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四平市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5-01-03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章五诀” 、事、情、理、典,毛文是典范。在毛泽东的政论文里,为了说服读者接受他的观点,他都能随手抓来一个形象,借典说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浅出。毛文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的生动局面。毛泽东是有大志的人,他永远有追求不完的目标。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放下身段,当一个行吟诗人,当一个作家。他多次说过要学徐霞客,顺着长江、黄河把祖国大地丈量一遍。他又是一个好斗争的人,他有一句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对群众语言、古典语言是那样热爱,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是那样憎恨。延安“整风运动”中,他把文风与学风、党风并提,讨伐“党八股”,给它列了八大罪状,说它是对五四运动的反动,是不良党风的最后一个“防空洞”。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日报》发表长篇社论,号召正确使用祖国语言,他在改稿时特别加了一句:“我们的同志中,我们的党政军组织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中,我们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新闻记者中,有许多是精通语法、会写文章、会写报告的人。这些人既然能够做到这一步,为什么我们大家不能做到呢? 当然是能够的。”(《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后来,我们渐渐机关化了,文章中假、大、空的语言多了。他对此极为反感,甚至是愤怒,严厉要求领导干部亲自写文章,不要秘书代劳。他批评那些空洞的官样文字:“讲了一万次了依然纹风不动,灵台如花岗之岩,笔下若玄冰之冻。哪一年稍稍动一点,使读者感觉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为延长一年、两年寿命呢?”(1958年9月2日的一封信)他强调内容一定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他是一辈子都在与“党八股”的坏文风作斗争的。

政论文是一种特殊的学术论文,细读毛泽东的政论文,发现他的文章能将政治思想讲出他自己的特色,后世发展成公认的真理,特别是他独特的语言风格,足可自立为一门一派,是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的最佳驳斥。

在大力倡导改文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研究一下他的文章。这至少有两个用处:一是专门搞写作的人可以从中汲取营养,特别是补充一些文章外的功夫,好直起文章的腰杆;二是领导干部可以向他学一点写作,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能增加领导的魅力。须知:打天下要靠笔杆子,治天下更要靠笔杆子。

(摘编自梁衡《关于毛泽东政论文文风的鲜明特点》)

材料二:

我读史书读到商鞅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不禁慨叹起我国国民愚昧,执政者煞赀苦心,几千年来民众不觉悟、国家接近走向灭亡的悲惨命运来。认为我说的不可信的,请允许我详尽地说出我的道理。

法令,是谋求幸福的工具。法令如果好,它让我们民众获得的幸福就一定多,我们民众正担心不公布这些法令,或者公布后担心这些法令不产生效力,一定竭尽全力来保障它,维持它,务必使它达到完善的目的为止。政府和国民互相维系,哪有不信任法令的道理呢? 法令如果不好,那不但没有幸福可言,而且还有足够让人恐惧的危害,我们国民又一定会竭尽全力来阻止这些法令。即使想要让我相信(法令),又哪有相信它的道理呢? 就如商鞅与秦国民众之间(具有同样的利害关系),却恰恰运用跟政府与国民互相信用相反的方法(即运用徙木立信的办法)去做,这又是为什么呢?

商鞅的法令是好法令。如果试着翻阅一下我国四千多年的记载,寻求那些利国福民的伟大的政治家,商鞅不是位居第一吗? 商鞅处在秦孝公时代,中原局势极不安定,战事正盛,全国民力疲惫,(达到了)不能够言说和描述(的程度)。在这种情势下,却想战胜各诸侯国,统一中原,不很难吗? 在这种情势下,变法的命令出台了,这些法令惩罚坏人来保护人民的权利,鼓励种田织布来增加国民的财力,崇尚战功来树立国威,把贫困、懒惰者收为奴隶来杜绝人力、物力资源的损耗。这确实是我国从来没有过的重大政策,国民害怕什么而不相信呢? 一定要(通过)搬移木杆来树立诚信,我从这里知道了执政者都费了苦心,我从这里知道了我国国民愚昧,我从这里知道了几千年来民众智慧缺乏、国家差点儿走向灭亡的悲惨境地是有原因的。

虽然这样,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开始出现时,百姓对此会感到惊惧。国民是这些国民,法令是那些法令,我为什么对此感到奇怪呢? 我只担心这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如果让东西方各国文明程度高的那些国民听了,一定会捧着肚子大笑,(或者)高声讥诮。唉呀! 我不想说了。

(摘编自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白话译文)

材料三: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摘编自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政论文这种文体具有假、大、空的特点,毛泽东坚决与之做斗争,以他独树一帜的文风,开创了政论文的新局面。

B.材料一结尾,作者关联现实,强调要研究毛泽东文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领导魅力,才能扭转当前不正文风。

C.材料三,作者举重若轻,用极少的文字及时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

D.面对商鞅“徙木立信”的历史故事,作者认为不论法令是好是坏,政府与民众始终是互相维系、具有同等利害的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泽东的政论文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这与他热爱群众语言、古典语言,反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分不开。

B.毛泽东严格要求领导干部亲自写文章,不要秘书代劳,可知当时领导干部不自己执笔写文章,而交由秘书代笔的现象比比皆是。

C.毛泽东由“徙木立信”的历史故事,慨叹民众愚昧、民族前途昏暗,可见作者能以小见大加以论述,思想深刻。

D.材料三中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是军事与政治的完美结合,而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了六国之败,指出其败因并非军事上的不足,而是政治上的失策。

3.下列选项不适合证明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诗的语言,当然要以现代大众语为主,加上外来语,和古典诗歌中还有活力的用语。大众化当然首先是内容问题,语言是表现形式。要有民族风味,叫人爱看、爱诵,百读不厌。(毛泽东接见臧云远时的谈话)

B.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在《别了,司徒雷登》中,他这样来写美国对华政策的破产:“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4.材料二是毛泽东19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时的考试作文,请梳理全文的写作思路。(4分)

5.假如你要参加“毛泽东政论文特点”的专题研讨会,请结合材料,拟出你的发言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女 歌 手

(俄)维克托·彼得罗维奇·阿斯塔菲耶夫

那时候航标灯还是用木头做的,它们安装在木头的直角弯头上,小金字塔形的顶端闪烁着白色和红色的圆顶灯笼,里面放的是煤油灯。盖尔卡也过惯了蛰居在远离人烟的小木屋里的生活,一种既没有小女伴,又没有儿童游戏的生活。她有一种游戏   扮演航标工人。可是她不认为这是游戏,她不是在扮演,她是在当一名航标工……

太阳刚刚傍山,盖尔卡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她沿着木梯阶在陡峭的岸坡上上下下地奔跑,把油灯、船桨、一只小水桶、两件旧的棉背心拿到小船里去。她一本正经地皱着眉,站在船旁,用一只手指头点着数灯,思考着有没有忘掉什么东西。然后她模仿着亡母的样子和声音,朝着小木屋转过身,打从河边高喊:“你还要在那儿磨蹭很久吗?”

父亲用响亮的咳嗽声作回答,不慌不忙地朝着小船走下来。这时,他卷了一支烟,开始胆怯地拍打自己的口袋。

“又忘带火柴了吧?”盖尔卡板下了脸并从旧棉背心的口袋里掏出一盒硫磺火柴,“拿去吧!你真是一点记性也没有!”

父亲点燃了烟,一面难以觉察地微笑着,一面用一只眼睛乜视着心事重重的小姑娘。他把女儿抱在手上,让她坐在小吊座里,不知不觉地顺手把潮粘粘的鼻涕从她的鼻子里攥掉,然后把棉背心披在她那肩胛骨尖尖耸起的脊背上。

“祝福吧,启航了。”盖尔卡按老太婆的腔调说。

父亲走上小船,蹒跚地朝船尾走去,先拿起尾桨,然后再拿起篙子开始沿着河道把小船撑上去,一直撑到兔子岛为止。一个浅沙滩从岛的尾端斜着伸入河中,一盏红色的航标灯把它标了出来。

正当他们忙碌着,工作着,把小船沿河道撑上去的时候,傍晚已经悄悄地从山上降临下来了。盖尔卡觉得傍晚是一位温和的、长着大胡子的和沉默寡言的老爷爷。他正在山背后抽烟斗,因此那边的天空是红彤彤的。他在山里觉得冷,就从干枯的落叶松的林梢上用猫头鹰的叫声讨皮袄穿。老爷爷在森林里躺下睡觉时,边打暗哼,边翻身,并用烟斗磕击一棵干枯的老树墩,就像一只黑色的大啄木鸟在啄敲树墩。老爷爷在那儿睡了很久,渐渐地安静了下来。他的烟斗熄灭了,山背后的天空也渐渐冷却。老爷爷终于合上了眼睛,不再翻来覆去,不再打哼哼——周围的一切都停止颤动,停止敲叩了,甚至连树叶也不再沙沙作响。

篙的铁尖戳在河底的石头上发出阵阵咔嚓声,小船边颠簸边迎着湍急的流水向上移动。

父亲让小船在岛的尾端停靠了一会儿,盖尔卡用一只压扁的小水桶在船底刮蹭,把水泼出去,泼完后就开始哼起歌来了,父亲把篙子放在脚下,拿起一支船桨,把船撑离兔子岛,开始翘起船头向上游的一盏航标灯划去。岛渐渐地离远了。

你卸下马匹,

沿着熟悉的小径

向日夜思念的花园走去……

盖尔卡用尖细的小嗓门唱了起来,她很高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她——盖尔卡,因为父亲在听她唱歌,为了听得更清楚一些,他甚至把桨拍得很轻。盖尔卡于是唱啊,唱啊,忘却了父亲,忘却了小船……

盖尔卡不熟悉任何儿歌,全靠从大人那儿学来的东西来度日子,所以她的歌曲全是忧伤的、冗长的,并且大多是关于爱情的:

金黄色的小花园里有只金丝鸟在歌唱,

哎哟,唱得如此郁闷,嗓子都快要破裂了

哎哟,年轻的小伙子在与姑娘告别……

父亲抓住航标,把灯放到灯笼里点亮后就放开小船。航标的灯光边向盖尔卡友好地眨着眼睛,边退离到黑幕中去。她也给它——给灯光唱道:

在那矮小的房里亮着一盏灯,

年轻的纺织姑娘正坐在窗畔……

盖尔卡的小嗓门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轻,她已经把歌词都粘到一起去了,她的小脑袋疲惫地耷拉在胸口上,父亲小心翼翼地移近吊座,把自己的棉背心扔到船头上,双手抱着盖尔卡,爱怜地把她放在衣服上,上面再盖另一件背心。盖尔卡轻松地长叹了一声,把一侧面颊平放在双手上,甜滋滋地睡着了。

父亲摇摇头,在黑暗中忧伤地微笑了一下,用桨架发出阵阵咯吱声,从一只航标划向另一只航标,把它们逐一点亮,并顺水划向小木屋。他放下双桨,把一双操劳过度的手垂放在膝盖上,谛听着夜色和自身的动静,思念着亡妻,考虑着女儿的现状……

小船在岸上碰了一下,停住了。父亲走进水里,捏住一只桨架,把船推上去一点,把盖尔卡从船头里抱出来,裹在棉背心里,捧在两只手上,沿着木梯级向小木屋走去。

盖尔卡醒过来含含糊糊地问:“我们已经到家了吗?”

“到了,到了。睡吧,女歌手。”父亲说着把她更紧地贴在自己的身上,他真想说:“你是我的小心肝,你是我的小宝贝。没有你,我会怎么样呢? ……”

可是他不会把这句话说出来的,而仅仅停在陡岸上,嘶哑地清了一阵子被甜丝丝的愁绪哽住的喉咙,②把女儿紧贴在自己的身上,仿佛害怕单独留在这黑沉沉的夜色当中,留在黑黝黝的河流上空。在这条河上稀稀落落地闪现着航标的灯光,远处的某个地方传来了桨叶的击水声和拖轮的排汽声。

“轮船在行驶,”父亲轻轻地说,同时倾听着自己的声音,“女儿,它正在看你点的灯光,所以不会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

她就是在那儿——在航标工的小木屋里长大的。她把父亲也葬在那儿,与母亲并排地葬在一个绿草如茵的小山冈上。现在她在一个挺大的机关里工作,坐在一块绘图板的后面。有时候一出神,她就会轻轻地和忧伤地唱起歌来:

心上人啊,你要去哪儿,要去哪儿啊? ……

傍晚,她经常走到堤岸上去,凝视着那些与铁浮桶连在一起的自动闪光航标,目送播放着欢快的乐曲和灯窗通亮的轮船,也许,在那儿,在黑幕中,闪烁和燃烧着那盏唯一的灯光,它是富有生气的、温暖的,她想念它,想念得如此长久而又有耐心。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盖尔卡鼻子里有潮粘粘的鼻涕,脊背上的肩胛骨尖尖耸起,需要父亲抱她坐上“小吊座”,帮她攥鼻涕,既说明她对父亲的依赖,也展示父亲对她的照顾。

B.在出发前,父亲“不慌不忙”“胆怯地拍打自己的口袋”,女儿“思考着有没有忘掉什么东西”,父亲的拖延、胆怯、粗心与女儿的成熟形成反差,令人心酸。

C.盖尔卡小时候经历生活贫苦、母亲过早离世和远离人烟、没有小女伴的孤独,又全靠从大人那学来的东西度日子,可以说她唱的是忧伤的生活之歌。

D.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又一次提到航标灯,表现的是盖尔卡对孤独、单调、艰苦,却不失温馨、甜蜜、有情趣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尔卡勤快的动作和成人化的语言,与其年龄、外貌极不相称,虽然作者写得充满生活情趣,但仍能让人觉察到一丝忧伤。

B.小盖尔卡航中唱情歌的情节,既呼应了题目,又侧面反映了孩子童年生活环境较封闭、能接触的东西少之又少的生存状况。

C.作者写盖尔卡的童年生活时,以一次为航标灯点灯的航行为线索,从航前到航中,再到航后,属于流线型结构,顺畅自然。

D.文章结构严谨,按照时间顺序,围绕盖尔卡其人,从童年写到成年,运用第三人称,前详后略,主次分明,而又富有戏剧性。

8.文中画横线①②两处文字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请简要分析。(4分)

9.作者善于描写自然,并以自己的想象赋予它灵性。文中“航行中看夕阳”的部分(画波浪线处)是如何对景色进行描写的? 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材料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绪,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节选自《大学之道》)

材料二:

叔向见韩宣子①,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三:

(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或曰:“心难而行易②,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答曰:可效放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於邑③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舜耕历山,若终不免;及受尧禅,若卒自得。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节选自《论衡·自纪篇》)

【注】①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眘秋时期晋国卿大夫。②心难而行易:心怀高远而行为随便。③於邑:愤懑之意。

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古之欲明A明德于F天下者C先治D其国E欲治F其国者C先齐其家。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致,获得,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意思不同。

B.居,囤积,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域中之大”的“居”意思相同。

C.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D.耻,以……为耻,与《兼爱》中“故窃异室以利其室”的“利”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宣子认为自己徒有官位虚名,却没有一点财产,无法和卿大夫们交际往来,因而为此发愁,所以当叔向祝贺自己时,韩宣子感到疑惑。

B 叔向认为韩宣子像栾武子那样清贫,也能具备他的美德。若韩宣子不去忧虑自己不能

‘ 立德,而只为财物不足而发愁,自己不会祝贺。

C.王充淡泊名利,不慕富贵。面对有的人的质疑,他主张学习孔子,因为孔子出仕不在乎官职大小,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王充认为人应该注重德行和名声,而不是担忧爵位官职是否尊贵,应做到身处低位和身处高位时操行一样,身份低贱和身份尊贵时品德相同。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4分)

(2)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4分)

14.三则材料都和“修身”有关,但各自侧重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苏 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②。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此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时词人刚来密州(今山东省内)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故而写下此词。②唐人苏味道《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杭州上元盛况,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帐底吹笙香吐麝”描写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

B. “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的特点。

C. “寂寞山城人老也”是过渡句,使情调陡转。“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密州民生不如杭州,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箫鼓乐曲。

D. “火冷灯稀霜露下”,这里的“霜”与前文“霜”的表达效果相近,也是强调月光的皎洁,同时还反衬了作者内心的忧愁。

16.下阕中“寂寞”二字流露出作者的心境,请简要分析寂寞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泰伯》中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2)《无衣》中“          ?          ”两句,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贴身的衣服。

(3)《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老子认为问题应在没有显露时就提前解决,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饭后活动容易导致胃下垂”是一个经典流言,这种流言有其“理论依据”:刚吃饱时的胃就像灌了水的气球,我们如果此时进行跑跳运动,胃就会里边的东西‘坠”到变形,甚至引发胃下垂。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我们的内脏其实依附着肌肉,连接了很多韧带、筋膜等等,被“兜”在它应该待的地方,    ①    ,但很难发生剧烈地移动。而胃下垂则是因为这套“悬挂系统”出了问题,比如膈肌悬吊力不足,支持的韧带功能减退、松弛,腹内压下降,胃张力低下,腹肌松弛。长期劳累、用脑过度、胃肠蠕动亢进、膈肌位置下降等均可以导致胃下垂。长期进食少或者暴饮暴食也会增加胃下垂的风险。但这些因素往往都是日积月累导致,    ②    ,当然,如果吃得过饱又立即进行诸如跑步、跳绳之类的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胃里的东西反流,让人觉得不舒服,而且刚吃完就剧烈运动.也会因为腹胀等因素,动作可能变形,也发挥不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所以,    ③    ,建议吃完饭Γ'至2小时以后再做。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把冰山扔进火山会怎样,被划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动“愈合”,海到底有多深……近年来,一些院士、专家走出实验室、大学教室,在网络平台上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讲授科普知识,广受好评。

科学家成为“科普达人”,提升了科普的专业性,带火了年轻人对科学的热爱。有些科学家非常擅长讲故事,把科学知识讲得    ①    ,可以帮助大众理解专业化的科研成果。他们以    ②    的形象、风趣幽默的谈吐、深厚渊博的知识,在网上收获大批粉丝。

科普是一门大学问。与教授科研领域学生相比,为大众做科普,需要额外下一番功夫,把专业科学知识讲得更简单明白。有人可能觉得,既然这么费劲,在培养科学人才方面也不能产生    ③    的效果,何必大费周章。实际上,科普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科学事业中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如果说攻克一些科研难题就像“摘果子”,那么,做好科学普及、点燃科学梦想就是“播种子”。科学家们重视科普,就是为了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为科学人才的培养、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20.下列句子中的“等”和文中加点处的“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历史重任,我等新时代有志青年理应责无旁贷。

B.方案明确了政策实施范围,包括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等六大领域。

C.某些“野生”景区的网络宣传为了吸引流量,往往突出旅游攻略和游玩分享等内容,而对于存在的风险和自然环境知识缺乏说明和告知。

D.我依稀记得故乡的小河岸边有五颜六色、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璀璨夺目。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问:为什么要多读书? 有人答: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经常读书的人,心里是安静的,脸上是温柔的,生活是充盈的。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它们终将化作一个人的气质和风骨,让你活成最好的模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平市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