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生动反映出粮食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更关乎国家政权的危亡。毛泽东深知粮食的重要性,曾发表诸多关于粮食问题的指示和号召。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在多部著作中论述农业问题。坚持粮食生产是农业劳动的基础。列宁强调“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他形象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权中的各项工作比作建造大厦,他说“以前我们往往一边在奠立大厦的基础,一边又在做圆屋顶和各种装饰”“我们今后一定要更多地把自己的力量用在主要方面,用在莫定基础上,用在最难解决但我们还能解决的最普通的任务上”。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他认为发展农业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巩固新生政权。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农业文明从古至今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在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中,农业经济代表着国家经济,农业发展决定着国家命运。中华优秀传统农业发展思想中的“食为政首”“以农为本”思想理念为毛泽东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尚书·洪范》中讲到治国理政的八项要务,其中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是第一要务。《管子》认为,保障粮食生产是维持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础,粮食储存丰富的国家才能治理天下。即“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毛泽东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并要求全民参与粮食生产,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食为政首”思想的汲取。汉景帝站在农民立场上重视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他认为,“雕文刻楼,伤农事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毛泽东认为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社会稳定的一把利剑,是安抚人民的定心丸。他一再强调:“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这是对“以农为本”重农思想的汲取。
(摘编自《毛泽东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内涵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将创作视角对准乡村生活。有的以餐食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现乡村生活的自给自足;有的在漫游旅程中感受乡村变化;有的体验渔夫、牧民、果农等的生活状态……一时间,清新美丽的田园风光、舒缓惬意的乡野生活跃然于荧屏之上。但节目中的“乡村”“土地”“田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符号化的象征,用于展现乡村生活图景的空间感,并没有与节目中的人产生直接性的利害关系,而是仍然停留于被观赏、感知的表象层面。
而某档综艺节目将创作目光直接聚焦于“土地”,以耕种土地、收获粮食为故事主线,没有刻意制造话题、游戏,只是通过少年们收割水稻、挖建排水渠、搬运化肥、播撒种子、收获小麦、运营农场的真实忙碌串联起所有拍摄,将乡村生活从以往的元素性展示拓展为主体化体验,完整再现粮食从无到有的生产全过程。他们用实际行动扎根土地,带领受众沉漫式体会每一粒粮食背后的辛劳,以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踏实感。
综艺节目作为影响力、传播力巨大的文艺形态,肩负着媒体的导向性和社会属性。该节目正视了当前全世界面临的难题,即粮食安全问题。仓廪实,天下安。尽管我国粮食供给总量充足,但是中国粮食供求中长期仍处于紧张态势,加上复杂国际环境影响,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水恒的课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1年有1.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粮食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万人,创历史新高。我们必须增强勤俭节约的意识,.夯实“中国的饭碗要捧在自己手里”的底气。
粮食对于农民的重要性正如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乡村发展,关键在人。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乡村青年人口流失严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土地、淡漠乡愁,农耕文化正面临着消弭的危机。留住年轻人、引进青年人才,是乡村建设焕发活力的必然。因此,节目组特意挑选了一批少年,通过真实、完整的劳作过程传播农耕文化,强调年轻人种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呼吁青年力量的介入与回归,试图让屏幕前更多的年轻人看到重返田间地头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重新拾起中国人的躬耕精神和乡愁情结,以真情实感增强他们建设美好家乡的使命感、责任感,从而把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节目聚焦劳作,在一播一种里经营全景式乡村生活,在一耕一作里投射出传统农耕文明的文化价值。这种做法规避了不良审美导向的风险,剔除了“饭圈文化”的糟粕,将“选秀”舞台巧妙置于农田、自然中来,跳脱了传统的以歌舞才艺表演为主的“选秀”内容,转向开垦、播种、做饭、修葺、开挖掘机等诸多技能的掌握,比拼少年之间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团队协作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智慧,通过深化德、智、体、美、劳的价值内涵,实现传统养成类选秀节目的突围,亦让大众看见综艺节目从有意思迈向有意义的转变。
除此之外,节目中所运用的联合式收割机、稻谷烘干机、半喂入式稻麦脱粒机、播种无人机等农耕生产工具也是对乡土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既是展示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见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变迁的重要视角。
(摘编自《种地吧:标新立异里的真诚,野蛮生长中的困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中,农业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农业发展决定着国家命运。
B.某综艺避免了“乡村”“土地”“田园”符号化、表象化的问题,将创作目光直接聚焦于“土地”。
C.某综艺通过深化德、智、体、美、劳的价值内涵,实现传统养成类选秀节目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创新。
D.某综艺中所运用的联合式收割机、稻谷烘干机等农耕生产工具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深度挖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列宁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权中的各项工作比作建造大厦,指出粮食生产是奠定大厦的重要基础。
B.材料一引用《尚书·洪范》《管子》和汉景帝的话,从农民参与粮食生产的角度论述了国家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
C.综艺节目作为影响力、传播力巨大的文艺形态,肩负着媒体的导向性和社会属性。该节目正视了当前的粮食安全问题,导向良好。
D.某综艺特意挑选了一批少年,意图唤醒年轻人回归土地,重拾躬耕精神和乡愁情结,从实处助力乡村振兴。
3.下列选项与材料一中“食为政首”“以农为本”思想理念直接相关的一项是()(3分)
A.陶潜《劝农(其五)》:“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翼?”
B.《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C.晁错《论贵粟疏》:“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
D.崔道融《田上》:“雨足高田白,披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找到中国的出路,毛泽东同志‘向大本大源处探讨’”。请根据材料一,谈谈毛泽东同志从哪些大本大源处探讨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正月(节选)
孙犁
多儿十二岁当儿童团,十五岁当自卫队,那年全区的妇女自卫队验操,她投的手榴弹最远。经过抗战胜利,经过平分土地,多儿今年十八岁了。几年间,不断有人来给她说婆家。
姐姐常常是妹妹的媒人,她们对多儿的婚事都很关心。腊月里,大姐分了房子、地,就和丈夫商量上娘家去一趟,顺便问三妹的婆家说停当了没有。
丈夫答应得很高兴。到集上买了一串麻糖,十个柿子,回来自己又摊上几个炉糕儿,拿个红包袱裹了,大姐就到小官亭来。
到了娘家,正赶上二姐也来了,她说村里正在改造她的懒婆懒汉。
多儿从冬学里回来,怀里抱着一本书,她的身子匀称结实,眉眼里透着秀气。娘儿几个围坐在炕上说话,一下就转到她的婚事上去。开头,这是个小型的诉苦会,大姐说可不能再像她那时候,二姐说可不能再像她那样子;多儿把书摊在膝盖上,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娘说,有人给多儿说着个富裕中农,家底厚,一辈子有吃的有做的就行了。大姐不赞成,嫌那一家人顽固,不进步。她说有一家新升的中农,二姐又不赞成,她说谁谁在大地方做买卖,很发财,寻了人家,可以带到外边,吃好的穿好的,还可以开眼。没等她说完,娘就说:“我的孩子不上敌占区!”
娘儿几个说不到一块,吵了起来。二姐说:“这也不投你们的心思,那也不合你们的意!你们倒是打算怎么着呀?看看快二十了,别挑花了眼,老在炕头上。”
“别吵了!别吵了!别替我着急了!”多儿眯缝着眼,轻轻磕着鞋底儿说。
“我们不替你着急,替谁着急呀!”大姐说,“你说,你有对象了吗?”
多儿点点头。两个眼角里,像两朵小小的红云,飘来飘去。
“是谁?”
多儿把书合起,爬下炕去跑了。
二姐追出去把她拉了来:“你说出来,大家品评品评。”
“这是叫你审官司呀!就是大官亭的刘德发!”多儿说完,就伏在炕上不动了。
“德发呀!”娘和两个姐姐全赞成。德发是大官亭新农会的副主席。
二姐说:“你们想必是开会认识的。”
“区长给介绍的。”多儿低声说。
“人家定了日子没有?”
“就在今年正月里。”
“嗨!这么慌促了,你还装没事人,你这孩子!快合计合计吧!该添什么东西,我去给你买去!”大姐嚷着说,“可不要像我那个时候,咱娘只给买了一个小梳头匣儿,就打发着走!”
二姐说:“你还有个梳头匣,我连那个也没有,妹子,你说吧,要什么缎的,要什么花的。我去挑几件,给你填填箱!”
娘说:“你该去挑对花瓶大镜子,再要个洋瓷洗脸盆,我就是稀罕那么个大花盆!”
多儿说:“你们说的那件东西,我都不要,现在我们翻身了,生产第一要紧。我们这里有张机子,是从高阳那边过来的,一天能卸两个布,我想卖了咱家旧机子,买了那张新机子,钱还是不够,你们要愿帮助我,就一个人给我添些钱吧!”
两个姐姐说回去就拿钱来。可是一提卖这张旧机子,娘不乐意。她说:“这是我从你姥姥手里得来的家业过活,跟了我几十年,全凭它把你们养大成人,不能把它卖了,我舍不得它!”
“这就是娘的顽固落后,”多儿说,“旧的不去,断的不来呀!”
“新的,我就不待见那些新的,你会使吗?买来放着看样呀?还不如旧的办事哩。”娘说。
“不会使,学呀,”多儿笑着说,“我们什么学不会?从前,我们会打日本吗?会斗地主吗?不全是学会的?”
“娘就是这样保守。好像舍不得你这穷日子似的,什么也不愿意换,往后有了好房子住,你还舍不得离开我们这小破北屋哩!”多儿说着又笑了。
什么时候娘也说不过女儿,到底是依了她。第二天,多儿叫来几个一头儿的小姑娘们,把旧机子抬到集上卖了,又去买了那张新机子,抬回家里来。她把里屋外间,好好打扫了一番,才把这心爱的东西,请进屋里去,把四条腿垫平,围着它转了有十来个遭儿!
新机子使这小屋的空气改变了,小屋活泼起来,浮着欢笑。
多儿对娘说:“什么也在这张机子上,头过门,我要织成二十一个白布。把布卖了,赚来的钱,就陪送我,娘什么也不用管。”
娘帮她浆线落线。她每天坐在机子上,连吃饭也不下来。她穿的干干净净,头发梳的光亮。在结婚以前,为什么一个女孩子的头发变得那样黑,脸为什么老是红着?她拉动机子,白布在她的胸前卷出来,像小山顶的瀑布。她的头微微歪着,身子上下颤动,嘴角上挂着猜不透的笑。挺拍挺拍,挺拍挺拍,机子的响动就是她那心的声音。
这真是幸福的劳动。她织到天黑,又挂上小小的油灯,油灯擦的很亮。在翼中平原,冬天实际上已经过去,现在,可以听到村边小河里的冰块融解破碎的声音。
她织成了二十一个布,随后,她剪裁了出嫁的衣服和被面。
她坐在小院里做活,只觉得太阳照的她浑身发热。她身后有一棵幼小时候在麦地锄回来的小桃树,和她一般高。冬天,她给它包上干草涂抹上泥,现在她把泥草解开,把小桃树扶了出来。
春天过早挑动了小桃树,小桃树的嫩皮已经发紫,有一层绿色的水浆,在枝脉里流动。
从腊月到正月,这一段日子过的特别快,明天就是正月十五,多儿的喜日了。
多儿把小院打扫干净,就在屋里藏起来。
(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同的时代孕育出不同气息的青春。小说重点写多儿的婚事,从整体上可看作是多儿在革命战争年代健康成长的故事。
B.文中母亲与两个姐姐闲话多儿的婚事的场景,充满了生活与时代气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C.文中大姐夫“到集上买了一串麻糖,十个柿子,回来自己又摊上几个炉糕儿”的情节,突出了大姐夫细心周到、爱面子的特点。
D.文中的“填箱”,指的是亲友们给待嫁姑娘准备的嫁妆,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百合花》一中新媳妇儿的百合花被子也是“填箱”。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犁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两个眼角里,像两朵小小的红云,飘来飘去”,简笔勾勒,突出多儿娇羞的神态,传达出丰富的意味。
B.本文内容围绕着“多儿的婚事”展开,有“母亲和姐姐操心婚事”“多儿为自己准备嫁妆”等主要情节,以小见大,凸显了人们思想的转变。
C.“什么时候娘也说不过女儿”,这句话意在赞颂受过教育的女孩多儿能言善辩,口才好过母亲,一代更比一代强。
D.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叙写自由,不受限制,可以多角度的描写人物,叙述事件,作者隐藏在故事的背后,有时会跳出来对多儿的表现进行点评。
7.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和铁凝的《哦,香雪》、茹志鹃的《百合花》,因其独特的风格,被归为“诗化小说”。请以《正月》为例,从情节、人物、语言三个角度,说说诗化小说的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颜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撼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装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装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注]量移:唐宋时,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
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B.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C.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D.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祖籍昌黎郡,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著作有《昌黎先生集》。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B.登进士第,指考中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指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C.黜,指官职的贬退。文中“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中的“左降”也表示降职贬官,“转考功郎中”中的“转”则指调整官职。
D.元和十二年,年号纪年。如《赤壁赋》“王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王戌”采用的也是年号纪年法。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刻苦自励,擅写文章。他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曾把文章投送给公卿,因郑余庆为其传布名誉而出名。
B.韩愈说话直率,直言获罪。他讲话真诚坦率,不因畏惧而躲避,曾当面向皇帝陈述宫市的弊端,被贬到阳山做县令,后移职江陵。
C.韩愈很有史才,漠视权贵。他写了《进学解》自明心志,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他对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多不予理睬。
D.韩愈性情通达,弘奖仁义。他和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浮沉都不改变态度;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接近十人。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5分)
(2)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
赤壁怀古①(节选)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岭,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②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写作此诗时,宋神宗决定进攻西夏,动用了自王安石变法以来积攒的所有财富,试图一击荡平西夏。两年后战事惨败。②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③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所写之事与苏轼《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
B.“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
C.前两联以描写为主,后两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D.该诗为怀古诗,从赤壁之战中引出教训,隐含对统治者贸然出兵讨伐西夏的批判。
13.本诗所刻画的曹操与《短歌行》中呈现的曹操形象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沁园春·长沙》中能展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______________”,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______________”,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3)《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L1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课内基础知识考查(本题共5小题,15分)
15、下列句子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①或师焉,或不焉 ②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③君子生非异也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⑧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A.①②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⑥ D.④⑤⑥⑧
16.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直虫绳(合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听闻)
而闻者彰(清楚) 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
B.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 而绝江河(穷尽)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C.假舆马者(借助) 吾尝跂(踮起脚后跟) 而望矣
君子不齿(并列,排列)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全面)
D.声非加疾也(劲疾) 而致(到达)千里
吾师道也(学习) 则耻师焉,惑矣(迷惑)
17.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而耻学于师
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⑤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⑥其曲中规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④/②③/⑤/⑥
18.下列各项中,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句读之不知 ③不拘于时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⑤马之千里者 ⑥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⑤/②/③④/⑥ D.①⑤/②⑥/③/④
1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儒家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B.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C.荀子,名况,战国末期思想家,时人尊称为荀卿,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子》现存32篇。
D.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春秋时期,晋国忠臣赵盾一家三百余口被奸贼屠岸贾所害。屠贼为了________,追杀赵氏遗孤。草医程婴冒死救出婴儿,开始了十六年刀尖上的生死之旅。为保护赵氏这仅存的秧苗。一个又一个义士________地献出生命。先是小丫头彩凤不畏私刑,然后是守城大将军韩厥以身守信。孱贼发现婴儿被“劫”,下令民众三日内交出此婴,否则全城半岁以内男婴,将格杀勿论。
唯一能救全城婴孩的,就只有这个遗孤了。但是被献出的却不是赵氏孤儿,而是程婴中年所得的独根苗。为了能瞒住屠贼,程婴不得不接受公孙杵臼的调包计,密告公孙匿藏“赵氏孤儿”-实为程婴的亲骨肉。程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婴孩死于屠贼刀下,亲如手足的公孙老兄撞柱而死。
“死比生更容易”——公孙死前交代程婴。逝者逝矣,一死壮烈,生者却要背负更沉重的偷生命运。为保护遗孤,程婴搬进贼府,日日与虎狼为伴,并让婴儿认屠贼为义父。比________更难熬的是让又士背负一世骂名。每一天,每一年,一面是_________地抚育遗孤,一面是国仇家恨,忍气吞声,独咽亲人死别之冤苦、深埋正义不张之忧愤。
20.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杀鸡儆猴 义无反顾 一刀两断 殚精竭虑
B.斩草除根 义薄云天 一刀两断 处心积虑
C.杀鸡儆猴 义薄云天 千刀万剐 处心积虑
D.斩草除根 义无反顾 千刀万剐 殚精竭虑
21.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横线处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浔阳地僻无声音,终岁不闻丝竹声。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题。
与应试教育不同,素质教育的目标不是淘汰对手,而是发展自己; ① ,而是为了证明现在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好。在素质教育者看来,真正好的教育,是不辜负孩子的天赋。大自然赋予不同孩子不同的喜好和禀赋。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当张大千,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做杨振宁。 ② ,根据他们的禀赋,为他们提供恰好的教育,让他们享受学习,而不是厌恶学习。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唤醒受教育者在这些方面的心灵力量,并强化它们。
古话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中苦”当然要吃,但“人上人”却并不必要。素质教育的真精神是: ③ ,让他们绽放自我。它就像大自然为莲花提供水塘、为仙人掌提供沙漠一样。素质教育的践行者们相信,每个孩子的好,不在于他战胜了多少对手,而在于他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五、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材料二:《红楼梦》中薛宝钗咏柳时说:“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说过:“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一个人完成一件事或成就一番事业也是这样的,既要依靠自身内力,往往也要借助外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
邹城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新会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揭阳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湖北省云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年高三八省联考T8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届九师联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1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湖北省荆州沙市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