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题(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沿着南京城古老的明城墙,从中山门向南行驶一段,便会在路边的站牌上,与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名字 ① :半山园。这个称谓关联着一段王朝兴衰的历史,更纪念着与那段历史 ② 的一代政治巨擘和文化大家王安石。公元1076年,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动再次受挫,56岁的他第二次罢相,退居“江宁”,在城外一个 ③ 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名为“半山园”的不起眼的小宅院,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近十年的时光。
离半山园不远,就是著名的“谢公墩”,是东晋谢安的埋葬之所。我恍然觉得,谢安一定是王安石心向往之的偶像。在政坛叱咤风云多年,历经起落坎坷后,王安石一定是想到了谢安的“东山再起”。( ),他选择在谢公墩旁,建起了自己的半山园,等待着重整改革局势、再掌国运航舵的历史机遇。只可惜,支持他的宋神宗骤然去世,使他梦想破灭, ④ 没能实现报效国家、造福民众的理想,给后人留下了千古长叹。
1.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4分)
① ② ③ ④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怀揣着以退为进、伺机再起的强烈愿望
B.秉持着淡泊名利、遗世独立的高贵情怀
C.振作起效法先贤、卧薪尝胆的执着精神
D.收敛起他“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春雨绵绵是谷雨最主要的特点,可是, ① ?中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依然是现代生活重要坐标,对当前生产生活还在发挥基础指导作用。关于谷雨, ② ,如“谷雨打苞,立夏龇牙”“谷雨下秧,大致无妨”等。谷雨将谷和雨联系起来,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好时节。 ③ 。为什么呢?据传说,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出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上苍因仓颉造字而感动,为其降下一场谷子雨,这就是“谷雨”的由来。这一天被定为联合国中文日,是为了纪念传说中“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千年智慧照进现实,当下奋斗成就未来。
春光正好,珍惜当下,坚定前行,拥抱未来。
4.下列句子中的“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不厌其烦 B.不能任其自流 C.忘其所以 D.各得其所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 ②
③
二.提升题(21分)
高山下的花环(节选) 李存葆
主峰上下全是一人多深的芭茅草,一接近它,便躲过了敌人的射界。我火速爬着赶上了梁三喜他们。梁三喜见我来了,也没责怪我。
三排仍不时向敌人射击,敌人也不断还击。我们在草丛中攀缘而上,去接近敌堡……
爬了一大阵子,猫起腰便看见敌堡了。
战士“北京”对梁三喜说:“连长,距离最多有五十米。放心,绝对不用打第二炮,干吧!”
梁三喜点头同意。
战士“北京”当即把炮弹装进炮膛。少许,他掮起“八二无”炮身,“噌”地站起来,勾动了扳机!然而,没见炮口喷火!
战士“北京”一下卧倒在地。敌人的子弹“嗖嗖”从我们头顶上飞过……
“怎么?是臭弹?”梁三喜问。
“嗯。是发臭弹。”“北京”说着,忙把臭弹退出炮膛。弹药手赶忙又递给他一发炮弹,他又将炮弹装进了炮膛。
稍停,他又掮起炮,猛地站起身,又一次勾响了扳机,却又一次没见炮口喷火!
“哒哒哒哒……”敌人一串子弹射来,战士“北京”一头栽倒在地上!
“‘北京’!‘北京’同志……”我和梁三喜同声呼唤着。
一切都发生在瞬息之间!
战士“北京”倒在血泊中,身上七处中弹。中的是平射过来的高射机枪子弹,处处伤口大如酒盅,喷出股股热血……
啊,倒下了,一个多么优秀的士兵又倒下了!他连“哼”一声也没来得及,眨眼间便告别了人生!他二十出头正年轻,芬芳的生活正向他招手!他是那样机敏果敢,他是多么富有才华!昨天晚上,他还以将军般的运筹帷幄,为我们攻打无名高地献出了令人折服的战斗方案!可此刻,他竟这样倒下了!他从北京部队奔赴前线补到我们连,到眼下才刚刚两天,我们还不知道他叫啥名字啊!五十米的距离上,他不瞄准也绝对有把握一炮一个敌碉堡!可臭弹,该死的两发臭弹!!
梁三喜怒对爬到眼前的弹药手:“他的死,你要负责任!”
弹药手沉下头不吱声。我知道,梁三喜这是由极度悲恸产生的激怒,而激怒又变为这无谓的埋怨!在同生共死的战场上,有哪位弹药手愿意出现臭弹啊!
梁三喜从战士“北京”身下双手摸过血染的炮身,把那发还在炮膛中的臭弹猛一下退出来,愤然甩出老远!他接过弹药手递过来的炮弹,一下装进了炮膛。
梁三喜掮起炮身。说时迟,那时快,他猛地站起来,眨眼间便见炮口喷火!炮弹“轰”地炸开,敌碉堡被炸得粉碎……
碎石泥尘还在唰唰下落,我们便跃起身,迎着硝烟气浪向前扑去!
上来了!上来了!从左右两侧出击的突击队员,还有从主峰正面待机冲锋的步兵一排,一齐呐喊着,冲上了山顶!
我们,终于站在了364高地主峰上!
“注意搜索残敌!”梁三喜命令说。
我放眼望去,山顶上敌堑壕里一片狼藉,空无一人。位于山顶右侧的炮阵地上,有十几门横倒竖歪的120迫击炮,遍地是待发的炮弹,还有那一箱箱未开封的炮弹箱摆在周围……这时,我才更觉出梁三喜判断的准确,决策的正确!如果不攻占这炮阵地,我们坚守在无名高地上是会全连覆没的!
山顶上到处是巉岩怪石,我们沿着堑壕南边向西搜索。
段雨国兴冲冲地来到我和梁三喜身边:“连长,指导员,胜利啦,我们终于胜利啦!这次战斗,能写个很好的电影剧本!”
我望着段雨国那副乐样儿,真没想到他也攻上了主峰!
“隐——蔽!”只听身后的梁三喜大喊一声,接着我便被他猛踹了一脚,我一头跌进堑壕里!跟着传来“哒哒哒”一阵枪响……
当我从堑壕里抬头看时,啊!梁三喜——我们的连长倒下了!
我不顾一切地扑过去。
“连长!连长!”我一腚坐在地下,把他扶在我怀中……
他微微睁开眼,右手紧紧攥着左胸上的口袋,有气无力地对我说:“这里……有我……一张欠账单……”
一句话没说完,他的头便歪倒在我的胳臂弯上,身子慢慢地沉了下去,他攥在左胸上的手也松开了……
我一看,子弹打在他左胸上,打在了人体最要害的部位,打在了他的心脏旁!他的脸转眼间就变得蜡黄蜡黄……
“连长!连长!”战士们围过来,哭喊着。
“连——长!”段雨国扑到梁三喜身上号啕起来,“连长!怪我……都怪我呀……”
梦,这该是场梦吧?战斗就要结束了,梁三喜怎么会这样离开我们!当理智告诉我,这一切已在瞬息间千真万确地发生了时,我紧紧抱着梁三喜,疯了似的哭喊着……
讲到这儿,赵蒙生两手攥成拳捶打着头,泪涌如注。他已完全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中了。
[注] 《高山下的花环》是以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创作的中篇小说,节选部分内容是赵蒙生回忆9连攻打越军阵地时的一场殊死战斗。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战士“北京”“弹药手”都没有出现真实姓名,说明连长、指导员在工作中过于粗枝大叶,对战士的情况了解不够。
B.“我”没想到段雨国能攻上主峰,因为“我”缺乏战斗的经验,对战事判断不准,同时也表达了对段雨国平时表现的不满。
C.梁三喜用炮炸毁敌碉堡,掩护战士们顺利冲上山顶,“上来了!上来了!”表明了他们此时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
D.结尾写到“梦,这该是场梦吧?”,是因为“我”和众多战士不愿相信硬汉梁三喜已经牺牲的事实,是极度悲恸的心理表现。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山顶上到处是巉岩怪石”的环境描写与“注意搜索残敌”这句话暗中呼应,为下文写梁三喜牺牲埋伏笔。
B.小说以赵蒙生的回忆展开叙事,语言朴实顺畅,在张弛有度的叙述节奏中展现并讴歌了战争中的英雄群像。
C.小说用铺排手法,抒发了“北京”牺牲后“我们”的悲痛之情,强化因“臭弹”而产生的对敌人的愤怒情绪。
D.攻占364高地后,段雨国正沉浸在胜利的兴奋中,连长却意外牺牲了,这一情节的突转,扣人心弦。
8.关于《高山下的花环》的创作,作者说他力求塑造“合乎兵的美的规范的形象”。请结合小说节选部分,简析文中塑造的人物体现了“兵”的哪些美。(4分)
9.虚构是小说的显著特征,而真实是虚构的源泉。小说中哪些方面的真实为它的虚构提供了支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7分)
三、挑战题 (19分)
十渐不克终疏(节选) 魏征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①,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②。故其垂拱岩廊③,布政天下。其孽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伏惟陛下年甫弱冠,大拯横流④,削平区宇,肇开帝业。贞观之初,时方克壮⑤,抑损嗜欲,躬行节俭,内外康宁,遂臻至治。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臣自擢居左右,十有馀年,每侍帷幄,屡奉明旨。常许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一言兴邦,斯之谓也。德音在耳,敢忘之乎?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谨以所闻,列之于左:
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考之于今,其风渐坠。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何以言之?汉文、晋武俱非上哲,汉文辞千里之马,晋武焚雉头之裘⑥。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此其渐不克终,一也。
【注】 ①受图定鼎:得到土地创立国家。②贻厥孙谋:为传留给子孙作打算。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贻,传留。厥,他们的。③垂拱岩廊:安静地坐在朝堂。岩廊,高峻的庙堂。④大拯横流:大力把天下从祸乱中拯救出来。指李世民青年时代参加反隋斗争,夺取天下。⑤时方克壮:那时正是壮年。⑥晋武焚雉头之裘:晋武帝时,有太医给皇帝贡献一件雉头裘,武帝认为是“奇技异服”,在殿前烧毁,并下令禁绝此类事发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贵忠良而鄙邪佞 鄙:轻视。 B.重谷帛而贱珍奇 贱:便宜。
C.年甫弱冠 弱冠:二十岁。 D.受图定鼎 定鼎:指创立国家。
11.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皆欲传之万代 ②贞观之初 ③必先淳朴而抑浮华 ④所为而人必从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善始者多,克终者寡的道理。
B.文章第二段谈了君臣当初之志,接着文笔一转,提出渐不克终的问题。
C.文章第三段从言行两面讲,二者不统一。听言超过前代圣明君王,观行则赶不上一般帝王。
D.文章最后提出了如何善始克终的方法途径,言语恳切。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
译文:
(2)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
译文: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下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下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下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下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下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第八单元单元测试(必修上册)(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周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