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周测试题

周测试题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检测练习(Word试题+参考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3-09-07 下载支付: 3 立即下载

《论语》十二章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事而慎于言           ①敏:机敏          ②慎:谨慎

B.质胜文则野               ①文:华美、文采    ②野:不受拘束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①喻:比喻          ②利:利益

D.之事父                 ①迩:近            ②事:侍奉

2. 下列句子为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为仁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文胜质则史        D.如礼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回虽不敏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见贤思齐焉                ②见贤思齐焉          ③可以群         ④远之事君

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择善而从之          ⑦草菅人命

A.①⑤/②③⑦/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⑥/②⑤/③④/⑦      D.①④⑤/②/③/⑥⑦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已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C.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

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也泛指读书人。本文中就是后一种用法。

 

《大学之道》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①道:道理   ②明:美好的

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①亲:亲近爱抚  ②止:停止

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①静:心不妄动  ②安:平安

D.物格而后知至               ①格:推究  ②知:知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②在止于至善     ③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先正其心        ⑤先诚其意      ⑥必先苦其心       ⑦南征北战

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②/③/⑦

3.下列对《大学之道》这篇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

B.课文提出的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与儒家的关于“入世与出世”的观点是相悖的。

C.朱熹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之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D.本文虽然充满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却有重要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论述,如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就认知到事物发展的先和后。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

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

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充仪文(礼仪形式)的不足,以助教化。

D.孔子教导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周朝时,礼、乐皆为贵族社会专有。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惊骇,恐惧    B.无辞让之心    辞让:谦逊推让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端正            D.足以保四海    保:安定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若火之始然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D.君子生非异也

3.下列各句中的“要”,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B.北收要害之郡

C.张良出,要项伯                 D.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

4.下列各句中的“辞”,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辞让之心

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C.《归去来兮辞》                   D.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观之       无是非之心   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自贼者也   贼其君者也

6.下列选项中,对加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可之掌上         ①治:治理     ②运:运动

B.今人见孺子将于井     ①乍:刚刚     ②入:掉进

C.恻隐之心,仁之也       ①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     ②端:萌芽,发端

D.若火之然,泉之始     ①始:开始     ②达:到达

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曰余食赘行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8.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犹其有四体也            ⑤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⑥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9.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  B.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C.者也       贼:小人   D.苟能充之,足以四海         保:使……安定

10.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1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一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六艺”指《诗》《书》《礼》《易》《乐》《论语》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D.侍郎,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1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D.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的正职。

《老子》四章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有道者不处     处:为,做               B.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

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泮:同“判”,判断     D.复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补救

2.下列对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企者不立     企:踮起脚跟        ②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

③当察乱何自起     当:应当        ④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处:为,做

⑤复众人之所过     复:恢复        ⑥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⑦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拙:不善于   ⑧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实:收获的果实

A.①⑥          B.②⑦          C.③⑤          D.④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埏埴以为器:黏土            ②自伐者无功:讨伐

B. ①跨者不行:跃、越过           ②自矜者不长:夸耀

C. ①曰余食赘行:同“形”,形体       ②自胜者强:强壮

D. ①凿户牖以为室:门窗           ②自知者明:知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强行者有志    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③民之从事   

④跨者不行      ⑤勇则冠军,威能振敌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人者智         知:了解           B.慎终如始      慎:谨慎对待

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实:实际           D.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栽种         B.能不龟手一也      一:一样

C.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当:当作        D.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埴:黏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当其无,有器之用”中“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         B.木兰当户织      C.当是时也     D.安步以当车

8.下列加粗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见者不明   ②其脆易泮   ③小学而大遗   ④学不学  

⑤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⑥赢粮而景从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①④/⑤/⑥

9.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文王观于臧

A.止,吾止也                       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D.其坚不能自举也

10.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B.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1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秦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B.《老子》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尽管其作者是否为老子尚有争议,但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

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八十岁,下寿六十岁。

D.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秦代以前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时多用牖,而窗少见。

12.下列对《老子》四章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第十一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

B. 在《老子》第二十四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我”“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这些做法是不足取的。

C. 《老子》第六十四章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进行对比,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道理。

D. 老子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轼,车厢前边可以手扶的横木,扶轼低头是表示敬意。

B.黔首,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鯫生”等。

C.在古代家和国是有区别的,家指诸侯下面分的大夫建立的地;国指天子分封的诸侯建立的地。而当时周天子统治的整个“天下”被称为“邦”。随着汉语的发展,在“兴国安邦”中“邦”和“国”已是同义词,都是“国家”的意思了。

D.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跨者不行”的“跨”是跨大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一脚。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藏室”是藏书和档案之所。“守藏室之史”即“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指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

B、增,是古代用来射鸟的系着丝绳的短箭,因系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泛指短箭。

C、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师。

D、孝文,是谥号。汉孝文帝是刘恒,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从侧面烘托了老子的见识远超常人。

C、老子写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之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D、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贬斥儒学,学习儒学的人贬斥老子的学说。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19、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老子,隐君子也”。(3分)

《五石之瓠》

1.下列各项中对《庄子》其人其书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人,是东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B.《庄子》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代表先秦小说最高成就。

C.《庄子》是道家著作,为庄子和他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又名《南华真经》。

D.鲁迅先生曾称赞《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是我国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的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B.《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C.《老子》与《庄子》在表达技巧上不同,前者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后者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

D.斗与石,都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石也是一种重量单位,比如《汉书·律历志上》中说“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②吴王使之将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⑤其坚不能自举也       ⑥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A①③/②⑥/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⑤/②④/③⑥

4.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坚不能自举也            举:拿起      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  

D.客得之,以说吴王        说:说服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与越人水战    B.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左右欲刃相如

6.下列各句中,与“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

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惠子谓庄子曰             ②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B.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①请买其方百金             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①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②素善留侯张良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我世世为洴澼絖:从事                     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买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击破                   ④魏王贻我大瓠之种:遗留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同“皲”,皮肤冻裂 ⑥客得之,以说吴王:同“悦”,高兴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②小年不及大年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客得之,以说吴王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⑥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A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B不贵难得之货    C吴王使之将     D其坚不能自举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李斯、姚贾毁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摘编自《史记·庄周、申不害、韩非列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B.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C.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D.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言,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庄子》阐述道理和主张,常假托于故事或拟人化的自然物,带有劝诫、教育的性质。

B.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礼记·曲礼下》有:“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古代祭祀对所用牲畜的通称为“牺牲”,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C.刑名,指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之为“刑名之学”。

D.下吏,又称属吏、低级官吏;也指交付司法官吏审讯。贾谊的《过秦论》中有“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其中“下吏”与此处意思相同,都是低级官吏的意思。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学识渊博,却不为世用。他的文章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但都是他随心率性之言,因此当世那些掌权的王公大人都不愿意重用他。

B.庄子淡泊名利,追求自由。楚威王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他却笑着拒绝了,他只想让自己的心志愉快。

C.申不害出身卑微,却政绩卓著。他本是郑国一个低级小吏,学了一些儒术后便去韩国求仕。在他执政的前后十五年间,国家安定,军队强大,没有谁敢侵犯韩国。

D.韩非不善言谈,却能著书立说。秦王见到韩非所著的一些书后,十分想与他交往,秦国攻打韩国就是为了得到他。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2)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兼爱》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当察乱何自起          B.故不孝不慈亡    C.恶施不孝            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事:事务    B.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攻:治疗

C.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察:观察    D.恶施不慈   施:实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B.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C.常于几成而败之        D.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亏父而自利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 

B.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

C.欲速则不达      形容词作动词,快速完成       

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形容词作动词,彰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焉:怎么   B.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弗:不

C.故亏父而自利             而:表目的    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以:把

6.下列对本课所涉及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号称显学。

B.家、国,各诸侯的封地称之为“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国”,而周天子对所属周朝的疆域叫作“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由此而来。

C.室,堂内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引申泛指居室。

D.子,“子墨子”的称谓中第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墨子)的尊称。

7.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攻:治疗        B.天下之乱物      乱物:纷乱之事

C.父之不慈子            虽:虽然        D.具此而已矣      具:完备,齐全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当察乱何自起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D.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

9.下列各项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B.故贼人以利其身  C.故亏兄而自利      D.犹有大夫之相乱家

10.下列句中的“爱”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起不相爱

A.其子,择师而教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若使天下人兼相爱

11.下列句中的“以”的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A.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B.樊哙侧其盾以撞   

C.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2.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B.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C.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D.察此何自起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检测练习(Word试题+参考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