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在如今社会中,对体内时钟产生负面影响最严重的工作就是倒班工作。工业社会中将近20%的从业者需要做倒班工作。持续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做倒班工作的人比做传统工作的人患病的概率更高,倒班工作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包括睡眠困难、抑郁、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其他新陈代谢类疾病,还有肥胖症甚至癌症。倒班工作会导致健康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致病的机制和原因我们还不清楚。倒班和患病之间的关联非常复杂。
倒班工作本来只存在于对健康和安全负责的行业(例如医院、警察局、消防队等),后来扩展到了产品生产领域,这是因为贵重的机器必须全天运行。接着,服务行业也出现了倒班工作。如果一个伦敦的银行在另一个国家建立了电话客服中心,那么该服务点必须在英国的工作时间内有人在岗。在马尼拉呼叫中心的职员不仅需要通晓客户的语言,而且必须知道客户所在地的天气等信息,就像与客户在同一时区似的。
倒班工作者不仅生活与其所在地的社会生活脱节,生活节奏也与其体内时钟不一样,因此健康受到损害也不足为奇。倒班工作可能会直接导致某些病症(例如吃饭时间错位而导致的胃溃疡)。在流行病学与倒班工作的研究中,所有疾病成因都归结于倒班工作,也不是不可能。更有可能的假说是,持续的身体压力降低了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根据“黑夜之光”(LAN)的假说,倒班工作会导致癌症:褪黑素是一种夜晚时在体内时钟控制下进行合成的激素,光线会阻止这一进程;褪黑素是一种属于吲哚胺族的化学元素,吲哚胺能够捕获氧自由基;氧自由基会损害DNA;DNA的受损会引起癌变。LAN假说的基础是光线会阻止褪黑素的产生,夜间本来应该是人们睡觉并且身体生成褪黑素的时候,但倒班工作者需要在灯光下工作,因此他们体内的褪黑素就比可以正常睡觉的人少,褪黑素匮乏导致 DNA 被氧自由基损害,因此会引起癌变。LAN假说的代表人物称,褪黑素可以阻止癌细胞增长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然而在实验中,有的实验动物的癌细胞已经出现,有的动物甚至被注射了癌细胞。如果肿瘤已经出现,那么无论生活方式是怎样的,都不可能阻止肿瘤细胞增长了。实验也并不意味着倒班工作导致了肿瘤的产生。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另一种可能情况:持续的身体压力导致机体系统的抵抗力降低。
LAN假说的代表人物继续补充:癌症的发生率与光污染有关系。但黑夜的灯光只是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的指示器。除了灯光,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可能与癌症发病率有关。黑夜的灯光可能只是诱发癌症的一个因素,而不是诱发癌症的决定性因素。黑夜的灯光与癌症之间的联系经常被媒体拿去炒作,某几篇报道甚至说,所有灯光污染——从街道上的路灯到晚上婴儿房里的夜灯——都能引起癌症。这种说法十分片面,因为即使褪黑素水平低会引起肿瘤的形成,也不能断定褪黑素是由于光污染而受到了抑制。在正常情况下,眼皮合上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视网膜所能接受的大部分光线。即使处于最能有效抑制褪黑素的蓝光下,合上眼皮也能阻挡97%的光。例如一盏100勒克斯的电灯直射合上的眼皮时,视网膜能接受到的光不超过3勒克斯,这不到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能抑制褪黑素的灯光强度的1/3。而且仅仅这3勒克斯的光还是被高估的值,因为在深度睡眠的时候眼球会向上转,视网膜能接受到的光会更少。
因此即使是白天,我们在下夜班之后整日拉上窗帘睡觉,残留的光线对褪黑素浓度也没有多少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光污染对健康问题没有直接的决定性影响。除非黑夜的灯光让我们感到非常不舒服,否则我们只应该担心这个问题:在工业社会的生活中,我们得到的光照太少了。城市里强度较弱的计时器(白天光线较弱,夜里灯光较强)对情绪和体内时钟的同步有很大的影响。
LAN假说或倒班研究中,有一个要素通常未被重视:研究的基础不应是外界时间,而是体内时间!几乎所有关于倒班的研究都把分析的重点放在了外界时间上。例如有些倒班的夜班是从22点开始,早班从6点开始,日班从14点开始。倒班的时间当然以外界时间为准,但是身体的变化只遵循体内时钟的变化。假设我们在做一项研究,研究发现倒班工作者患耳垂癌的数量多于“正常”工作者。研究搜集了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之后可能会得出结论:不同的工作时间对耳垂癌的产生没有影响。但如果科学家确定了被试者的体内时间类型,那么他们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夜间工作者之中,较早时间类型的人更容易得耳垂癌,较晚时间类型的人生病的风险较小。倒班研究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体内时间因素,那么倒班工作的患病风险为什么大于“正常”工作这个问题就不会有答案。
(摘编自蒂尔·伦内伯格《我们为什么会觉得累:神奇的人体生物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发展使得倒班工作逐渐进入更多行业,而工作时间的变化又给人体的体内时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B.虽然倒班工作会引发生活节奏与体内时钟的矛盾,可能直接导致胃溃疡等病症,但其致病机制和原因仍待研究。
C.倒班工作会增加倒班工作者的身体压力,持续的身体压力又会降低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从而导致肿瘤的产生。
D.对于现在夜晚随处可见的灯光,有些新闻报道称光污染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并能引发癌症,但这不具有科学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贵重机器全天运行需要更多的从业者进行倒班工作,因此极有必要加大对倒班与患病的关联性研究的力度。
B.倒班工作要求从业者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还要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及机体抵抗力。
C.人的眼皮能减少光线对视网膜产生的影响,即使是最能有效抑制褪黑素的蓝光大部分也会被眼皮阻挡在外。
D.我们无须关注光污染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而应关注工业社会得到光照较少对情绪和体内生物钟的影响。
3.下列关于某科研机构研究发现的描述,符合原文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某科研机构研究发现,夜班时间为20:00—次日4:00的人中习惯早睡群体的身体状况要好于习惯晚睡群体的身体状况。
B.某科研机构研究发现,夜班时间为20:00一次日4:00的人中习惯早睡群体的身体状况不如习惯晚睡群体的身体状况。
C.某科研机构研究发现,夜班时间为20:00一次日4:00 的群体整体身体状况要好于夜班时间为22:00--次日6:00的群体。
D.某科研机构研究发现,夜班时间为 20:00一次日 4:00的群体整体身体状况不如夜班时间为22:00--次日6:00的群体。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LAN假说的图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5.原文中LAN 假说提出了“倒班工作会导致癌症”“癌症的发生率与光污染有关系”两个观点,作者分别予以了怎样的反驳?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到灯塔去
沈 念
去永兴岛。四面环海,心情隐秘而激荡。我不知道,坐在我面前的老冯,这位在岛上生活时间最长的渔民,是否有过相似的心情?
没事的时候,老冯喜欢坐在灯塔下看海,出海的时候,他眺望的坐标也是灯塔。塔顶发出的光的颜色,似乎会随着时间、天光而变幻,有时是黄色、绿色,有时是红色、蓝色。深夜,从远处飞来的海鸟和船上的人都能看到光,会在心中生出温暖与兴奋,会让夜空变得明亮而辽阔。
1990年,老冯第一次上岛。那时防波堤尚未修建,东边的高地上有一座简易灯塔,船随意地停在岸边。二十年前,用于保证有足够水深和平稳水面泊船的防波堤建好了,刚建好的新灯塔发出光的瞬间,老冯觉得大海和岛屿也随之变亮了。
在岛上的日子,我会在傍晚去海边散步,或者环岛夜跑,然后坐在防波堤上看海。天全黑时,远处海面浑然一片,灯塔的光映在深邃的海面上。对出海的人来说,灯塔是岛,也是家的方向。有一段时日,老冯也经常这样坐在灯塔下,想到流水般的时光。
老冯上岛时刚二十出头,他是听随母亲的安排来的。母亲是鸟粪公司的职工,负责岛上的鸟粪收集,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往返于岛与万宁的老家。那个年代,家里孩子多,经济条件差,母亲是冲着上岛工作补贴多来的,后来看到有移民优惠政策,就把儿子的户籍也迁过来了。
老冯初到岛上时,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石棉瓦板屋,喝的是屋顶上接的雨水。为了蓄饮用水,他建了个小水池,但没过多久里面就有了各种跳虫。补给船一个多月才跑一趟,蔬菜水果很快就吃完了,一切都很艰难。想起那段物资匮乏的岁月,老冯倒是很达观———海里岸上,那个年代哪有不难的,挨一挨,就过去了。在许多人心中,最难挨的是岛上的孤独,面对大海时的孤独——此时,老冯会选择到灯塔去,被光一辉映,心中的孤独便随风而散,随波流逝。
2005年,老冯拿出积攒的两万多元买了一艘玻璃钢渔船。有了船,他可以去很远的地方。有名的无名的,落潮时在,涨潮时无。有一次出海,时间晚了,碰上天气突变,同行的几条船像一片片落叶,被风和海浪推搡着摇摆,若不是有灯塔在雨幕中发出的光的指引,后果不敢想象。有过那次经历后,他与海的感情似乎更深厚了。人生潮起潮落,命途颠簸,也会有着各种遗憾与无奈,但灯塔不灭,黑夜总有被照亮的时刻。
好像是一粒种子,老冯在岛上扎根了,然后开花、结果,此后再也没动过离开的念头。他说,想想连他自己都难以相信,上岛三十多年了——母亲退休后回老家了,弟妹们都不愿来,他则把家搬来了,但老婆孩子还是两边跑,只有他真正习惯了岛上的生活。他笑着说,眼睛眨一眨,就过了半生。
老冯给我讲以前出海的故事。过去为了争渔业资源,没少经历争执和危险,生存的一切都得靠自己。生活的智慧也是在艰难中迸发、积累的。他根据涨潮时间,提前把一些残破的瓦罐扔到浅海,里面放些饵料,待到退潮,就去捡海获。瓦罐里会趴满肥肥的海鳝,还有永远也捡不完的螺、蚌、蛤。面对大海,只要想办法,就不会空手而归。大海懂得岛上居民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
在岛上,老冯经常是一个人面对着大海和天空,偶尔有白色的鸟盘旋着从头顶飞向远处。他常常走在防波堤上,堤坡看上去很长,起伏的大海延伸到天尽头。岛上的主干道上,有一块颇有创意的指路牌,标示着去往各地的距离:黄岩岛608千米,太平岛748千米,塞班岛3562千米……
十多年前,原来的渔村更名成立社区,共38户 159人,老冯当过两届社区书记。他这个“家长”肩上的担子很重。有渔民出海未按时返岛,他就去灯塔下等,守着灯塔的光,等着渔民归来。
沿环岛主路直行,能看到两排掩映在林中的水泥砖屋。每一栋的外观并无太大差异,这是政府投建的安置房,在岛上落户的渔民,可以享受零租金的居住权。老冯退休后在二楼的阳台上养了十多箱蜜蜂,酿出来的是“百花蜜”。蜂蜜总是很快售罄,都是老主顾,很多岛外人喜欢,每年都要和他预订。而今,生活变了,在他内心深处,岛上的日子总是阳光和煦,海风吹来,细嗅,到处都是甜蜜的气息。
海边礁石上的那些凹凸,是时间改变的,也是海水改变的。有时,海水就像个工兵,挖出一个个海蚀洞。世上最坚硬的是什么?老冯说,他觉得是海水——虽然会碎成一颗颗水珠,但当它们聚合在一起时,又会变成世上最坚硬的东西。
千百年前,岛就在这里了,但因为有了人,有了人间烟火,岛才有了生命的气息。他回想这些年岛上生活的颠沛与艰苦,闭上眼睛,脑海中是一幅又一幅画面……大海带来了生命的体验,让他眼前变得更加辽阔高远。无论是水平如镜还是暴风骤雨,望向灯塔,到灯塔去,都能让人的心绪愈发安静,拥有力量。
永兴岛上灯塔发出的光,是地标、指引,是召唤、吸引。又或许,岛也是灯塔,岛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像老冯一样扎根的岛民都在用自己的生活智慧,照亮大海与岛屿,照亮与他们相逢的每一位登岛者。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刚到永兴岛时怀有一种隐秘而激荡的心情,便猜测老冯初到岛上时可能也有着这样相似的情感。
B.老冯有次出海遇到天气突变的危险时,是靠灯塔找到了航向,此后他对灯塔的感情比初来时更浓烈了。
C.老冯由难以接受到乐观坚守海岛,再到最后主动选择留在岛上的变化,展现了一代海岛人的人生历程。
D.永兴岛因为老冯等海岛人的存在而有了生命气息,而在永兴岛上的诸多经历也为他们增添了生命力量。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开篇景情并写,直接抒发了自己去永兴岛的复杂心情,这种写法和郁达夫《故都的秋》开篇相似。
B.“我”在文中出现次数并不多,开篇出现是为了引出老冯这个人物,中间出现则多是为了引出其生活经历。
C.本文以老冯到海岛的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海岛生活,其中还穿插了老一辈人的海岛故事。
D.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通过描写海岛人的经历抒发自己对海岛生活的喜爱之情。
8.简析文本最后一段的语言特点。(6分)
9.中央电视台《跟着书本去旅行》节目的特点为: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实地实景讲故事,让
观众身临其境受教育。班级读书小组准备组织一次“跟着《到灯塔去》游永兴岛”活动,要求同学们依
据本文写一篇配合视频拍摄的解说词,且要能体现《跟着书本去旅行》节目的特点,请你写出这篇解说词的大纲。(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深入长驱,侵掠我地,驱我牛马;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系累,为敌所虏。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突兵。其牛马必不得食,士卒绝粮,暴击而前。令我远邑别军,选其锐士,疾击其后。 审其期日,必会于晦。 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虏。”
武王曰:“敌人分为三四,或战而侵掠我地,或止而收我牛马。其大军未尽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致吾三军恐惧。 为之奈何?”
太公曰:“谨候敌人,未尽至,则设备而待之。去城四里而为垒,金鼓旌旗,皆列而张。别队为伏兵。令我垒上多积强弩,百步一突门,门有行马。车骑居外,勇力锐士隐伏而处。敌人若至使我轻卒合战而佯走令我城上立旌旗完为守备。敌人以我为守城,必薄我城下。发吾伏兵,以冲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或击其前,或击其后。 勇者不得斗,轻者不及走,名曰突战。 敌人虽众,其将必走。”武王曰:“善哉。”
(节选自《六韬·突战》,标点有改动)
材料二:
凡与敌战,若便利之地,敌先结阵而据之,我后去趋战,则我劳而为敌所胜。法曰:“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晋司空刘琨遣将军姬澹率兵十余万讨石勒。勒将拒之,或谏曰:“澹兵马精盛,其锋不可当,且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攻守势异,必获万全。”勒曰:“澹军远来,体疲力竭,犬马乌合,号令不齐,一战可擒也,何强之有!寇已垂至,胡可舍去,大军一动,岂易中还!若澹乘我之退,顾乃无暇,焉得深沟高垒乎!此谓不战而自取灭亡之道。”遂斩谏者。 以孔苌为前锋都督,令三军后出者斩。设疑兵于山下,分为二伏。勒率兵与澹战,伪收众而北。澹纵兵追之,勒前后伏发,夹击,澹大败而退。
(节选自《百战奇略·劳战》)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敌人若至A使B我轻卒合C战而佯走D令我E城上立F旌旗G完H为守备。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指命令,与《陈涉世家》“藉第令毋斩”中的“令”词性和意思均不同。
B.犬马,文中指像狗和马一样,与成语“声色犬马”中的“犬马”意思不同。
C.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时期,周瑜就曾任都督。
D.北,指败逃,与《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中的“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武王请教姜太公,在大军突至、军心不稳等不利条件下应如何应战,姜太公认为这种是突兵,应采取突战策略。
B.姜太公认为如果敌军先分派兵力攻城,我方可以在城邑外设防抵御以迷惑敌军,让其认为我军主力在防守城邑。
C.石勒即将率军抵抗姬澹时,有人进言说姬澹的兵马精锐,应该先修建深沟高垒,石勒认为这样反而会自取灭亡。
D.石勒主张主动迎击来犯之敌,任命孔苌为前锋都督,甚至下令处斩后出战者,最终使得姬澹军队大败而逃。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大军未尽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致吾三军恐惧。为之奈何?
(2)若澹乘我之退,顾乃无暇,焉得深沟高垒乎!
14.姜太公与石勒的应敌之策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
刘禹锡
相门才子称华簪,持节东行捧德音。
身带霜威辞凤阙,口传天语到鸡林①。
烟开鳌背②千寻碧,日浴鲸波万顷金。
想见扶桑受恩处,一时西拜尽倾心。
【注】 ①鸡林:指新罗国,后面的“扶桑”亦指新罗国。②鳌背:此处借指大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诗题意蕴丰富,不仅表明了诗歌题材为送别诗,还点明了源中丞此次出使的地点和任务。
B.诗歌首句直言源中丞家世出身之显赫,“称”字充满了诗人对源中丞其人的肯定与称赞。
C.颔联写源中丞辞别朝廷时身上虽布满冰霜,但他毫无怨言,依旧会耐着严寒出使新罗。
D.颈联语言精妙,气势雄浑,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着相似的开阔境界。
16.本诗多运用想象,诗人想象了哪些情景?在其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在转换空间的同时也转换了视角,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比喻推理引出正题“ , ”,浅显易懂。
(3)班级语文学习小组准备就“家书”这一话题组织一次活动,组员们研读古人作品,发现“雁”常被用来传递书信,承载着思念之情,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2024年2月9日晚,央视春晚正式亮相,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尽显国风国潮的意境之美、文化之美、科技之美。
瓷影映青,淬炼出光洁温润的质感;以舞绘型,展现出至简素美的器型。《瓷影》以青白瓷为出发点,充分考据北宋时期的审美特质,借助舞蹈语言展现出青白瓷跨越千年的东方神韵,投射出其背后 A 的瓷器文化。
( )。咏春拳和香云纱染整技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台献艺”——舞剧《咏春》选段武出兼收并蓄、刚柔相济,舞出同根同脉、同声同气。舞蹈演员们身着低调大气、内敛光华的香云纱亮相春晚舞台,激起了更多人对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赞赏与自信心。
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首次将手机AR(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实体场景,实现了古今文化的深度碰撞与交融,千人齐诵名篇《将进酒》的壮观场面让观众们 B 。
春晚已陪伴国人走过四十载岁月,成为春节这一阖家团圆的欢乐时刻里 C 的一部分。2024年春晚让观众不仅看到了艺术之美,更体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9.请结合第三段的主要内容,在括号内拟写该段的总领句。要求运用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传感器就像人类的眼睛、耳朵、皮肤等器官一样,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帮助我们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不同之处在于, ① 。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次声波等超出感官范围的信息,传感器都能“感受”到。传感器可以将事物蕴含的各种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并利用数模转换电路将电信号用数字表达出来,是数字化的有效工具。 当你拿出手机拍照片或视频时,光敏传感器会将接收到的光强度信号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成数字化形式,再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存储起来,最终出现手机屏幕上的影像。
数字化系统需要处理的信息量非常庞大,仅靠人工或者传统设备无法获取, ② 。利用各类传感器,人们可以召开远程会议、扫码支付甚至直播带货,由此逐渐发展出数字经济业态。数字经济涉及的各类技术都与传感器息息相关。
没有传感器, ③ 。传感器是智能化系统的第一关,它的水平决定了智能化系统及其仪器设备的水平。同时,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上信息高端器件领域的研究前沿,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5G通信等数字化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下列句子中的“由”和文中加点的“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
B.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
C.我原以为您是一个安分的、明达事理的人,而现在您好像突然变得要由着性子耍态度了。
D.她这次由日本来中国,北海道的渔民托她带来一盒干贝,表示对中国人民的祝愿。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内卷”是过度的竞争,没有质的提升;“躺平”是无所作为,毫无斗志。努力做到“刚好”,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与境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
海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语文模拟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起点”大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洛阳一高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淄博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固始县部分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四川省达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届江苏省G4联考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届江西省南昌市高考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