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按照每部或单集的时长,纪录片大致可分为微(30分钟以内)、中(30-50分钟)、长(50分钟以上)等类别。1895年巴黎一家咖啡馆公开放映《工厂大门》《火车进站》两部短片,成为纪实影像的开端。当时胶片珍贵,拍摄不易,所以大部分作品篇幅较短。后来,摄影放映技术进步,创作篇幅不再受存储介质的限制。1922年,《北方的纳努克》上映,成为历史上第一部长纪录片。之后,纪录片创作呈现长短篇幅并存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后期。随着电视机普及,电视逐渐成为纪录片传播的主要渠道,很多纪录片栏目被固定在30至50分钟之间。创作者大多按栏目时长创作,单集中等篇幅成为电视纪录片的主要形态。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短视频平台崛起,30分钟以内的微纪录片多了起来。同时,手机视频摄录技术日趋成熟,剪辑类应用程序广泛使用,人们只需用手机镜头拍摄想要记录的内容,再调取影像到时间线,添加特效、花字等后期效果,即可完成剪辑,但由于手机界面较小,存储空间有限,难以创作复杂的中长片,适合时长更短的微纪录片生产。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随时随地看影视作品,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头戏。
微纪录片流行,形成了两种衍生现象。一是信息获取即时化、直观化。相较于传统纪录片,微纪录片侧重于对复杂主题的精简介绍、对核心观点的浓缩提炼以及对概念化知识的影像化呈现,更契合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相较于查阅书籍或搜索网页,很多人更倾向于通过观看微纪录片的途径来了解知识、获取信息。二是传受合一,促进互动交流。短视频平台具有开放性,人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作品,这就打破了纪录片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微纪录片的创作者可以是观赏者,观赏者也可以是创作者,他们通过弹幕评论对话交流,共同研讨问题,互相激发灵感,从而增加了大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或许可以说,大众参与微纪录片的时代正在到来。
微纪录片在叙事上要开门见山,见微知著。不同于传统纪录片惯常采用线性叙事结构,循循善诱,引导观影者了解故事前因后果的做法,微纪录片要想在短时间内传情达意,必须直截了当,迅速进入主题,将叙事推至高潮。不论讲述历史事件,还是塑造普通人物,都依托相关细节的叙述,帮助受众在脑海中自主形成一个相对立体的认知。我们可以借鉴《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的做法。该作品在解读油画《五四运动》时指出,画面是一分为二的水平分割构图,一角是乌云滚滚的压抑景象,另一角的蓝天已若隐若现,一侧勾勒出枯枝,另一侧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预示着阴暗的环境、陈旧的事物终将消亡,新的生命、新鲜力量正孕育觉醒,光明未来即将到来,展现出五四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简短篇幅就将画作的重要特征、相关史实以及其背后蕴藏的能与当下时代精神产生勾连的主题呈现出来。
总之,微纪录片作为新型影像形式,具有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微纪录片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元、高品质的视听体验,助力大众影像创作水平和艺术欣赏能力的提升。
(摘编自王达李智《微纪录片创作之门向大众敞开》)
材料二:
微纪录片是一种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以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正如微博、微信等“微”产品的开发和使用,用户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迅速地接收新信息并参与到传播过程中去。
微纪录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表现对象完成较为立体的展现,叙事时长短、节奏明快、信息量大是微纪录片叙事的一贯特点。它的记录既可以选择小的人物、事件,又可以选择宏大厚重的主题,通过展示事物微小的“点”来构成“线”,最后展示立体的“面”,以“点”带“面”,通过不同细节的扩大化表达,在观众脑海中塑造出画面,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出事物的全貌。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微纪录片的叙事美学是优于传统纪录片的。但由于微纪录片的叙事时长很短,所以其所展现的内容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但碎片化的展示方式并不代表微纪录片不能完整地、完美地展示一个主旨;相反地,在将其剧情精简后,将其内容控制在3-25分钟可以更加让人接受。在新媒体中发展,就必须能够达到“快速”的特点,因为现代人们在用新媒体进行社交时,大部分人使用的是碎片化的时间来浏览,所以只有能够抓住人的眼球并且不会占用太多时间的内容,才能够在新媒体中进行传播,很幸运的是质量较高的微纪录片符合了这些要求,因此微纪录片的广泛传播与其叙事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
(摘编自邓少涛《微纪录片的传播特征及叙事美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纪录片创作之门向大众敞开”是指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短视频崛起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观赏者和创作者。
B.与纪录片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不同,微纪录片更具有大众参与度和互动性,这与短视频传播平台的开放性有关。
C.微纪录片作为一种新型影像形式,要在真实的基础上对创作内容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引发人们思考。
D.微纪录片之所以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是因为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纪录片比传统纪录片能更好地表现宏大厚重的主题、概念化知识,细节表达更充分。
B.微纪录片要让观众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物全貌;形成立体认知,就要学会“微”叙事。
C.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碎片化时间里观看微纪录片是很多人快速获取信息、了解知识的途径。
D.质量较高的微纪录片能够抓住人的眼球且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在新媒体中获得了广泛传播。
3.下列微纪录片符合材料二中微纪录片叙事特点的一项是( )
A.《故宫100》每集只有六分钟,很多讲解以及片花都是以卡通的形式呈现,风格轻快活泼。
B.《如是生活》呈现张桂梅带病穿梭在教室、食堂,督促孩子们读书吃饭等片段,表现其“燃灯精神”。
C.《她的故事,“触”处动人》在表现全国人大代表李金莲的履职经历时,使用互动游戏形式。
D.《三分钟》在火车上打牌、吃东西的乘客,并非专业演员,而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打工人群。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是从哪些方面对微纪录片进行介绍的。(4分)
5.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她发现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现请你为屠呦呦拍摄一个微纪录片,怎样拍摄才能获得更广泛传播?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金井的山峦,就是大鲁二鲁的日历。
雪让山峦穿上白衫时,他们拉着爬犁去拾烧柴;暖风使山峦披上嫩绿的轻纱时,他们赶紧下田播种。山峦一层一层地由嫩绿变得翠绿、墨绿时,他们顶着炽热的太阳,在田间打垄、间苗、锄草和追肥;而当银光闪闪的霜充当了染匠,给山峦罩上一件五彩的花衣时,他们就开始秋收了。
金井是个小农庄,只有十来户人家。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从来没有事情能阻止得了秋收,但今年例外,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
①秋收刚刚开始,一辆天蓝色的卡车摇摇摆摆地开到了金井。
车主是个中年汉子,高个儿,方脸,小眼睛,大嘴巴,面色红润,说起话来神采飞扬,一看就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车主开出浆果的收购价格后,从怀中掏出两沓钱来,夹在指间;把它们当竹板一样敲打着,以说书人的口吻说:“话说这秋菜要是晚收一天它呆在土里也飞不了,可是这浆果要是晚采一天,拿现钱的就是别的人了!”
他这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镐、铁齿、镰刀、耙子等农具。他们纷纷回家拿起形形色色的容器,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仿佛牧羊人在寻找失了群的羊。
一年一度的秋收本来像根缜密坚实的绳子,可那些小小的浆果汇集在一起,就化成了一排锐利无比的牙齿,生生地把它给咬断了。
金井的男人中,有个比女人采浆果还要灵巧的人,他就是王一五。王一五不爱种地,但他是个农民,不种也得去种,他下田时脸上就总是挂着霜。他有个儿子,十一岁了,可看上去只有七八岁那般大,瘦削枯黄得像棵秋天的狗尾巴草,人们都叫他“豆芽”。
别的男孩拎一篮土豆能一路疾行,豆芽提着半篮就趔趔趄趄、气喘吁吁了。王一五爱做小衣服,豆芽则喜欢用铅笔画画。他爱画花鸟虫鱼、房屋河流,②他从来不画人,说是世上的人都是丑的,不能入画。
不秋收了而去采浆果,王一五和豆芽开心极了,他们第一天就采了半瓦盆的牙各答和一大茶缸的都柿,所以他们家拿到的钱最多。
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唯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已是中年人了。他们的父母,也就是老鲁夫妇,是一对表兄妹,这使得他们生出的孩子言语木讷,思维迟钝,严重智障。
老鲁夫妇几年前先后去世了。他们临终留给这对兄妹的遗言“春天播完种,别忘了秋天下了霜就秋收”,大鲁二鲁牢牢记住了这点。他们不像其他人家喜欢用日历,③金井的山峦,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巨大的日历。翻动这日历的,就是风霜雨雪。当暖风让这日历透出隐隐的绿色时,他们就去播种了,而当秋霜将这日历点染得一派绚丽时,他们准时地去秋收了。
金井有个老女人“苍苍婆”,她男人在她三十岁时就瘫倒在炕上了,苍苍婆不像别的女人遭了难后终日以泪洗面、唉声叹气,她的头发全白了之后,她的心也仿佛一下子跟着变得光明了,她爱说爱笑了,她的眼睛里,没有一点老年人的那种混浊,依然那么明亮,清澈逼人,好像她的眼底浸着一汪泪,使她的眼睛永远湿润而明净。
采了三天浆果的苍苍婆终于想到该叫大鲁二鲁也去挣点现钱,这样的好事把他们落下了,叫她心里不忍。苍苍婆就在这天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
大鲁二鲁收了一天的萝卜,趁着天还有微微的亮光,将它们一筐筐地下到菜窖里。
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
大鲁二鲁没有日历,所以他们常常错过一些节日,但春节是不会从他们眼皮底下溜掉的。他们过年不像别人家,他们永远都穿着旧衣裳,只不过晚上时包一顿饺子吃而已。当然,他们也会冻上两座冰灯,一左一右地摆在门口,让它们充当暗夜的一双眼睛。
开始的几天,苍苍婆还认认真真地采上一天的都柿,交给收浆果的人,可是接下来的日子,竟一发而不可收,她吃空了盛都柿的盆子。收浆果的人为了安慰她,丢给她一张十元的钞票,让她买酒。
苍苍婆捡起钞票,运足一口气,又把它吹回地上,苍苍婆说:“钱是什么,不就是一张落叶吗 蚂蚁合伙举过落叶,这样的叶子它们没见过,留着给蚂蚁们举着玩儿,当遮阳伞使吧!”说完,她就一摇一摆地走了。
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重的霜,去了大草甸子,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
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那个夜晚,天空下起了大雪。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唯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
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东西。金井的女孩,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④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商人以高价收购浆果,使世代以种田为生的金井人误了秋收,只有大鲁二鲁觉得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
B.遭过难的苍苍婆是位性情中人,她的眼睛湿润而明净,文中她拒绝收浆果人的钱财,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境。
C.一场大雪改变了金井人的命运,小说巧设悬念,使故事情节具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D.文章在鲜活的生活图景展示中,蕴蓄着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引发读者对现实人生的观照与思索。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运用叠词,语言生动形象,既写出了路途颠簸,也暗示着金井人的平静生活即将被打破。
B.句子②中“人都是丑的,不能入画”借孩童的话语,隐晦地揭露出人性当中自私贪婪的一面。
C.句子③运用借喻的手法,表现出四季交替给大鲁二鲁的提示作用,也表现了他们按农时劳作的一贯传统。
D.句子④中“最美的镶嵌”,表面是指对浆果的镶嵌,实则饱含了对兄妹二人不忘本心、踏实能干等品格的赞美。
8.文章第二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请分析画波浪线“一年一度的秋收本来像根缜密坚实的绳子,可那些小小的浆果汇集在一起,就化成了一排锐利无比的牙齿,生生地把它给咬断了”的句子效果,并阐明这句话如何可以成为“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材料二: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淙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需。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沾”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幕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露从,使鼐为记。
(节选自姚鼐《游媚笔泉记》)
【注】①《游媚笔泉记》是姚鼐随其伯父姚范等游览本乡名胜媚笔泉后写的一篇游记,此文作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姚鼐成进士返里之后。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复西循崖A可二里B连石C若重楼D翼乎临于溪右E或曰F宋李公G麟之“垂云沾”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南水北叫做阳,山北水南叫做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淮阴、汉阳、华阳。
B.“望晚日照城郭”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中“望”字含义不同。
C.“振鬣宛首而顾其侣”与“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中的“侣”用法不同。
D.就,指完成,选文中的含义与“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就”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姚鼐用很少的笔墨描绘的泰山夕照图,景色逼真,意境开阔,有风雪初霁的光辉,有晚日照城郭山水的美景。
B.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描写景致与泰山道上“迷雾冰滑”照应,展现了一派寒冬景象。
C.《游媚笔泉记》开篇描写桐城西北龙眠山的山势与源出于此的龙溪水势。龙眠山绵亘数百里,但在将平之处,两崖忽合。
D.《游媚笔泉记》以水为明线,还有一条暗线是游程。作者所到之处都有龙溪或媚笔泉的水相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2)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14.请简要分析《游媚笔泉记》与《登泰山记》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
送赵子直帅蜀得须字二首(其一)①
尤葇
射策当年首汉儒②,去登云路③只斯须。
饱闻治最夸闽郡,已有先声到益都。
壮略定羌元自许,宗英帅蜀旧来无。
前驱叱驭休辞远,看取东归上政涂④。
【注】①赵子直,赵宋宗室。得须字,拈得“须”字作韵脚。②汉儒,此指宋儒。③云路,高远之路,此指入蜀之路。④政涂,治理之道。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这首送别诗首先回顾了赵子直当年应对策试的情况,赵子直表现突出,超过众多儒士。
B.赵子直此前任职闽郡,留下非常好的治理声名,不但令我时有耳闻,甚至传到了益都。
C.赵子直是第一个镇守蜀地的宋朝皇室成员,所以作者对他成功治理蜀地十分看好。
D.诗歌虚实结合,将过去的事、现在的事和期待发生的事融为一炉,抒发作者的感慨。
16.诗中包含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君子应广泛学习,且不断反省自己才能没有过错的句子是“ , ”。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3)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如今的互联网语言,已进入“通话膨胀”时代。“通货膨胀”是经济学领域的术语,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所需要流通的数量,导致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货币与其背后的财富不匹配,就会产生通货膨胀; A ,就会产生语言的通胀。
B ?由于网络表达缺失了神态、动作、语音和语调等,导致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词义磨损”的问题,人们采取叠加字词的方式来强化情感表达。青年群体认为使用单个的“嗯”“哦”“哈”不礼貌,会显得态度冷淡或敷衍,只有使用“嗯嗯”“哈哈哈哈”“哦哦哦”等重复形式, C 。另外,“大词小用”之风甚猛。“泼天富贵”“配享太庙”“永远的神”……各种“绝对化”修辞充斥,不求丰富精准,只有简单粗暴,网友的从众心理也使其愈演愈烈。
①在语言学家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中提到,②一些表示程度的副词,③如“很、怪、太”等,④用久了会失去锋芒,⑤似乎已一语成谶。⑥当然,⑦人们通过重复和夸张的方式凸显情绪无可非议。但是,在无数重复和夸张的表达中,我们是否还能感受到原本的情绪?我们是否还有精准表达、深刻思考的能力?古有“修辞立其诚”的言语观,其意为在语言表达时要立足于内心的诚意之上,让感受和思考回归网络表达,我们的语言才会有生命。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字。(6分)
19.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下列关于文中加点的“表达”一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表达”中的“表达”指网络中进行沟通交流的技巧。
B.“情感表达”中的“表达”指所要抒发的思想情感等内容。
C.“无数重复和夸张的表达”中的“表达”指所运用的词语。
D.“精准表达”中的“表达”指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的行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21.文中第二自然段连续使用大量逗号,请分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22.第三段中,作者笔下的栗子、羊肉、河蟹等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主题为“青春 •奋斗”的交流会,参加交流会的同学都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甲同学向其他同学推荐了鲁迅在《热风》一文中的一段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乙同学说:“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青春与时代连接起来,时代就是我们青春的大背景。”
丙同学说:“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很大,自己也感觉到了很多青春的无奈,不如选择做一个‘躺平者’,为什么还要奋斗?”
听了上面几位同学的发言,你对自己的青春有什么感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兖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4~2025第一学期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年级模拟一考试语文卷(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济宁第一中学2025年高一元月月考试题 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2025年1月份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年八省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四平市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白城一中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江苏培栋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