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周测试题

周测试题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10-13 下载支付: 3 立即下载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

  总分值:150分    建议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

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历史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与对立,但相互补充、相互吸收,都是显而易见的。

B.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

C.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

D.荀子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庄子则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二者共同促进中国艺术的不断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

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

C.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所以,儒、道实质上是离异而对立的。

D.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淡化美和艺术的独立造成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这一观点的是      3分)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请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陶渊明、李白、苏轼三人中的任意一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非攻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 崔军艺《浅析〈非攻〉》)

文本三:

《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B.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

  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

  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B.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

  C.“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D.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

8.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6分)

 

 

 

9.对待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节选自朱熹《读书之要》)

(乙)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丙)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A.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B.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C.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D.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A.“跬步”,古时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老聃,即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孔子曾向他问过礼。

C.古文,文中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讲求声韵和谐、辞藻华丽的骈文相对。

D.韩愈,字退之。愈,胜过,其名与字意思相反,相同的名、字关系如苏轼,字子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A.甲文提出了读书应熟读精思的观点,熟读让语句如出自自己的嘴巴,精思让文意好像出自自己心里所想,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

B.甲文认为,读书要仔细思考,对于有疑惑的内容,一定先要学会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否则没等到和其他学说比较,就已经自动屈服,无法读懂了。

C.乙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学习应该具有的态度和方法,荀子认为,学习要注重积累,要坚持不懈,还要专心致志。

D.丙文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以此表明本文的写作缘由,其更深的用意是倡导古人从师之道,抨击当时社会士大夫们的耻师风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译文: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

 

 

1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别简要分析它们运用的论证方法。(3)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1516题。

题《红楼梦》

【清】富察明义

其四

 追随小蝶过墙来,忽见丛花无数开。

 尽力一头还两把,扇纨遗却在苍苔。

其十八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四诗中“尽力一头”指奋力投出扇子,通过动作细节的描写,写出女子在明媚春光中追逐蝴蝶的情态。

B.其十八诗中“伤心”是诗眼,写女子在落花成阵之时,吟一首葬花词伤春,却不知此诗就是自我命运的谶语。

C.其四诗由“忽见”“遗却”等词可见诗意曲折,其十八诗由“安得”可知作者希望女子能起死回生与自己再续姻缘。

D.这两首诗风格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其四重描写,再现诗意场景;其十八重抒情,更多表达对人物命运的感慨。

16.这两首诗涉及《红楼梦》中“宝钗扑蝶”“黛玉葬花”两个经典场景,请结合这两个场景分析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一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人类已经和疟疾进行了数百年的斗争。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此后,奎宁的替代物氯喹一度成为抗击疟疾的特效药。后来氯喹失灵,问题就出在________上。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病毒也在不断寻找生存方法。(    )人类就可能在疾病面前________,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从40多年前屠呦呦课题组在190次失败后成功________青蒿素,到研制出杀虫较彻底的、作用时间长的复方蒿甲醚,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以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的精神_______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深知,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停滞;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来的给人类生存的危险系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抗药性  举无遗策  汲取  攻克

B.抵抗力  举无遗策  提取  攻占

C.抗药性  束手无策  提取  攻克

D.抵抗力  束手无策  汲取  攻占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跟不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

B.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能跟上病毒的变异速度

C.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能跟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

D.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B.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C.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D.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给人类的生存危险系数。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题。

你有没有遇到过下面这些情况?每月月初,你信心十足地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但到月末时,却沮丧地发现你不知道怎样才能完成?你一直很希望做好某件事,可不知道为什么总也开始不了?我们往往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但事实上,。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但是不同的精力状态,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在体力劳动的时代,劳动时间和效率几乎成正比;而在脑力劳动的时代,精力代替时间成为了更重要的资源。

精力管理金字塔可以分为四种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精力,依次是体能、情感、思维、意志。这意味着身体不好的时候,心情也不好;情绪不佳的时候,做判断容易失误;强大的思维能力背后,往往是坚定的意志力。,我们做事才能全情投入。了解了精力金字塔后,当我们重新看待很多人说的“状态不好”,就明白这实际上意味着很多东西。比如,脑力活动者的疲倦是思维疲倦,对他们来说,,而是精力补充,他们应当散步、读书、听音乐、看电影,以这样的方式“换个脑子”。

21.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记念刘和珍君》)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包身工》)

D.魏杰同志把我叫去了,要我当“交通”,下山和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党费》)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刚出场时是个穷书生,他饱读诗书,有真才实学,心怀大志,脂砚斋曾为他写下“雨村真是英雄”的批语。可在登科及第步入官场后,他丧失了做人的良知与道德,逐渐变成了一个忘恩负义、丧尽天良的奸险小人。书中曾预言他“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脂砚斋曾十几次怒批他为“奸雄”。

热播剧《狂飙》中的高启盛出身寒微,从小学习刻苦,有较高的人生目标,凭借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是,由于毕业后长期遭到旁人的歧视,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扭曲,他贪慕钱、权与“胜”,失去了读书人的信仰,逐渐沦为一个不择手段、没有道德底线的黑恶分子,最终坠入毁灭的深渊。

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警示意义。请结合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