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周测试题

周测试题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下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10-13 下载支付: 3 立即下载

第一单元测试(必修下册)

检测时间:75分钟

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_考号:_______总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4分)

材料一:

近段时间,关于什么是共同富裕的讨论比较多。

富裕”二字很容易理解,少有争议。而人们对“共同”二字的理解就五花八门了,有人认为是同时间、同步调、同标准,有人认为是每个人的收入水平、财富水平都差不多,也有人认为是平均化分配社会财富。显然,这是把“共同”二字简单化为一个字“同”了,是不准确的。共同富裕,是指人们在意愿上、程序上、法治上、结果上都做到相互兼顾、整体考虑,一起推进经济包容发展和社会公平分配。

共同富裕这个命题,并不是首次提出,而是人类社会长期的追求。在不同历史时期,共同富裕的内涵也不同。站在当前历史坐标轴上,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富裕,是指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基础性制度更加协调,推进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摘编自董少鹏《“共同富裕”要努力让14亿人“共同满意”》)

材料二:

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是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

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即孟子所谓的“恒产决定恒心”“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这里的“恒心”,既指人的道德意识,也包含人们的社会认同和依礼循则的秩序观念。儒家认为此“恒心”与社会的治、乱密切相关,缺乏“恒心”,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社会一旦出现“无不为已”的局面,当然也就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相反,孟子认为若“制民恒产”,使每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家家栽种桑树,又养鸡、豚、狗、豕之畜,人人安居乐业,自会政通人和:“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正是循此“恒产——恒心”的道路,所以孟子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富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所谓“反其本”,实即“制民之产”,亦即采取切实施政措施来富民,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此为安民致治的要津。

民富才能国安。儒家认为民心的向背是统治是否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获得人民的支持,统治者则必须“与民同乐”而不能“独乐”,“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孟子所谓的“同乐”,其要义在于“与百姓同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而究其实即强调统治者应关注并解决好民生问题,正如《孟子·尽心上》所言:“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儒家认为,唯有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儒家认为,真正“王天下”的统治者,无不是“富民”的;如果不是这样,统治者只满足一己私欲,不顾人民冷暖饥寒,则其执政合法性不仅不足,其国也将难安。正是有鉴于富民对于治国安邦如此极端的重要性,故儒家一直宣扬“富民为本”。

(摘编自《光明日报》《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富民论》)

材料三:

实现共同富裕不会“一蹴而就”,要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就发展历程来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经历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先富带后富、帮后富”,从“迈出坚实步伐”到“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从“基本实现”到“全面实现”的过程。就现实困难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就业和收入分配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实现共同富裕必然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等不得,也急不得。

实现共同富裕不能“等靠要”,而要靠共同奋斗。有人认为,共同富裕有国家的强力保障,可以不劳而获,“吃大锅饭”了。这种认识显然不正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即使将来发展水平更高、财力更雄厚了,也不能提过高的目标,搞过头的保障,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也必然要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其中,培育高素质劳动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这就需要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尤其要重点鼓励培育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

(摘编自田训龙《推进共同富裕不宜急、不必忧、不可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富裕的内涵,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

B.孟子所说的“无恒产,因无恒心”中蕴含着经济基础决定思想意识之意。

C.有“恒心”的前提是有“恒产”,为政者如果能“制民恒产”,那引导百姓向善就容易。

D.儒家认为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是民心;统治者只要做到“与民同乐”,就可获得民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先指出人们对“共同富裕”中“共同”错误的看法,再明确“共同富裕”的正确内涵。

B.材料二主要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引用孟子的话语,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C.材料三着重分析了实现共同富裕不会“一蹴而就”是因为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问题。

D.材料三对如何“培育高素质劳动者”给出了具体做法,其重中之重是鼓励培育致富带头人。

3.下列四句是网上文章标题,哪一项与材料三的观点相左(   

A.共同富裕,每个劳动者都不能缺席

B.共同富裕发展的成果人人有份

C.人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密码”

D.用好致富带头人,念好“共同富裕经”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本”?(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6分)

仲尼之将丧

冯至

今天早晨,仲尼起得分外的早,这是因为他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的缘故。扶着杖,立在门前,仿佛有什么期待似的,向着远方发呆。鸟儿们的晨歌将罢,草地上的露珠,一颗颗地映着旭日的光;遍地的野花,昂然向着这皤白老叟微笑,含着几分嘲讽的意味,但是他对于这些自然的景象,此时毫不注意;他只是想着,或者有一个弟子能够来吧,或者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吧!等到了绝望的时候,便这般说:咳,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事,哪能影子一般地随我一生呢!——衰弱的目光,无力地望着——北方的云雾已散,蔚蓝的泰山余脉,远远起伏地,展开在他的面前了。

他远远地望见一个衣冠楚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来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子贡见他先生的神色、言语,都与往日不同,木鸡般愕然地立着了!使他忘记了种种的繁文,善于辞令的子贡,一个字,都不知怎样说才好。——先生……

——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方才的兴奋,立刻又归于消歇;手扶着子贡的肩,师生两个缓缓地走了几步。你说它有时要崩堕吗?

——先生……

——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这里来了……

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的意见。哪知出乎意外,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先生,可是病……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只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颓的那一天吗?

——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堕的,如同哲人没有亡一样……

——赐呀……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

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石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之巅,叫了起来了。

——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俯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濛濛地。

——先生,是一只雄鸡。

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了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劳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着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

我是自己打算定了的,终身作一个东西南北的流浪人;郑人为我编成歌谣,说我茫茫如丧家之狗,这四字,真是恰当啊!流浪的人,是没有家室的,我也是从没有一日以家室为怀。我的家室,早已任着它的自然而消灭了,家室啊,是我行为的障碍,是我思想之潮的堤防,我早已把它抛弃在比云还缥缈的虚无之乡了!死的,死了;散的,散了!

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

我悔不该回到故乡,故乡于我,失尽了它的意味了。赐呀,我还有几天的生命呢,天也无边,地也无涯,悠悠荡荡,我种种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残骸,由残骸化成了灰烬了!后世呀,不可知的后世呀……

——后世,一定有认识先生的人……子贡寻不出另外可以安慰先生的话了,这淡如白水的慰语,丝毫没引起仲尼的注意——

——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的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的光荣!怎样的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的身边,仲由在我的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的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的幽扬!怎样的美丽呀!现在,善良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第子,都个人走上个人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天呀,天呀,……

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郁抑,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终于不大了解先生的这种心情上的骤然的改变,想用旁的话把先生的话路岔开,却寻不着适当的话。

——先生,该是午餐的时候了吧?

——啊,——似乎仲尼没有听清。——午餐?

——先生的精神太疲劳了!

——咳,疲劳啊——

——先生到房子里休息休息——

——休息?

——我到菜圃里去剪一些菜,为先生煮汤吧!

——你去吧,我到房子里……

子贡一步三回顾地,怀里怀着鬼胎,不知将来究竟要发生什么变故,走到房后的菜园里去了。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得使人听着了万籁的极细微的呼吸……

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

一九二五年七月作

(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二期,有删改)

[注]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三人都是孔子弟子。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既交代了仲尼起床分外早的原因,也暗示了他身体的衰弱状况。

B.仲尼看到雄鸡便想到了仲由的一生,想到仲由像金星随太阳般的追随自己,这表现出他对仲由的思念和歉意。

C.仲尼慨叹“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面对已失尽了意味的故乡,他早就发出了“故乡真是荒凉”的悲鸣。

D.“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表明作为圣人的仲尼也像凡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渴望“弟子能够来”“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等心理描写,突出了仲尼对弟子的思念和向往热闹的心情。

B.“衰弱的目光”“两颗绿豆大的泪珠”“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等细节描写,包含着作者的想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C.小说中的对话描写没有运用引号,而大量使用破折号,不仅使行文简洁生动,而且蕴含良多,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D.作者结合《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进行二度创作,使小说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融合。

7.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8.文中仲尼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子贡这一人物对仲尼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f0346ea6f5d84c37997a823b028e870a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f0346ea6f5d84c37997a823b028e870a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注】 ①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庄子。②庶几:差不多。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B.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C.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D.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王之乐:古代贤王所制作的音乐,即清静典雅的音乐,和世俗之乐相对。

B.管籥之音:这里泛指音乐。管,籥,两种管乐器,前者跟笛子相似,后者似是排箫的前身。

C.田猎:在田野里劳作。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

D.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旗杆。

11.对本文写作特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是一个引子,只有短短几句,由庄暴之言,提出齐王“好乐”,而孟子的简单回答,则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

B.本文虽是议论文,语言却很生动形象,如写齐王“变乎色”,写老百姓“疾首蹙@@@68cf1233c70a45f8951f354835b32ebd”“欣欣然有喜色”等。

C.作者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

D.在下文孟子面对齐王展开论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前,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13.孟子在最后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说服大王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雅典,希腊的首都,像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历经风霜,阅尽兴衰,拥有一份难得的丛容与淡定。今天,在雅典阿果拉广场上,孔子与苏格拉底两尊沉甸甸的青铜雕像分立东西,面向彼此,向世人讲述作为东西方文明发祥地的两个古老国家——中国和希腊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和伟大友谊的故事。两位圣哲以____________的默契,超越时空,对话互鉴。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生活于社会____________之际。孔子身处的春秋时代,礼乐崩坏,天下纷争群起;苏格拉底则适逢雅典城邦由盛转衰,战争频仍。在历史巨轮的轰然转向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心怀崇高的使命意识,传道解惑,揭示真谛。他们____________,知行合一,终生恪守自己的原则,践行自己的思想,在不同的环境下开出了自己的济世良方。孔子用“仁”的原则,使共同体成员看到了秩序生活的理想和希望;苏格拉底以“德性”的观念,鼓舞共同体成员为不断获得完好的生活而净化心灵。“仁”和“德性”的提出,突破了狭隘的等级观念和相对主义,____________了人类命运一体性之应然与必然,不仅影响了当世,更影响了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方向。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同工异曲      巨变      口传心授      洞悉

B.同声相应      剧变      言传身教      洞悉

C.同工异曲      剧变      口传心授      洞察

D.同声相应      巨变      言传身教      洞察

15.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B.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去。

16.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下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