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一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往往与细节的营造和精心打磨密不可分。在文学创作的织锦上,细节是细腻的纹路,它们精致地镶嵌在文字之间,使作品具有了层次感和辨识度,进而成就作品的不平凡。
作为一种叙事修辞,细节是成就经典作品的重要元素。从叙事学角度来看,好的细节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有效渲朵环境气氛,揭示或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叙述者讲述故事提供动力和支撑。
作为一种方法,细节是作家打开生活本真之门的钥匙。文学是思想的容器,是作家介入现实世界、进入生活内部的通道。现实生活繁杂、琐碎、平凡,有时错综复杂、迷雾重重,作家要一窥生活本真的秘密,就要有发现的眼睛,以孩童般的眼光探寻平凡生活中的不凡,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普通的生活。
作为一种态度,细节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烛照,是对个体生命呢喃的抚慰。在文学创作中,作家无论怎样书写外部世界的翻天覆地,最终都将指向对人的观照与关怀。作家对人的关注主要通过对个体生命,尤其是普通弱小生命细节的有意放大,来实现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求和生命价值的肯定,宛如摄像机的镜头特写,把原本细微甚至不可见的部分推到眼前,凸显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彰显人性的复杂与纯粹,传达人格的卑微与高贵。
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写到“我“双腿坤痪后意志消沉,已经病入膏育的母亲却隐瞒病情,用尽全部心力来照顾和鼓励。秋天到来,当他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黄叶"喇喇啦啦“飘落时,母亲进来”挡在窗前",央求他一起去北海看菊花。窗前的一"挡",既挡住了儿子触景生情的忧伤,也挡住了儿子烦躁消沉的情绪,母亲用宽厚温暖的母爱给“我"晦暗绝望的生活带未了一丝光亮。作品中,史铁生用“挡“这一个细节动作,既写出了母子之间的心灵相通,更烛照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的抚慰。
在文字的世界中,细节的运用使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力量。一位优秀作家,必定是一位注重细节的有心人,因为寻常之处见功力,细微之处见真章。
(摘编自王彬《文学是织锦,细节是纹路》)
材料二:
细节并不是铺排琐碎事象,而是需要让其与整个作品达成有机统一。戏剧上有个著名的“契诃夫的枪”之说:“如果你在第一章中说有一支挂在墙上的步枪,在第二或笫三章中它绝对必须开火。如果它不打算发射,就不应该挂在那里。”也就是说,细节作为一种装置,应该对作品整体作出贡献,乃至成一条埋伏的暗线。
陈忠实的《白鹿原》里就有这样一条细节暗线,那就是族长白嘉轩始终端端正正挺直腰板的姿态。在这样一部体量巨大的作品中,这个细节连续出现数次,让人不由得注意到,直到白嘉轩的腰杆被蜕变成土匪的黑娃用榆木杠子抽断,从此以后他就一直侚倭着腰。那个挺直如掾的腰杆,如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的子路的帽子。在卫国内乱的时候,子路遭到剧睹所派之人攻击,战斗中他系帽子的璞硌被割断。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放下剑,扶正帽子,在系帽带的时候,被敌人砍死。死不免冠象征着一种礼仪道统,就像白嘉轩的腰隐喻了数于年未的中国宗法和伦理道德,固然板正端肃、大义凛然,却也让人感到畏惧和压抑,所以黑娃说自己嫌嘉轩叔的腰挺得太硬太直。在这个意义上,被打折的腰这个细节就意味深长了。细节的伏笔千里,是精心营构的结果,也达到了服务于主题的效果,让人难以忘怀。
细节的营造离不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观察对象既包括物质事象,也包括人情世事。刘亮程散文《正午田野》中写动物的眼睛:“驴眼睛跟人眼睛差不多一般高,不会小看人。驴首先看见的是人的上半截身子,不像狗,一眼看见的人的两条腿和小肚子,抬起脖子笫二眼才能把人看全。鸡看人更是不像样子,至少分七八截子,一眼一眼地看上去;在脑子里才有个全人的影像,那过程就像我们读一部长篇小说一样。而且,鸡没有记性,看一眼忘一眼,鸡主要看人手里有没有要撒给它的苞谷,它不关心你脖子上面长啥样呢。”这些细枝末节未必符合生物学真实,却符合文学的心理真实,没有平素的大量积累很难写出来,这是建立在对动物兴味盎然的观察基础之上的想象。
锤炼细节需要对习焉不察的事物重新感受,再通过想象表述出来,进而赋予其强大的能量。钱锺书的《围城》中写方鸿渐与唐晓芙分手的时候,因为交流的误会和个性的缺陷导致事情不可挽回,方鸿斩告辞,唐晓芙盛气已经消散,只感到疲乏和懊恼,却听到佣人说方鸿渐在路对面的凤币中站着。她看得如饮苦水,想一分钟后他再不走,就不顾笑话让佣人把他请回来。这一分钟显得非常漫长,然而就在她等不及,正要吩咐佣人时,“鸿渐忽然回过脸来,狗抖毛似的抖擞身子,像把周围的币抖出去,开步走了"。且不说钱锺书对女性心理婉转曲折的把握,“狗抖毛"的调侃式比喻,已经表明方鸿斩的孚躁、幼稚、浅薄和自我中心,即便他这次被喊回去,两个人也注定走不到一起。仅仅一句话里,就包含了人物的全部性格,通过一个动作可以窥见人物过往行事的态度和方式,这便是经过锻造后的细节的力量。
(节选自刘大先《细节的层次、功能与锤炼》)
l.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学是织锦,细节是纹路;细节的运用使作品具有了层次感和辨识度,也使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力星。
B. 寻常之处见功力,细微之处见真章;细节是成就经典作品的重要元素,也是作家介入现实世界、进入生活内部的通道。
C. 作家往往通过关注个体生命,有慈放大普通弱小的生命细节,进而实现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求和生命价值的肯定。
D. 刘亮程在《正午田野》中对动物眼睛的描写,可能不符合生物学真实,却符合文学的心理真实,这离不开作家在观察基础之上的想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运用母亲"挡在窗前“这一镜头特写,把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和细心呵护表达得淋漓尽致。
B《白鹿原》中臼嘉轩挺直腰板的姿态是一条细节暗线,挺直的腰杆隐喻中国宗法和伦理道德,而被打折的腰意味深长,服务千作品主题。
C《围城》中钱钟书通过“狗抖毛”这一调侃式比喻,将方鸿渐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表明细节能赋予作品强大的能量。
D《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子路死不免冠是对礼的极致践行,通过这一个细节动作可以窥见子路过往行事的态度和方式。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持“契诃夫的枪”这一说法的一项是(3分)
A. 《红楼梦》中贾宝玉出生时口衔的通灵宝玉,被视为他的命根子,它反复出现,如宝玉摔玉、和尚道士要化玉等情节,最后宝玉出家,玉也随之消失。
B《雷用》第一幕提到周家的电线年久失修,经常漏电,仆人鲁贵还因此被电过;第四幕,四风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想要逃离周家,却误触漏电的电线而死。
C《鸿门宴》中,“剑“多次出现,从“项庄舞剑”到“哈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再到“沛公……持剑盾步走",最后到“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D《百合花》小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在借被子情节中首次出现,之后又被多次提及,最后新媳妇在他牺牲后满含痛惜与敬重为其缝补破洞。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细节”,但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
5. 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两段语料。
语料一: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王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语料二:宝王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林黛玉对读过什么书的回答前后不同,这一细节有着多方面的作用。请结合材料一和《红楼梦》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1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文本—:
秦岭记(其九)
贾平凹
叩飞猪寨里人姓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都有,先是叫杂寨,后因这里养的猪有了故事,才改了名。
@养猪的人叫孙全本,人瘦小,身上毛长,又不安生,村里人都把他唤作猴子,他不生气,说:唤我要加上姓,我是孙大圣。孙大圣便也把猪叫八戒,再叫二师兄。猪通人性猪就可爱,人有了猪性,人却贪婪。到了二O-0年,他就不再只养一头猪了,要做饲养专业户,垒起了大圈,一下子养了百十头。
@猪是见不得猪的,大图里,经常相互内斗,嘶叫声不断。孙大圣一走进圉,叫一句:二师兄们!所有的猪都安静了,他就在每一个猪脊梁上按按,试着膘的薄厚,训斥着谁在偷懒。然后在槽里添食,为了吃,猪又咬起来,他就拿搅料棍敲那强势猪的脑门,大声说:不许霸槽!
@猪无聊的时候,或者各自用嘴拱圈土,在里边寻着菜根和蛭蚚,或者逗弄落在圈棚上的乌鸦,嘲笑长得黑。再就是前蹄搭在圈棚墙头上,一边吧呻吧呴着嘴,一边拿眼睛看着巷道的这头和那头,看着斜对面主人家的篱笆。篱笆进去就是上房,两个门扇上贴着秦琼敬德。它们看着那不是纸,是活的,院里没人了,门扇是合着,两个门神就打架,而孙大圣和他老婆回来了,门扇推开,两个门神又都肃然而立。它们觉得有趣,但守了秘密,不给孙大圣说。
@孙大圣在县城参加了饲养专业户培训班,有了新观念,回来把寨子后的一个山包承包了,扎上了铁丝网,让猪群在山林里散跑。散跑的猪多长瘦肉,销售得特别好,赚了好多钱。孙大圣就张狂了,做了件绸衫子穿上,迟早不系纽扣。早晨把猪赶上山林,晚上再把猪吆回大圈,凤把绸衫子吹起来,呼呼啦啦响。有人嫉妒了,说:你这是要上天呀!他说:上呀!嫦娥吃了药就飞到月亮上了,你给我药不?猪听到了,就抬头往天上看,天高,天上树梢一直往高处,高处有麻雀,有斑鸠,有鹄子和鹰,还正过一架飞机。
@孙大圣开始喜欢招呼人来家里喝酒。来的人都是和他对近的,恭维他了不起呀,养猪养
成了村里的首富。他嘿嘿着:生我孙大圣,必有花果山!
@他到外地养猪场参观,买回了好多新的饲料,给老婆说这种饲养像药一样的,能给猪催,吃上六个月可以长到二百斤。于是在大圈里安放了长木食槽,每天猪进山林道,都先饱吃一顿。猪当然听到了孙大圣说给老婆的话,在吃新的饲料时,就议论这饲养是药,那和嫦娥一样了,吃了药就飞月亮上去?饲朴的味道并不好吃,它们每次都在抢食。
@但猪们越来越大,越来越肥,没有能飞起来,而铁丝网内的山林里,蒲公英在飞,栗子树上的栗子熟了炸着壳,栗子在飞,松鼠把尾巴长得长哄哄的从崖上往下飞,还有一种蛇,从这棵树上往那棵树上飞。猪群恨自己没有翅膀,没有衣衭,恨不能生了火,变为烟,烟能飞到天上。
@它们再被赶进山林,就不再低着头寻吃野果子、竹笋、蕨根,全坐下来往天上看。其中有个小猪,它嫌树枝把天分割得支离破碎,某一天就从铁丝网里硬挤出来,跑到草坪上看天,天实在是高啊,便大声地召唤鸟。鸟是一只秃头雕,扇动着几尺长的翅膀,像一块黑布一样落下来就把它抓起来。孙大圣闻声跑过来操,没操上,秃头雕抓着小猪已经到了空中。
吵这件事传到别的村寨,都不说猪是被秃头雕抓走的,而说那是一只会飞的猪。杂寨从此就叫作飞猪寨。
文本二:
《秦岭记》主体由五十七章故事构成,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没有一以贯之的人物形象,没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倒流河、白乌山、红崖峪、西固山等秦岭中的山川依次出场,生活在其间的各色人等也依次亮相 由于各个章节间并没有统一的故事脉络,作者因此能够在将秦岭的山川河流、草木虫鱼妮妮道来的同时,穿插各类故事和人事。
《秦岭记》中的故事并不是作者于书斋中蹈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着极强的现实依据。一直以来,贾平凹都有这种在小说中安插一些荒诞离奇的社会事件的本领。如《极花》叙述了拐卖妇女现象等。在《秦岭记》中,这些荒诞事件成了故事内容主体,被作者举重若轻地安插在各个章节。由此可见,作者在追求小说寓言化的同时,依然没有离开对现实的密切关注。或者可以说《,秦岭记》最可贵的地方依然是指向当下的现实乱象,指向世道人心。虽然《秦岭记》很容易被看成志异或志怪小说,但现实关怀和人性揭示依然是它最重要的底色。实际上,贾平凹此前的作品一贯都是以敏锐地感知时代变革而见长的。不同在于,到了《秦岭记》,作者采取了化整为零的方法,不再着力于一时一事,所以就很难窥见其“补史之阙"的意图,而且其情感不再是《浮躁》《废都》《秦腔》中的力透纸背式的直书,而变为隐而不发不着痕迹。这与作者文学观
念的变化相关,也是当下的社会氛围及国人精神状态的变化所致。正如作者所说的“:汉语言
文字那么博大丰富,如何以巨大的真诚,尽最大的努力,纯真地,准确而精彩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永远是我的课题和目标。”
(节选自刘超《横看成岭侧成峰 <秦岭记>的一种读法》)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本-第@段写猪群内斗、抢食,展现了猪群为食物、生存空间竞争的场景,这是自然界生存竞争的直观呈现,也有对人类社会的隐喻。
B. 文本一描绘孙全本养猪致富的过程,意在展现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变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作者对乡村经济发展途径的思考。
C. 文本二提到《秦岭记》不同千贾平凹之前作品的情感表达,变得较为含蓄内敛,这和作者文学观念、当下社会氛围等变化相关。
4.文本二认为《,秦岭记》虽各章节无连贯情节,但整体通过多样故事揭示现代中国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饱含作者的人文关怀。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孙全本自称“孙大圣”,把猪称作“八戒”“二师兄",这种称呼方式使读者产生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阅读体验,增强可读性。
B.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猪丰富的情感与思维,如猪嘲笑乌鸦长得黑、对门神的观察等,使猪的形象生动鲜活,让故事充满奇幻色彩。
C. 语言质朴自然,简洁明快,摒弃华丽的辞藻、生动的描写,多运用方言土语,如“不安生”“对近”等,具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D. 第@段通过描写蒲公英、栗子等能飞的事物,与猪群渴望飞却飞不起来形成对比,写出猪群对飞判的向往以及无法实现的无奈。
8. 文本一以“飞猪寨“名称的由来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9. 文本二指出《秦岭记》虽有荒诞离奇的想象,但“现实关怀和人性揭示依然是它最重要的底色”,请结合文本一中孙全本这一人物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若儒墨之议与齐荆之服矣。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已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帝。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据,富有天下而不骋夸,卑为布衣而不瘁摄,贫无衣食而不忧慑。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赘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赘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赘禄爵,吾庸敢赘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吕氏春秋·下贤》节选)
材料二:
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曰:“吾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之。
或曰:桓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故伊尹以中国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以万乘之势,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仁义不在焉,桓公又从而礼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则戮。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 (《韩非子·难一》节选)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旬,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人主区之不肖者回亦骄曰有道之士回日以国相骄匠奚时匠]相得7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安,疑问代词,表示反间,相当千“怎么“,与《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的“安”意思相同。
B. 乘,古时衡量军事力量的单位,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C. ”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与《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的”之“用法相同。
D. 礼,礼遇、以礼相待,名词作动词,与《齐桓晋文之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衣“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有道的士人和不肖的君主,他们之间互相看不上、不投合,这就像儒家墨家互相非议和齐楚彼此不服一样。
B. 真正得道的人,即使做了天子也不会骄横傲慢,拥有天下也不会放纵自夸,当平民百姓也不感到失意屈辱。
c.韩非子认为小臣稷不是仁义之人,他如果有才德就不应该隐居,无才德就不应该虚骄,
他的行为不符合为臣之道。
D.伊尹通过当宰相、百里奚通过做俘虏得到君主的信任,他们心忧天下祸患,奔赴国家危难,这可称为仁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千掌。
14. 两则材料对齐桓公的评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15~16题。
夜坐(其二)
龚自珍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脱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叩席,岩年@惜堕晋贤凤。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注】心周史:原谓周朝的史官,老子李呥即曾任周王朝的柱下史,此处诗人以贤者在下位的老子自况。@髻(t|do)年:幼童时期。@拜将成仙:拜将,这里指韩信得到登坛拜将的殊荣;成仙,这里暗指张良在功成名就后,转而追求神仙修炼之术。@禅关:喻指清王朝所施行的严苛思想统治和束缚人才的种种清规戒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中,后一旬写出了“沉沉心事”的原因,诗人发现海内竟然没有人才,这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时不重用人才的朝廷。
B. "壮岁""髻年“两旬先言壮年再言幼年,颠倒时序,对于自己贤能而处于下位的原因,诗人总结为一条:"岩年惜堕晋贤风。”。
c.颈联和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写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心系国
家、关心时事并竭忠尽智的精神。
D.尾联中的“美人“喻指才智之士,寄寓了对人才的渴盼,和《赤壁赋》中的“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美人"的意思一样。
16. 这首诗和庄子的《庖丁解牛》都用到了“砉然”这一象声词,但在文中的作用却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6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踌,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旬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说出自己的人生志向后,孔子"晒之",随后向曾哲解释了原因:" "
(2《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间,曾哲用“ “两旬描绘了一幅沐浴清流、临风高台的快乐景象。
(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相邻的两个数字来表示一个大概、差不多的数量,这种用法
在古诗词中也很常见,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语言 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
心碎片化睡眠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睡眠中断或觉醒,@从而在睡眠和觉醒之间频繁转换。@可通俗理解为夜间频繁醒来,@包括完全清醒或不易察觉的微觉醒状态。
碎片化睡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与生活相关,(1)。从生活相关因素来看,处理重要事情前的紧张、夜班工作等都可能导致被动的碎片化睡眠。从疾病因素来看,打呼噜、发作性睡病等也会干扰睡眠的连续性。需要注意的是,碎片化睡眠与熬夜虽然都会影响身体健康,(2)。碎片化睡眠是指夜间觉醒次数多、睡眠质量差,但总睡眠时间可能充足;熬夜则是主动或被动推迟入睡,导致睡眠时间减少和睡眠节律紊乱,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更大。
那么,碎片化睡眠后,(3)?补觉虽然能够在了翠程度上缓解睡眠不足的影响,但不能逆转经常性睡眠不足导致的代谢失调和健康凤险。此外,补觉与否及补觉时长应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睡眠需求不同,过度补觉还可能导致夜间失眠。
18.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 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旬,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 下列旬子中的“一定”与文中加点的“一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她一定会来参加这次聚会,因为她从不食言。
B. 这个任务有一定难度,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c.文章的深浅跟篇幅的长短并没有一定的关系。D.要想顺利完成,就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二)语言文字运用11(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1~22题。
北方春色最典型的镜头是飞雪飘飘和在一片枯黄中悄悄露出草芽。江南的树叶一律是比北方的阔大、宽厚,绿得发黑。在江边的马路旁,在小区的院子里,这个时节还不开花的乔木、香樟、桂花、含笑、梓树,还有较矮的绿篱植物石楠、夫竹桃都黛绿油亮。那一行行如仪仗队式的茶花树,在浓密厚重的绿叶间怒放着艳红的花朵,有男人的拳头那么大。这花红得像谁在绿丛间泼了一团红墨,浓得化不开。以至于我几次想照一张花朵的特写,在镜头里却总难分清花瓣的纹路和层次。比茶花更人高马大的,是一行行的抽子树。看,在密叶深处高悬着几颗去秋还未摘去的黄抽。如果把这一望浓重的黛绿比作是深邃的夜空,那么这穿越去冬而未的抽子,就是明亮的来自遥远夜空的星星。它们在春的门槛上,隆重地目送着过去的岁月,并迎接春的到来。
南北之春,空气湿度也大不相同。我住到这里已经一个月了,能记得起的见到太阳的日子也就三五天吧,整个世界就这样沐浴在绵绵细雨中。币,如烟一样地轻软镖助罩着人间,当然也罩着所有的树木花草。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旬子可以改写成:“那一行行 茶花树,在浓密厚重的绿叶间怒放着有男人的拳头那么大的艳红的花朵。”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2.简述上文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希腊戏剧中,演员常戴着悲喜双面面具,演绎命运的起伏跌宝。其实,艺术常常探讨着悲喜交织的人生真谛。这不仅是个艺术命题,更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命课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千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吉林省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山东名校联盟2025年3月校际联考名校卷高一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山西省太原市2025届高三一模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重庆市渝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南省百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3月联考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保定市十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