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5 题。
材料一: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建构,表现中国人对于空间的一种执着追求。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我们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是像那代表希腊空间感觉的有轮廓的立体雕像,不是像那表现埃及空间感的墓中的直线甬道,也不是那代表近代欧洲精神的伦勃朗的油画中渺茫无际追寻无着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的中国人的宇宙感。
《易经》上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正是中国人的空间意识!这种空间意识是音乐性的(不是科学的算学的建筑性的)。它不是用几何、三角测算来的,而是由音乐舞蹈体验来的。中国古代的所谓“乐”,是包括着舞的。所以唐代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上说:“唐开元中,将军裴旻居丧,诣吴道子,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鬼数壁,以资冥助。道子答曰:‘吾画笔久废,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厉,以通幽冥!’旻于是脱去縗服,若常时装束,走马如飞,左旋右转,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观者数千人,无不惊栗。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绘事,得意无出于此。”与吴道子同时的大书家张旭也因观公孙大娘的剑器舞而书法大进。书法与绘画在中国古代本来是一个艺术系统。
中国画家面对这幅空白,不肯让物的底层黑影填实了物体的“面”,取消了空白,像西洋油画;所以直接地在这一片虚白上挥毫运墨,用各式皱文表出物的生命节奏。(节选自宗白华《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材料二: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王羲之云:“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杆,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司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形容艺术人格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神出古异,淡不可收”。艺术的造诣当“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中国画趋向抽象的笔墨,以墨韵五色概万象之色;以单笔勾勒概万物之形;以画面的空白概天地之无限空间;以简约迫近那个抽象的道。道是宇宙的生命本体,是一切物象的根源,是生命的节奏。笔墨的点线皴擦既从刻画实体中解放出来,乃更能自由表达作者自心意匠的构图。画幅中每一丛林、一堆石,皆成一意匠的结构,神韵意趣超妙,如音乐的一节。(节选自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建构,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空间意识,这种空间意识具有音乐性,与中国古代的“乐”文化相关。
B. 中国画家在绘画时,不会像西洋油画那样用物的底层黑影填实物体的“面”,而是直接在虚白上挥毫运墨,表现物的生命节奏。
C. 艺术心灵的诞生需要“静照”,即心无挂碍,与世务暂时绝缘,在静默中让物象呈现出灵魂生命,从而诞生美感。
D. 中国画趋向抽象的笔墨,通过笔墨的点线皴擦来刻画实体,以墨韵五色、单笔勾勒等方式来表现万象之色和万物之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诗画中的空间意识与希腊、埃及和近代欧洲的空间感觉完全不同,这是由不同的文化传统决定的。
B. 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张旭因观公孙大娘剑器舞而书法大进,说明舞蹈对绘画和书法的创作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C. 心灵内部的“空”比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对美感的养成更重要,因为前者能让物象染上人的性灵。
D. 中国画以简约的笔墨迫近抽象的道,道是宇宙的生命本体,这使得中国画具有神韵意趣超妙的特点。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国诗画空间意识的一项是( )(3 分)
A. 李白的诗《蜀道难》中对蜀道山川的描绘,以夸张的手法展现出蜀道的险峻和壮美。
B. 王维的画作《辋川图》,通过对山水的布局和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C. 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以细腻的笔触和逼真的形象,展现出人物的神秘微笑。
D. 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以激昂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精神。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5.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诗画中“空”与“灵”关系的理解。(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9 题。
老屋后的槐花树
故乡的老屋后有一棵槐花树,每到花期,洁白的槐花挂满枝头,风一吹,香气四溢。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在槐树下玩耍。那时的我们,天真无邪,看着满树的槐花,馋得直流口水。男孩子们总是像猴子一样敏捷地爬上树,折下几枝槐花,扔给树下眼巴巴望着的女孩子们。女孩子们则小心翼翼地把槐花从枝上捋下来,放进嘴里,轻轻咀嚼,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甜丝丝的味道,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槐花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做各种美食。母亲会把槐花洗净,拌上面粉,蒸成槐花饭。出锅后的槐花饭,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吃在嘴里,既有槐花的清甜,又有面粉的软糯。有时候,母亲还会用槐花包包子,那鲜美的滋味,让全家人都赞不绝口。
除了美食,槐花在我心中还有着特殊的意义。每当我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来到槐树下,静静地坐着,看着满树的槐花,闻着那淡淡的花香,心情就会逐渐平静下来。槐花树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默默地陪伴着我,给我力量和勇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离开了故乡,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在城市的喧嚣中,我时常想起故乡的槐花树,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那棵槐花树,成了我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牵挂。
后来,有一次我回到故乡,却发现老屋已经破败不堪,而那棵槐花树也不见了踪影。我四处打听,才知道槐花树在一次暴风雨中被连根拔起。那一刻,我的心里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一件无比珍贵的东西。
如今,每当我看到槐花,或是闻到槐花的香气,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故乡变迁的感慨,更有对那棵槐花树深深的思念。故乡的槐花树,永远盛开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开头描写槐花树开花的情景,香气四溢,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写童年趣事做铺垫。
B. 文中描写孩子们摘槐花、吃槐花的情节,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和对槐花的喜爱。
C. 作者写槐花的美食作用和给自己的心灵慰藉,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丰富了槐花树的内涵。
D. 文章结尾再次强调对槐花树的思念,与开头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情感表达更加真挚。
7.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8.文章中作者对故乡槐花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分)
9.本文与《故都的秋》在选材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4 题。
《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 声非加疾也 疾:快
D. 而绝江河 绝:横渡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青,取之于蓝 而寒于水
B. 輮以为轮 无以至千里
C.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 文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来比喻君子博学且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
C. 文中用“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比喻,说明君子善于借助外物来提升自己。
D. 作者用蚯蚓和螃蟹的对比,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心浮气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4.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 16 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B. 颔联借花鸟来表达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诗人内心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C. 颈联中“烽火连三月”写出战争时间之长,“家书抵万金”则写出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D. 尾联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通过对诗人外貌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愁和对自己衰老的叹息。
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妙地将无形的“梦”化为具体的“金柳”“青荇”等意象,表现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还要走亲访友,互相拜年,______着浓浓的亲情和友情。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中秋节,月圆人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寓意着家庭团圆、幸福美满。这些节日习俗,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节日习俗也面临着挑战。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往往忙于工作和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和参与传统节日的活动。一些传统节日习俗的形式和内容也显得有些陈旧,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因此,如何传承和创新传统节日习俗,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蕴含 B. 蕴藏 C. 蕴含 D. 蕴藏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往往忙于工作和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和准备传统节日的活动。
B.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往往忙于工作和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和参与传统节日的活动。
C.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往往忙于工作和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和参与传统节日的活动。
D.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往往忙于工作和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和准备传统节日的活动。
20.请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该系统具有速度快、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等优点,其最高运行速度可达 600 公里/小时。这标志着我国在高温超导电动悬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将为我国未来的高速交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22.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 分)
示例: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材料:大海 天空 荒漠
辽阔 湛蓝 广袤
狂风 暴雨 烈日
惊涛 乌云 沙砾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有人说:“生活就是眼前的苟且,哪里有什么诗和远方。”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武汉六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1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山西省太原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四川省资阳市安岳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4-2025学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