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周测试题

周测试题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10-13 下载支付: 3 立即下载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

总分值:150分    建议用时:150分钟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己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含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而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彀、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蹈、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满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凤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固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城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神,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国学”真正发扬光大。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殷周之际,中华传统文化由“神本”转向“人本”,人道主义思潮从而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构建“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秉持“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儒、道两家在“人本”的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也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成为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为双方主张截然不同,既对立又互补。

B.法、阴阳、名三家灭绝的原因是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

C国学并不只是指儒家学说。儒道互补,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国学的根基。

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讲究内圣外王之道”,道家追求顺任自然之性”,二者人生态度不一。

B.在生命与理想不可兼得之时,儒家的杀身成仁之举,体现了以为核心的思想。

C.儒道两家处处相反:比如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D.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历了从被孤立到逐渐与儒、道融合的漫长时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A.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D.兵贵胜,不贵久。

4.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行文思路。

                                                                                            

                                                                                            

5.为何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两家独存?请结合材料,阐述其原因。

                                                                                            

                                                                                            

                                                                                            

二、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进文庙(节选)

郭沫若

十月十五日丁祭过后的第二天,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颜回子路子贡三位在上海的文庙里吃着冷猪头肉的时候,有四位年轻的大班抬了一乘朱红漆的四轿,一直闯进庙来。

子路先看见了,便不由得怒发冲冠,把筷子一掼,便想上前去干涉。孔子急忙制止他道:由,你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呀!

子路只得把气忍住了。

回头孔子才叫子贡下殿去招待来宾。

朱红漆的四轿在圣殿前放下了,里面才走出一位脸如螃蟹、胡须满腮的西洋人来。

子贡上前把这西洋人迎上殿去,四位抬轿的也跟在后面。

于是宾主九人便在大殿之上分庭抗礼。

孔子先道了自己的姓名,问来客姓名,原来这胡子螃蟹脸就是马克思。

这马克思的名字,近来因为呼声大高,早就传到孔子耳朵里了。孔子素来是尊贤好学的人,你看他在生的时候向老子学过礼,向师襄学过琴,向苌弘学过乐;只要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不惟不肯得罪他,而且还要低首下心去领教些见识。要这样,也才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不象我们现代的人万事是闭门不纳,强不知以为知。孔子一听见来的是马克思,他便惊喜着叫出:

——啊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呀!马克思先生,你来得真难得,真难得!你来到敝庙,有什么见教呢?

马克思说:我是特为领教而来。我们的主义已经传到你们中国,我希望在你们中国能够实现。但是近来有些人说,我的主义和你的思想不同,所以在你的思想普遍着的中国,我的主义是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因此我便来直接领教你:究竟你的思想是怎么样?和我的主义怎样不同?而且不同到怎样的地步?

孔子听了马克思的话,连连点头表示赞意,接着又回答道:我的思想是没有什么统系的,因为我在生的时候还没有科学,我是不懂逻辑的人。假如先把我的思想拉杂地说起来,我自己找不出一个头绪,恐怕也要把你的厚意辜负了。所以我想,不如请你先说你的主义,等我再来比对我的意见罢。

——好的,好的,在谈我的主义之先,不得不先说明我的思想的出发点。我们既生存在这个世界,应当探求的便是我们的生存要怎样才能够得到最高的幸福,我们的世界要怎样能够适合于我们的生存。我要请问你:假使这个出发点我们早就不同,那么我们根本上走的是两条路,我们的谈话也就没有再往下继续的必要了。

马克思刚把话说完,子路不等孔子开口便先抢着说道:是呀,我夫子最注重民生,所以说地之大德曰生

——是的,孔子又才接着说下去:我们的出发点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不过你要想目前世界适合于我们的生存,要怎样的世界才能使我们的生存得到最高的幸福呢?你定然有这样个理想的世界,你的理想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你问我的理想的世界吗?好啊,你真问得好啊!正如你所问的一样。我是有一个至高至远的理想的世界,我怕是一个顶理想的理想家呢。我的理想的世界,是我们生存在这里面,人要能和一人一样自由平等地发展他们的才能,人人都各能尽力做事而不望报酬,人人都各得生活的保障而无饥寒的忧虑,这就是我所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社会。这样的社会假如实现了的时候,那岂不是在地上建筑了一座天国吗?

——啊哈,是的呀!这回连庄重的孔子也不禁拍起手来叫绝了。——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不谋而合。请让我背一段我的旧文章给你听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这不是和你的理想完全一致吗?

孔子拉长声音背诵了他这段得意的文章来,他背到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尤为摇头摆脑,呈出了一种自己催眠的状态。但马克思却很镇静,他好象没有把孔子这段话看得怎么重要,孔子在他的眼中,这时候,顶多只是一个空想的社会主义者罢?所以他又好象站在讲坛上演说,说起他的道理来。

——不过呢,马克思在这个折转联接词上用力地说:我的理想和有些空想家不同。我的理想不是虚构出来的,也并不是一步可以跳到的。我们先从历史上证明社会的产业有逐渐增殖之可能,其次是逐渐增殖的财产逐渐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于是使社会生出贫乏病来,社会上的争斗便永无宁日……

——啊,是的,是的。孔子的自己陶醉还未十分清醒,他只是连连点头称是。——我从前也早就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孔子的话还没有十分落脚,马克思早反对起来:不对,不对!你和我的见解终竟是两样,我是患寡且患不均,患贫且患不安的。你要晓得,寡了便均不起来,贫了便是不安的根本……

——是的,是的!孔子也依然在点头称是。我也说过庶矣富之富矣教之”“足食足兵民化之矣的为政方略,尊重物质本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管子也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所以我的思想乃至我国的传统思想,根本和你一样,总要先把产业提高起来,然后才来均分。大家连饭也还不够吃的时候,总不应该容许少数人吃海参鱼翅。

——啊,是的!马克思到此才感叹起来: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完全一致,怎么有人曾说我的思想和你的不合,和你们中国的国情不合,不能施行于中国呢?

——哎!孔子到此却突然长叹一声,他这一声长叹真个长,长得足足把二千多年闷在心里的哑气一齐都发泄出了。——哎!孔子长叹了一声,又继续说道:他们哪里能够实现你的思想,连我在这儿都已经吃了二千多年的冷猪头肉了!

——什么?你的意思是中国人不能实现你的思想吗?

——还讲得到实现!只要能够了解,信仰你的人就不会反对我了,信仰我的人就不会反对你了。

…………

师徒四人立在殿上。看马克思的大轿已经抬出西辕门了,又回到席上,把刚才吃着的冷猪头肉从新咀嚼。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庭抗礼寄寓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何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孔子儒学关系的独特看法。

B脸如螃蟹,胡须满腮形象地写出了马克思的外貌特征,作者用大量心理和语言描写来塑造马克思。

C怒发冲冠,把筷子一掼,便想上前去干涉”“不等孔子开口便先抢着说都写出了子路鲜明的性格。

D.本文构思巧妙,主要采用孔子和马克思对话的形式,使叙事节奏紧凑,有利于表现两个人物的思想主张。

7.关于文中孔子和马克思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认为自己和孔子谈话继续下去的前提是他们的思想的出发点必须一致。

B.二人的思想都强调物质基础的重要性,但不患寡”“不患贫是二人的分歧所在。

C.孔子认为马克思关于共产社会的阐述与自己大同世界的内涵完全一致。

D.对话中马克思与孔子最大的区别是,马克思重在说,而孔子所求在

8.文中三次提到吃冷猪头肉,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9.这篇文章有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的特点,其中因由指文献中的相关记载,点染指创作者的自由发挥。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并举例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台湾,海外一巨岛,广袤千里,物产之利无所不有。隋大业中,虎贲将陈棱一至澎湖,东向望洋而返。元置巡司于澎湖,明初废之。嘉靖中,海贼林道干遁入台湾,寻为琉球所逐。天启中,日本逐琉球而踞之。崇祯中,闽地大旱,(郑)芝龙请于巡抚熊文灿,以舶徙饥民数万至台湾,人给三金、一牛,使垦岛荒。鸿荒甫辟土膏坟盈一岁三熟漳州之人赴之如归。荷兰红毛夷遭风泊台湾,乞于日本,以台湾为互市地。市久之,荷兰先筑安平城,旋筑赤嵌城。筑炮台,沈夹板于鹿耳门之港口,置揆一王守之。有荷兰通事何斌者,南安人;为揆一王主会计,负帑二十万。惧发觉,走厦门谒成功曰:台湾,公家之故土也;沃野千里,鸡笼(基隆)、淡水硝磺有焉。横绝天海,肆通外国。耕种可以足食,兴贩铜铁可以足用,霸王之区也。"成功览其地图,叹曰:"此亦海外之扶余也!”集僚佐议之不决,惟马信、杨朝栋然之。

初,三月二十七日,成功自澎湖开船,下令曰:视吾鹚首所向。四月一日天明,成功至台湾外沙线,各船络绎至鹿耳门线外。此港甚浅,大船从无出入,故荷兰不防之。成功焚香祝曰:“成功受先帝眷顾,寸土未得,孤岛危居;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师。”竹篙视之,则加涨丈余。三日,陈泽扎营北线尾,守台湾城揆一王遣头目拔鬼仔率兵数百前来冲击。陈泽迎战,一鼓歼之。四日,杨朝栋招谕赤嵌城酋长,(酋长)猫难实叮以城孤救乏,遂率三百余名出降。令赤嵌酋长招揆一王降,不从。次日,荷兰击鼓吹笛,出兵七鲲身。成功部将杨祥领藤牌手跳舞横冲,荷兰兵大败,退守王城。成功令马信等扎台湾卫固守不攻,候其自降;派各镇分汛地屯垦。改赤嵌为东都,设一府、二县。十二月,守台湾城揆一王降。

(节选自《台湾通纪》)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

鸿ABCDEFGHIJKLMNOPQRST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不久,表时间,与《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意思不相同。

B.走,即逃跑,与《鸿门宴》中四人持剑盾步走意思相同。

C.鹚首,古代指船头,与《荷塘月色》中鷁首徐回鷁首意思相同。

D.络绎,指连续不断,与《孔雀东南飞》中络绎如浮云络绎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各朝代也对台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管理,但在明朝,台湾先后被琉球、日本、荷兰占据。

B.经由原荷兰通事何斌从历史、地理、物产等方面有理有据的鼓动,郑成功力排众议,决定集中力量收复台湾。

C.渡海作战要面临复杂的地形和天气,郑成功的焚香祷告增长了军队的士气,又使潮水涨了一丈多,大船得以通行。

D.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既有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也有技术高超的心理战,这充分展现了郑成功卓越的指挥才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耕种可以足食,兴贩铜铁可以足用,霸王之区也。

                                                                                            

2)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师。

                                                                                            

1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郑成功正心的表现。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寻雍尊师隐居

【唐】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释】雍尊师:指姓雍的道士。其名字、生平不详。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列仙传》:老子乘青牛去,入大秦。《玉策记》: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岁者,终不集于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雍尊师所居之处高远非凡,群峰峭立摩天,极自在逍遥。

B.颔联视听结合述寻访不易,从听觉、从视觉写登山。

C.颈联用道家典故,以青牛”“白鹤典故颂扬雍尊师道行高深。

D.诗人浓笔重彩地描绘深山幽谷瑰丽景物,倾诉对雍尊师仰慕之意。

16.这首诗的借景抒情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            就不能实行礼,不能运用乐;而曾子则告诉士人            ,因为士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3)《老子》中                        两句告诉我们不仅要知人,也要自知。

六、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是探寻真理的重要路径。朱熹有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经过历史积淀而 下来的经典,往往蕴含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品味,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塑造品德、净化心灵等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有益于开阔眼界、提升格局;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海中深蕴着灼热的理想信仰、炽烈的家国情怀。翻阅《论语》《孟子》,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博大精深;①细览《    》《    》,(    );

走进《    》《    》,(     ,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闪耀不一样的气质。

对于热爱读书的人来说,书籍如同亲密的朋友。每一天都有新的生活,每一日都应成为读书日。把书籍当作生活 ,锲而不舍地读书学习,持之以恒地用书卷气给自己赋能,就能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留传 受益匪浅 含英咀华 必需品

B.流传 大有裨益 字斟句酌 必须品

C.留传 受益匪浅 字斟句酌 必须品

D.流传 大有裨益 含英咀华 必需品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往往蕴含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品味,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B.往往蕴含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和人文内涵,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C.往往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和人文内涵

D.往往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品味

20.请依照划波浪线的句子的句式,将后面①②两句补充完整,构成一个排比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医药学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疗理论,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维护和保障病人的健康与生命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种医学上的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儒家的恻隐之心、道家的无欲无求、佛家的慈悲等观念的具体体现。古典医著《黄帝内经》倡导不治已病,治未病,告诉人们必须注意身体保养调理,如能持之以恒,即可预防衰老疾病,该理念与中国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中医学从天人合一,形神一体”“天人相应等观点出发,认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原因,固然有生理因素,但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应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关系中去理解和认识人体的健康。《周易》有动静结合的说法,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也是如此,其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始终贯穿着矛盾运动,所以只有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21.中医药学的医疗理论体现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10个字。

                                                                                            

                                                                                            

22.幸福社区邀请中医专家为社区居民普及日常养身保健的方法。你作为志愿者,负责主持这项活动。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内容向社区居民介绍该中医专家。

材料:夏良方,男,东方医科大学教授。系我国现代中医学专家。其素有把脉准,不差毫厘;开方神,对症病除之美称。专著《中医诊断学》(获优秀医学图书奖)在医学界享有盛誉。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致知在格物。

以上五句话都是我们学习的《论语》《礼记》等先秦诸子散文。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领会到了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认识到其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民众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也明白了很多立身处世的道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贵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学校将组织以学习传统文化,让经典照亮人生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会,请从上述五句话中任选其一,结合你在家里网课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