让这些后人失去进取心,难以应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故。

C.探春不满现状,凭借自身能力得到荣府上下的认可。她虽然不是嫡出,但由于出身富贵,才得以清楚荣府入不敷出的危机。

D.探春在大观园内进行“开源节流”的改革,一方面承包荒地花木,以此“兴利”;一方面取消头油、脂粉等冗费,减少开支。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像“文盲”因空间、时间尺度的紧密联系而使社会“退化”那样,结盟后过于亲密的关系,导致四大家族逐渐走向衰落。

B.宝钗进宫失败成为“金玉良缘”的诱因,贾、薛两家根深蒂固的“家族维系”的乡土观念则是宝玉、宝钗成婚的深层原因。

C.由于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只要整个荣府的宿弊不除,探春在大观园内进行的这些改革就无法改变荣府衰退的趋势。

D.丘浚认为冗费就是可有可无的花费,有很大害处,需要去掉。探春在大观园内的节用举措和这一观点是一致的。

8.根据选项内容,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门子呈给贾雨村“护官符”时说,贾史王薛“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

B.贾赦对贾环说: “咱们这样人家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功夫,反弄出书呆子的气象来。

C.王夫人发现傻大姐捡的香囊,命令王熙凤会同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人抄检了大观园,惹起一场风波,最后把司棋、晴雯、四儿及芳官等撵出荣府。

D.王夫人、凤姐与薛姨妈商谈好宝玉宝钗的婚事后,薛姨妈告诉了宝钗,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但仍愿委屈自己,冒充林黛玉与宝玉举行婚礼。

9.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10.材料一认为探春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并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如果以此为观点写一篇评论,请结合两则材料,列出评论要点。(6分)

                                                                                                 

                                                                                                  

                                                                                              

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情真意切释猜嫌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中能够成功地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得力于人物语言的精妙安排,人物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

B.宝钗建议黛玉的病适宜吃燕窝粥,黛玉觉得难为的根本原因是这病每年都犯,吃燕窝粥不一定能有多大效果。

C.选段中的黛玉一反平时的孤高自傲呈现出坦率真诚的一面,这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立体感强。

D.选段中的语言既有典雅含蓄的一面,如宝钗劝黛玉不要作司马牛之叹,用典说事,非文化人不能解;又有生动活泼、口语化的一面,如黛玉说何苦叫他们咒我,浅近自然。

12.宝钗的情真意切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4分)

                                                                                                  

                                                                                                

13.文中哪里可以看出黛玉猜嫌? 4分)

                                                                                                  

                                                                                             

14.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请分析黛玉这番话的内涵及作用。6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满纸荒唐言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咏菊 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纸荒唐言》是作者的高明预见,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红楼梦》。

B.《满纸荒唐言》的作者借《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同时寄托了内心的感慨。

C.《咏菊》的颔联描写黛玉临霜作诗、对月吟咏的情景,富有美感。

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

16.有人说,曹雪芹借《咏菊》中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曹雪芹以前,没有人做过自叙传性质的小说。曹雪芹虽然勇敢地创始了,却也不敢_______说是自叙;所以他在第一回中吞吐含糊假托了空空道人和“石头”上的故事。因为他的第一回语意吞吐含糊,而中国向来又没有自叙传性质的小说,于是从前研究《红楼梦》的人总是_________地用心思:或谓此书为政治小说,有民族主义的排满思想;或谓贾宝玉影射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或谓此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

如果我们要从《红楼梦》的社会价值批判角度来理解这一观点,也是可以_________的。曹家从显赫到衰落,几乎在一夜之间,正所谓“呼喇喇大厦倾”,童年的曹雪芹是看在眼里的,在之后的日子里,(            ),他对封建社会是有一种批判性的,而当时却又不能_________地来写这种情况,所以他只能借助艺术加工,通过描写四大家族的盛衰、大观园里公子女儿的离散来显示对社会的不满,对现实的控诉,这也是很多人分析的一种情况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昭然若揭 含沙射影 自圆其说 堂而皇之 B.彰明较著 转弯抹角 自圆其说 明目张胆

C.彰明较著 转弯抹角 滴水不漏 堂而皇之 D.昭然若揭 含沙射影 滴水不漏 明目张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曹雪芹一辈子没有功名,只能艰难度日,曹家一直被朝廷压制

B.曹雪芹只能艰难度日,一辈子没有功名,曹家一直被朝廷压制

C.曹家一直被朝廷压制,曹雪芹也一辈子没有功名,只能艰难度日

D.曹家一直被朝廷压制,曹雪芹也只能艰难度日,一辈子没有功名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他只能借助艺术加工的形式,通过描写四大家族的盛衰、大观园里公子女儿的离散来显示对社会的不满,对现实的控诉,这也是很多人分析的一种情况。

B.所以他只能借助艺术加工的形式,通过描写四大家族的盛衰、大观园里公子女儿的离散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对现实的控诉,这也是很多人分析的一种情况。

C.所以他只能形成艺术加工,通过描写四大家族的盛衰、大观园里公子女儿的离散来表示对社会的不满,对现实的控诉,这也是很多人分析的一种情况。

D.所以他只能形成艺术加工,通过描写四大家族的盛衰、大观园里公子女儿的离散来显示对社会的不满,对现实的控诉,这也是很多人分析的一种情况。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写了一本《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其中谈到《红楼梦》对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即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红楼梦》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帝王将相的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

著名的作家王蒙作过《红楼梦》评点。他在评点本的《序》中说:“《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红楼梦》___________。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在王蒙《红楼启示录》一书的序言中说:“《红楼梦》___________。

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的更换,会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它本身是无价之宝,又起着聚宝盆的作用,把种种的睿思,色色深情都聚在周围,发出耀目的光辉。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5分)

                                                                                                  

                                                                                             

21.结合上面的语段,用肯定句概括当代中学生应该阅读《红楼梦》的三点理由。(6分)

                                                                                                  

                                                                                             

                                                                                            

六、 综述写作60分)

许多研究者对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有不同的看法请查阅相关资料就此写一篇综述具体分析对林黛玉形象的研究有哪些看法。

【写作指导】从《红楼梦》问世开始对于林黛玉形象的研究一直不曾间断大家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需要查阅、梳理相关观点和看法然后加以整理按综述的具体要求写作即可。

友情提示:搜索微信公众号(教学E网),对公众号回复:综述,可获得综述写作知识,先学习,后完成写作。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卷(word试卷+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