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4-12-27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唐代山水诗之所以代表我国古代山水诗的最高水平,就在于唐代文人的自然观的成熟,也就是说唐代诗歌所表现的自然观念的成熟。它所树立的诗歌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究其原因,一是唐代山水诗全面继承了六朝以来山水诗所表现的自然观念。二是盛唐之际,国力空前强盛,疆域空前辽阔,各种地域的自然山水样态比较完备,再加上唐代普遍实行的科举取士制度,使新型的文人学士逐步取代贵族成为上层社会主体,这些文人学士在外地不断升迁途中拓展了观察自然的视野,自然山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三是唐代以儒道佛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并包政策的推行,对自然山水诗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唐代山水诗自然审美研究首先应该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和自然各自的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审美的视角就不会相同。中国古典美学历来主张天人合一,其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讲求人与自然生命的和谐共存。唐代山水诗中最基本的东西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西周以来的自然作为异己力量,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然作为象征,魏晋时期的自然作为外在世界,再到唐代的自然作为内在世界的过程。唐代山水诗自然审美应立足于人的视角,还是自然的视角,还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互相平等的关系上,这牵涉到人和自然的审美关系真正确立和定型的问题。

其次,唐代山水诗自然审美研究必须确定审美对象。现代西方现象学作为一种特有的哲学方法,为探究审美对象的构成要素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它在思维方式上突破了原来的主客截然二分模式,用关系思维代替了实体思维。它不再把审美对象看作一种独立的、实体性的物质或精神存在,即不再把审美对象看作一种要么客观、要么主观的存在,不再于认识论层面而从存在论层面探讨审美对象的构成,为探究审美活动的内在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为唐代山水诗自然审美研究提供了视域的可能。

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主要采取这两种方式来解决审美对象问题。唐代山水诗中的自然作为审美对象,首先处理的应该是自然的艺术化(意象生成的问题),然后才是艺术的自然化(意境生成的问题)。自然的艺术化应牵涉到三个维度:自然、心灵和文化。自然就是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心灵就是胸中之竹,文化就是手中之竹,这正是自然艺术化的过程。艺术的自然化是中国美学的核心问题,它所处理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艺术的自然化其实也就是自然作为人的内在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范畴就是意境。意境包括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它的基本组成要素是情与景。儒家入世的态度,决定了对待自然的态度就是自然的心灵化,即引景入情、以景衬情;道家出世的态度,决定了对待自然的态度就是心灵的自然化,即以景写景,情在景中;禅宗空无的态度,决定了自然和心灵的消失,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消弭,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就是自然的虚化,最终达到情中无景、景中无情的空灵境界。

(摘编自朱建锋《唐代山水诗自然审美研究概观》)

材料二:

文人的情怀往往源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人格特质以及对世界的独特理解。这些情怀在他们描绘山水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诗歌中,使得山水意象成为文人内心世界的映射。杜甫的诗歌中常常展现苍茫而沉郁的山水意象,这无疑与他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紧密相连。而李白诗中的山水则多呈现出豪迈和自由奔放的风格,这正是他不拘一格、追求自由的个性特征。文人的审美追求也影响了山水意象的塑造。在唐代,随着佛教、道教的传播,以及儒家思想的深化,文人的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他们的诗歌中,如王维在诗中常常刻画出一种空灵、静谧的山水意境,这无疑是他深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心灵宁静和超脱世俗的审美的体现。文人的情怀和审美不仅影响了他们对山水的描绘,也使得他们的诗歌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在唐代诗歌中,山水意象与文人情怀之间呈现出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既体现在山水意象如何触动和反映文人的内心世界,也表现在文人的情感和思想如何为山水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和精神价值。一方面,山水意象以其独特的美感和生命力,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灵感和情感共鸣。面对秀美或壮美的山水,文人往往感到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地要将这种美感转化为诗意的表达。山水的美,不仅为文人提供了创作素材,也成为他们寄托情怀、抒发胸臆的媒介。另一方面,文人的情怀也极大地丰富了山水意象的文化内涵。在唐代诗歌中,文人常常将自己的情感、理想和追求寄托于山水之间,使得原本纯粹的自然景观增添了人性的温情和情感的厚重。

(摘编自伍燕《唐代诗歌中的山水意象与文人情怀》)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山水诗代表着我国古代山水诗最高水平,因为唐诗全面继承了六朝以来山水诗所表现的自然观念。

B. 中国古典美学主张天人合一,在唐代山水诗中,自然是作为内在世界存在的,这也是审美关系确立的关键。

C. 儒家人世的态度使诗人以自然的心灵化对待自然,道家出世的态度使诗人以心灵的自然化对待自然。

D. 唐代诗歌中山水意象既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自然景观的文化内涵,使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西方现象学有助于唐代山水诗自然审美研究,它突破主客二分模式,从存在论层面探讨审美对象的构成。

B. 唐代山水诗中的自然作为审美对象,首先要处理的是自然的艺术化,其过程涉及自然、心灵和文化三个维度。

C. 杜甫诗中多有苍茫沉郁的山水意象,李白诗中的山水则多豪迈奔放,可见文人情怀决定山水意象的风格。

D. 受佛教思想影响,王维在诗中常刻画空灵、静谧的山水意境,这体现出文人审美追求影响了山水意象的塑造。

3.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一第四段“艺术的自然化”的一项是(   )

A. 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B.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C.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 材料一第四段使用了引用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 结合材料,分析王维的《山居秋暝》如何展现出山水意象与文人情怀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初的带路人

何为

有些小物件有时候足以令人深思,譬如一只又破又旧的老式手电筒……

一只手电筒使人联想到过去艰苦的战争岁月里漫长的路,在泥泞中跋涉的无数足迹,还有夜行军疾速前进的行列。一只手电筒,使我想起引路人手里的明灯,像大海中指示航行方向的灯塔。

为什么我有这些古怪的联想

不久前一个傍晚,我从一个座谈会出来。就在路边转角的公共汽车站,我看见一个人的背影——一个熟悉的宽阔高大的背影在眼前一见。啊,这不是老乔吗这几年他到哪儿去了我用力从熙熙攘攘的行人中间穿过去。不巧他刚刚一步上车。车开了。望着公共汽车远远扬起一片浮尘,我说不出有多惆怅。暮色渐浓,前面是一条车辆较少的林荫道,我踏着夕阳缓步回家,不觉跌入一片遥远的回忆中。

那还是在一九三八年,已经是满街落叶飘零的季节了。有几个年青的学生准备到抗日根据地去。我到黄浦江边一家小店楼上去送行,临时才知道有一个人就要来跟大家见面。

快近天黑,那个人如约来了。大概因为习惯于经常在黑夜里走路吧,他随身带着一只外壳镀镍的永备牌手电筒,一进门就顺手放在桌上。随后他凑着灯光坐下来,宽阔高大的背影几乎遮住了半面墙。到了临走时,他仿佛漫不经意地说,为了避免日本宪兵队的注意,最好大家都乔装一下,扮成到内地去做单帮的小商人模样。接着又像说笑话那样嘱咐道:记住,别带什么书报,露出了马脚,那就不好办了。说着他仔细扫视了一下在座的所有的人,拿起手电筒就走了。

这就是我们的老乔!”有人悄悄附着我的耳边说,充满了感情。

将近二十年来,这个第一次晤面的印象始终铭刻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我们的老乔风尘仆仆地往来于皖南和上海之间,一年数次,每一次为抗日根据地运去大量西药、纸张、汽油乃至全套铅印字模和印刷机器等。采购是他当时的主要工作,其次才是作为引路人的身份,带领一群立志献身的爱国青年到新四军去。

有一次,他伴送十几个青年连同一批西药用品从上海出发到温州,再转往皖南。货轮出吴淞口时,照例要经过日本宪兵队的检查。当军用汽艇靠近货轮的边缘,所有船上的乘客一概不准自由行动。甲板上皮靴声由远而近,恐惧如同乌云,笼罩着整个船舱。

统舱里烟雾弥漫,腥气扑鼻。在成堆的货包旁边,一眼望去满地都是摊开的铺盖以及席地而卧的旅客们。就在这些旅客中间,日本宪兵队从一个小商人的枕头下抽出来一本高尔基的小说《母亲》。一时形势紧张极了他举目四顾,像是在找寻什么人。这时日寇拿着军刀在货包里乱刺,一场大搜查就要开始了。眼看他护送的西药用品和陪同到抗日根据地去的青年都有被发现的危险,他决定牺牲自己,挺身而出。残暴的日寇对着老乔劈面就是两记耳光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一个跟随日本宪兵同来的翻译闻声从舱外匆匆赶来,叽叽咕咕地和鬼子一阵耳语之后,不知为什么,一行人就离去了。这事情一起伏变化得这样快,大家都目瞪口呆。事后才知道,那翻译原来早就和我们有联系的

那个乔装跑单帮的中学生由于偶然的疏忽,几乎给老乔带来难以想象的灾祸;可是老乔并不责备他,反而一再鼓励他,安慰他。据我所知,那个年青人以后在革命队伍里成长起来,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战士,当他在最困难的时刻想起了老乔,就会勇气百倍。

我又一次想起他高大的背影,不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找他。但是有一点看来是证实了:老乔原来也在这个城市里。那么,他又在哪个工作岗位上

隔了几天,我忽然收到封从报社转来的读者来信。信里说,有人看见我在报上发表文章,很想知道是否就是他认识的那个人,底下署名正是老乔。

老乔这封意外的来信真是使人惊喜交集。信封下款印着一行红字,是本市一家有三四千工人的国营棉纺厂。有人告诉我,这家工厂原先是个落后的生产单位,困难重重,不到一年就成为全市有数的先进工厂之一,受到上级表扬。据说,领导这个厂的新厂长在不久前还和老工人一起见过毛主席哩

第二天,我按信上的地址到东区去找他。到了他的办公室,一个女秘书站起来接待我说:厂长到车间去了,一会儿就来,你请坐。我刚刚落座,抬头看见前面的大书桌上放着一只手电筒。电筒的镀镍外壳早已发黄,有几处还带着裂痕,中间一大块陷瘪非常显眼。我心里一亮:哦,还是那个一九三八年的永备牌手电筒秘书似乎察觉到我在注意这个形状古怪的旧手电筒,连忙向我解释着说:别看这个手电筒又破又旧,从前乔厂长搞地下工作的时候总是带着它上路——它曾经照亮多少人的道路呀如今,我们哪个人的生活水平不是大大超过了过去的日子像这样的手电筒早没有实际用处了。可是厂长总是说,装上三节电池,这个手电筒照样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真的,现在碰到防汛什么的,厂长还拿着它照路呢!”

有些小物件有时候足以令人深思,譬如这只又破又旧的老式手电筒,它使我想起许多许多的事情来,而且不能不被感动。以致老乔——也就是现在的乔厂长——从外面进来了,我还没有觉察到。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习惯于经常在黑夜里走路”“宽阔高大的背影”在文中有一定的深刻含义,不仅表现了人物外在形象,更体现其内在精神。

B. 仿佛漫不经意”“像说笑话”等体现了老乔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和镇定自若的心态,说明他是一个优秀的引路人。

C. 渐浓的暮色、货轮上日本宪兵的皮靴声、统舱里弥漫的烟雾和《党费》中街上的脚步声作用一样,都渲染了当时紧张的气氛。

D. 我”没觉察到老乔从外面进来了,说明“我”沉浸在对老乔的人和事的回忆之中,突出了老乔的事迹对“我”的触动之深。

7. 关于文中“手电筒”这个物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手电筒并非一般物件,它象征了老乔作为革命青年的引路人的特殊身份。

B. 后来手电筒虽然已经很破旧了,且没有实际使用价值,但老乔还一直带在身边。

C. 手电筒见证了老乔从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角色转变和时代变迁。

D. 手电筒在文中开头和结尾都被提及,串联起过去和现在的故事,使文章结构紧凑。

8. 文章标题为“最初的带路人”,请结合文本说说你对此标题的理解。

9. 文章塑造了一个带领年轻人革命救国、又投身建设祖国的先进人物老乔的形象,但作者并未过多直接描写老乔这一形象,而是主要将其置身于他人的眼光和评价中。请结合文章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

汉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太史公曰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材料二

夫以高祖之明达,睹叔孙通之仪而叹息然所以不能比肩于三代之王者,病于不学而已。当是之时,得大儒而佐之,与之以礼为天下,其功烈岂若是而止哉惜夫,叔孙生之为器小也徒窃礼之糠秕,以依世谐俗取宠而已,遂使先王之礼沦没而不振,以迄于今,岂不痛甚矣哉夫大儒者,恶肯毁其规矩准绳以趋一时之功哉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轼以谓叔孙通制礼,虽不能如三代,然亦因时施宜,有补于世者。鲁二生非之其言未必皆当通以谓不知时变亦宜矣。然谨按扬子法言》:昔齐鲁有大臣,史失其名。或曰如何其大也叔孙通欲制君臣之仪,聘先生于齐鲁,所不能致者二人。由此观之,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然后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若与时上下,随人俯仰,虽或适用于一时,何足谓之大臣为社稷之卫哉

节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0. 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鲁二生非AB其言C未必D皆当EF以谓不知时GH亦宜矣。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使……跟从,与《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从”意思不同。

B. 度,估计,与成语“度日如年”“风度翩翩”的“度”意思不同。

C. 糠秕,指没有价值的东西,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糟粕”词义引申方式相同。

D. 致,招来,与《过秦论》“以致天下之士”的“致”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叔孙通生逢易代之际,曾在秦朝为官,后来又投靠项梁、怀王、项羽、刘邦诸人,并通过改换服装来讨刘邦欢心,鲁地两位儒生对他的行为非常鄙视。

B. 刘邦统一天下后,将秦朝严苛礼法制度全部废除,但大臣们少了约束,出现有失礼仪的举动,令刘邦感到担忧,叔孙通便劝说刘邦恢复旧时的制度。

C. 叔孙通征召鲁地的儒生制定朝仪,并组织人员进行演习,刘邦视察表示认可。长乐宫建成后举行朝会,群臣都遵守礼仪,让刘邦体验到作为皇帝的尊贵。

D. 对两位不赞同自己的鲁地儒生,叔孙通认为他们迂腐而不知变通,材料三则认为扬雄在《法言》一书中称赞他们为“大臣”是对两位儒生的做法的认可。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2)然所以不能比肩于三代之王者,病于不学而已。

14. 三则材料对叔孙通的评价有何不同?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孙子高

王安石

荡漾江南客,融怡席上珍。

一樽相别酒,千里独归人。

客路贫堪病,交情远更亲。

自惭儿女意,失泪滴衣巾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荡漾”写出了友人漂泊不定的状态,“融怡”则点出送别友人时正是暖春时节。

B. 颔联“一樽酒”点明此刻短暂相聚,“千里人”则指向友人即将面临的漫长孤独旅程。

C. 颈联从友人的客路艰辛和彼此的深厚交情着笔,强调两人的友谊坚固,情真意切。

D. 尾联诗人说自己因有儿女般的情思而落泪,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与不舍之情。

16. 后人评价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来有相似之感,细究有不同之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班级组织的秋游登山活动中,小华登上山顶,欣赏茫无边际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的江水,不禁吟诵起杜甫《登高》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3)古诗词中常出现“梦”字,或营造一种梦幻瑰丽的意境,或给人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都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审美感受,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胰岛素是我们体内    甲    能降低血糖的激素。①根据医学研究表明,②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只需要48个单位的胰岛素,③就可以满足控制血糖的需求。④因此,⑤不少糖尿病患者每日注射的胰岛素量已超过48个单位,⑥有的甚至高达6080个单位,⑦血糖控制还是不稳定。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已经很高,但化验显示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不但没有降低,(A)。为什么高水平的胰岛素不能把血糖降到正常呢?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主要效应器官,即肌肉组织、脂肪组织和肝脏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使得胰岛素的降血糖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胰岛素贬值了。我们可以将细胞比作一辆汽车,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产生能量,汽车    乙    。胰岛素抵抗使这辆汽车出现故障,从而细胞不能正常利用葡萄糖了。

B),细胞膜上的受体就好比车锁。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启动细胞内部的一系列活动,从而发挥降血糖的作用。胰岛素抵抗就好比车钥匙不好使了,也许是锁孔被脂肪堵住了,也可能是锁的结构改变了,导致很多锁打不开,车就打不着,细胞无法摄取葡萄糖,就没法发挥降糖作用,这时即使有再多的钥匙也没有用。

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细胞的摄取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降低。还是打个汽车的比方,一辆汽车正常情况下可以运送很多货物。而一旦出现胰岛素抵抗,就好比这辆汽车的动力下降了,虽然汽车钥匙把汽车打着了,(C),原有货物运送不完,只好增加胰岛素,多开几辆车去送货,才能达到原有的降糖效应。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文中两处加点部分都使用了引号,但用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2.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推理形象生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推理过程。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在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成功。有的人认为,成功如同一扇偶然开启的机遇之门,只要适时抓住那转瞬即逝的机会,便能一步登天;而有的人则坚信,成功更像是一架需要一步步攀登的坚韧之梯,唯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方能抵达顶峰。

机遇论努力论,长久以来在人们的心中激起了无尽的探讨与争论,那么究竟哪个更合理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