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意”作为苏轼文艺理论和艺术创作的核心范畴与主导观念,三言两语定是难以将其中玄妙探究清楚,加之其中掺杂了苏轼所崇尚的道家与禅宗思想,这便使得“意”更加晦涩难懂。从字面意思看,“意”是对艺术家创作的一种精神要求,我们暂以“直抒胸臆”对其进行浅释,即畅快抒情,不受成法约束。若深求“意”,还是要追溯苏轼提出的“无意于佳”“我书意造”等一系列书学理论。苏轼在《评草书》中云:“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故而就有了“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观点,重视书法的自然之美。此外,苏轼作书十分重视书法的神韵,曾在《论书》中云:“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苏轼将传统生命学说引入论书的范畴,提出形成书法美不可或缺的形式美感与多元精神,这也反映出苏轼对书法作品情采、色泽的鲜明要求。
“意”作为苏轼文艺理论的核心范畴,是其进行艺术创作,进行诗、书、画等各种艺术活动的审美尺度和原则,也是统摄、综合揭示苏轼艺术创作观的枢纽。其中蕴含的思辨精神不仅在于苏轼对欧阳修“公余事”书法观念的继承——“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更有对“寓意”与“留意”的分析。苏轼曾在《宝绘堂记》中写道:“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苏轼还引用《老子》之言写道:“《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自由、非功利的游戏态度与适度“中和”之态均为苏轼融“意”于艺术提供了心理指导。
(摘编自孙启睿《苏轼“尚意”文艺理论刍议》)
材料二:苏轼早年有着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此时他的书法作品更多地是追求晋唐之风,从中可以看到王義之书法风神俊逸的影子,自身的书法特色还未充分显现。苏轼还尤为喜爱颜真卿的书法,极为推崇其端庄厚重的书风。他在《跋欧阳文忠公书》中写道:“欧阳文忠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裕如也。”从苏轼的早年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其书风以“重法”为主基调,笔法精到。《奉喧帖》是苏轼现存较早的一幅作品,从中可以看出苏轼早年的书风虽然取法“二王”(王義之和王献之),却也不乏颜真卿书法的特征。在这幅作品中,苏轼的书法字体尚未脱离楷书的束缚,字与字之间多平正、少错落,转折拘谨,正是其所说的“方阔字”。治平二年(1065年),苏轼进京为官,接触到诸多名家墨迹,尝试将质朴与妍美的书风结合起来,《自离乡帖》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此后,苏轼的书法逐渐显现出姿媚的风格,为后来的“尚意”书风打下了基础。
宋神宗时期,苏轼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仕途如浮萍般起伏不定。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1080年,苏轼被贬谪黄州,之后辗转多地做官。“乌台诗案”无疑成为苏轼的人生转折点,仕途坎坷令他的抱负无从实现,只能将满腹才情融入诗书之中。在这一时期,苏轼由外转内,参禅问道,不再拘泥于传统书法,而是开始更多地强调个人内心感受和情感的表达,形成了“我书意造本无法”的书法取向。《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被贬至黄州创作的,共有两首,均是五言诗。其诗句苍凉却又旷达,行笔跌宕起伏,一气呵成,被列为“天下第三行书”。在《黄州寒食诗帖》中,苏轼展现出手随心动的艺术风格,让笔墨随着心境的变化而起落,线条富有了生命,展现其作诗时的情感变化。在书写第一首诗时,苏轼书写的字径较小,似乎还在压抑自己的情感。随着情感的不断深入,到了第二首诗时,苏轼在书写上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字径逐渐变大,笔墨饱满厚重,达到其所说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之境界。例如,其中“苇”字的一竖直落无阻,洒脱超然。最后,苏轼以字径较小的“右黄州寒食诗二首”收尾,似乎情感得以平复,胸中的愤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排解。可见,苏轼因仕途受挫对人生有了新的体悟,受佛教浸染其书风逐渐鲜明起来,从“重法”转向“尚意”。
(摘编自陈镜宇《苏轼“尚意”书风的形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意”是苏轼文艺理论的核心范畴,因融合道家和禅宗思想而博大精深,它要求艺术家直抒胸臆,不受成法约束。
B.苏轼在《评草书》中否定了“匆匆不及,草书”的观点,故而提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强调书法的自然之美。
C.苏轼继承了欧阳修的“公余事”书法观念,并在《宝绘堂记》中对“寓意”与“留意”进行分析,希望摒弃游戏态度。
D.苏轼早年书风以“重法”为主,追求晋唐之风,以王義之、颜真卿的书法为主要学习对象,同时呈现出姿媚的风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将传统生命学说引入论书范畴,提出书法美应具备神、气、骨、肉、血等不可或缺的形式美感与多元精神。
B.苏轼认为君子对物应采取“寓意”的态度,而书画是最能让人喜悦而又能改变人的心性的事物,颇受苏轼喜爱。
C.《奉喧帖》体现了苏轼此时书风以“尚意”为主的特点,字体尚未脱离楷书束缚,字与字之间平正、少错落。
D.《黄州寒食诗帖》中字径的变化以及行笔风格的不同,表明苏轼在书写过程中对诗歌有了不同的理解与感悟。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尚意’文艺理论”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米芾《书史》)
B.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可学。(苏轼《和子由论书》)
C.侧不得平其笔。勒不得卧其笔,须笔锋先行。努不宜直,直则失力。(李世民《笔法论》)
D.欧、虞、褚、薛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黄庭坚《山谷题跋》)
4.材料一多处引用苏轼及其他古人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5.苏轼书法风格的转变历程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与地坛 史铁生
现在让我想想,十五年中坚持到这园子来的人都是谁呢?好像只剩了我和一对老人。
十五年前,这对老人还只能算是中年夫妇,我则货真价实还是个青年。他们总在薄暮时分来园中散步,我不大弄得清他们是从哪边的园门进来,一般来说他们是逆时针绕这园子走。男人个子很高,肩宽腿长,走起路来目不斜视,胯以上直至脖颈挺直不动;他的妻子攀了他一条胳膊走,也不能使他的上身稍有松懈。女人个子却矮,也不算漂亮,我无端地相信她必出身于家道中衰的名门富族;她攀在丈夫胳膊上像个娇弱的孩子,她向四周观望似总含着恐惧,她轻声与丈夫谈话,见有人走近就立刻怯怯地收住话头。两个人的穿着都算得上考究,但由于时代的演进,他们的服饰又可以称为古朴了。他们和我一样,到这园子里来几乎是风雨无阻,不过他们比我守时。我什么时间都可能来,他们则一定是在暮色初临的时候。我们没有说过话,我们互相都没有想要接近的表示。十五年中,他们或许注意到一个小伙子进入了中年,我则看着一对令人羡慕的中年情侣不觉中成了两个老人。
曾有过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他也是每天都到这园中来,来唱歌,唱了好多年,后来不见了。他的年纪与我相仿,他多半是早晨来,唱半小时或整整唱一个上午,估计在另外的时间里他还得上班。我们经常在祭坛东侧的小路上相遇,我知道他是到东南角的高墙下去唱歌,他一定猜想我去东北角的树林里做什么。我找到我的地方,抽几口烟,便听见他谨慎地整理歌喉了。他反反复复唱那么几首歌。他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唱《货郎与小姐》中那首最为流传的咏叹调。“卖布——卖布嘞,卖布——卖布嘞!”我记得这开头的一句他唱得很有声势,在早晨清澈的空气中,货郎跑遍园中的每一个角落去恭维小姐。“我交了好运气,我交了好运气,我为幸福唱歌曲……”然后他就一遍一遍地唱,不让货郎的激情稍减。依我听来,他的技术不算精到,在关键的地方常出差错,但他的嗓子是相当不坏的,而且唱一个上午也听不出一点儿疲惫。太阳也不疲惫,把大树的影子缩小成一团,把疏忽大意的蚯蚓晒干在小路上。将近中午,我们又在祭坛东侧相遇,他看一看我,我看一看他,他往北去,我往南去。日子久了,我感到我们都有结识的愿望,但似乎都不知如何开口,于是互相注视一下终又都移开目光擦身而过;这样的次数一多,便更不知如何开ロ了。终于有一天——一个丝毫没有特点的日子,我们互相点了一下头。他说:“你好。”我说:“你好。”他说:“回去啦?”我说:“是,你呢?”他说:“我也该回去了。”我们都放慢脚步(其实我是放慢车速),想再多说几句,但仍然是不知从何说起,这样我们就都走过了对方,又都扭转身子面向对方。他说:“那就再见吧。”我说:“好,再见。”便互相笑笑各走各的路了。但是我们没有再见,那以后,园中再没了他的歌声,我才想到,那天他或许是有意与我道别的,也许他考上了哪家专业的文工团或歌舞团了吧?真希望他如他歌里所唱的那样,交了好运气。
还有一些人,我还能想起一些常到这园子里来的人。有一个老头,算得一个真正的饮者;他在腰间挂一个扁瓷瓶,瓶里当然装满了酒,常来这园中消磨午后的时光。他在园中四处游逛,如果你不注意你会以为园中有好几个这样的老头,等你看过了他卓尔不群的饮酒情状,你就会相信这是个独一无二的老头。他的衣着过分随便,走路的姿态也不慎重,走上五六十米路便选定一处地方,一只脚踏在石凳上或土埂上或树墩上,解下腰间的酒瓶,解酒瓶的当儿眯起眼睛把一百八十度视角内的景物细细看一遭,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倒一大口酒入肚,把酒瓶摇一摇再挂向腰间,平心静气地想一会儿什么,便走下一个五六十米去。早晨和傍晚,在这园子里可以看见一个中年女工程师,早晨她从北向南穿过这园子去上班,傍晚她从南向北穿过这园子回家。事实上我并不了解她的职业或者学历,但我以为她必是学理工的知识分子,别样的人很难有她那般的素朴并优雅。当她在园子穿行的时刻,四周的树林也仿佛更加幽静,清淡的日光中竟似有悠远的琴声,比如说是那曲《献给艾丽丝》才好。我没有见过她的丈夫,没有见过那个幸运的男人是什么样子,我想象过却想象不出,后来忽然懂了想象不出才好,那个男人最好不要出现。她走出北门回家去,我竟有点儿担心,担心她会落入厨房,不过,也许她在厨房里劳作的情景更有另外的美吧,当然不能再是《献给艾丽丝》,是个什么曲子呢?
这些人现在都不到园子里来了,园子里差不多完全换了一批新人。十五年前的旧人,现在就剩我和那对老夫老妻了。有那么一段时间,这老夫老妻中的一个也忽然不来,薄暮时分惟男人独自来散步,步态也明显迟缓了许多,我悬心了很久,怕是那女人出了什么事。幸好过了一个冬天那女人又来了,两个人仍是逆时针绕着园子走,一长一短两个身影恰似钟表的两支指针;女人的头发白了许多,但依旧攀着丈夫的胳膊走得像个孩子。“攀”这个字用得不恰当了,或许可以用“搀”吧,不知有没有兼具这两个意思的字。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和中年夫妇在园子里没有说过话,也没有想要接近的表示,因为彼此心存戒备。
B.热爱唱歌的小伙子也曾每天都到这园子中来,后来去了专业的文工团后就再也没有来过。
C.爱喝酒的老头常在午后到这园子中来消磨时光,走上五六十米路就偷偷地倒一大口酒入肚。
D.中年女工程师有着常人难有的素朴与优雅,她下班后常穿过这座园子回家为家人准备晚餐。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年夫妇总是在暮色初临的时候到园子中来,而“我”则什么时间都可能来,这一对比突出了“我”的随性闲适。
B.文中通过“太阳也不疲惫,把大树的影子缩小成一团”这一景物描写来烘托热爱唱歌的小伙子练歌不知疲倦的劲头。
C.文中有许多句子表现了“我”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如“我想象过却想象不出,后来忽然懂了想象不出才好”。
D.节选部分是“我”从回忆者的视角来叙述的,叙述语调既平静又客观,并无波澜起伏的情感描述。
8.文章以十五年前还算是中年的一对夫妇起笔,又以这对夫妇已步入老年收束,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9.作者曾写道:“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请结合选文,说说你从选文中窥看出了“我”怎样的心魂。(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姚鼐,字姬传,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
鼐工为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于道德,而探原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辞迈于方,理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
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余年,以诲迪后进为务。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加四品衔。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二十五史》,有删改)
材料二: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忆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オ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昔王文成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慢天。若夫拥旄仗钺,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选自刘大櫆《送姚姬传南归序》,有删改)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太夫人仁恭A有礼B余C至其家D则太夫人必命酒E饮F至G夜分H乃罢。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工,擅长,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中的“工”意思不同。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固,本来,与“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中的“固”意思相同。
D.而,表转折,与“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中的“而”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姚鼐担任过《四库全书》的纂修官,告老回乡以后,在江南紫阳、钟山书院担任讲师四十多年。
B.姚鼐擅长作古文,文风与欧阳修、曾巩的文风非常接近,与人交往不分身份贵贱,坚守道义。
C.刘大櫆年轻的时候就与姚鼐的伯父、父亲交好,刘大櫆与姚鼐的父亲相识时姚鼐的父亲还未娶妻。
D.刘大櫆以王守仁为例勉励姚鼐考中进士、做大官,期盼姚鼐不能只是满足于凭文章出众而名传后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4分)
(2)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4分)
14.有人说材料二中“殆欲压余辈而上之”是刘大櫆的谦虚说法,你是否同意?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吊白居易 李忱[注]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注]李忱:唐宣宗,唐朝皇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以美玉和珠宝为喻赞美了白居易的诗歌,由此引出对其逝世的深切惋惜。
B.白居易一生如浮云漂泊,命运又使他无所作为,但他仍以“乐天”为字自勉。
C.尾联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示自己对白居易难以割舍,每当想起便会牵动哀思。
D.全诗语言明白晓畅,情感真挚,且对仗工整,高度概括了白居易的创作历程。
16.作者在诗中提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并序》两篇长诗,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开创了以“美人”来象征圣君贤相或美好理想的传统,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就体现了对这一传统的传承。
(2)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赞叹牛郎织女虽一年才可一聚,但其美好却胜过诸多长相厮守的两句是“ , ”。
(3)李华同学打算寒假去泰山游览,希望快速登上山巅,你可以借姚鼐《登泰山记》中的“ , ”两句,将线路推荐给他,让他快速登上山巅。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人类有很多计时方法,而长达几千年的日晷计时法是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中国古人用“立竿见影”的方法,将一年中影子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 甲 )。所以,夏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
人们设法标记阳光是因为光对我们太重要了,它不仅是万物生长的能量来源,( 乙 ),代表希望、温暖和美好。
很多生物都能够根据光线来调节自己的生命作息,日照时间的长短对植物开花、结果,以及动物筑巢、繁殖等有显著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随着阳光的减少而出现季节性抑郁。心理学家发现, ① 我们可以多待在阳光下, ② 人造光源的照射下, ③ 能很好地改善睡眠和情绪。明亮的晨光有助于治疗季节性和其他形式的抑郁症。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诗人、作家弗朗西斯・梅斯,为了释放婚姻受挫和都市工作的压力,来到意大利古镇托斯卡纳,享受着灿烂阳光下的美景和辛勤劳作。她写下了记录这段生活的《托斯卡纳艳阳下》,成为流行全球的超级畅销书,并引领了一场跨世纪的“慢生活”时尚潮流上演。
人是自然的产物,我们随着太阳来调节生命活动。希望随着夏至——一年中光照时间最长的一天的到来,我们能走出钢筋丛林,重新回到自然的怀抱中,多去感受天地、阳光之美。
18.文中结尾段中“我们能走出钢筋丛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语意通顺,表达流畅。(3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文中“希望随着夏至——一年中光照时间最长的一天的到来”修改为“希望随着夏至的到来”,表意上有何不同?(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武汉六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1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山西省太原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四川省资阳市安岳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4-2025学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