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新会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12-19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

木叶是什么呢?按字面解释,“木就是木叶也就是树叶。可为何古诗中少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这当然可以说是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然而一遇见木叶,情况就显然不同,诗人们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无人过问呢?自从屈原在《九歌》里吟唱出了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句,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便将其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从木叶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字。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

那么,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呢?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高树多悲风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寒风扫高木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在这里要比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诗人们将语言形象中的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形成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而作为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而呢?它具有繁茂的枝叶,它与都带有浓荫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圜,这里的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由此可见,树叶并不比一个单独的字多带来些什么,而木叶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不但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带来了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就树干而论,一般是褐绿色,这与叶也比较相近。至于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如我们所习见的门闩、棍子等。这种关于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使木叶带上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有着疏朗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还显得空阔,它连字所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摘编自林庚《说木叶》,有删改)

材料二:

所谓移情作用”,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自然或艺术作曲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

移情作用是极端的凝神注视的结果,它是否发生以及发生时的深浅程度都随人随时随境而异。诗文的妙处往往都从移情作用得来。例如菊残犹有傲霜枝句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句的相看不厌,都是原文的精彩所在,也都是移情作用的实例。

从移情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内在的情趣常和外来的意象相融合而互相影响。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意象两个要素。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我们抬头一看,或是闭目一想,无数的意象就纷至沓来,不成章法,不具生命,必须有情趣来融化它们,贯注它们,才内有生命,外有完整形象。

这个道理也可以适用于诗的欣赏,诗的境界也是情趣和意象的契合。比如说姜夔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一句词,便含有一个情景契合的境界,他在写这句词时,须先从自然中见到这种意境,感到这种情趣,然后把它传达出来,这个过程既是在创造也是在欣赏。作为欣赏者,我必须要使用心灵综合作用,融入自己的情趣,从词句中领略出姜夔原来所见到的境界,我既是在欣赏也是在创造。

因为有创造作用,我所见到的意象和所感到的情趣和姜夔所见到和感到的便不能绝对相同,也不和任何其他读者所见到和感到的绝对相同。每人所能领略到的境界都是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而性格、情趣和经验是彼此不同的。不但如此,同是一首诗,你今天读它所得的和你明天读它所得的也不能完全相同,因为性格、情趣和经验是生生不息的。诗与其他艺术作品都各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物质的方面如印成的诗集,它除了受天时和人力的损害以外,大体是固定的。精神的方面就是情景契合的意境,时时刻刻都“创化中。真正的诗的境界是永远新鲜的。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木”能够让人想到树干,同时因其具有普遍的潜在的暗示性,为“木叶”带上了落叶的微黄干燥之感。

B.“树”与“叶”的形象十分一致,而诗人们就为了追求文字的洗练,常将“叶”字独用,所以古诗中很少见到“树叶”这一意象。

C.情趣需附丽于意象方能具体可见,意象需由情趣融化、贯注才内有生命,外有完整形象,情趣与意象两者相辅相成。

D.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情趣和经验是生生不息的,所以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屈原首创了“木叶”,此后的诗人们便将其一用再用。这种做法和朱光潜所说的“真正的诗的境界是永远新鲜的”的观点矛盾。

B.“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傲”是诗人凝神注视菊花残枝时,人的感情与菊花残枝的特点互相融合之后所产生的移情的效果。

C.朱光潜认为“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一句情景契合,是因为他读诗时先从自然中见到意境,感到情趣,然后把它传达出来。

D.艺术都各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物质方面是固定的,精神方面却时刻都在“创化”,这是因为读者既在欣赏也在创造。

3.下列诗句不能充分体现材料中“诗的境界是情趣和意象的契合”的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B.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漫兴·其五》)

C.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D.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写内容都与“意象”有关,但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关于诗歌的论述,请你谈谈它们给我们欣赏诗歌提供了哪些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晦暗的日子里追光

廖玉群

还是从我父亲的工作说起吧。

父亲那时不过二十出头,能噼里啪啦打得一手好算盘,这手艺帮了他大忙,让他无限风光地被招进都安镇的供销社,谋到一份又清闲又体面的工作——坐柜台前当售货员。

但到了那年年底,父亲却卷着铺盖打道回府了。

任凭我的爷爷奶奶怎么追问,父亲始终都不开口。后来才得知,原来供销社遭了贼,一百二十八块钱款,在我父亲的手里搞丢了。父亲当时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赔偿,一是辞工。

这一百二十八块钱的威力直接把父亲的胆子吓破了,他没头没脑地选择了辞工回家这条路。

用我奶奶的话来说,这就是我父亲的命。父亲没有当干部工人的命,他命中注定要在米糠湾的土里刨食。

父亲从供销社带回来的,除了原先带去的铺盖、脸盆、水壶这些家什之外,还带回一身的毛病

米糠湾夏天的午后是忙碌的,太阳当头晒着呢,得赶紧收谷子晒谷子啊。午饭都送到地里头,干活的人匆忙间塞饱了肚子,丢下饭碗,又得接着忙田里的活儿。

我的父亲可不是这样,他必须要回家吃饭。饭后,按部就班地先来一支烟,一支烟过后,他还要给自己安排个午睡。

午睡的事情彻底把我母亲弄恼了:周友亮啊周友亮,你以为你还是干部工人啊,还午睡!

在我母亲看来,一介农夫,天生就不该午睡,午睡是干部工人的专利。母亲的声音如惊雷,雷声之后,一瓢水直接泼向父亲的被窝里。母亲的瓢泼大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父亲的沉默中有着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他在这种力量的保护之下,风雨不动安如山。

我不知道母亲是不是为嫁给父亲的事而后悔,她其实是被父亲的另一个毛病给蒙骗了。

父亲能写得一手好字,他悬臂、提笔,不用摆什么架势,下笔就成字。父亲写得又快又好,我曾想过,那些文字如果会发出声音,一定是发出奔马一般嘚儿嘚儿的有力声音。那些字看起来如腾飞的骏马,像在跑,又像在飞

我的母亲年轻时曾被那些奔马一样的字深深吸引,后来渐渐领悟到,在盐巴都要淡着吃的日子里,这个爱好是个吃钱的爱好。笔墨纸哪个不要钱?再说,一个侍弄土地的人,你弄啥子笔墨!母亲越来越觉得这爱好其实就是父亲的一个大毛病。好在父亲及时调整了策略,以河水代替墨水,而且把一张旧报纸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反复使用,这才使得这爱好幸存了下来。

这爱好终究没有辜负父亲,让他晦暗的日子发了一次光。

临近春节的一个圩日,县文化馆在集市的圩亭举行现场写春联比赛。我父亲那时刚卖完菜,他赶上了比赛,结果,父亲一挥毫,博得了人们的喝彩,还获得了十元钱的巨额奖金。

我的父亲拥有了这十块钱的独立支配权,他决定用这笔钱来做一件他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父亲的决定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他不用来买肉,不用来买糖果,不用来买鞭炮,也不用来买年画,他要用这十块钱来请我们去镇上的电影院看一场真正的电影。

看电影?看那一闪就过去的东西?那还不是打水漂一样?母亲提出了明确的反对,可反对有什么用呢!

荞麦花开那时候,父亲总算兑现了他的诺言。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在真正的电影院里看电影,才发现那个有声有影有光的世界,和露天电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我们的位置在电影院的正中间,放映师在调试的时候,把我们的头像都投到屏幕上了。电影是咿咿呀呀唱戏的那种电影,父亲看得津津有味。我们看不懂,但声光影制造的效果也足够让我们兴奋了。等到结束,我们意犹未尽,齐刷刷地站立起来,借着光把手指和头像又投射到屏幕上一回。

回来的路上,我们仍然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与电影相关的细节。走进米糠湾时,小妹忽然出声地叫起来:电影!我们走进电影里了!这还是我们天天劳作的田地么?天上的月光如同白色的荞麦花,地上的荞麦花如同天上的白月光,它们相互映衬着,铺天盖地,形成了一大片朦胧的银光,照进我们的眼里。那么美,比电影银幕上的还要美呢!又那么大,大到我们无法用眼睛来丈量。一时间,我们都选择了沉默,一齐静默在那一大片的银光里。

我的父亲,后来就像米糠湾每个老去的人一样,躺到山脚下那片荞麦地的后面去了。荞麦花年年开,白天黑夜,我又无数次从荞麦地经过,却再也看不到像那晚一样散发着银光的月色和荞麦花了

(摘自《红豆》2023年第1112期合刊,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亲年轻时在供销社当售货员,但最后却因害怕赔偿而自行选择辞工回家,家人反复追问后只能无奈接受。

B.母亲用水直接泼向父亲的被窝,对父亲写字很不满,反对用奖金看电影,这一系列行为,体现出母亲的俗不可耐。

C.父亲的两个“毛病”,在“我”看来,并不是真正的毛病,“我”甚至还有些钦佩父亲的定力和坚持。

D.看完电影回去的路上,皎洁的月光照射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给了我们从未有过的体验,让我们不胜惊喜。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写到米糠湾夏天村民农事忙碌,而父亲却还要回家吃饭、午睡,衬托出了父亲的与众不同,最终引发母亲发火。

B.父亲决定用十块钱请我们看电影,虽然这出乎我们的意料,但前文埋下的伏笔又使得这个决定符合父亲一向的性格。

C.文中画横线处文字用了拟人、比喻、想象的手法,还用了拟声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书写水平的高超。

D.本文文笔平易、流畅,回忆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看似平淡,但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意味绵长。

8.文中画波浪线处没有直接表露情感的词句,但却让人“悲不可禁”,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9.文章标题中的“追光”一词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材料一: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合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材料二: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余。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尔。”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碕,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觜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余积,即此处也。” 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转南出沙觜,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循山以归。明日记。

(节选自吴敏树③《君山月夜泛舟记》)

【注】①费甥、坡孙:吴敏树的外甥名费,孙子名坡。②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开”与下文“超上人”中的“超”均是僧人之名。③吴敏树:湖南岳阳人,清道光十二年举人,后辞官专治古文,中国柈湖文派的创始人。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A当有B云孔穴耶C山后D无居人E有棚于坳者F数家G洲人避水来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德,是曹操的字,德与操同义;类似如孙权,名权,字仲谋,仲指排行老二,而权和谋相关。

B.丁卯,即丁卯年,我国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组成六十干支,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

C.斗牛,指斗宿和牛宿。星空按东南西北分为四大星区,分别是东苍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每个星区七个星宿。

D.志,文中指地方志,用以记述一定区域的历史与现状,它取材宏富,全面系统,是研究历史及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开篇写箫歌互和,“余音”二句写出箫声的凄婉哀怨,推动了情感的转变;材料二开篇讨论“游之上者”,“始得”二字使“如愿以偿”之感溢于言表。

B.材料一是“文赋”,既有赋体的整齐,如多用铺陈、排比,又有散文的自由;材料二是“记”,记寻常风物独具情趣,谈神话传说虚幻迷离,行散而神聚。

C.材料一苏轼缅怀曹操时,用“固一世之雄”顿挫以蓄势,以“而今安在哉”折落来寄慨;材料二吴敏树缅怀苏轼时,有感于赤壁之战,吟诵了东坡之赋。

D.材料一通篇以景贯串,情景理完美融合,既有诗情画意,也有议论理趣;材料二以小舟的行进为线索,有时写景状物,有时联想考据,文章摇曳生姿。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

(2)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3分)

(3)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3分)

14.两则材料中“水”“月”所寄托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徙倚(注)

陆游

渔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

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

峥嵘岁将晚,悄怆恨难平。

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

(注)徙倚:徘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既写徙倚所见,又写徙倚所思。

B本诗首联紧扣题目“徙倚”,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又暗示诗人的境遇。

C本诗颔联写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寒露侵衣,营造了清冷阴森的意境。

D回顾往昔,作者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16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此联与《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相比,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句使用叠词,增添了乡村远景的平静安详之感。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 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3好的比喻往往取材于生活,巧于运思,如《劝学》中                      ,用磨刀之功比学习之效,《登泰山记》中                     ,用衣带喻环绕山腰的云雾。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小题。

随着巴黎奥运会的圆满落幕,全球的目光不仅聚焦于那一枚枚闪耀的金牌,更被赛场上那些  A  幕后英雄——中医疗法深深吸引。神奇的中医疗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疗效,成为了众多运动健儿信赖的秘密武器,助力他们在赛场上屡创佳绩。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医的世界,感受这份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为健康加油,为梦想助力!

还记得中国游泳健将们身上的那些火罐印吗?它们不仅是努力的印记,更是中医智慧的展现。拔火罐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湿气和寒气,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此外,游泳运动员高强度的训练容易导致肩关节肌腱损伤,从而诱发肩部疼痛。①拔罐治疗还可以帮助增强软组织的修复能力,②对于肌肉损伤有一定的辅助作用,③在负压的作用下,④能够促进血液循环,⑤减轻肌肉张力,⑥而且缓解肩膀疼痛。

巴黎奥运会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中国选手杨家玉肚脐上的脐贴,不仅是金牌背后的幸运符,(  甲  )。中医的敷脐疗法,是一种使用中药敷料贴敷于肚脐上(神阙穴)的外治法,以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其使用形式和最近热门的三伏天灸  B  。通过脐贴,温阳固本,调理气血,有效预防肠胃受寒引起的痉挛与不适,为运动员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潘展乐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强势夺金,背后离不开(  乙  )。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和伤病的困扰,针灸以其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功效,直击病灶,缓解疼痛;推拿则通过手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肉恢复,帮助运动员在短时间内以最佳身体状态在赛场上精彩发挥。

18文中第一段划横线的句子用“秘密武器”比喻中医疗法,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以“运动”为本体写一个暗喻句。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贴切,表达流畅。(4分)

19请在文中横线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甲、乙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幸运符和“神阙穴中的双引号用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拿来主义》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关于学习,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新会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