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周测试题

周测试题

(统编)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第1次周测 (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2-08-28 下载支付: 3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第1次周测  

(统编必修上第三单元考点检测)

时长:50分钟   分值:60分  

一.基础题(15分)

秋天是红色的季节,现在的院子正是这种色彩。远处看,柿子树和枫树的叶子着了红装。柿子树的叶片本就厚实,这时红得像浸过红颜料的布头,裹着黄柿子,露出一脸的憨厚;枫树,正庆幸这是它们一年中最露脸的时刻,不管是元宝枫还是鸡爪枫,都尽力伸展开它们的尖叶,鲜红欲滴。走近看,____,爬山虎的蔓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而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被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上所有的浪漫。

其实,____:松柏、翠竹、没来得及落叶的杨柳和地上绿油油的草坪做了秋的深色背景;也有许多中间的过渡,马褂木因为硕大的叶片特别像古人穿的马褂而得名,这时呈现出深褐色;而白蜡树则刚刚染上一点淡黄;更有那玉兰,白绒绒的花苞,已经准备好了来年春天的绽放;地上的落叶,因时间的先后分出了水分的干湿和颜色的浓淡。一串红叶单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就像暗夜里的灯笼;一片鲜红的新叶正被风吹到枯叶堆上,像正要去点燃它的火苗。阳光从未落的绿叶上反射着粼粼的光,秋风还是突然地来去,搅动一团落叶,扬起又落下。

1.文中第一段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3)

A.比拟、夸张、互文  B.比拟、比喻、夸张   C.比喻、借代、夸张  D.比喻、互文、借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偶有一串红叶,单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枯叶堆上一片鲜红的新叶刚被风吹落下,鲜明的颜色对比中,更显秋色的美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非接触经济,是基于人与人或人与物接触有限或没有接触的经济。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形成了以电商为代表的非接触经济的发展。2020年非接触经济的爆发,则是依赖于5G、大数据等新兴科技手段的支持的结果,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覆盖。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接触经济不仅是国家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更是基于新技术和新需求的经济新型形式,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答:(1)语句: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2)语句: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

(3)语句: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_  (4)语句: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升题(16分)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有删改)

5.下列对散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作者认为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诗作宛然可见她迷人的风姿。

B.文章第一段中的“凄冷”既包括词人创作时“冷冷清清”的环境特征,又包括词人愁苦的内心世界;将“凄冷”上升到“美”的高度,就还应包括读者感受词人内心而获得的一种凄美。

C. 国家不幸词人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到达了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爱巢倾覆的痛楚融入了诗作。

D.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

6.下列对散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句化用词人词句,借典型词句、典型情境简笔勾勒哀愁的形象;以“总能看见”来表达对人物的感情,强化人物形象特征,突出形象意义。

B.“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作者通过想象,以可观可感的动作写出了人物内心遭打击时的状态,形象地写出了人物孤独的情境。

C.文章叙述、阐发议论结合完美,叙述人物经历身世,为阐发做铺垫;作者议论阐发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物“美”的内涵,指责造就这尊“美神”的乱世。

D.文章多处运用反衬手法,突出了李清照身处逆境、关心国事、仍然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的坚强品格,使“乱世中的美神”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7.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请以“亡国破家”为界,分条列举她后半生的种种磨难。(4)

8.文章开篇说“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请简要探究分析:这个“愁”有着哪些具体内涵?如此评说有何意义?(6)


三.挑战题 (29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乾道四年,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乃复奏疏乞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诏委以规画,乃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战马铁甲皆备。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上遂释然。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A.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B.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C.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D.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建康是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

B.行在,即“行在所”,意为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C.金字牌,古代传达朝廷紧急命令时用的凭证,一般为木牌朱漆金字。

D.儒生,原指古代通晓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后来成为读书人的通称。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辛弃疾年轻有为,富有远见卓识。他深受义军首领耿京的器重和信任,劝说耿京率军南下归宋,并代表耿京处理相关事宜;宋高宗召见了辛弃疾,对他表示嘉许。

B.辛弃疾英勇无畏,敢于伸张正义。他得知耿京被张安国杀害后,挺身而出,只带很少的人马冲进金兵大营,生擒叛徒张安国而归,最终张安国被朝廷公开处决。

C.辛弃疾勇于担当,办事务实高效。他奉皇上诏令筹建军队,不顾政敌的攻击诬陷,积极招兵买马,千方百计经营谋划,最终在皇上的支持下完成了军营建设工程。

D.辛弃疾崇尚气节,喜与名士交往。他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览,并写了《九曲櫂歌》;朱熹去世后,他写了一篇祭文,不顾禁令亲自前往朱熹家哭泣祭拜。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4)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4)


13.辛弃疾认为导致百姓为盗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他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请简要说明。(3)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  苏 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 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嫦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间思念之深。

B.词的上阕引入了《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C.词的下阕转写夜晚,“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做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

D.词的结尾三句词人将妻子与“姮娥”对比,虚实相衬,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的画面,衬托出梁下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

(统编)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第1次周测 (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