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周测试题

周测试题

第八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10-13 下载支付: 3 立即下载

第八单元  单元测试

总分值:150分    建议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刚出版的《黑池坝笔记(二)》,自然是7年前《黑池坝笔记(一)》的延续。这些碎片式的随笔,是诗人陈先发在黑池坝湖边散步时内心的“游思”,与黑池坝既有关又无关,体现出一种断想短章式的复合文本形式。套用宗白华先生“散步美学”的说法,这无疑是陈先发的“散步诗学”,而在我看来,这种散步诗学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诗学。诗人始终端坐在“语言的轮椅”上,以诗一般的语言谈论写作、诗歌和诗歌语言,以语言的灵性带动思辨,“融语言灵性与思想于一炉”,由此建立起个人的语言史和思想史。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恰恰是在语言问题上,形成了诗人与诗人、诗作与诗作的根本区别。正如论者所说:“陈先发式的写作,一直注重语言的‘在场’。在他看来,写作的最高意义是对我们时代精神的记录。”在《黑池坝笔记(二)》中,陈先发更加坚定地“通向语言之途”,有意识地凸显语言的神秘性、独创性和未完成性,以此对诗人、写作、世界和时代旁敲侧击。

语言的神秘性意味着世界的神秘性。“一个诗人对世界和语言要完成双重的体验。一个小说家呢?对世界重在体验,对语言则重在理解,他最核心的需要,是语言的工具理性。而诗人须更深地参与语言中禁忌的、混沌的、神秘性的一面。”这种语言神秘性似乎是对世界神秘性的模仿,在“坝上记事”中,陈先发多次述说这种神秘性,比如那个令人费解的“巫师”老乔,奇异本领突然而来又突然而去;那些精神病人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刺绣作品,因为他们更能直观世界和语言的神秘。

语言的独创性意味着语言的个体性和思想的创造性。按陈先发的意思,一个优秀的诗人应当能够“清算语言的遗产”,“恢复与拓展语言的表现力”,能够“把字和词的沙子拧成语言的绳子”,“形成不可复制的个体语言特性”。个体化的语言并不意味着独语,而是意在提醒诗人自己,必须要有语言危机意识,慎重对待一切习以为常的公共性语言对个体语言的“驯化”。另一方面,在语言与思想的关系上,陈先发更强调语言的生成性。他借王尔德的话“语言,它是思想的母亲,而不是思想的孩子”表明,语言孕育思想,语言的创造性就意味着思想的创造性。他的这种笔记体写作同样如此,正是借助语言的召唤和催生,语言学、诗学、社会学、心理学、现象学哲学等各路思想纷至沓来,如奔马、闪电,亦如流水、落叶。

语言的未完成意味着作者写作和读者接受层面的创造性。陈先发不仅强调诗人写作的主体性和个体性,更深语读者的接受美学之道。“诗将世上一切 ‘已完成的’,在语言中变成‘未完成的’,以腾出新空间建成诗人的容身之所,这才是真正的‘在场’”,而“作者在一首诗中的完成度越高,读者就越难在这首诗中抵达他自己”。换言之,未完成的诗歌语言为诗人的创造和读者的再创造提供了可能。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的阅读,是凝视语言的发现力而抑制语言带来的每一种情绪冲动”。可惜的是,今日之读者不少还陷在“情绪冲动”的圈圈里。                   

(摘编自江飞、陈先发的“散步诗学”)

材料二:

构建中国现代语言诗学理论体系,需要历时性地探索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理论的历史生成规律,从语言之维重新勾勒中国现代诗学及诗歌创作的“语言史”。同时,需要共时性地考察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力和理论价值的新诗语言原理,全面立体地呈现百年中国现代新诗语言艺术原理的历史脉络和整体风貌,揭示这些语言艺术原理的美学价值和推动新诗形式发展与创作实践的现实意义。

要全面发掘、整理和提炼中国现代新诗的语言艺术原理。新诗是多元发生的文体,不仅是思想文化大变革的产物,也是语言大变革的产物。而现代新诗的语言艺术原理正是随着现代新诗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并成为中国现代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诗语言艺术理论的复杂性在于:其提出者是多元的,既有创作新诗的诗人,也有专业的诗论家和语言学家:其借用的思想资源是多样的,既有中国古典诗歌语言观,更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意象主义等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语言观;其理论形态和话语形式是多样的,既有工具性的诗歌语言观,也有本体性的诗歌语言观,既有经验的感性的只言片语,也有相对科学的严谨的学理表述。因此,需要在纷繁复杂的文献和诗学理论中,细致而全面地发掘、整理和提炼那些具有较高价值的新诗语言艺术原理。

要还原、解析中国现代新诗语言艺术理论的历史生成特点和规律。为了实现“诗体的大解放”,创造“国语的文学”,胡适主张并践行了以白话取代文高,以“语言的自然” (自由)打破古典诗歌的语言束缚(格律)。这次语言解放树立了白话的正宗地位,但也造成新诗语言“散文化”之异。为了矫枉救弊,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格律诗派吸纳古典诗歌和民间歌谣的语言特性,京派文人对诗语形式做了更深的学理求证,并大量翻译外国诗歌,试验外国诗体,推动了新诗第二次“语言解放”;三四十年代,经由三次“大众化”讨论和新民歌、朗诵诗、街头诗等运动,新诗语言的民间化、大众化特征日趋鲜明,自由化、散文化与格律化并行不悖。新时期,以现代语言学为基础的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被引入国内学界,在诗歌创作领域掀起第四次“语言解放”。诗学理论批评也发生了“语言论转向”。在每个时期,诗人、诗论家和语言学家都通过对西方语言、中国古典语言和中国民间语言这三种语言资源的不同配置,从各自的写作经验和专业立场出发提出自己对新诗语言的看法。

(摘编自江飞《构建中国现代语言诗学理论体系》)

材料三:

“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研究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界的泰斗《中国新诗总论》的文编谢冕一开讲就说明了自己的初心。谢冕始终关注着中国新诗领域的理论与批评。他介绍,中国新诗的创立,不是先有创作,而是先有理论。在从不成熟慢慢地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中国新诗的理论价值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访谈的最后环节,对于“中国新诗令后的发展脉络和趋势”这一话题,谢冕表示,《中国新诗总论》中体现了一个核心思想——“诗言志”,即诗歌要表达人民的志向和愿望。在过去的100年中,中国诗歌的这一伟大传统没有中断,今后的中国新诗依然会秉承着这个传统继续发展下去。

(摘编自《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回望中国新诗百年理论蝶变》)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散步诗学”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断想短章,更是诗人陈先发对创造、对生活、对时代精神的思考。

B.  与小说家不同,诗人追求选用的语言与诗人对生活的体验在神韵和情感等方面高度一致。

C.  语言的独创性就是用独特的方法组成语言,而这种语言形成了一种不可复制的语言风格。

D.  诗人创作时应该留给读者再创造空间,读者阅读时也应该被作品带来的情感变化所左右。

2.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全面立体地呈现百年中国现代新诗语言艺术原理的历史脉络和整体风貌,有助于构建中国现代语言诗学理论体系。

B.  由诗人、诗论家、语言学家等提出的新诗语言艺术理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与新诗的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

C.  胡适对现代诗歌语言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造成了新诗语言“散文化”之弊端。

D.  中国现代诗歌语言借用中国古典语言和民间语言以及西方语言等语言资源,各时期它们占的地位和分量不同。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是一篇评析创作者陈先发语言特点的小论文认为陈先发有意识地凸显语言的神秘性、独创性和未完成性。

B.  材料二直接入题,指出构建中国现代语言诗学理论体系的要求,接着从两个方面具体论述构建这一理论体系的方法。

C.  材料三虽为访谈录,但特点并不明显,而主要介绍谢冕对诗歌理论的认识及对诗歌创作发展方向的理解。

D.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所不同,但都采用的是先提出观点再分条论述的总分式论证结构,论证思路是一致的。

4.  “散步诗学”是材料一提出来的理解陈先发诗学主张的一个重要概念,请给它下个定义。(4分)

5.  中国新诗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如何创造新时期中国诗歌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断魂枪

老舍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枣红色多穗的镖旗,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

这是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谁不晓得他“神枪沙子龙”?可是,现在镖局改了客栈,大枪立在墙角。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 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在他手下创练起来的少年们还时常来找他。他们都有点武艺,有的在庙会上去卖艺,他们打扮得像个样儿,他们是神枪沙子龙的徒弟——虽然沙子龙并不承认——得到处露脸。没钱,上沙老师那里去求。沙老师不含糊,不让他们空着手儿走。可是,为打架或献技去讨教一个招数,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有时直接把他们赶出去。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他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他给手心一口唾沫,抄起大刀来:“诸位,王三胜以武会友, 神枪沙子龙是我的师傅;玩艺地道!我先练趟瞧瞧。不白练,练完了,带着的扔几个;没钱,给喊个好!”

一跺脚,刀横起,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收了势:“诸位!”一手持刀,一手叉腰,看着四围稀稀的扔下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他咽了口气:“没人懂!”

“有功夫!”西北角上一个黄胡子老头接了话。

“下来玩玩,大叔!”王三胜说得很得体。

点点头,老头儿往里走。这一走,四处全笑了。他的胳臂不大动;左脚往前迈,右脚随着拉上来,一步步地往前拉扯,像是患过瘫痪病。蹭到场中,一点没理会四围怎样笑他。

“神枪沙子龙的徒弟,好,让你使枪吧,我呢?”

“三截棍进枪吧?”王三胜要看老头子一手,三截棍不是随便就拿得起来的家伙。

老头子的黄胡子一动:“请!”王三胜一扣枪,向前躬步,枪尖奔了老头子的喉头去,枪缨打了一个红旋。老人的身子忽然活展了,将身微偏,让过枪尖,前把一挂,后把撩王三胜的手。啪,啪,两响,王三胜的枪撒了手。老头子的眼亮得发着黑光;腿轻轻一屈,手上打着刚要抽回的枪杆;啪,枪又落在地上。

王三胜擦着汗:“姓王的服了!可有一样,你敢会会沙老师?”

“就是为会他才来的!”老头子的干巴脸上皱起点来,似乎是笑呢。

“你老贵姓?”他问。

“姓孙,”老头子的话与人一样,都那么干巴,“爱练,久想会会沙子龙。”

“跟我来。”

沙子龙不把你打扁了!王三胜心里说。他脚底下加了劲,可是没把孙老头落下。但是,沙子龙是没对手的。准知道孙老头要吃亏,他心中痛快了些,放慢了些脚步。

到了客栈,他心中直跳,惟恐沙老师不在家,他急于报仇。他知道老师不爱管这种事,可是他相信这回必定行,他是大伙计,不比那些毛孩子;再说,人家在庙会上点名叫阵,沙老师还能丢这个脸吗?

“三胜,”沙子龙正在床上看着本《封神榜》,“有事吗?”

“栽了跟头!”

王三胜心中不平,他得激动老师:“姓孙的一个老头儿,门外等着老师呢;把我的枪,枪,打掉了两次!”他知道“枪”字在老师心中有多大分量。

客人进来,沙子龙在外间屋等着呢。彼此拱手坐下,他叫三胜去泡茶。三胜希望两个老人立刻交手,可是不能不沏茶去。孙老者没话讲,用深藏着的眼睛打量沙子龙。沙子龙很客气:“要是三胜得罪了你,不用理他,年纪还轻。”

“教徒弟不易!”孙老者说。

“我没收过徒弟。走吧,这个水不开!茶馆去喝,喝饿了就吃。”沙子龙从桌子上拿起缎子褡裢,一头装着鼻烟壶,一头装着点钱,挂在腰带上。

“我来为领教领教枪法。”

“五虎断魂枪?”沙子龙笑了:“早忘干净了!早忘干净了!告诉你,在我这儿住几天,咱们各处逛逛,临走,多少送点盘缠。”

“教给我那套枪!”孙老者抱了抱拳。

沙子龙下了台阶,也抱着拳:“孙老者,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

“不传?”

“不传!”

孙老者的胡子嘴动了半天,没说出什么来。到屋里抄起蓝布大衫:“打搅了,再会!”

沙子龙把客人送到小门,然后回到屋中,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

王三胜和小顺们都不敢再到土地庙去卖艺,大家谁也不再为沙子龙吹腾。“神枪沙子龙”慢慢似乎被人们忘了。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门外“不同面色的人”的入侵,既交代了时代背景,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B.沙子龙明知枪与枪法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却依然保留,表明了他内心的不甘。

C.孙老者为了见到沙子龙而打败王三胜,目的是希望能学习并且弘扬五虎断魂枪法。

D.孙老者为学艺而尽情表演,但沙子龙不为所动,只是表面上奉承而内心已分高下。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简明交代沙子龙“镖局改客栈”的事实,横空而来,十分突兀,巧设悬念,充分激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沙子龙凭这条枪和这套枪法纵横西北二十年,博得无敌手的“神枪沙子龙”称号,这与当前尴尬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

C.孙老者要领教枪法,沙子龙要陪孙老者吃饭,用简洁的对话塑造出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的情感评判。

D.王三胜和小顺们因不敢去卖艺而迁怒于沙子龙,沙子龙真的就此被人们忘记,这些情节揭示了国民灵魂的麻木与冷酷。

8.小说两次写到沙子龙在夜晚“关上小门”,独自练枪的情景。这样安排行文有什么效果?(6分)

9.小说以“断魂枪”命名,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节选自《墨子·亲士》)

材料二:

文公之出也,竖头须【注】,守藏者也,不从。公入,乃求见,公辞焉以沐。谓谒者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从者为羁绁之仆,居者为社稷之守,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遽见之。阳人【注】不服公围之将残其民仓葛呼曰:“君补王阙,以顺礼也,阳人未狎君德,而未敢承命。君将残之,无乃非礼乎!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樊仲之官守焉,其非官守,则皆王之父兄甥舅也。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附?敢私布于吏,唯君图之!”公曰:“是君子之言也。”乃出阳人。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诸降。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縠。”公从之。文公学读书于臼季,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闻则多矣。"对曰:"然而多闻以待能者,不犹愈也?”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文公伐曹、卫,出谷成,释宋围,败楚师于城濮,于是乎遂伯。

(节选自《国语·晋语》,有删改)

【注】竖头须:竖,宫中役使小臣;头须,人名。阳人:阳樊人;阳樊,周代姬姓国。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阳人A不服BC围之D将残E其民F仓葛G呼曰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遇,文中指遭遇,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遇”意思相同。

B.师旅,文中指军队,古代也可用来形容军队编制、战争战事等。

C.笃,指厚道忠诚,与“笃行致远””的“笃”意思不同。

D.释,文中指解除,与成语“手不释卷”中的“释”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墨子认为只有国君重视贤士,国家才能生存发展。即使国家陷入困境,国君遭受耻辱,若重视任用贤人,还是能够取得成功。

B.晋文公流亡时,负责看守库藏的头须没有跟从,文公即位后推辞不见他。头须表示留在国内的人是为君王看守国家,不能怪罪。

C.晋文公率兵伐原,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三天没有取胜。兵败撤退时得到情报,原人坚持不过两天,后来原人果然主动请降。

D.晋文公与郭偃探讨治国难易之道,郭偃指出应辩证看待,国君认为治国容易,则困难将至;国君认为治国困难,则容易将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4分)

 

(2)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附?敢私布于吏,唯君图之!(4分)

 

14.  材料二中,晋文公是怎样“用民”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野人送朱樱

杜 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①细写:轻轻倾倒。②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

15.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西蜀村民赠樱之事写起,与标题相呼应,以小事见深意,全诗构思精巧。

B.颈联“擎出”一词刻画了诗人在长安任职左拾遗时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形象。

C.“金盘玉箸”紧承上联大明宫富丽堂皇的意象,“无消息”暗示此时世逢丧乱的背景。

D.诗人以蓬草自比,表现漂泊之苦,与“征蓬出汉塞”之“征蓬”有异曲同工之妙。

16.清人金圣叹评此诗∶“妙在‘也自红’三字,全篇用意不出三字。”请结合全诗分析“也自红”是如何统摄全篇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宋代张孝祥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写舟泛水上,境界开阔,与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所写的景致非常相似。

(2)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                                                 ”。

(3)窗户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古代诗歌中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本题共3小题,11分)

曾经,在城市街道拐角,一部补鞋机,一个工具箱,外加剪刀粘胶纤维线和几只大小不一的棉拖鞋,修鞋匠与修鞋人聊着家长里短,开胶、断线、破掌的鞋子也就修补好了;曾经,丢了钥匙的孩子急得团团转,爸妈没有过多责备,走出小区,请配钥匙师傅重新再配一把;曾经,骑自行车上班一族,车胎扎了、车圈瓢了、车链断了,一点也不慌,只要往单位门口的修车摊一放,和修车大爷打个招呼,下班骑走就好。曾经,留守家中的老人总能听见“磨剪子戗菜刀”吆喝声;曾经,换纱窗、洗油烟机、空调加氟,各类服务 ①          ……一双双灵活熟练的手,让一件件破损的物品 ②           ,修补物品的同时修复了心情。这,何尝不是温暖的一幕?

可是,近年来,曾经和人间烟火气紧密联系的“小修小补”摊点,感觉是越来越少啦!一些专修老物件的摊点,跑遍通城也难寻踪影;那些手工业艺人,走遍街角也难觅足迹。曾经,那些“小修小补”的城市低收入群体,他们从不“躺平”,③           ,靠手艺吃饭,在家门口就业,通过这些“小而精”“小而专”的工作,努力奋斗,不断融入城市生活。是他们,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更便利、更舒心的感受,也让我们懂得人间烟火气的珍贵!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

20.请为文段拟写一个含有“小”,与“大”二字的标题。(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科学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味道,并且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人的体味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研究表明,    ,而汗液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体味,与基因有关,更与生活在人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

首先每个人的汗液多寡,主要由基因决定。与亚洲人相比,欧洲人和非洲人通常长得更高大粗犷,身上体味也更浓。为什么亚洲人的体味不那么重呢?原来,大约70%亚洲人的16号染色体上的ABCC11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汗腺的分泌减少。

我们身上刚刚分泌出的汗液,    。汗水中含量最多的三种成分是硫醇、类固醇和酸性物质,这三种物质本身是无色无味的,人之所以有体味,主要是汗水分泌出来后,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才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非洲人和欧洲人因为汗水分泌多,微生物“发酵”的原料就多,   

21.下列句子中的“味道”和文中加点的“味道”,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印象中,妈妈做的红烧辣子鱼味道非常鲜美,一直是我全家人的最爱。

B.过分退色的墙体已经没有昔日的金碧辉煌,但是墨迹斑驳更加有味道。

C.衣物开始沾染着他的气息,你穿过归还的时候,衣物就有了你的味道。

D.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无间》情节曲折,越看越有味道,引来不少人追剧。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象征,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方正的汉字,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有无穷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先进文明的贡献。比如“仁”,表示生而平等,传达出兼爱的精神,不断地为社会建设与发展赋予新的能量。研究发现,“和” “信” “众” “奋” “新”都是历代青年使用的高频汉字。下图是这五个高频汉字字云图:

图片1.png

请整体把握字云图的内容和寓意,从中选取三个高频汉字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汉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更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八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