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周测试题

周测试题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10-13 下载支付: 3 立即下载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

总分值:150分    建议用时:150分钟


一、阅读理解(5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沉浮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

B.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C.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

D.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了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

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了前进动力。

C.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指挥才能。

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  ) (3分)

A.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C.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D.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请简要分析梳理材料一的行文结构。(4分)

                                                                             

5.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谈谈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给我一支枪

茹志鹃

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我头上掠过,接着,咯咯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我要是有一支枪,哪怕是一支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盗!”

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在熟睡中重新记起的十几年前的一次经历。

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有枪的兵。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战斗机的围攻。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护了我。我回去,跑到营长面前:“发我一支枪!”

营长朝我看看,没有说话。我们是没有枪的,我们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

于是,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穿着军装,但没有枪。

“我一定要一支枪。”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

钟敲了十二下,已经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种夜的馨香,纯洁恬静,自由舒畅。我越发想起了枪。

“我要一支枪!”这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鲁,我明白了,是他引来这难以平伏的思潮。

小鲁是战友的儿子。昨天傍晚,小义惊喜地跳进来报告,“妈妈,小鲁大哥哥来了!”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

孩子趴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羡慕地端详他。“叔叔!”突然,孩子改变了对他的称呼,问道,“你怎么没有枪?”

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停了半晌,才说:“我说我要一支枪,他们说还要慢一慢。”当然,现在给新战士发一支枪,已经不是问题了。

我伸手开了灯,床前的玫瑰花儿立即跳回窗帘上去了。小鲁明天就要出发,昨晚硬给小义留了下来,说是要和解放军叔叔睡一夜。我走到外间,电灯还亮着,柔和地照着两个人。小鲁舒展两臂,像要展翅奋飞。孩子略仰着脸,似乎在问:“叔叔,你有枪吗?”……

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支枪,是在同年的秋末。我们部队过沂水,那一天,我们进入一个村庄宿营,住在一位以前的村干部家里,家里没有男人,房东是位大嫂,呆板着脸,给我们开门、腾地方,可是总不开口。

“大嫂,你家大哥呢?”

她没有回答,用嘴向村外努了努。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

“牺牲了,一起七个。”大嫂的脸呆呆的,好像总结似的说,“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

忽然,小鲁在梦中皱了皱眉,年轻的战士,你梦见了什么?梦见自己还没有一支枪吗?……我给他们关上了半扇窗。窗外是洁白的月光,一只纺织娘时断时续地在唱。

我们的队伍集合出发了,房东大嫂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目送我们,我对营长说:“让我上去缴一支枪。”营长轻轻说道:“这次战斗下来,给你想办法。”

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通讯员果然给我送来一支枪。小巧的左轮枪,用一块大红绸子包着,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支。

“营长牺牲了。”通讯员垂下眼。

一支左轮,六颗子弹,用一块大红绸子裹着,这就是我拿到武器时的情景。小鲁,年轻的战士,不用我说,你能懂得我当时的心情……

一点了,生活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天,我们离过去又远一天了,但是,历史是不会消亡的,也决不重复。小鲁,现在你不会等自己同志牺牲以后再有一支枪的。

我有一支枪了,我到底有一支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一直到我转业的时候,交给组织,一把左轮,五颗子弹。还有一颗,我用了。

轻风徐来,电灯光温柔地照着战士和孩子。我拉直小鲁挂在椅背上的军衣,轻轻地给他们关上了电灯,掩上了门。

回到床上,我却无法入睡。一闭眼,又仿佛看见战斗机在我头上盘旋、低飞,侧着身子俯冲、扫机枪。我伏在一片开阔地上,还带了一个妇女会的姑娘。敌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越飞越低,毫无顾忌地在我们头上削过去。姑娘脸色有点苍白,伏着一动不动。我愤怒,但没有屈辱的感觉,因为我想起我有一支枪,我到底有了枪。我朝那直插下来的飞机打了一枪。子弹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但是我在战斗,在保卫自己,保卫解放了的土地。敌机尾巴一沉,朝上飞去,小心地在上空盘旋扫机枪。他怕了,他胆怯了。

钟敲两点了,窗帘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墙。我们的夜,纯洁恬静,自由舒畅。

天亮了,小鲁穿着簇新的军装,向我告辞。小义眼睛焕然发亮,从身后拿出一朵花来,花是普通的纸做的,他踮起脚,把花插在小鲁的胸前,欢快地喊道:“敬礼,解放军叔叔!”

小鲁低下头,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里。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支枪……

1962年1月5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我”的梦境缘于战争时期一次真实经历,面对敌机却没有武器反抗的愤怒,让“我”多年后仍不能忘怀。

B.“呆板着脸”“总不开口”“呆呆的”等神态描写,表现出村庄的房东大嫂对战争已经麻木的情绪。

C.小义开始叫“大哥哥”,后来称“叔叔”,对小鲁称呼的改变,表现出解放军战士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

D.“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村庄的这种景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玫瑰花图案“从床前跳回窗帘”“悄悄爬上墙”,用比拟手法,写出时间的流逝,也增添文章的灵动气息。

B.本文用带有抒情性的语言,表达了一个老战士对手握枪杆的峥嵘岁月的怀恋,整体呈现浪漫主义风格。

C.本文用简笔勾勒人物,通过简洁的动作、语言等描写,塑造出一系列特征鲜明、性格各异的普通人形象。

D.左轮枪子弹的数量由“六颗”到“五颗”的变化,反映“我”心境的改变,也顺势引出了后文的故事。

8.文中有不少关于“枪”的场景,赋予了“枪”不同的内涵。请说出三种内涵,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同为战争题材小说,《百合花》叙事完整连贯,本文与之相比,在叙事方式上有何不同?这样安排对本文的主题表现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现代文阅读Ⅲ(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完成10~11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0.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空中的壮阔景象,写出了诗人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

B.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

C.“无数”“无限”这些词语,写出了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威力的自然形象,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

D.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11.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些意象的特点和作用。(6分)

                                                                              

                                                                             

 

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回答12~13题。

色 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色彩代表美,有了美,生命才是可爱的、珍贵的,值得“溺爱”,本诗高唱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B.“绿”是小草发芽的颜色,“黑”是人生的辉煌,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巅峰的过程。

C.诗人注重语言的色彩感,他把绘画色彩作为创造诗形美的一种手段,使诗更具有直观性。

D.诗人将各种色彩都引入诗中,每一种色彩构成一个声部,全诗则成为一个色彩的大合唱。

13.既然“灰白赠我以悲哀”“黑还要加我以死”,诗人为什么在结尾却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二、语言积累(17分)

1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文学家、剧作家、诗人。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B.新诗是“五四运动”前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完全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C.闻一多,诗人、学者。著有诗集《红烛》《死水》,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挚的感情和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抗议。

D.雪莱是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15.下面对《致云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篇运用一连串美丽工巧、精心选择的比喻来描绘云雀,各个比喻都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获得感性形象。

B.全诗21节,从赞美开始,以赞美告终,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

C.从诗的整个基调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D.诗歌文字洗练,节奏感强,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充满了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16.下列对小说《百合花》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B.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新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文中的“百合花被”是全文的情节线索。

C.小说的开头写部队决定晚上总攻,后面写小通讯员赶回团部准备参加战斗,以某战斗连为焦点较详细地记叙了军队在紧急情况下有条不紊的备战全过程。

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8分)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         ”;俯瞰:“          ”。

(2)《沁园春·长沙》中表明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的两句是:“                  ?”

(3)《沁园春·长沙》中,“                        ”两句,由对湘江景色的描写转入对以前和“同学”在一起游玩场景的回忆。 

(4)《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的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毛泽东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的读书志向、读书精神、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读书治学的一代新风,也留下了许多①__________的人间佳话。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研究颇深。他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读这部书来熟悉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晚年,毛泽东与孟锦云谈论《资治通鉴》时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啊!我读了十七遍,每读一遍都②__________。”延安时期流传着一句毛泽东的名言:“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    )。领导武装斗争后,毛泽东对读报的需求如饥似渴,红军每打下一个城镇,他都要派人到邮局搜罗一捆报刊,犒劳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阅读的报刊数量更多、范围更宽,一天几万字的《参考资料》是他的每日必读。正是因为长期养成了读报的好习惯,毛泽东一生对世界风云洞若观火,对天下大事③__________。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毛泽东一生喜好读报,也酷爱读书

B.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也喜好读报

C.毛泽东喜好读报,也酷爱读书的一生

D.毛泽东酷爱读书,也喜好读报的一生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①青春的笑脸,是每个人最美的符号。②在那段如阳光般灿烂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尽情欢呼,尽情追逐。③我们该怎样把握青春?这是每一个年轻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④要让转瞬即逝的美好成为人生的永恒,在活力四射的年龄创造无限的价值。⑤毛泽东的青春,义气风发、才华横溢、指点江山;周恩来的青春,心存大志、上下求索、忧国忧民。⑥李大钊曾经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⑦青春,需要我们树立起为国为民奉献的理想,让青春在为他人的奉献中闪现砥砺之光,让青春    。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③句的“这”是一个代词,应该删去。

B.⑤句的“义气”有误,应写作“意气”。

C.⑥句的句号使用有误,应放在引号内。

D.将④句置于⑥⑦两句之间,文意也连贯。

22.请在文中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要求文意连贯、完整且与前句句式相同。(4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2)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3)青春是毛泽东的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青春是闻一多“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青春是《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攀登者和蜘蛛的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青春是香雪渴望用知识改变贫穷落后局面,走出封闭环境的美好愿望。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触动?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