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4~2025第一学期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年级模拟一考试语文卷(word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5-01-07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

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一个文明较高的商朝,被文明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反省。他们还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这可说是第一次将道德的意义超越人类力量的命运。

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他们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这个观念与天命具有道德意义是相互配合的。

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不再有过去那样的自信,也不再有过去那样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义必须要有新的解释。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在孔子承受同时代人的迫害时,他曾经说: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有了这样的任务,迫害我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

汉代编辑成书的《礼记》,其中的《中庸》篇曾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过去,我们对《中庸》这段话并不是十分理解。最近在湖北荆门市郭店出土的战国文书,其中有两句话似乎正是阐释天命的关系。郭店文书《性自命出》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里的,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一个人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是相配合的名词。

如果孔子所理解的命和性,正如郭店文书所说,那么人类全体具有一种特别的使命,而每一个个人也有特定的性,也就是禀赋。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才能够理会孔子为什么找出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孔子赋予它一个新的意义,这个字相当于整个的人性。这一个命题,应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假设。

如孔子所说,仁作为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性,那么怎样发抒人性才使人有资格成为仁人君子?仁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仁是人性的本质,也是一个人性格成长的种子。由《论语》来看,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中心,但是孔子很少触及群体的仁,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也使得这个人成为仁人君子。理论上,有许多个别的仁人君子时,社会应当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甚至是符合最高人心的社会。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因为每人都有应当去做的事情,但他去做这些事情时,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

孔子自己的一生就是这种主张的例证,他出生在一个社会政治动乱的时代,竭尽己力去改造世界,像苏格拉底那样周游列国,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虽然一切努力都没有结果,他从不气馁,明知不可能成功,却仍然坚持不懈。

《论语·宪问》篇里记载孔子论到自己时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尽了己力之所及,而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字通常译作命数”“命运天意。就孔子来说,这个字的含义是天命天意;换句话说,这是朝着一定目标前去的一股力量。到了后期儒家,的含义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在运动的力量。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条件是否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这种人生态度就是知命。按照孔子的看法,知命是做君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

这就是说,要认识世界存在的必然性,这就是知命,就是个人对外在的成败利钝在所不计。如果这样行事为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永不失败。这是说,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时的知识分子难以接受周国灭亡了商王国这一事实,正是因为他们的心中还没有“天命”的概念,还未将“天命”与道德联系起来。

B.人类不能盲从命运,而要通过种种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周人的这个观念伴随其强大的统治被当时的中国广泛接受。

C.尽管孔子认为“仁”是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人所具有的人性,但成为“仁人君子”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D.孔子所说的“知命”就是指人们既然无法控制自己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外部条件,那就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所做的种种抉择有道德因素的参与,这会改变命运的走向,由此可以看出《易经》对命运的理解不完全是盲目的。

B.后期儒家认为“命”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在运动的力量,这和孔子对“命”的理解并不完全一样。

C.冯友兰认为,“知命”的人当仁不让地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本身就意味着在表象上的成功,这样行事就永远不会失败。

D.不同时代对天命的不同理解,反映了人们在对人与宇宙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由宇宙自然转为人类自身。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自古穷通皆有定。(曹雪芹《红楼梦》)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C.我命在我不在天。(葛洪《抱朴子内篇》)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4.  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周人对天命理解的不同之处。(4分)

 

5.学校准备举行以“学习和人生的态度”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如果你将登台演讲,请根据两则材料列出几条发言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假关公

赵树理

关老爷庙,除了终日香烛不断外,还有一个习俗,是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村人给关公“踩马”找替身,即找个人替关老爷说话。年年到了这一天,人们穿戴齐整,烧香放炮,击鼓撞钟,非常红火。等到了高峰的时候,锣鼓齐鸣,震耳欲聋。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挤得庙院里外水泄不通。锣鼓敲打得越来越紧,炮声连天响。这时候,有的人禁不住这种嘈杂,闹得神魂颠倒,被人看见,就认为他是关公附体了。于是香首们领着一干执事人等,走过来,冲着这人磕头祷告。然后就给他十字披红,再把他簇拥到一架事先准备好的、用两根轿竿夹的一把椅子,再绑上四根抬杠,这样一个露天八抬“神轿”上面。随即“咚咚咚”巨炮三响,执事人等前面鸣锣喝道,香首们护着轿竿,大伙打着各种旗伞围着轿子,浩浩荡荡,走出庙院,游街夸耀,以便人们观看朝拜。年代久远了,就定下这样一条规矩:在关公下凡游街这一天,不管走到哪条街哪条巷,凡在家里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都得来到街头巷口或大门前合十迎送。如果有谁不来,关老爷自会知道,就要给你降灾,或者有人告发,社首们就要罚款。偏偏这个关老爷爱管闲事,因为他是天神下界,他的眼睛可厉害了,不管游到哪里,只要看到谁不顺他的眼,就指着你推你一掌。一旦谁被他推上一下,那可就倒了大霉了!如果被推的是个男人,那你一定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如果是个女人,那你一定不正派。关老爷是“神”,神还能有错?!当时人们就对被推了的人发出哄堂大笑,个个都鄙视他,以至长时间没人理睬。

这个村子的西头,住着一个老秀才,穷困潦倒,坐馆教书为生。他中年丧偶,续弦还很年轻。这个村子里还住着个无赖后生,整天在街上东游西逛。一天,他在街上看见那位老秀才的年轻老婆,起了歹意,追赶上去,嬉皮笑脸,想得点便宜。不料被那女子臭骂了一顿。这个赖小子怀恨在心,总想报复一下。恰遇这年的五月十三,他看机会到了。这天,他一大早就凑进关老爷庙院里,等到锣鼓喧天热闹起来的时候,跑了出来,自称“我是关公下界”。香首们不由分说,按照惯例,把他抬去游街。初出来倒也平安无事,当游到村子西头的时候,赖小子一眼看见老秀才的年轻老婆,二话没说,从“神轿”上跳下来,走过去一掌就把她推了个趔趄,逗得围观的人哄然大笑。有的人嘟嘟囔囔地说:“这女人一定不正派,关老爷看出来了。”站在旁边的老秀才心想:“欺侮在我的头上了!”他也二话没说,立刻把脑袋左右晃了几晃,双眸微闭,两手上升成托天之势,高声念道:“吾乃真关公下界也,尔是何人?”这一下,可把这个无赖后生、香首们和围观的人都给愣住了,骤然静了下来。赖小子急忙分辩:“我是真关公!”老秀才说:“我乃真关公是也!”香首们弄不清到底哪个真哪个假,先搬了把椅子让老秀才坐下。老秀才还是双眼微闭,板着面孔对香首们说:“先给吾神三尺红纱蒙面。”香首们马上照办了,可是真假问题还没有解决呀!人群中有年长者从旁插言:“真假好辨。关老爷夜观《春秋》,熟读如流,哪位能背一段,当然他就是真的了。”大伙一听,言之有理,齐声喊“对!对!”老秀才嗽了嗽嗓门,说“吾神先背”,马上高声背诵了一段。赖小子一句也背不出来,只得承认:“我不是关公,我是周仓。”老秀才一听,喝道:“嘟!好你个大胆周仓,竟敢冒名顶替吾神,该当何罪?”赖小子说:“下界在请,您老正不在家,等也等不回来,我就假冒是您下来了,甘愿受罚,任凭发落。”老秀才听得更来神了,拉长了声音说:“你既是周仓,还不站立一旁侍候?”赖小子应声“是”,乖乖地站在老秀才身旁,给关公充当起周仓了。

这时真假已经判明,香首们便率领执事人等,跪在真关老爷面前祷告:“今日盛会,不知有何吩咐?”这位真关老爷说:“吾乃汉封侯,明封王,清封大帝,要称我关圣大帝。”众香首磕头像捣蒜:“是是是,请关圣大帝吩咐。”老秀才慢条斯理地说:“关某今日下界,愿与尔等凡尘草民共乐,吾神今日要过红桥。”大伙鸦雀无声,面面相觑,不知什么是“红桥”。还是香首们怵怵惮惮地开口了:“敢问关圣大帝,什么是红桥?”“红桥就是尔等凡尘草民烙饼用的整片,给我收集来二十四片,用大火烧成通红通红的,吾神要脱掉鞋袜,赤脚从上面走过。”围观的人群中叽叽喳喳,有人低声说:“今日可有好戏看了。”说话间,集中来几十张鏊片,那边墙角的牛槽火也盘起来了。很快,二十四张鏊片烧得通红,小伙子们用铁钳夹着一张张通红的鏊片:“请问关圣大帝,红桥架在哪里?”老秀才说:“就在吾神面前一字摆开。”那一串通红的鏊片摆开了,有的上面存有积油,吱吱啦啦发响,还冒着黑烟,热气扩散逼人,看上去使人害怕。“真关老爷”又慢条斯理地发话了:“周仓,你把鞋袜扒掉,上去走走试试,看烧红了没有?”这下可把站在旁边的“周仓”吓傻了,他瘫跪在“关老爷”面前哭着说:“我不是周仓,我是假的!”“真关老爷”把红盖头纱一揭,冲着周仓:“啊!你是假的,我这关公也不是真的。”(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小说写给关老爷找替身的习俗,交代认定关公附体的方法、游街规矩等,乡土生活气息浓厚。

B. 香首们指挥大家选关老爷替身,护着露天八抬大轿,打着旗伞游街,展示出香首们作威作福的绝对权力。

C. 以关老爷“掌推”不顺眼群众,来判定一个人“一定不正派”,可以看出那个时代原始的是非观。

D. 老秀才当众背诵一段《春秋》,并要众人称他“关圣大帝”,说话慢条斯理等细节切合人物身份 。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头写关老爷庙前的空前盛况,描写喧天的锣鼓和盛大的游街场景,这种环境描写为情节展开营造了热闹的氛围。

B.传统白话小说十分注重讲故事的方式,追求情节的戏剧性和惊险性,本文的高潮和结局部分很能体现这个特点。

C. 本文和《小二黑结婚》都是作家深入群众生活后的创作成果,展示社会风土人情,但都有宣扬封建迷信的局限性。

D. 《乡土中国》“无讼”等章节中,写乡间普通人羞于打官司,以礼治为主的社会特征,本文内容与此有一定关联。

8.小说在揭开“假关公”真相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老秀才的聪明才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  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的这篇小说有着浓郁的“土味”,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言于人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誉,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选自《容斋随笔》卷十二·汉士择所从)

材料二:

贞观十六年,太宗问特进魏徵曰:“朕克己为政,仰企前烈。至于积德、累仁、丰功、厚利,四者常以为称首,朕皆庶几自勉。人苦不能自见,不知朕之所行,何等优劣?”徵对曰:“德、仁、功、利,陛下兼而行之。然则内平祸乱,外除戎狄,是陛下之功。安诸黎元,各有生业,是陛下之利。由此言之,功利居多,惟德与仁,愿陛下自强不息,必可致也。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袁公好谋A无决B难与C共济D大难E吾将更举F以求GH子盍去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审,指慎重,与成语“审时度势”中的“审”词义不同。

B.事,侍奉,伺候,与《论语十二章》“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的“事”词义相同。

C.安,怎么,与《大学之道》“安而后能虑”中的“安”用法不同。

D.内,对内,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中的“内”词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袁绍派人迎接汝南的士大夫,和洽却独自前往荆州,刘表待以上等宾客之礼。和洽发现刘表也是昏庸之主,便果断离开了荆州。

B.曹操和陈留太守张邈是亲戚,高柔认为张邈一定会背叛,众人对他的话不以为然。高柔全家到了河北,张邈果然反叛曹操。

C.杜袭、赵俨和繁钦一起在荆州躲避战乱,繁钦多次在刘表面前表现出奇特之处,杜袭极不认可其行为,并表达出羞于为伍之意。

D.周瑜先是结交孙策,后又倾心侍奉孙权;诸葛亮在襄阳时,不为刘表所用,但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为其效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4分)

 

(2)惟德与仁,愿陛下自强不息,必可致也。(4分)

 

14.古代臣子对明主的期望有哪些?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其二)  

苏轼

此生别袖几回麾,梦里黄州空自疑。

何处青山不堪老,当年明月巧相随。

穷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难堪送客悲。

好去江鱼煮江水,剑南归路有姜诗。

注:本诗元祐元年(1086年)作于汴京(今开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离别之际,诗人与李修孺互相赠诗惜别。“次韵”就是诗人按照李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进行创作。

B.诗人回忆人生,不知曾多少次挥舞离别的衣袖;黄州作为他的贬谪地,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C.颔联“青山”“明月”两个意象造境含情,青山寄身,明月相随,蕴含着诗人漂泊异乡的复杂情感。

D.羁旅宦游之人,无论生活贫穷还是人生显达,都会思念家乡,若再添疾病和离别,心中不免更增悲伤。

16.本诗尾联化用了东汉姜诗夫妇取江水煮鱼孝敬母亲的典故。请简要分析其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        ▲                ▲         ”,体现了《离骚》“言小旨大、言浅意深”的写作特点。

(2)贾谊在《过秦论》中,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描述秦始皇在继承前代功业后,用武力和刑罚征服天下的句子分别是“        ▲         ”“       ▲         ”。

(3)《书愤》中“        ▲                ▲         ”回顾了宋军两次抗金经历,构成一幅幅气势磅礴的画面的诗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       。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远看,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像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       。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漫步于石榴树下的蜿蜒小径,我忽然读懂了(     ),此时,若按下快门,会是石榴花开时节的最美瞬间。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时满树的石榴果,我的思绪又飘飞到老家的那棵石榴树身上,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红艳似火,秋后硕果累累,让儿时的我有了       的冲动。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沁人心脾    花团锦簇     齿颊生香     流连

B.心旷神怡    花团锦簇     齿颊生香     留恋  

C.沁人心脾    灿若烟霞     大快朵颐     流连

D.心旷神怡    灿若烟霞     大快朵颐     留恋

19.括号中诗句填写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辙口中的“开到石榴花欲尽,阴阴高柳一蝉鸣”

B.苏轼口中的“无人不道看花回。惟见石榴新蕊、一枝开”

C.苏轼口中的“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D.司马光口中的“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20.画横线句连用三个词语,独立成句,极具表现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止咳药不是“甜水儿”,想怎么喝就怎么喝。今天,药师就来给大家介绍服用这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________。服用这一类药品时,应将药品倒入勺子中,然后直接口服,这样做可以避免因瓶口沾上病菌而使糖浆污染变质,无法继续使用。

这一类药品直接口服即可,不需要用水稀释,否则会降低药物的黏稠度和浓度,使药效大打折扣。服用药物后不能马上喝水,很多人喝完这一类药品后,觉得有点“齁”,所以立即喝水。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而糖浆、浸膏类的药物主要是靠黏稠药液覆盖咽喉黏膜,减少外界刺激,形成保护膜,进而发挥药效。_________,保护膜无法形成,影响药效的发挥。

很多人为了让咳嗽的症状尽快好转,③________,这一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一类药物含有很多中药成分,如果过量服用,会引起腹痛、腹泻、头晕、烦躁和血压上升等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依据说明书按照规定的剂量服用,忌长期服用。按照说明书要求,如果连续服用3日症状还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尔基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不妥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要适应这个世界的温度,不论是季节还是人心”。

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第一学期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年级模拟一考试语文卷(word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