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①泰山不让抔土,河海不择细流,宏伟之物总由具体质料构成,文学也是一样,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诗歌、散文,也都是由具体的人、事、物、行动的细节编织而成的。就基础层面而言,细节让宏大结构、故事与篇幅变得生动、结实、可触可感,更主要的意义在于,让平凡琐屑的事物与行动在作品中恰到好处地蜕去普通乏味的外壳,而具有了新鲜感,让人产生审美的惊奇。
②文学之所以区别于哲学、历史或者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就在于它用细节来构筑起一个尽管是文字虚构、却坚固而可信的世界。它让文本世界充满灵动活泼的生气和颗粒饱满的质感,而不至于像一篇调查报告一样枯燥单调。
③细节具有多重功能,最直观的是认知上的,尤其在现实主义题材与风格的作品中,往往能够裨补其他表述形式所难以触及的内容,让历史和社会的内容更加形象鲜明,就像恩格斯对巴尔扎克作品的经典评价,从细节中可以学习到难以在其他学术分科中感知的具体而微的知识。比如赵树理和高晓声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农民算账的细节,是在统计学、经济学乃至文化史之外的知识。与社会学、民族学或者人类学的客观描述不同,文学中的细节具有特写镜头式的效果,甚至能直击人心。
④认知之外,文学细节最根本的功用在于成就美学,体现在尺幅兴波,通过细腻而克制的笔墨,准确地抵达所要表现的对象,传递作品所要表达的观念,从而起到见微知著的效果。比如汪曾祺的《薛大娘》,在散文化叙述结尾,突然出现一段关于脚的描写:“薛大娘不爱穿鞋袜,除了下雪天,她都是赤脚穿草鞋,十个脚趾舒舒展展,无拘无束。她的脚总是洗得很干净。这是一双健康的,因而是很美的脚。”这段话看似突兀,却正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画龙点睛,表明她“身心都很健康。她的性格没有被扭曲、被压抑。舒舒展展,无拘无束”“是一个彻底解放的、自由的人”。舒展干净的天足对应的是畸形束缚的裹足,成为自然人性的换喻,从而让人物形象明朗起来,而作者的观念也得到了意象化的呈现。
⑤细节并不是铺排琐碎事象,而是需要让其与整个作品达成有机统一。戏剧上有个著名的“契诃夫的枪”之说:“如果你在第一章中说有一支挂在墙上的步枪,在第二或第三章中它绝对必须开火。如果它不打算发射,就不应该挂在那里。”也就是说,细节作为一种装置,应该对作品整体做出贡献,乃至成一条埋伏的暗线。
⑥由此可见,生活细节并不必然成为文学细节,文学细节需要锻造锤炼。许多看似漫不经心或涉笔成趣的细节,可能是作者加以提炼与萃取的结果,它们来自作者的苦心经营。当技术进入化境时,细节就会自然而不刻意,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⑦细节的营造离不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观察对象既包括物质事象,也包括人情世事。刘亮程散文《正午田野》中写动物的眼睛:“驴眼睛跟人眼睛差不多一般高,不会小看人。驴首先看见的是人的上半截身子,不像狗,一眼看见的是人的两条腿和小肚子,抬起脖子第二眼才能把人看全。”这些细枝末节未必符合生物学真实,却符合文学的心理真实,没有平素的大量积累很难写出来,这是建立在对动物兴味盎然的观察基础之上的想象。
⑧锤炼细节需要对习焉不察的事物重新感受,再通过想象表述出来,进而赋予其强大的能量。钱锺书的《围城》中写方鸿渐与唐晓芙分手的时候,因为交流的误会和个性的缺陷导致事情不可挽回,方鸿渐告辞,唐晓芙盛气已经消散,却听到用人说方鸿渐在路对面的风雨中站着。她看得如饮苦水,想一分钟后他再不走,就不顾笑话让用人把他请回来。这一分钟显得非常漫长,然而就在她等不及,正要吩咐用人时,“鸿渐忽然回过脸来,狗抖毛似的抖擞身子,像把周围的雨抖出去,开步走了”。且不说钱锺书对女性心理婉转曲折的把握,“狗抖毛”的调侃式比喻,已经表明方鸿渐的浮躁、幼稚、浅薄和以自我为中心,即便他这次被喊回去,两个人也注定走不到一起。仅仅一句话里,就包含了人物的全部性格,通过一个动作可以窥见人物过往行事的态度和方式,这便是经过锻造后的细节的力量。
⑨文学中的细节提升作品质感,见出匠心独运,体现审美惊奇,达到计白当黑、意犹未尽的效果,让读者一见倾心、兴味无穷,其韵味、趣味和意旨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从独出机杼的细节入手,然后进入复杂的情节、开阔的视野、普遍的关切、深邃的思想与高妙的启示,是文学获得自身品质与尊严的途径。
(摘编自刘大先《细节的层次、功能与锤炼》)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是怎样的文学,都由具体的人、事、物等细节编织而成,这可以让人对平凡的事物产生审美的惊奇。
B.细节具有多重功能,其认知上的功能集中体现在现实主义题材与风格的作品中,而在其他作品中则无法体现。
C.文学细节要起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就需要通过细腻而克制的笔墨准确表现对象,传递作品所要表达的观念。
D.生活细节需要作者的苦心经营,对之不断锻造锤炼,并加以提炼与萃取,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学细节。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之所以区别于哲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就在于它用细节让文本世界充满生气和质感,构筑了一个虚构却可信的世界。
B.刘亮程在《正午田野》中对动物眼睛的描写,说明细节的营造离不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虽然这些细节未必符合生物学真实,却符合文学的心理真实。
C.钱锺书在《围城》中运用“狗抖毛”的比喻,准确表现了方鸿渐的个性特点,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对女性心理婉转曲折的把握。
D.好的细节能够让作品呈现复杂的情节、开阔的视野、普遍的关切和深邃的思想,是文学作品获得自身品质与尊严的途径。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第⑧段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B.两个大的眼窝里,藏着两颗乌黑闪亮的珍珠,珍珠上的水越蕴越多,越蕴越饱,终于夺眶而出。
C.那只青蛙两条后腿一蹬,一纵身,快速地将后腿一蜷,跳起老高,舌头一伸,就把飞虫吸住了。
D.老辛是外交家,脸上刮得油汪汪的发亮,嘴里说着一半英国话,一半中国话,和音乐有同样的抑扬顿挫。
4.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细节在作品中的主要功能。(4分)
5.请结合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说“契诃夫的枪”这一理论在其中的具体体现。(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英]狄更斯
我姨奶奶个头高高的,神色严厉,但并不难看。她的脸上,她的声音里,她的步态举止中,都无不流露出一种刚毅,足以说明她往日在像我母亲那般软弱的人身上可产生的影响。我特别注意的是她有一双十分机灵明亮的眼睛。她灰白的头发简单朴素向两边分开。她着的衣是浅紫色的,很整齐干净,只是尺寸很紧。我记得当时我认为她的衣看上去极像剪去了不必要的下摆的骑装。她在襟前挂着一个金表,金表还配有链子和挂饰;如果我能从其大小和式样判断,那表应是男子用的。
狄克先生气色红润,头发灰白。他的头还特别怪地垂着,但这并非因年龄才如此,他那样垂着头使我想到一个学生挨打后的样子;他的灰眼睛大而凸起,并且水汪汪地亮得特别,加上他那心不在焉的神态,还有他对我姨奶奶的服从,以及听到姨奶奶的称赞时他那孩子样的高兴劲,这都使我怀疑他有点疯疯癫癫的。可是,如果他真是疯疯癫癫的,那他又怎么到这里的呢,这我可一点儿也想不通。他的穿着和别的普通男子一样,穿着很宽松的灰色晨装,白长裤;表放在裤口袋里,钱放在上衣口袋里。他还把钱晃得哗啦啦响,就像炫耀自己有钱一样。
珍妮是个健美的年轻女子,很好看,大约有十九或二十岁,①像是一幅整洁至极的图画。她是我姨奶奶的一串学员之一。
那个房间就像珍妮或我姨奶奶一样整洁。就在刚才我放下笔回忆那房间时,带着花香的海风又吹进来了;我还又看见擦得铮亮的老式家具,弧形窗里绿扇子附近我姨奶奶的那把凛然的大椅子和桌子,粗毛地毯,壶架,两只金丝雀,古瓷器,装满干玫瑰叶的酒罐,放置各种器皿的高橱架,还有和这一切极不协调的——脏兮兮躺在沙发上打量这一切的我。
洗澡实是很大的享受。我开始感到因曾睡在野地而四肢疼痛,而我又那么疲乏虚弱,几乎无法让眼连续睁开五分钟。我洗澡了后,她们——姨奶奶和珍妮——给我穿上本是狄克先生的衬衣和裤子,又用两或三条披巾把我裹上。我像一捆什么呢,我也说不上,但我觉得是热烘烘的一捆。我觉得很乏,极想睡,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
也许是久已在我脑中出现的幻想使我做了那么个梦。我醒来还觉得是那么回事——姨奶奶曾来过,向我俯下,把我的头发从我脸上轻轻撩开,把我的头摆得更舒服些,然后站在那里看着我。我耳边似乎响过“可爱的小人”或“可怜的小人”这类话;可我醒来时,却实实在在找不出任何证明可让我相信那些话乃出自姨奶奶之口,她当时正坐在弧形窗前那可以转来转去的绿扇子后看大海呢。
我醒后不久,大家就一起吃烤鸡和布丁。我坐在桌旁,②有点像只被绑住翅膀的鸟一样艰难地运动我的双臂。不过,是姨奶奶把我给捆成这样的,我也就对此不便有什么抱怨了。我一直急于知道她要把我怎么处置,可她吃着饭,一言不发,只偶或看看坐在对面的我,并说句“天哪!”这丝毫不能使我的不安减轻半分。
桌布撤去后,摆上来的是种葡萄酒,我也喝了一杯那酒。姨奶奶又把狄克先生请来和我们坐在一起。姨奶奶请狄克先生听我的故事,他就尽可能装出很明白事理的模样。在姨奶奶一连串的问题下,我的故事被引了出来。我讲述时,她不住朝狄克先生看,如果他不这么做,我想他准会睡着。每当他微笑时,我姨奶奶就皱眉头,这下又把他的微笑给挡回去了。
喝过茶后,我们在那儿坐着,直到暮色降临,这时珍妮把蜡烛和双陆棋盘放到桌上,并把百叶窗拉下。
“喏,狄克先生,”姨奶奶仍和先前一样严肃地举起食指说,“我要向你问另一个问题。看着这孩子。”
“大卫的儿子?”狄克先生扬脸认认真真又不知所措地说道。
“正是,”姨奶奶说,“现在你把他怎么办呢?”
“把大卫的儿子怎么办?”狄克先生说道。
“正是,”姨奶奶答道,“把大卫的儿子怎么办好。”
“哦!”狄克先生说,“是呀,把他怎么办——我就会让他上床睡觉。”
“珍妮!”姨奶奶满怀胜利感和满意心情叫道,“狄克先生为我们大家指出正确方法了。如果床已铺好,我们就送他去睡。”
珍妮报告说床铺好后,我就被带去睡觉。她们带我时态度和蔼,但有点像押解囚犯——姨奶奶走在我前面,珍妮殿后。她们走开时,我听见她们在外面把门锁了。我觉得姨奶奶并不很了解我,很可能怀疑我有逃跑的习性,所以采取了预防的措施,③把我妥善地保管起来。
这房间挺可爱的,在房子的最高处,俯视着大海,一轮明月正照耀在海上。我记得,做了晚祷后,蜡烛灭了,我是怎样仍坐在那里,看那水上的月光,就好像希望从一本发光的书里读到我的命运或看到我的母亲带着她的孩子,沿那熠熠闪光的路从天上走来,她看着我,还像我最后一次看到她那甜美的脸时那样。我记得我怎样转过身,当我轻轻躺下,被雪白的被单拥围时,那庄严的感觉又由于看到这雪白的卧具而变作感激之情和安适之感——这是多么令人浮想联翩的感触呀!我记得我怎样想起我曾在夜空下露宿过的所有荒郊野地,我怎样祈祷永远不再失去家,也永远不忘记没有家的人。我还记得,我后来怎样依稀沿着海上那撩人思绪的光辉路径,④漂入了梦境。
(有删改)
【注】本文选自《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三章。大卫·科波菲尔逃离伦敦,历经种种艰辛,最终到达了姨奶奶家,受到了款待。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运用对比手法写姨奶奶和狄克先生,说明两人在脸色、头发、眼睛、表等方面有明显不同。
B.“我”洗澡后“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这是由于“我”在逃到姨奶奶家的过程中历经艰辛,身心俱疲。
C.文中通过语言、神态、肖像等描写塑造狄克先生的形象,他在姨奶奶面前显得认真又惊慌,看似有点疯癫。
D.小说结尾多次写到“我记得”,强调“我”的记忆深刻,表达了“我”对母亲和家的渴望,以及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珍妮姑娘的干净整洁和健美。
B.句子②形象地写出“我”吃饭时的束手束脚、扭捏不安、极不适应。
C.句子③中“保管”表明姨奶奶把“我”锁在房间里是对“我”的保护。
D.句子④“漂”表现出“我”在月光的陪伴下安然入睡的舒适自然。
8.小说中姨奶奶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的叙述角度巧妙,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公孟子仪章甫,搢笏,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曰:“君子服然后行乎?其行然后服乎?”
子墨子曰:“行不在服。”公孟子曰:“何以知其然也?”子墨子曰:“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此二君者,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翟以是知行之不服也。”公孟子曰:“善!请舍笏,易章甫,复见夫子,可乎?”子墨子曰:“请因以相见也。若必将舍笏、易章甫,而后相见,然则行果在服也。”
子墨子与程子辩,称于孔子。程子曰:“非儒,何故称于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今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鱼鸟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
告子谓子墨子曰:“我能治国为政。”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子姑防子之身乱之矣!”
(节选自《墨子·公孟》①)
材料二:
儒讥墨以上同、兼爱、上贤、明鬼。而孔子畏大人,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春秋》讥专臣,不上同哉?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哉?孔子贤贤以四科进褒弟子疾殁世而名不称不上贤哉?孔子祭如在,讥祭如不祭者,曰“我祭则受福”,不明鬼哉?
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国家,奚不相悦如是哉?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非二师之道本然也。
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
(韩愈《读<墨子>》)
【注】①《墨子·公孟》,本篇主要记录儒、墨两家激烈的争论。②上同:“上”同“尚”,尚同意思是百姓要与君主同是非。“尚同”“兼爱”“尚贤”“明鬼”为《墨子》书中篇名。③祭如在:祭祀祖先时就要当祖先如在面前。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3分)
孔子贤A贤B以四科C进D褒E弟子F疾殁世G而名不称H不上I贤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与“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中的“章甫”为同一物品。
B.易,文中为“改变”义,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移风易俗”中的“易”意思相同。
C.以,介词,译为“用”,与《五石之瓠》中“客得之,以说吴王”的“以”用法和意义不同。
D.正,文中为“使……端正”,与《墨子·兼爱》中“故亏父而自利”的“亏”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墨子认为人的行为成就与其所穿的服饰没有必然的联系,并借用齐桓公和越王勾践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B.墨子面对告子“我能治国为政”的说法,明确指出告子仅停留在口头,却不能亲自实行,不能治国为政。
C.韩愈认为孔子同墨子一样也有尚同的思想,主要是因为孔子在《春秋》里讥诮、批评那些专权的臣子。
D.韩愈认为墨家会借用儒家的理论,儒家也会借用墨家的理论,两家相互融合,才成就了儒、墨两家的思想。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非二师之道本然也。(4分)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十二章》)(4分)
14.材料一中哪两个事例可以作为材料二儒墨“不相悦”的佐证?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统领全诗,语言直白,语势豪迈,“万水千山”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蓝图。
B.颔联承“千山”,正侧描写结合,以“细浪”反衬五岭高峻,以“泥丸”直观展示山路泥泞难行。
C.颈联中一“暖”一“寒”,既表达了渡过金沙江的喜悦,又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惨烈,对比强烈。
D.尾联中“更喜”回应首联中“不怕”,写出了战士们战胜雪山和胜利在望的双重喜悦,强化主题。
16.本诗诠释了“长征精神”的哪些具体内涵?(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表明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态度是“ , ”,从而将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治事、学习和精神修养中去。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句写词人与妻子相见却不相识的悲痛,“ ”句写出了相识之后无限凄凉而相顾无言的表现。
(3)小刚参加学校组织的诗词大会,进入“飞花令”环节,抽到了关于“镜”字的飞花令。他可以用“ , ”两句作答。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如果说旅行能让游客浏览各种美丽的风景,那么读书就能让我们遇见各种有趣的灵魂,探寻更深更远的存在。读一本好书,不亚于跟智者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有人滔滔不绝地说,有人聚精会神地听。在历史的跌宕起伏里,感受斗转星移的变与不变; ① ; ② 。透过薄薄的纸张、激扬的文字,阅读使我们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与先贤畅谈、和自我对话,构筑起一个日渐丰满的精神世界。
长远来看,读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连通过去、观照现在,还在于能够发现和创造未来。一个知识更新和认知迭代交织的时代,每时每刻都需要学习,每个人都面临着发展和刷新自己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正是这样一种成长方式。不断探索,我们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拥抱更多可能性。
18.下列句子中的“让”与文中加点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王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B.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江学庆、刘智明……
C.她们那让草原的太阳晒得黝黑的脸蛋,泛透出健美的红光。
D.他认真得很,自己有理的事,连一句话也不让。
19.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两组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3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现在已经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曲曲弯弯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
21.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语义相同,作者为什么分别使用了代词“他”和“我”?(3分)
22.以“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头,将第二段内容缩写为一个单句。保留必要信息,不超过35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日,由openAI开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能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甚至能写文章,做翻译,写代码,功能十分强大,引发强烈关注。有人说,人工智能会取代很多劳动者,导致很多行业的人失业。
对人工智能你有何看法?你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人类该如何自处?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和所思所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
海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语文模拟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起点”大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洛阳一高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淄博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固始县部分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四川省达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届江苏省G4联考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届江西省南昌市高考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