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第1次周测卷
时长:50分钟 分值:40分
(适用于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Ⅰ(20分)
材料一:
所谓“礼”,是用一整套“名分”次序的排列制度来别亲疏,定上下,立尊卑,序长幼,明贵贱,分远近,以确定人们的义务、道德和生活。“礼,天地之序也……序,故群物有别。”(《礼记·乐记》)“礼”的功能是“别异”,这个“别异”是通过一系列的“名”来建立和确定的,“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名。”(《左传·桓公二年》)儒家强调“名”整理出秩序和规范,由之构成一个有明确差异和严密区分的社会统领系统。
礼有几个特点。第一点,“礼者,履也。”礼是实践,实践强调的不是人的内心活动,而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举止。“礼”的许多仪式、规矩、准则、范例,都是针对人的活动、行为、举止、言语甚至面容而设定的,而且必须有顺次、有规则、有秩序地去做。“无礼则无以措手足”,礼的实践性可以到这个程度。“礼者,体也,言得事之体也。”(刘熙《释名》)合乎礼数的周旋酬对、俯仰往还,无不是通过切身实践,把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做到位,得体、适宜、合度,使人世各种关系在这实践过程中得到合适的落实。“礼有五经,莫大于祭”,祭礼是最重要的,祭祀把人的各种关系,长幼、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通过仪式的活动即实践,把远近亲疏上下尊卑安排规范得十分明确,并且以语言、名分确定下来,不能违背,“名位不同,礼亦异数”。譬如一个人死了,他的家人要披麻戴孝,但是由于与死者关系的名分不同,披的麻、戴的孝并不一样,不同的身份、关系、地位、等级,区分得非常清楚,而且要求不同的情感表现。不像西方,人死了都戴一点黑,动作、姿态、言语、次序等,区别不大。礼是现实生活不可逃避,更不可违背的实践法规,是不成文的“法”。
礼的第二个特点,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规范化,不仅是祭祀的时候,而且通过祭祀,把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安排、规定好。中国的家族系统和制度就是以表礼“五服”等差秩序来制定、规范、推扩出来的,把人的不同实践活动和这些活动的外在形态包括衣食住行等,进而把现实生活规范、安排成为一个大系统。到汉代,董仲舒结合阴阳家、道法家把上古这套礼制转化性创造为“仁,天心也”的“有情宇宙观”,用“天人感应”的“天人合一”方式来作政治制度的安排。从此以后,尽管历代有许多增删变异,其基本精神却一直延续下来。
为什么能这样长久传承延续呢?为什么这么一套烦琐的生活规范,却必须严格遵守、履行呢?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特点:“礼”有神圣性。正因为它非常神圣,所以必须遵守、不可违背。礼来源于巫,巫术里面有神明,因此这些“礼”的规范不单是人间的法规。“礼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天经地义,是天地给人规定的。违反了礼,不仅是违反了人间的习俗、规矩、法规,而且更严重的是触犯了神明,那当然就要遭到各种灾难、惩罚,民间一直有不孝子孙要遭天打雷劈的说法。所以人的“行”必须符合“礼”的规范,才能与神明、与天地合拍和沟通。所有这些,都恰恰是保留了巫术的基本特征、基本精神,但是把它完全世俗化、理性化了,成了人间的一种神圣的秩序。许多学者讲,宗教与世俗的很大区别就是,宗教是超乎经验的世界,世俗是经验的世界。而中国恰恰不是这样,中国是将这两个世界合在一起,神就在这个世界也包括在人间的“礼”中,人间的礼仪就是神明的旨意,人与神同在一个世界,所以“礼教”成了中国的“宗教”。
(摘自李泽厚《“礼”的三特点》)
材料二:
中国是拥有悠久礼乐文明的礼仪大国,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资源,同时重视礼制建设与礼俗教化。《周易·系辞》强调:“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敬天礼地、体现族群伦理与政教伦理等包蕴礼义核心的礼仪文化。荀子《礼论》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强调“礼”的功能,礼仪文化依循三大伦理原则,即与天地协调的自然伦理、以祖先纪念情感为中心的家庭伦理、推崇君师为政教的政治伦理,这三者是“礼”的核心内涵,是传统礼仪文化的根本性质所在。
当代社会是以人民为主体的现代社会,新的社会生活自然需要相应的礼仪,传统礼仪遵循的三大伦理原则在当代社会必然发生根本的性质变化,即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而不是对天地神灵的被动膜拜;更强调家庭社会和谐的社会伦理,而不是上下尊卑的严格等级区分;更强调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牧民”统治。以新的伦理原则处理人与自然、家底社会等的关系,既保留中华民族礼仪文化底色,又体现了礼仪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的创新性发展。
礼仪伦理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重建与更新,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传统礼仪在新时代的融合与转化,对于家国情怀的培育、社会文明的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公民道德教育与新的伦理人格养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萧放《传统礼仪文化与当代中国礼仪实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的功能是“别异”,通过“名”整理出秩序和规范,由此构成一个有明确差异和严密区分的社会统领系统。
B.礼具有实践性,人们须有顺次、有规则、有秩序地实践“礼”,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合适地落实人世各种关系。
C.丧礼“五服”将人的实践活动、外在形态,以至现实生活系统化,成为中国家族系统和政治制度形成的基础。
D.当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性质、生活不同,因此传统礼仪遵循的三大伦理原则在当代必然发生根本的性质变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引用“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名”,阐述名、义、礼、政的紧密联系,论证礼的“别异”功能。
B.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上古礼制,他结合阴阳家、道法家创造出的“有情宇宙观”“天人合一”等理念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C.礼来源于巫,巫术对神明的崇敬使得“礼”具有了神圣性,人们必须严格遵守、履行礼,才能与天地、神明合拍和沟通。
D.国家公共生活中的礼仪礼典,如任职宣誓仪式、祭扫英烈仪式、全国哀悼活动等,体现了传统礼仪在新时代的融合与转化。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礼”的神圣性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礼记》)
B.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遗死?(《诗经·相鼠》)
C.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4.材料一中“礼”的三个特点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5分)
5.如何辩证地看待“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凡大者,小邻国也;强者,胜其敌也。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以言慎事也。
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舆,命封夏后之后于杞,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武王乃恐惧,太息流涕,命周公旦进殷之遗老,而问殷之亡故,又问众之所说、民之所欲。殷之遗老对曰:“欲复盘庚之政。”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发巨桥之粟,赋鹿台之钱,以示民无私。出拘救罪,分财弃责,以振穷困。封比干之墓,靖箕子之宫,表商容之闾,士过者趋,车过者下。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乃税马于华山,税牛于桃林,马弗复乘,牛弗复服。衅鼓旗甲兵,藏之府库,终身不复用。此武王之德也。故周明堂外户不闭,示天下不藏也。唯不藏也,可以守至藏。
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
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荆、吴、越皆尝胜矣,而卒取亡,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胜者,以术强弱。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
B.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
C.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
D.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所建周朝的史实,隶属中国正史“二十四史”。
B.黄帝,号轩辕氏,五帝之首,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与炎帝一起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C.“桑林”,是一种大型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后来祭祀所用的乐舞也称为桑林。《庄子·养生主》曾描写过庖丁解牛时的动作、节奏,“合于《桑林》之舞”。
D.“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重要建筑物,用以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祭祀祖宗。现在北京的天坛祈年殿就是古代明堂式建筑。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贤明的君主在实力越强大时就越恐惧,就算在国家安定、顺利的时候,也会像靠近深渊、脚踩薄冰一样心惊胆战。
B.武王虽然打败了商朝,但依然害怕,不敢进入殷都,所以才会封赏尧舜等贤君的后人,紧接着又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
C.武王夺取天下后,给鼓旗甲兵都涂上牲血,收藏到府库里,再也不使用,还在华山、桃林等处繁殖牛马,致力于发展农业。
D.文章结尾处引用孔子举起门闩和墨子折服公输般的例子都是为了证明国家要想取得胜利进而维持胜利,武力并不是最重要的。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出拘救罪,分财弃责,以振穷困。
(2)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
10.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3分)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 -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 -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 -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 -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下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 -
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下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 -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下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 -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下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 -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下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 -
第八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