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周测试题

周测试题

语文统编教材(下册)第六单元第 10次同步检测卷(附答案详解)

分享:杨老师 2023-08-21 下载支付: 3 立即下载

一.基础题(1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古人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可凡事都有悖论:瓷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    后来只因一次误会    刀戈相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秉性尽管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但是价值观不一样却未必就不能交为朋友。许多人觉得薛宝钗最配贾宝玉宝玉偏不喜欢。无它    而已。“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是江湖好汉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豪气冲天似乎把朋友做到极致。但这种江湖义气到底有几分真实?《水浒传》里的江湖好汉大概只有鲁智深为朋友不计利害挺身而出武松、石秀、李逵不过争风逞能张横、戴宗、施恩图谋的是一己之利。张横唱道:“老子生长在江边不爱交情只爱钱。”比表面    实际看人下菜碟的柴进大官人坦率多了。

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    )。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竹马之交 格格不入 一拍即合 见利忘义   B.刎颈之交 格格不入 话不投机 仗义疏财

C.竹马之交 水火不容 一拍即合 见利忘义   D.刎颈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 仗义疏财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秉性尽管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但是价值观不一样,却未必就能交为朋友。

B.秉性尽管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但是价值观不一样,却未必就不一定不能交为朋友。

C.尽管秉性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但是价值观不一样,却很难交为朋友。

D.尽管秉性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但是价值观不一样,却未必就不能交为朋友。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朋友的哲理内涵不必探寻       B.不必探寻朋友的哲理内涵

C.朋友不必去探寻哲理内涵       D.不必为朋友探寻哲理内涵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2022年4月2日是第15个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一类较为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谱系疾病。从性别角度统计男孩的发病率要高于女孩比女孩多3~4倍但女孩患上孤独症相对比较严重。  可能与遗传、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神经生化等因素有关。

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主要表现为言语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他们会回避他人的目光对他人的声音缺乏反应在生活中拒绝与他人接触也不会与他人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此外这些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极为依赖对他人感兴趣的事物却毫无兴趣表现冷漠。在众人眼里他们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  

  但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行为干预、家庭指导和药物辅助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部分患儿在成年之后很难适应社会独立性也比较差需要其他人在生活与工作中给予关怀和帮助。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5.根据以上文字,结合图片,为今年的“世界孤独症日”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50个字。(5分)

图片包含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

 

 

答:                                                                                 

                                                 

                                                  

                                                   

 

二.提升题(19分) 

材料一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胡应麟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其云“作意”云“幻设”者则即意识之创造矣。此类文字当时或为丛集或为单篇大率篇幅曼长记叙委曲时亦近于俳谐故论者每訾其卑下贬之曰“传奇”以别于韩柳辈之高文。

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                                         (摘编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材料二 鲁迅关于唐传奇的具体论述多有精彩之处如“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大率篇幅曼长记叙委曲”“叙述宛转文辞华艳”等。但“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命题则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疏漏在逻辑上不能成立。

第一鲁迅所谓“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其立论前提是:“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所谓“有意”是相对于六朝志怪而言的。但实际上从文体渊源看唐传奇源出于传记而不是源出于志怪。鲁迅的立论前提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从语义、分类角度来看所谓的“志怪小说”乃是以题材为标准的分类名称;所谓“传奇小说”则是以文体为标准的分类名称。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它们分属两个内涵不同、外延交错的概念。就文体而言传奇小说大体以传、记为名清楚显示了它与传记的承继关系。其次从目录学的划分来看唐传奇也一向被视为传记类作品《郡斋读书志》《通志·艺文略》等都是这样归类的。与其说唐传奇源出于志怪不如说唐传奇源出于传记。

第二把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视为“有意为小说”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首先提出“唐人乃作意好奇”的是明代的胡应麟他指出“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如《毛颖》《南柯》之类尚可若《东阳夜怪录》称成自虚《玄怪录》元无有皆但可付之一笑其文气亦卑下无足论”。胡应麟认为六朝志怪虽多“变异之谈”但大都不是有意“幻设”而是作者当作真事记下来的。唐传奇则是有意“幻设”胡应麟称之为“作意好奇”言下颇有不屑之意。

从《中国小说史略》的行文脉络可以看出鲁迅引述胡应麟的话是为了得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结论。胡应麟只说唐人与六朝人的区别在于“有意幻设”鲁迅则由此推出了“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命题把“有意幻设”当成了“有意为小说”照他的理解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就是“有意为小说”。

从现代文学理论的角度看鲁迅的推论是站得住的。“艺术内容的虚构性是近代意义小说的重要规定性也是小说同实录文学的重要区别。”“没有虚构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小说。”马振芳教授的表述大体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大陆学者的共识而鲁迅的推论与这一共识是吻合的。

只是如果回到中国古代的文学生态就不难发现鲁迅的推论其实大为不妥。盖历史的事实是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并不始于唐代而是始于先秦。“在中国文学史上庄派学者大约是最早正面而系统地提出以虚构想象来写人叙事的文学家。”《庄子》中的《盗跖》《渔父》《列御寇》等篇表面上是历史故事实际上纯属虚构。这足以把鲁迅置于两难的境地:要么将《庄子》中的许多篇章视为“有意”写成的“小说”要么放弃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就是“有意为小说”的论断两者必居其一。而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是对“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否定。“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命题之不够严谨由此可见。

第三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里包含了一个假定:唐人已有一种与今人相近的小说观念。否则的话怎么能说“有意为小说”呢?而从历史的事实看唐人虽有其小说观但绝不同于今人的小说观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意”地来写一种符合现代标准的小说了。或者说唐传奇的确大体符合现代的小说标准但唐传奇不是为了符合这种现代小说标准而“有意”写出来的。

许多学者之所以认同“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命题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唐传奇与唐诗并称“一代之奇”其成就之卓越辉煌只有这个命题才与之相称。如果否定了这一命题就相当于否定了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在我看来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有目共睹谁也不能贸然加以否定。只是用“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命题来揭示唐传奇的小说史意义则未免欠妥。如果一定要就唐传奇的小说史意义提出一个命题我们的表述是:“传记辞章化”开创了中国小说史的新纪元。

唐传奇基本包括传、记两种体制。“传”较多地继承史家纪传体的传统对人物的生平、出处、归宿等有相当完整的交代文末通常还有一段论赞式的议论;“记”不大注意交代人物生平而是截取人生的某一片段加以记叙。但无论是“传”还是“记”它们都属于史书一脉。因此尚未辞章化的传、记只是历史文体并不具备传奇小说品格。唐传奇“有意幻设”的虚构特征唐传奇对私生活感情和日常生活的关注唐传奇对自然景物的钟情唐传奇的第一人称限知叙事唐传奇的骈俪句式与华丽辞藻凡此种种无不取之于辞章。可以说在融合了辞章的旨趣和表现手法后传、记就成了传奇。唐传奇的那些符合现代小说标准的特点就是这样产生的。传记辞章化开创了小说发展史的新纪元。当然以辞章的方式改造传、记并不始于唐人而是始于六朝但将这种创作倾向发展成一种划时代的风尚却非唐人莫属。

(摘编自陈文新《“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命题不能成立》)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粗陈梗概的六朝志怪小说相比,唐传奇大多叙述更加宛转曲折,文辞也更加华艳,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

B.历代论者对唐传奇褒贬不一,或认为其格调低下,不如韩、柳的文章;或将传奇与唐诗并称为“一代之奇”。

C.早在先秦时期,文学家就有意识地以虚构方式创作小说,这证明鲁迅“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观点不够严谨。

D.“传”往往完整交代人物生平,“记”则记叙人生中的某一片段,二者本属历史文体,不具备传奇小说品格。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志怪小说”和“传奇小说”分属两个内涵不同、外延交错的概念,可见二者之间不可能有继承关系。

B.六朝志怪小说虽多“变异之谈”,但都是作者当作真事写的,不符合现代小说的标准,不能看作小说。

C.“唐人已有一种与今人相近的小说观念”这一假定不能成立,所以“唐人始有意为小说”也不能成立。

D.两则材料都引用了胡应麟的话,材料二的引用相对完整,材料一部分引用,以致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8.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唐代小说作家主体意识增强,他们有意识地采取夸张、想象等文学手段进行创作,逐渐摆脱了史学的束缚。

B.辞章注重语言的华丽、骈偶,声调和谐。史家偏爱简净质朴的语言,辞章则更多讲求语言的形、声之美。

C.传奇是一种诗化的小说,除了文中穿插诗歌以外,整个作品往往采用诗的语言,某些作品还具有“赋”的成分。

D.小说和史传尤其是杂史杂传存在着血肉联系,小说总是处在杂史杂传的边缘地带,其间的差别常常是模糊的。

9.《南柯太守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品之一,请参考下面的故事梗概,以《南柯太守传》为例,分析唐传奇与传记的关系。(4分)

《南柯太守传》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淳于棼在古槐树下醉倒梦见自己变成槐安国的驸马与金枝公主结婚生子任南柯太守二十年荣耀一时。后来与檀萝国交战失败金枝公主病死淳于棼失宠遭馋被遣返故里。惊醒后他发现“槐安国”和“檀萝国”竟都是蚁穴。

答:                                                                                 

                                                                                

10.材料二是如何反驳“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挑战题 (29分)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甚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传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 ①涴:弄脏。房书名稿:进士考试的优秀闱墨。狃(niǔ):因袭。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B.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C.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D.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春秋”,这里指的是“褒贬”。《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这部书叙事简括,但字里行间“寓褒贬,别美恶”,世称“春秋笔法”,后也以“春秋”指“褒贬”。

B.“两试”,明清科举制度,诸生每三年参加两次考试,一为岁试,一为科试。参加岁考,成绩优异者可补廪膳生员(即廪生)。科试成绩优异者可录送乡试。

C.“入闱中副车”,入闱,指参加乡试;副车,副贡。乡试名额已满,额外录取,贡入太学,称副榜贡生,简称副贡。清初副贡仍需参加岁试,故下文有“一次四等,两次五等”之说。

D.“前茅”,原指行军时的先头部队。古代行军时,前哨以茅为旌,遇敌情或变故,则举茅以示警告。后称考试成绩优秀,榜示名次在前为“名列前茅”。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4分)

译文:                                                  

 (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4分)

译文:                                                  

15.阅读文章后,分别找出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句子。(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促织  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全诗内容看,诗歌应写于秋天,诗人夜闻蟋蟀哀婉叫声而感秋、思乡。

B.首联“甚微细”与“何动人”对比,写出哀音不同寻常,吸引读者兴趣。

C.“相亲”使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诗人与蟋蟀互相依恋之情。

D.尾联中,诗人认为蟋蟀天真的声音与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一样感人。

17.诗中第六句的“放妻”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妻子,二是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你赞同哪一种解释?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语文统编教材(下册)第六单元第 10次同步检测卷(附答案详解)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