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高三湛江市2024-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12-07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数字史学作为历史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在于利用数字技术来研究历史,促进历史研究的科学化、准确化和信息化。然而,任何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方向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存在争议,数字史学也不例外。这些讨论实际上反映了学术界对数字技术的矛盾心态。笔者以为,数字史学面临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技术与人文的平衡、数字化史料的使用等方面。毫无疑问,数字技术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但技术不能也不会完全替代研究者对历史的理解和诠释。与其只在理论层面讨论其利弊,不如选择合适的领域通过具体研究来加以验证与深化。以数字技术深化城市史研究是学界近年来比较关注的一个新领域。数字城市史研究的探索表明,推动数字史学发展不会让数字和技术取代传统研究,取代理论分析,反而会让传统史学研究更具活力和创造力。

    相比历史学其他分支,中国城市史更加具备与数字史学融合发展的条件。中国古代保存了大量历史典籍,其中有不少记载与城市发展相关,特别是地方志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城市史资料,如关于城市选址和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空间分布、街道、经济、文化等。晚清民国时期,随着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城市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有关城市的资料更是大增。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国家统计制度、档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以及报刊、图书、音频、视频、图像制作出版等,海量的城市数据得以保存。这些使得中国城市史特别是新中国城市史的数字化研究具备较为扎实的史料基础。而由于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城市史的资料数量过于庞大且分散,如果仍以传统的方式来收集整理资料并开展研究,不仅效率低下,且很难保证资料的全面性、系统性与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因此,深入系统开展中国数字城市史研究已十分必要。

    作为新兴史学,数字城市史在现有的城市史研究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结合历史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学科知识,对城市历史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可视化,从而为研究城市的发展变迁等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科学研究视域下的数字化应包含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真实世界的具象信息虚拟化,转化为机器可以读取和识别的数据,然后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即采用特定的数理方法将真实的数据过滤提纯并抽象为相对的符号,转变为机器交互识别的语言数据。需要注意的是,数据虽然被抽象和过滤,其真实性仍可以根据需要予以保证,但主要保留的是重要特征数据。最后在得到特征数据后,研究者可以对其赋予不同属性,使其成为不同集合,再经过归纳演绎或更深层次的算法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

    与传统城市史研究不同,数字城市史更加关注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来研究城市的发展变迁。数字城市史不仅关注技术层面的发展,还涉及城市的历史演变、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社会结构、经济增长、文化发展等内容,有助于全面立体地展现城市发展轨迹,并可通过数字技术运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参考。基于数据处理,再经过多媒体化的手段将这些抽象的数据进行具象表达,通过数据处理手段(如搭建模型和程序)完成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将数据涵盖的时空尺度进行拓展和压缩,实现智能化和人机交互的愿景,从而可在瞬时完成研究结论的生成与可视化呈现。

    从史学研究发展来看,开展和加强数字城市史研究具有必要性。早在城市史兴起之初,数据的广泛应用就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开展数字城市史研究有助于城市史研究方法的创新,使城市史研究更加深入精确。通过海量数据的收集处理,能够对城市历史进行长时段观察,更全面地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充分认识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长期趋势,探寻城市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数字城市史强调跨学科研究方法,不仅需要历史学家参与,还需要计算机科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学者共同参与,可以推动多学科交叉发展和新文科建设。系统开展数字城市史研究,还将推动数字技术在历史学其他分支和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应用,推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以及相关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有机结合。

    开展数字城市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中国城市化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科学地总结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为城市规划和发展以及解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发展挑战提供咨询参考和历史启示。同时,开展数字城市史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记录和保存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对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历史记忆具有重要价值。此外,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虚拟展览、互动体验等形式为公众了解城市历史提供丰富资源,推动城市历史知识广泛传播,甚至带动历史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历史文化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摘编自何一民、何永之《数字城市史及其意义浅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史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技术与人文的平衡等方面的争议,这其实是学术界对数字技术矛盾心态的体现。

   B.运用数字化手段研究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城市史,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能够在该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C.数字城市史不仅为城市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还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全面立体地展现城市发展历史。

   D.当今城市发展中存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开展数字城市史研究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历史智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保存了大量的城市史资料,这为我国城市史与数字史学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B.开展数字城市史研究工作,要将具体的历史信息虚拟化,使之能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C.从数据的广泛应用到数字技术的运用,这种变化说明了科研方法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D.开展数字城市史研究,旨在为公众体验城市历史提供新方式,助力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3.下列选项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属于数字城市史研究方法的一项是(3分)

   A.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博物馆、游览风景名胜、走访当地名人等方式了解城市由小到大的发展轨迹。

   B.通过查找城市的建立背景、重要历史事件、经济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变迁等纸质档案资料,研究城市历史。

   C.通过图像识别算法来识别、分析城市老照片的特定要素,如某种风格的建筑等,研究城市建筑特点。

   D.通过比较我国古代、晚清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等不同历史阶段的文献资料,探讨城市发展的特点。

4.请筛选文中信息,为数字城市史下定义。要求:不超过55个字。(4分)

5.材料体现了作者在治学方面的特点,其治学特点对人们从事科学研究有什么启示?请简

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辽西的春天

谢子安

辽西的春天与别处不同。这里季线不清,春季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即使上天入地寻觅,犄角旮旯搜查,也得不到它的正根本源。春节似乎可以被视为春天的起点,但是,作为长江以南,差不太多;对于北方来说,则难免过于超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人到哪里去觅寻春的芳踪倩影呢?农谚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农谚又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几条都可以被看作农历春归大地的具体时间表。其实,农谚是对于黄河流域而言的,辽西地处中国北方居中的位置,纬度比黄河高一大截,几千里山阻水隔的路途,季节自然会晚来许多时日。这里的实际情况是: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不来。九九添一九,不见耕牛地中走。

    人们思春心急,他们渴春、饥春,喜欢在寒天寒地之中,人为地制造一点春天的气氛。正月里耍花灯,即是迎接春天的仪式。花朵是春天的标志,真花真草离得还远,难得住冰冻的泥土大地,但难不倒人。人们往往用手工攒制一些纸花,为它们染上五颜六色的色彩,把它们戴在灯笼上,花枝乱颤,而灿烂绚丽的灯火是欲为北归的春天照明、引路,怕它们在黑夜之中寻不到往年住过的家门吧。灯会在庄稼院里扭一个场,春蹲绿一汪;灯会在山路上洒一串,春抖绿一遍;灯会舞过冰河,春涨绿一湾。北方的这种花灯会,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的先行。唢呐笙管里,敲锣打鼓中,人们的心被照亮,希望和热情被点燃,一个季节,就活蹦乱跳地来到人们的襟怀之中。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更新的首先是人的精神,人心总是比自然界先到春天一步,且在那儿立稳脚,扎住根,宛如看戏观景,抢占最佳位置,然后回过身,掉转头,看春天跟上来没有,看春天是不是误入岔路。怎么来?骑马,还是坐轿?长翅膀飞,还是步行?

    春天年年从村前的那条大路上来。风最先转过来,然后才是阳光。阳光每日把方透明的手帕贴在人脸上,风却不愿意引人注意,常常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之中,风就转变了,原来那么强硬凶悍如贼盗的一种风,忽然就绵软温情作女儿态,大约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卷地白草折的北风,转而变成吹面不寒杨柳风。古人使我们知道,这时节的风,原来由杨树和柳树舞出来,柳梢淡淡返青。柳树是自然界的一个女儿家,她用纤纤柳丝舞啊舞,却弄成衍生万物的东风。此一种女儿风,由弱至强,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千万莫要把它当作春天的美妙婀娜的身姿,它充其量只是一个春头,或者,干脆就是春头上的一缕春胎毛。再放许多属寒姓冬的日夜过去,风在杨柳枝头上积淀下的颜色,重了,太阳把它的阳光摊晾到地表,稠了,那才是天在地上把一个叫辽西的春天初步造成。春天有了,它也还是总赖在一个童年里,老长不大,春色总嫩,总薄,总浅,总淡。这个春天的性格过于内敛,孕在怀中,裹在包里,不显春。

    首先,山不显春。辽西的山仍然是那种青苍的颜色,仿佛冬天的色彩太重太厚,把春天的色彩压住,使它缓不过气来,难以出头。草芽儿早就发了,可是埋在头顶着的一蓬枯草里,让人以为辽西的山草懒,也许那是一味隐草,不露相。有些早开的山花,像山菊花、山丁香、山杜鹃等等,零零散散,次第开放,因为花少朵稀,猛眼看,被山的本色吞了,给山色恍了,星星点点不出头,到跟前,撞在人的鼻尖上,才给人一朵惊喜。人大声对野外嚷嚷:春天这个家伙,你早来了吗?时令已经这个时候了吗?怎么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呢?山色不动,河野不动,而人心已动。一怀春水波光漾动,要溢出来了。有时花色也集合起力量,冲击一下,那是辽西最大喷儿的一种花,漫山遍野的山杏花开了。没有一星一芽叶,迎风独自开。可是,花在山怀中,同山相比,山还是多,花还是少,山厚,花薄。那种单调的粉白色的花,放在老色的山皮上,嫩色泅不透老色。有花不显花。

    辽西黄土地,尤其不显春。人立春里,只管放眼,丘陵之上,漫漫黄色,遮盖住一眼望不到边的地表,这样一种泥土本色正是辽西春的基调。这些准备用作耕种的农田,只有空闲出来的田头地脑才被允许荒生野草,那种草片子回黄转绿,渐次新草如锥、茵茵如席,可是绿色太寡、太微,替黄脸的大地镶嵌一框绿边,远远框不住,很快被泥土如潮的黄色侵蚀淹没。远看,只有已经赢了春天几个回合的土色。

    布谷催播,劳燕护耕,黄阡紫陌之上,农人成群结伙,赶黄牛扛犁杖地来了。他们驱动笨重并且原始的犁铧,把古老的土地犁开一条条垄沟,播撒下五谷的种子,开始正式种绿。但是,要那种庄稼苗绿上来,会非常迟慢。

    苗儿破土而出,农人忙着铲苗间苗,肥也施完,放田等雨。雨陆陆续续来过几次,一场春雨之后,大地渐渐转绿,绿满,绿完。农人乐得什么似的,只顾埋头耕作,把得意与满足都写在脸上:可把一个春天,完完整整地耕种出来了!操多少心,费多少汗,追多少风!一直腰,一抬头,眨眨眼,青庄稼这么高了吗?屈指数数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怎么就到夏天了?赶快低头去找,把个春天丢落在田里。丢金丢银该去找,丢个春天不心疼。他们憨厚地说,丢就丢吧。抹把汗,喘口气,一抬腿,迈过夏天的门槛,去那边找无边无际的青纱帐,还要拿锄头,铲肥农田里的七色彩虹。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季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写出人们对春天的淡漠,下文则写人们思春心切,这使行文形成了波折。

   B.正月耍花灯是辽西迎接春天的仪式,尽管此时天寒地冻,但是人们热情高涨,营造出浓烈的春天氛围,表达出对春天的渴盼。

   C.文章把情感融人鲜活的描写中,如一个季节,就活蹦乱跳地来到人们的襟怀之中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人们的喜悦之情。

   D.农人们成群结伙,赶黄牛扛犁杖,犁铧是笨重并且原始的,土地是古老的,文章这样写暗示了辽西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落后。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阳光每日把方透明的手帕贴在人脸上运用拟人,以人的动作形象地写出阳光给人的温煦、舒适之感。

   B或者,干脆就是春头上的一缕春胎毛运用比喻,把春天来临时柳丝飘拂、婀娜多姿的柳树比作胎毛

   C山还是多,花还是少,山厚,花薄运用对比,把进行对比,突出辽西山上花少而薄的特点。

   D可把一个春天,完完整整地耕种出来了运用比拟,以耕种描写春天,形象生动,能给读者丰富的想象。

8.文章题目为辽西的春天,但文中用了较多文字写农人劳作的情形,请分析作者为什么

这样写。(4分)

9.文中画横线的三处都使用了问句,请结合全文分析它们在表情达意、布局谋篇方面的作

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茧之不缫,则素丝蠹于筐笼;人之不学,则才智腐于心胸。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昆竹未断,则凤音不彰;情性未炼,则神明不发。故人能务学,钻炼其性,则才慧发矣。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染使然也;冰生于水而冷于水,寒使然也;戎夷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语,教使然也。山抱玉而草木润焉,川贮珠而岸不枯焉,口纳滋味而百节肥焉,心受典诰而五性通焉。故不登峻岭,不知天之高;不瞰深谷,不知地之厚;不游六艺,不知智之深。故人性怀慧,非积学而不成。

    夫还乡者心务见家,不可以一步至也;慕学者情缠典素,不可以一读能也。故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灵珠如豆,不见其长,叠岁而大;铎舌如指,不觉其损,累时而折。悬岩滴溜,终能穿石;规车牵索,卒至断轴。水非石之钻绳非木之锯然而断穿者积渐之所成也

    耳形完而听不闻者,聋也;目形全而视不见者,盲也;人性美而不鉴道者,不学也。耳之初窒,目之始昧,必不吝百金,而迎医千里。人不涉学,犹心之聋盲,不知远祈明师,以攻心术,性之蔽也。故宣尼临殁,手不释卷;仲舒垂卒,口不辍诵;苏生患睡,亲锥其股。以圣贤之性,犹好学无厌,矧伊庸人而可怠哉?

    (节选自《刘子·崇学章五》,有删改)

    材料二: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乃之赵,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抿掌而谈。赵王说,授相印及黄金万镒,使之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水非AB之钻CD非木之EFG而断穿者H积渐IJ所成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之不学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夫晋,何厌之有用法不同。

B.垂,临近,与垂暮之年意思相同,与名垂青史意思不同。

C.厌,通,满足,与苏洵《六国论》中暴秦之欲无厌意思相同。

D.见,表示被动,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之不见保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靛青比蓝草更青,冰比水更冷,戎夷之子生而同声,但是通过教育长大后却语言各异,材料一以此告诉人们要重视后天的学习。

    B.听之不聪,目之不明,人们为此不吝百金、远赴千里而求医;人们不学习,却不知到远方请教圣明之师,这是心性受到了蒙蔽。

    C.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回到家里受到妻嫂父母的冷遇,他认为不能拿出金玉锦绣游说国君以取得尊贵的卿相之位是因自己能力不够。

    D.材料一认为致力于学习,磨砺本性,才能和智慧就会发挥出来;材料二记述的苏秦 游说秦王和赵王的不同境遇有力证明了这一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瞰深谷,不知地之厚;不游六艺,不知智之深。(4分)

    (2)赵王说,授相印及黄金万镒,使之约从散横,以抑强秦。(4分)

14小刚同学积累了很多素材,如果要从以下素材中选取一则来论证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他可以选取哪一则?请说明理由。(4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2)学须静,静可以一心志;不静则学或骛外,不能向里。(张謇)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和昌父

辛弃疾

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

【注】昌父:赵昌父,作者好友,家居信州玉山。玉山俗称南山。这首词通过咏陶渊明来写赵昌父,并以陶渊明自况。三贤:此指陶渊明、赵昌父与作者本人。止酒停云老:陶渊明有《止酒诗》《停云诗》,作者有停云堂,此处借指作者。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纷纷扰扰的人间万事,陶渊明一笑置之:开篇即勾勒出陶渊明超脱尘世的形象。B.词作化用诗句采菊东篱下,写出陶渊明于秋风之中把菊东篱、悠然自得的情怀。C.从词作来看,赵昌父的禀性与陶渊明相似,而且情味好,语言工,深得词人赞赏。D谁知含有词人深深的感喟:世无知音,自己只得引陶渊明为知己,多么无奈!

16辛弃疾的词讲究结句艺术,其结句往往非常精妙。这首词的结句独立斜阳数过鸿也是如此,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老师说,成语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苏洵《六国论》中                  

                  两句描写了六国先辈开疆辟土的艰辛,也可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以两个问句                                  引出对游子思妇相思之情的抒写,过渡自然。

(3)“轮台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常见意象,在诗词中或指具体地点,或被用来泛指边塞、抒发情感,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浆水,是西北人特别是甘肃人家钟爱的调味品。每年春天,当温柔的春风抚摸过老家甘肃庄浪,光秃秃的山川便        。头茬野菜刚从泥土里探出鲜嫩的叶芽,母亲就开始念叨着野苦苣能吃了,该窝一缸浆水了。窝浆水是庄浪人习惯的叫法。一个字道出做浆水的秘诀:要像母鸡孵小鸡一样,以合适的温度和时间来慢慢地发酵。浆水是有生命——发酵靠的都是活菌——所以人们常说养浆水。养浆水不易,因为浆水爱干净,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所以浆水缸和舀子要事先洗净晾干,面汤里更不能有半点荤腥油花。

母亲心灵手巧,能用浆水做许多吃食,但我只对母亲做的浆水鱼鱼        ,尤其是荞面凉粉鱼鱼。去壳的荞麦糁糁浸泡一夜,第二天将泡软的糁糁搓烂擀绵,过滤后的浆在锅里馇熟,盛到盆里晾凉便是荞面凉粉,用漏勺漏到凉水盆里就是荞面凉粉鱼鱼。炎炎夏日,捞半碗荞面凉粉鱼鱼,舀两勺晾凉的浆水酸汤,放上盐菜,淋一勺油泼辣子,雪白的白面鱼鱼、碧绿的盐菜、红艳艳的辣子油,色香味俱全。看一眼,让人        ;喝一口,不需嚼,鱼鱼便和着酸汤游入咽喉,酸香直沁五脏,瞬间暑气全消,那叫一个痛快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痛快与文中加点的痛快,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场总决赛,双方实力相当,比赛过程精彩激烈,看得真痛快。

B.我已跟他谈了两次,他躲躲闪闪,不说痛快话,您跟他谈谈吧。

C.张老师很痛快地答应了同学们,同意周末带领全体同学去郊游。

D.他一直都是个痛快的人,说话从不弯弯绕绕,我们都很喜欢他。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的沉淀,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方式。不过也有很多游客反映,博物馆展品说明牌中的生僻字多数没有标注拼音,展品说明有时也过于简略。这不仅难住了众多游客,还住了文物及其故事的传播。

    博物馆展品说明牌虽小,但如何用好它,让大众更好地读懂文物、认识文物、了解文物,         。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博物馆向社会大众展示具有文化价值的藏品,自是其应有之义。但是,博物馆的职责      ,更在于传播知识、启迪智慧。小小展牌,扮演着沟通古今的重要角色。近年来,屡有观众呼吁:博物馆对于文物展品的介绍,应当考虑到观众的接受能力,做好文字说明。

    博物馆展品说明牌是开启博物馆这座宝藏宫殿的钥匙,观看说明牌是参观者获取相关信息最直观、最简单的一种方式。说明牌要兼顾知识性和通俗性,它生动起来,一件件文物也就变得具体而鲜活,文物的价值也就能在当代更好地发酵。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1某博物馆向观众展示了出土文物,并制作了如下展品说明牌。请根据材料内容,说说这个展品说明牌好在哪些方面。(5分)

    簋,读音“guǐ”。双耳做兽首状,耳下各有一小珥。颈部有二兽首,兽首两侧各有以两个圆形圆涡纹、三个回首短身夔纹组成的纹带。腹部为夔格乳钉纹。圈足饰一周以圆涡纹和回首短身夔纹相间组成的纹带。

簋是用来盛放黍稷食粮的,在使用时多与鼎搭配,形成鼎烹饪或盛放肉食、簋盛放饭食的组合。

22.词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之分,语言文字运用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用了发酵这个词语,请说说两者词义的不同以及两者在文中的不同意思4分)

(1)以合适的温度和时间来慢慢地发酵。

(2)文物的价值也就能在当代更好地发酵。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他人所不欲,能否施于己?或者说,当别人把不想要的施于我们时,我们是否要接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湛江市2024-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