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促进生产力进步最重要的因素,人类近现代史上历次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都伴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生。科技进步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化,只要人类保持对自然认识不懈的努力,就必定会产生科技革命,随后形成产业革命,因此产业革命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但是,科技革命只有在适宜的经济条件与社会体制下才能诱发产业变革。其实在历次产业革命发生之前,与产业革命相关的科技革命就已经发生了,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二者间隔的时间长达百年。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科技革命出现后,产业革命需要伴随某些国家或地区的要素价格变化、市场体系嬗变、社会体系变革才能应运而生,并率先形成新兴的生产力,进而极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量子信息、虚拟现实和生物技术为重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业已开启,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发生,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已经显现。此轮产业革命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同步推进,各国纷纷加快实施催生新产业革命的国家战略,比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再兴战略”、法国的“工业新法国”、英国的“高价值制造战略”等。通俗地讲,全球已进入争夺产业革命策源地的“突破战”。
从我国看,发展由新一轮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新质生产力拥有显著的优势条件。在人力资源方面,我国中高端人才数量红利逐步显现;在市场规模方面,国内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商品市场规模优势明显,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在产业的装备方面,我国产业链结构全、链条长,且工业装备数字化转型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已达到55.3%,数字化研发工具的普及率达到74.7%。但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领军和顶尖人才数量依然不足;要素市场仍存在制度规则不够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够畅通、商品服务质量体系不够健全;传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渗透率不足,数字化装备水平在行业间差距较大。
(摘编自曾铮《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重视的几个理论问题》)
材料二: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关系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而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走向深入,解决关键领域的核心问题,越来越需要汇集多学科的智慧和力量,运用多学科思维、工具和手段去探索。这意味着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既能博采众长,又能匠心独运。近年来,我国将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信任和扶持,推动前沿交叉领域创新创造活力迸发。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为跨专业、跨领域、跨学科的通才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倒逼我们进一步更新观念,培养更有见解、更具突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当然,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是做“拼盘”,而是不同学科学术思想的交叉融合。对于有志于从事交叉研究的青年学子来说,需要对本学科之外的至少一个学科有较深的理解。只有真正掌握本学科范式,为原始创新打下坚实基础,才有可能跨入别的学科领域。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除了需要为学生搭建起跨学科交流学习的平台和通道,不断拓展他们的知识边界,还要帮助他们提升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让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
熟练掌握新型生产资料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同样是推动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资源。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离不开产学研一体化的深入实施,这有助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也对培养青年人才的探索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重大需求牵引和校地合作支持,积极探索学术引领和产业引领双驱动的发展模式。一手抓学术,一手抓重大需求、重大应用,通过“内虚外实”的方式将其彻底打通,由此构成良性循环。
能坐得住冷板凳、持之以恒深耕基础科学研究、锚定最重要最前沿问题迎难而上的青年学者,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基础科学是创新体系的大厦之基,虽然其在应用转化上比较缓慢,但仍需我们支持这种研究探索。只有基础研究做扎实了,积累足够的原创自主知识产权,才可以用原创的知识、能力、平台去生产有价值和创造性的底层“源”技术。
(摘编自王今朝、胡若琳《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青年力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前提,科技革命在适宜的经济条件与社会体制下可以诱发产业变革,但两者间隔时间可能较长。
B. 在第四次产业革命推进过程中,世界主要国家正在加快实施催生新产业革命的国家战略,努力争夺产业革命的策源地。
C.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科技的高速发展为跨界通才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同时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D. 科技创新可推动产业创新,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作为国家战略核心人才的青年学者应深耕基础科学研究。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不懈努力和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化,必定会产生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B.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要素价格变化、市场体系嬗变、社会体系变革,则很难形成产业革命。
C. 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若想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至少得真正掌握两个学科的范式。
D. 基础科学虽应用转化慢,但能为原始创新打下基础,科技人才要积极探索,做实基础研究。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材料一指出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促进生产力进步最重要的因素,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B. 材料二先指出人才培养的意义,接着阐述人才资源的几个层面,最后强调重视基础科学研究。
C. 材料一通过数据论证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拥有的产业装备方面的优势条件,更具有说服力。
D. 材料二第四段以清华大学的事例论证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证更具体。
4.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基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清华、北大等高校积极探索书院制教育改革,以不断优化基础研究领域人才的成长环境,同时通过加强通识教育促进学生专业互补;广州、深圳等城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了一大批行业翘楚。请结合材料二,谈谈这些举措中体现着哪些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理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在高高的后头岭上
欧阳杏蓬
后头岭上有颗最亮的星。在河坡上,抬头看家,首先看到的,便是岭上正北方向的那颗亮晶晶的星,像手电筒的亮光,在夜幕里捅出一个洞。
做工的人下河洗手,河水清宁,清凉如玉。上得河坡,踏入回家的石板路,唱起老调,身上的疲劳辛苦散去大半。路边稻禾茂盛,平静如海。稻田边上,村庄的灯光一盏一盏,照亮沧桑里的温暖。草里的蟋蟀、蝼蛄、青蛙开始叽叽歪歪,声如浅潮。做工的人并不因此沉醉,却因此兴奋,踩得青石板咚咚作响,不再打量天上那颗最亮的星,更不在乎像黑色围巾一样飘着的后头岭了,照着家的方向行进,家的苦涩,此时成了安稳的归宿。
在湘南山地,很多村庄都有自己的后头岭。我们村后面的后头岭,是一条东西走向岭带的一个峰岭。迫于西山的气势拔云,我们的后头岭显得寒酸了不少,山上没有树林,只有野草和石头。野草如絮,石头如羊群,历史故事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很多时间里,她只是作为山的名义,在我们村后面默默无言。
直到有一天,我们爬上山腰,拜谒爷爷的坟墓,才发现,后头岭像一个罐子,山势陡峭。一路转弯抹角,腿酸了,才到得了山腰的坪子——东干脚大部分死去的长辈前辈都埋葬在这里。在那些山间一小块一小块的平地上,左一堆右一堆,像兔子一样蹲着,齐刷刷望向南面。更远一点,苍凉迷茫,我心里却有些激动和温暖。那片苍茫里,有我老舅公的院子。亲人就像一点点火星,交织起来,便是生生不息的山地。
拜谒了爷爷的坟墓,见了那么多无知的土堆,后头岭才有些许神秘。某些时候甚至想,土堆里的那些人,在风清月明之夜,会不会钻出草皮聚个会。也因如此,我们平时上山砍柴、放牛、挖兜子,都自动绕着走,生怕碰上风烛残年的爷爷奶奶或伯公在外面乘凉。
后头岭的山顶,有一个官帽一样略呈四方形的大石头,径直看像举起的船。石头四周悬崖峭壁,壁上黑白黄如画家随意涂抹,虽凌乱,却能感到沧桑。吸引我们上去的起因,是有人曾在那里见到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姑娘坐在缓坡上专注地织毛衣。在所有颜色中,红是最显眼、最刺激、最有诱惑力的颜色。我们要去看看,看看是哪里的姑娘。
我们那么年轻,又那么热情。上了界迹岭,再沿着山脊向西,跑到那颗大石头下,看大石头,其实不像船,更像一个四方印。石壁上,黄的是雨淋生的锈,白的是原始的石灰石,黑的是长了皮的石灰石。仰头,是瓦蓝瓦蓝的天,干净得没有一丝云的痕迹,深邃得能磁住目光。耳边,风呼呼地,带着轰轰的天籁之音,从北面坡下来,带起一片共鸣。
穿红衣服的人已经端着手,捧着织了一半的毛衣,沿着山道,在缓缓向北而去,留给我们一个枯瘦的背影。是大辫子,其他的,一无所知。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喜欢坐在红衣女坐过的缓坡上仰看云天,像一只小虫子一样在浩瀚里自由漫游。那个穿红衣的女子偶尔会风一样掠过脑海。
后头岭往北,是壁立千仞铁一样的高山,云海茫茫,把“千山鸟飞绝”演绎了一遍,味道苍凉孤寥绝望。往西是西山,像一片凝固的波浪,幽幽一片,连着天,等着太阳红着脸下来裸泳。东边是东山,一条条山脉大河一样奔流,不见船,不见帆,只有一波一波的浪。南边是平地上的平田,像个漩涡,黑乎乎的一片。那些贴在地上的房子,翘着古老的飞檐,使劲想飞翔起来。瓦盖的柏家坪落了一地阳光,明黄得可爱,又薄弱得令人想哭。
和穿红衣服的女子相比,我更喜欢村里穿白裙子的二丫。每天黄昏,她都在路口翘首以盼,等着我们,将她家的牛赶进他们家的牛棚。她像我们村里的天使一样,眼眸又大又黑,身上的裙子每天都雪白雪白,皮肤也和她当老师的妈妈一样白。我们都觉得,她是希望,属于将来的东干脚。
山脚下的东干脚,藏在湾湾里,在山顶上,看不到一丝一毫。村前的石板路、小石桥,龙溪,稻田,和干爽的庄稼地,闪着光辉,连成一片,这便是我们蹦跶热爱的家园。一年四季用不同的颜色,编排我们的生活。戴斗笠的人,挑家伙什的人,站着的人,匍匐的人,默默无声,从东头赶往西头,匆匆地,如从生,赶往死。
站起身来,俯瞰四周,却并非四顾茫然。东西南北,无数后头岭,庇护着湘南山地里无数小村庄。那些村庄,黑的瓦,黄的墙,碎碎小小,破破烂烂,皱皱巴巴,颤颤巍巍,风雨飘摇,却屹立不倒。穷乡僻壤的人,把每一个艰难平庸的日子还归了生活本质。
我想,这便是山地特有的魅力。
高高的后头上岭上有颗最亮的星,带给我们平静和安宁。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后头岭上那颗“最亮的星”,既具有神秘感,又具有象征意味,象征着村民生活的平静和安宁,象征着村庄村民的勇敢和善良。
B. 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描写做工人夜归时的环境,笔触细腻,表现做工人虽工作辛苦、身体疲惫却内心愉悦。
C.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建筑和阳光的特点,作者借此传递着对村民贫困现状的同情和对村民摆脱贫困的希望。
D. 文章用笔大胆,极具张力,后山岭寒酸,山坪子诡秘,山顶石沧桑,老村庄飘摇,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的绝望感和窒息感。
7. 关于文中对“红衣姑娘”和“二丫”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红衣姑娘是文中极富意蕴的生命个体,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意在表现村庄里年轻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由的向往。
B. 作者写红衣姑娘仅给“我”留下织衣、枯瘦、大辫子等印象,既强化了村里年轻人的追求,也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C. 二丫纯真、圣洁、质朴、可爱,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意在表达对村庄美好未来的憧憬,希望村庄人充满智慧和良善。
D. 相比红衣姑娘,“我”更欣赏二丫,因为二丫似“天使”,代表希望,她的特质与村庄年轻人的生活追求更加契合。
8. 文末画横线句表明山地很有“魅力”,你觉得这种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有人认为欧阳杏蓬的作品“笔力分散,读来印象不强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上始御太极殿,谓群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若但行文书,则谁不可为,何必择才也。”房玄龄等皆顿首谢。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寘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选自《资治通鉴·唐记九》)
材料二:臣祖禹曰,《书》云:“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夫君以知人为明,臣以任职为良。君知人则贤者得行其所学,臣任职则不贤者不得苟容于朝,此庶事所以康也。若夫君行臣职,则丛脞矣,臣不任君之事,则惰矣,此万事所以堕也。当舜之时,禹平水土,稷播百谷,土谷之事,舜不亲也。契敷五教,皋陶明五刑,教刑之事,舜不治也。伯夷典礼,夔典乐,礼乐之事,舜不与也。君人者,如天运于上,而四时寒暑各司其序,则不劳而万物生矣。君不可以不逸也,所治者大,所司者要也。臣不可以不劳也,所治者寡,所职者详也。不明之君,不能知人,故务察而多疑,欲以一人之身代百官之所为,则虽圣智,亦日力不足矣。故其臣下事无大小皆归之君,政有得失,不任其患,贤者不能行其志,而持禄之士得以保其位,此天下所以不治也。是以隋丈帝勤而无功,太宗逸而有成,彼不得其道,而此得其道故也。
(节选自范祖禹《唐鉴》)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相应位置的字母(3分)( )
文帝勤于为治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执,保持,坚持,与《促织》“执图诣寺后”中的“执”意思不同。
B. “公得其一”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其”用法不同。
C. 任,胜任,与《答司马谏议书》“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中的“任”意思相同。
D. 与,参与,与《过秦论》“合从缔约,相与为一”的“与”字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唐太宗开始听政,就告诫群臣要对诏令文书的不当之处提出意见,不能只是一味地顺从,房玄龄等人都磕头谢罪。
B. 房玄龄、萧瑀认为,隋文帝虽然品性算不上仁厚,也可称为励精图治的君主。但唐太宗并不完全赞同他们的说法。
C. 《尚书》里说,国家元首非常贤明,股肱大臣就会优秀,国家众事就会成功无误。对这一说法,范祖禹并不认同。
D. 范祖禹认为,国君如果事无巨细都自己处理,那么贤能的人就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这是天下得不到治理的原因。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群臣既知主意,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君不可以不逸也,所治者大,所司者要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范祖禹强调“彼不得其道”,请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玉漏迟·咏怀
元好问①
淅江②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不似麒麟殿③里,又不与、巢由④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半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四壁秋虫夜雨,更一点、残灯斜照。清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注】 ① 元好问:金代词人,此词大约作于金代灭亡之际。② 淅江:今河南淅川,金宣宗完颜珣为避蒙古军锋,将都城迁至汴京(夸河南开封)。③ 麒麟殿:汉代宫殿名,相传为汉宣帝宴饮群臣之地。④ 巢由:巢父、许由,皆古之高士。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起首三句,词人表达了复杂的心理。“杳”流露出路远难归的苦闷;“羡”流露出虽然不归却可以归隐的豁达。
B. “不似”两句,词人对内心矛盾的原因作了阐释,表明自己既得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又没有古代高士的才华。
C. “扰扰”三句,与苏轼“多情应笑我”的意境颇为相似。词人在奔波劳碌的纷扰中,感慨年华逝去,岁月蹉跎。
D. “清镜晓”两句,化用陆游《书愤》“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句意,含有内心怨愤、绝望又深感无能为力的意思。
16. 本词是一首咏怀词,“情深意曲”是其主要艺术特色。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小明与家人泛舟西湖之上,微风拂动衣襟,他开心地说:“这就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2) 《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想象的手法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的相思之苦。
(3) 古人对荷情有独钟,或描写其绰约身姿,或借助它描绘夏日胜景,古典诗词中有许多这样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莲花塘水草丰沛,果子树成片成林,最多的当数李树。山冲屋后,婀娜的李树依依丛丛,素净的李花挤挤密密。抓住某根粗枝一顿狂摇,便下起了李花雨,天上一阵雨,地上一片白。真正__A__的李树,多生在港汊泽畔、塘边井口,树上青的绿的红的黄的李子们成串、满枝,点缀在茂密的枝叶之间,把枝条都压弯了。李树好攀,树不高,枝干多,登之如拾级而上,一脚勾稳斜枝,信手揪来一颗李子,拂去一层白霜就入了口。
桃红李白梨儿青,幼时贪恋的是果,记忆里留存的却还是花,尤其是雨中的花。第一次看到“__B__”的场景,才七八岁。记得一大早走过岭上,梨树上一夜之间变成一片白,雨意迷迷蒙蒙地浸渍着,感觉空气都是梨花白、梨花味,①像是明清的一幅写意画。有时一场夜雨,大人会说,睡吧,明儿早起看桃雨。果然,第二天清早,②像上学的路上、村口、山坳里,花粉潇潇,落红一片。踩着的,是一脚春泥。
18. 请在文中横线A处填入恰当的成语,在横线B处填入恰当的诗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文中两处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像”,用法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踩着的,是一脚春泥”一句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洋姜虽然叫“姜”,和生姜长得也很像,__①__,反而口感清甜。洋姜不仅营养丰富,还益胃和中,适用于肠热泻痢、便血淋证、高血脂、高血糖等。此外,洋姜捣烂外敷可以治疗无名肿毒、腮腺炎,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佳品。
__②__。研究显示,洋姜中含有一种与人体胰岛素结构非常近似的物质,当尿糖增高时,食用洋姜可以控制尿糖,说明其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当出现低血糖时,食用洋姜后同样能够得到缓解。这个既能使低血糖病人血糖升高、又能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的功能和人类胰岛的功能相似,所以被称为“胰岛果”。
洋姜可以煮食、熬粥、腌制成菜,晒制菊芋干。洋姜喜凉怕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适宜在阴凉干燥处储存。
21. 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句子表述不当,请结合上下文意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连贯、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情绪价值”,渴望别人能给自己带来正面、美好的情绪感受。然而,过度赞美或者表扬某人,也可能会导致其产生不切实际的自我认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
海南师大属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邹城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新会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揭阳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湖北省云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年高三八省联考T8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届九师联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1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湖北省荆州沙市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