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武汉六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1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5-03-18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作为《论语》首章,并不必具有深意。但由于首章突出的二字,似可借此简略谈论《今读》的一个基本看法:即与西方罪感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相比较,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乐感文化乐感文化的关键在于它的一个世界(即此世间)的设定。它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思维方式或理论习惯)和情感本体(以此为生活真谛或人生归宿,即道德之上的准宗教体验)。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乃华夏传统的精神核心。作为儒学根本,首章揭示的,就是此世间的快乐:它不离人世、不离感性而又超出它们。学习为人以及学习知识技能而实践之,当有益于人、于世、于己,于是心中悦之,一种有所收获的成长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会,来相见面,来相饮酒,来相聊天,不也愉快?特别又从远方来,一定是很久没有见面了,在古代,这就更不容易,当然更加快乐。这完全是世间性的,却又是很精神性的,是我与你的快乐,而且此还在之上。仅关乎一己本人的实践,则是人世间也就是所谓主体间性的关系情感。那是真正友谊情感的快乐。

(选自李泽厚《<论语>今读》 )

材料二:

乐感文化不仅是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更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对中国人诗性智慧的精审总结。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孔颜乐处所揭示的安贫乐道、豁达自信的处世理想和人生态度,曾点气象所描述的寓无限于有限、即自由而超自由的审美精神,无不体现着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 因此,笔者尝试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的内涵并进行分析。

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论语•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厩失火,孔子从朝廷回来之后首先问伤人了没有,没有问马,这可以看出夫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此其一。其二,《论语》中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强调人们要自强不息、韧性奋斗。其三,《论语》 中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慎终追远的生命关怀。

第二,乐群的生存智慧。中国乐感文化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因此没有天帝的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自己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的相互扶持,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对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的重视,对人际和谐的强调。因此,《学而》中才会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言论。为什么《论语》要求我们这么做呢?这是由于乐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认为,我们人类走不若马、力不若牛,又没有外在的天帝可以依靠、没有一个超人帮助我们。怎么办呢?只能自己依靠自己,只能相互依靠,彼此团结。

第三,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儒学为核心的乐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天帝、 天主可以依赖,人生一无所本,被偶然扔掷在此世间,无所凭依,无所依皈。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对生活悲观失望,而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以人为本,依靠乐群的生存智慧,相信人自身的力量。这种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体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第四,乐感的人性追寻。就人性完满的角度而言,乐感文化表现为乐感的人性追求。所谓人性完满,是通过”“等艺术形式的熏陶塑造一个完人,更是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完满呈现。通读《论语》可以发现,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人生哲学中,很重视”“在君子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因之,当孔子问及曾点之志时,曾子不假思索地答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点气象。由此可见,此一乐感的人性追寻,仅靠”“等艺术形式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最终培养出理想型的君子,最终将中国乐感文化这一文化——心理结构内在的诗性智慧完满呈现出来。

总之,乐感文化包含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乐感的人性追寻等多重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对乐感文化的研究在坚持中华文化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应对异质文化之间的价值冲突,特别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选自张鹏举《从〈论语〉看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有删节)

1. 关于“乐感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乐感文化”中,“乐”比“悦”层次更高,是超乎个人的关系情感。

B. 西方有“罪恶文化”,日本有“耻感文化”,中国文化精神有“乐感文化”。

C. 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表现为“孔颜乐处”和“曾点气象”两种类型。

D. 研究“乐感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亦起着不可替代作用。

B. 在儒家的人生哲学中,很重视“诗”“乐”在君子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C. 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

D. 乐感文化”四重内涵应相互配合,才能将“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完满呈现出来。

3. 下列各项中,最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乐感文化”有怎样的特点。

5. 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别分析你对其中最能体现的“乐感文化”内涵的认识。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

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来跳去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吧,喝完了,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呢!

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响的体内,他的身体就不飘了,也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他把东西扒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

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10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着跑了。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

那你打仗了吗?

打了,不过,也算没……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噗嗤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

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一瘸一拐地跟着部队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身边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

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我觉得李响顺畅的话有点离谱,怎么这些年也没听你说过呢?

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李响摆了摆手,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

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从18岁就扔下媳妇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动乱的时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怼着李响。

……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这里,没吃没穿没住的。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跟大家去开荒了……”

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

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

我决定带李响走。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却蒙圈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了。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

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

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

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无偿地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集团公司,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丢李响。

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

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

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有删改)

【注】①1941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采用明暗线索交织叙述的方式,其中明线是李响离家抗日,开荒南泥湾,暗线是“我”去南泥湾做公益项目。

B. 文中出现的“铁铲”既符合李响在部队做炊事员的身份,也是李响后来在南泥湾垦荒的工具,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C. 小说多处设置了精心呼应,如李响抱怨李直父子不关心自己,为此后“我”在烈士纪念碑前的泪如泉涌埋下了伏笔。

D. 结尾部分透过“我”的呼喊,揭示出祖孙三代的关系,表明“我”在了解了李响事迹后内心的遗憾与愧疚。

7. 关于文中画线句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最终选择抱住了李响,源自爷孙之间天然而无法割舍的亲情。

B. 李响的故事”指的是先辈们当年离家抗日、开荒南泥湾的伟大事迹。

C. 抱住李响的故事”表现出“我”对先辈们的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D. 这句话意味着“我”对李响态度的转变,让下文的情感抒发更为真实。

8. 小说以“南泥湾”作为故事背景,这样的安排有何用意?

9. 蔡楠在创作谈中说“我用虚构与真实的合成,写出了这个故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一)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及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于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注释】①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

(二)

武王周公圣人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节选于韩愈《伯夷颂》)

(三)

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旧恶,求仁而得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不立恶人之朝,避纣居北海之滨,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百世之师也。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闻西伯善养老,则欲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独太公哉

(节选于王安石《伯夷论》)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标号涂黑。

殷既灭矣A天下宗周BC二子D乃独耻EF其粟G饿死H而不顾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主,木制的神位。上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又称神主。

B. 元元,又称元元之民;指百姓,平民。《谏太宗十思书》中“凡百元首”中的“元”与其含义不同,指“头”或“头领”。

C. 春秋,本指春季和秋季,这里指的是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史删订而成。它和《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中的“春秋”含义不同。

D. 干戈,干为防具,戈为武器均为古代兵器,因此后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后来引申为指战争。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韩愈认为伯夷在商朝灭亡后宁可饿死也不吃周粟的行为,是为了坚守自己的道。

B. 王安石认为,韩愈写《伯夷颂》是依据司马迁观点,而司马迁的观点有失偏颇。

C. 王安石驳斥了司马迁的记载,他认为《史记》中记述的“不食周粟”的情节是不合理的。

D. 王安石认为伯夷不依附文王,原因是伯夷年纪大,从他的居住地到文王都城路途遥远。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2)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独太公哉!

14. 下图是材料三的思维导图,请补充完成横线处的空缺内容。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落叶

孔绍安①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落叶(其一)

修睦②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①孔绍安,原是南北朝陈朝的达官子弟。此篇当是孔绍安于陈亡后不久徙居京兆鄂县闭门读书期间所作。②修睦,晚唐诗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诗开篇一个惊字,写出秋天的到来给作者带来的情感冲击,游荡之愁瞬时泛起。

B. 孔诗中“翻飞”二字,借落叶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

C. 修诗中“重重落叶红”,既展现出枯叶深红的颜色,又刻画出其层叠的姿态。

D. 修诗在最后借落叶的口吻,说出了作者高洁的人生志向。

2两诗均借落叶抒发情志,但主旨又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一句表现了冉有对自己治国才能的肯定,但对于礼乐教化,就只能“_________,这表现了冉有的谦虚谨慎。

(2)同学们游览南京,登山临水,放目远眺。面对壮丽的山川之景,不由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进一步抒发积郁于胸的堂堂正气,暗示出尽管屡遭谗害,环境险恶,但自己依然两袖清风,稳操航向。

五、语言文字运用

(一)错别字辨析

17. 下列选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坐阵指挥   火力侦查   毁家抒难   磬竹难书

B. 蘖根祸胎   讳莫如深   义气用事   蜕化变质

C. 变换莫测   如雷贯耳   万事具备   贪脏枉法

D. 披星带月   民生凋弊   迫不急待   故计重施

18. 下列选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一愁莫展   筚路蓝缕   众口烁金   蝉连冠军

B. 委屈求全   辨症论治   墨守陈规   怙恶不悛

C. 凭心而论   金榜提名   买牍还珠   甘败下风

D. 声名雀起   食不裹腹   铤而走险   科技制富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枚蛋壳仅0.17毫米厚的生鹌鹑蛋,如何剥蛋壳而不破蛋膜?

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关村论坛展览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展区内,一台机器人引起了笔者关注。只见它将伸入一个开口狭小的球状容器,轻松剥开鹌鹑蛋壳,薄如蝉翼的蛋膜却    A     。其实,这是一款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能够灵活精准地在2.5厘米的皮肤切口内操作亚毫米级精度的手术。

在展览的展厅内,( 甲 )。只需想一想,就能驱动机械手实现抓取;脑机接口技术可助力脑卒中患者康复;氢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唯一的排放物是水,真正实现零污染、零排放;由蛋白结构重塑技术加工而成的大块纤维替代肉足可      B      ”……一个个新产品、一项项新技术,着眼群众现实需求,带来全新体验,描摹出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

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突破,再到应用落地,科技创新的链条往往较长。关注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既要着眼成熟落地的应用,( 乙 )。纵观近年中关村论坛,人工角膜、同声字幕眼镜等业已推广的发明创造竞相登场,①量子计算云平台、类脑计算芯片等前沿技术成果集体亮相,②在脑科学、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创新领域思维碰撞出火花四溅。③科研与应用、高校与企业、技术与产业间常互动、可互通、有接口,④产学研用协同创新,⑤创新链才能更有活力。

而科技成果只有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才能提升自身价值。政府加强支持引导,企业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高校院所完善产教融合机制……推动科技优势更好转化为民生福祉,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协同发力,让更多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请在文中甲,乙两处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2. 请结合上下文,解说文中加点的“竞相登场”的表达效果。

六、作文

2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DeepSeek曾拒绝为某企业开发“大数据杀熟”系统,梁文峰说:“技术向善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这引发社会对科技伦理的热议。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武汉六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1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