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 2024-11-14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古典油画不同,对于画面中空白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画家的认识中,画面里的留白,要让人产生对空间的联想,那里面有云烟、有雾气、有山峦、有溪水,甚至有牧童哼着乡间小调牧牛的场景。然而,这些丰富的虚景又通通被缥缈的水雾笼罩在了“空白”之中,让人浮想联翩。这便是中国画留白“意到笔不到”的魅力。

中国画的留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无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庄思想,由此亦可窥见中国道家及禅宗哲学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明代画家董其昌曾以禅言艺,将中国画分为南北二宗,尤其推崇南宗的顿悟,认为其参悟方式同文人画的雅逸士气相契合。其中,从“看山是山”到“山在心中”的透悟过程,也点明了化眼前之有为无,方能达智慧神明之心境。

留白还有一个非常优雅的别名——“余玉”,以布白凸显灵动,以虚空诠释丰盈,类似音乐演奏中某一刻的“悄然无声”。恰如其分地处理画面中的留白,不仅可以营造画面的审美意境和作品氛围,体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怀,还反映出艺术家对蕴于宇宙万物之中的“道”的解读。这正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本质上的差异。

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赏都讲究“气”。在历代画论中,皆以“气韵”作为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南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的重要法则“气韵生动”,即画面中必须有“气韵”才可能变得生动。而这种“气韵”大多依靠画面中的留白和取势等技巧实现。中国画里的留白,类似于围棋里的“气眼”。棋盘中放再多的棋子,如果没有留白,也是一盘死棋。落笔万千的画面,没有“气眼”,也是污秽沉闷的坏画。因而,留白其实就是中国画里常说的“取气”。而“取气”又分“密处取气”和“虚处取气”两种。其中,“密处取气”大抵意思是画面满密,留白极少,作品给人蓬勃丰盈之感;“虚处取气”指画中大量留白,笔墨极简,作品多为超然出世之作。

留白,是中国美学的精髓。在中国画中,它是一种重要的意境营造方式,为作品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和万千意象;在生活里,它更是一种淡泊的心境,“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于纷繁嘈杂的日常生活中,给自己的内心留一处清净的空白,则能感悟一份空谷幽兰的禅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留白,留的是什么?》)

材料二:

留白的艺术方式以简洁明了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效果。留白在中国画艺术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人们的视觉要求和观察习惯具有的规律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从一般的规律来看,人们会对看到的事物进行选择性的接受,尤其是面向某一事物进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观察时,往往可以做到火眼金睛和明察秋毫,而对身边的其他相关事物会漠不关心,忽略不计。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往往会充分地利用人们在这方面的习惯进行画面的布置与设计,其中运用留白的方式是极具代表性的,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和山水画,都会突出画面中的主体,使描绘目标更加清晰和明确,而一些次要的物体和景象往往会被画家弱化,在某些时候甚至会运用大量的留白作为画面的背景来凸显主体,该方式虽然进行了大胆的取舍,但是使主体的表现更加突出和鲜明,从而给欣赏者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使画面的视觉效果进一步增强。

每幅作品都需要充分表达出画面中的主次关系,将画面的空间进一步扩大,而物象之间存在的空间距离往往会借助留白的运用和笔墨的多少进行合理的处理,从而使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充分地体现出来。例如在花鸟画的创作中,往往利用留白的方式进一步强调画面的疏密对比对作品的意境营造、情感表达以及主题展现等不同方面产生的效果,就比如花瓣在描绘时一般是少线多留白,就是通过线条密集的叶子来凸显和衬托花体,如果枝、叶和花在创作中描绘得没有条理和层次,就需要利用留白进行合理的调整,这种“知白守黑”的方式是中国画独有的创作方式,在西方绘画的创作中一般不会使用,这也是中西方绘画存在的较大差异。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将虚与实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从而形成一定的意境,这种意境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要求欣赏者用心去体会和感悟。国画所使用的材质主要是白色宣纸,为画家创造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想象空间,即使画家可能利用较多的笔墨来描绘一些物象,但是这里所谓的留白并不是指空白,而是画面构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画境中也代表着不同的事物。画面中的某些物象是不需要具体描绘出来的,而是应该根据艺术作品中的布局和结构来领会具体代表着什么,借助笔墨和留白形成一定的画面效果,同时营造一定的艺术意境。

(摘编自《留白在中国画艺术中的作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画留白里面有云烟、雾气、山峦、溪水和牧童哼着乡间小调牧牛的场景,丰富的景致彰显画面的写实魅力。

B.中国画留白又叫“余玉”,从其具有的“无生于有,有生于无”的特点可窥见中国道家及禅宗哲学对中国画的深远影响。

C.中西对画面中空白的不同认识,反映了艺术家对宇宙万物之中的“道”的解读。这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本质上的差异。

D.“气韵生动”是中国画创作和鉴赏理论中的重要法则,在中国历代画论中,皆以“气韵”作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董其昌认为从“看山是山”到“山在心中”的参悟方式同文人画的雅逸士气相契合,能化眼前之有为无。

B.中国画留白类似围棋里的“气眼”,没有“气眼”的棋是死棋;没有“气眼”的画面,也是污秽沉闷的坏画。

C.人们的视觉要求和观察习惯在规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点常常被中国画创作用来进行画的布置与设计。

D.白色宣纸作为国画材料,使更多创作空间和想象空间被画家能创造出来,画家可利用较多笔墨来描绘物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画里的“取气”方法的一项是(   )(3分)

A.依靠留白和取势等技巧实现。     B.大量留白,笔墨极简。

C.画面满密,留白极少。 D.将虚与实进行有效的结合。

4.结合文本,从中国画的虚实角度解读“留白,是中国美学的精髓”。(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豫让亮剑

贾兴安

第一次刺杀失败后,豫让是遍体鳞伤、一瘸一拐回到家中的。伤愈之后,豫让迫不及待地计划对赵襄子实施第二次攻击。

他想,这一次必须成功,不能再失败。赵襄子认识自己,自己必须改变样貌,这样才能再次接近他。

豫让收拾好行囊,戴上佩剑,暗藏匕首,躲进位于家乡十几公里外的深山老林,独自悄悄进行“易容手术”。左腮旁嘴上角那颗黑豆粒大小的青痣,先毫不犹豫剜掉。豫让又将眉毛和胡须刮掉。接着,他在山里的漆树身上,用刀划开一道道的口子,让黏稠的汁液渗出来,然后取下来在身上涂满,让全身红肿溃烂,长出癞疮,以此来改变形体和皮肤的颜色。山上野漆树流出来的汁液具有极强的腐蚀性,涂到皮肤上如同火烧铁烙。豫让用这种方式“整容”,可见忍受着多么大的痛苦和折磨。

半年以后,为了检验易容的效果,豫让装扮成乞丐,偷偷下山溜回村中,到自己的家门口前要饭。

豫让端着磕得满沿儿都是豁子的破碗:“大嫂,行行好吧,半块菜饼也行。”

妻子闻声愣了愣,上下打量着他,突然惊叫道:“呀!听声音,你不是豫让吗?”

豫让吓得转身就跑,破碗也“啪啦”一声掉到地上碎了。

“你……怎么跑了,怎么变成这样了!”妻子在后面边追边喊,“豫让,快回来……”

豫让不敢回头,一口气跑了三里多地,坐到邻村村头的路边气喘吁吁。他心寒透了,自己承受着如此巨大的自残的折磨和痛苦,没想到一眼就被妻子认出来了,这不是前功尽弃吗?看来,毁容是不彻底的,必须继续进行。可是,问题出在哪儿呢?往下,该怎样进行“改造”和“加工”呢?

“听声音,你不是豫让吗?”妻子的话在豫让耳边回荡着……

豫让打个寒噤,激动地跳了起来:“对,坏事就坏事在我的声音上!”

他暗暗想到,虽然自己的面目和体形都改变了,但声音依旧,不变声,还会让人认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可怎么才能改变声音呢?

不远处,传来“铿铿锵锵”的打铁声。豫让循声朝那里看,见一老一少在通红的火炉旁,抄起一块通红的铁块,在铁砧子上打制器具。他灵机一动,走过去悄悄站在一旁观看。

这时,一位老者拿起一根铁棍,在炉口里捅了捅,拉响一阵风箱,一堆块状的火炭,旺盛地冒出一簇金黄色的火焰。

豫让皱皱眉头,突然有了主意。他漫不经心地抄起一把火钳,在炉口里拨拉了几下。老者奇怪地问:“你要干什么?”豫让没有说话,张开嘴巴,突然把炭块放了进去。老者和年轻人几乎同时目瞪口呆地惊叫:“你有病吧!是傻了还是疯了……”

难道,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吗?

似乎也不是。当然,在豫让心目中,“刺赵”也算是他的“天降大任”,但他如此“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就一定能成功吗?

面目全非,喉咙烧坏而嗓音变得嘶哑的豫让,临“行刺”赵襄子前,又回家进行了一次“战前”测试。他如法炮制,还是扮成要饭的去他家门前见他妻子。

这回,妻子没认出豫让。妻子骂他叫花子,让他快滚。他心花怒放,高高兴兴地“滚”走了。

但在半路上,他的一位好朋友还是认出了他:“这不是豫让吗?”

豫让怔怔,哑着嗓子说:“不是,你认错人了。”

朋友撇着嘴说:“没错,看身形和走路的姿势,就是你豫让。”

豫让一脸不高兴,只好承认了。

朋友见他面目全非,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匪夷所思,问他缘由。豫让拉他在一个小树林里坐下,对他诉说了其中的原因。

朋友听后唏嘘不已,最后说:“听你的意思,赵襄子好像很赏识你。以你的才干和忠厚,如果投到赵襄子那里当门客,他一定会信任你。这样,你就能潜伏到他的身边,然后伺机杀掉他,不就达到目的了吗?本来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何苦非要这般自残,活活受着大罪糟蹋自己呢?豫让啊,你不要这样,按我说的去做吧。”

豫让摇摇头,掷地有声道:“做人,坚决不能这样干。如果我按你所说,投靠赵襄子,当他的门客,就要全心全意尽忠于他,不能再图谋刺杀人家,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败坏了天下人臣之义,愧对于‘人’的那一撇一捺。再说,我本是智家忠实的门客,怎么能假装又是忠于赵家的门客这样一人两面的嘴脸?这和贼寇毫无区别,我做不到。你刚才所说的确会很省事,成功的机会也更大。但是,他人可以这样做,而我不是他人。我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想要后世做臣下而对君主怀有二心之人,感到羞耻和惭愧。对主公的忠,要一忠到底,对仇家的恨,要恨到海枯石烂,绝不能靠变节投敌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朋友哑然,望着豫让一脸困顿和茫然。豫让站起来,怫然而去……

经过三年多漫长的苦心经营和准备,豫让终于感到万事俱备了,决定开始第二次“刺赵”行动。

(节选,有删改)

【注】《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豫让在智伯门下受到尊宠,智伯伐赵襄子失败后被赵襄子杀害。豫让为了替智伯报仇多次行刺赵襄子,但最终未遂被捉,临死前他恳求赵襄子脱下衣服让其刺穿以完成心愿,赵襄子答应了,豫让拔剑连刺衣服三次后自杀。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豫让第一次刺杀赵襄子没有成功,这无疑增加了之后刺杀的难度,豫让不得不易容以便再次接近赵襄子,从而完成刺杀。

B.豫让独自躲进深山老林进行“易容手术”,目的就是不想被人发现他易容的秘密,降低刺杀赵襄子的计划再次失败的可能性。

C.为了检验易容效果,豫让特意两次回家见妻子,第一次被妻子认出时,他感到心灰意冷,甚至怀疑自己无法完成刺杀。

D.面对朋友的建议,豫让认为如果选择了潜伏,自己便会陷入不忠不义的境地,这违背了自己的做人原则,因此绝不能做。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全知视角讲述豫让为第二次刺杀赵襄子所做的准备,全方位展现了事件和人物,并对人物行为做出了评价。

B.妻子说的“听声音,你不是豫让吗”在文中反复出现,自然引出了后文豫让寻找变声方法的情节,推动了故事发展。

C.文章对豫让吞炭改变声音后的心理进行了描写,展现出豫让内心的煎熬痛苦,暗示了豫让第二次刺杀行动的失败。

D.文章以豫让决定开始第二次“刺赵”行动作结,与开头形成了照应,结构上首尾圆合,从而产生了浑然一体的效果。

8.豫让是历史上的著名刺客,本文是如何塑造其形象的?(4分)

9.本文选自作者的《古人的绝唱》一书,有评论称该书以非虚构的文学形式系统地撰写了几位历史人物,在撰写时深入历史事件的细枝末节和历史人物的内心。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该评论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佑以荫入仕,补济南郡参军、剡县丞。杨炎入相,征入朝,历工部、金部二郎中,并充水陆转运使,改度支郎中,兼和籴等使。时方军兴,馈运之务,悉委于佑;迁户部侍郎、判度支。为卢杞所恶,出为苏州刺史。佑母在,杞以苏州忧阙授之,佑不行,俄换饶州刺史。未几,兼御史大夫,充岭南节度使。时德宗在兴元。朝廷故事,执政往往遗脱;旧岭南节度,常兼五管经略使,佑独不兼。故五管不属岭南,自佑始也。

(贞元)十六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卒,其子愔为三军所立,诏佑以淮南节制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兼徐泗节度使,委以讨伐。佑乃大具舟舰,遣将孟准先当之。准渡淮而败,佑杖之,固境不敢进及诏A以徐州授情B而加佑C兼濠D泗等州E观察使F在扬州G开设营垒三十余所,士马修葺。然于宾僚间依阿无制,判官南宫僔、李亚、郑元均争权,颇紊军政,德宗知之,并窜于岭外。时王叔文为副使,佑虽总统,而权归叔文。叔文败,又奏李巽为副使,颇有所立。顺宗崩,佑复摄冢宰,寻让金谷之务,引李巽自代。先是,度支以制用惜费,渐权百司之职,广署吏员,繁而难理;佑始奏营缮归之将作,木炭归之司农,染练归之少府,纲条颇整,公议多之,朝廷允其议。性嗜学,该涉古今,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初开元末,刘秩撰《政典》,大为时贤称赏。佑得其书,寻味厥旨,以为条目未尽,因而广之,加以开元礼、乐,书成二百卷,号曰《通典》。贞元十七年,自淮南使人诣阙献之。优诏嘉之,命藏书府。元和七年,被疾,六月,复乞骸骨。表四上,情理切至,宪宗不获已,许之。其年十一月薨,寿七十八,废朝三日,册赠太傅,谥曰安简。

(节选自《旧唐书·杜佑传》)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及诏A以徐州授情B而加佑C兼濠D泗等州E观察使F在扬州G开设营垒三十余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官爵或其他特殊权利,如《晋书·食货志》:“而又各以品之高卑荫其亲属。”

B.左仆射,官名。古代等级制度严格,用左右区别尊卑高下。如《史记》中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右尊左卑。

C.开元,唐玄宗年号。汉武帝始用年号纪年法,古代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等。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如《汉纪·哀帝纪下》:“大司空彭宣见莽专权,乞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佑深得信任,官居要职。虽然他是借着祖上的功绩才获得职位,但深得杨炎赏识,担任管理财政收支的度支郎中、户部侍郎等要职。

B.杜佑处理军务,干脆利落。征讨张愔时,他一接到诏书就着手准备;他在扬州为官时,南宫僔等三位幕僚相互争权,被他上奏德宗赶到岭外。

C.杜佑知人善任,颇有建树。他先举荐李巽做自己副使,在自己升任冢宰后,又引荐其代替自己;在与李巽搭档期间,他政绩斐然。

D.杜佑博学广识,精通历史。看到刘秩撰写《政典》后,众人一片称赞,他却认为有所疏漏,依据原书扩展编书,书成得到皇帝嘉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佑乃大具舟舰,遣将孟准先当之。准渡淮而败,佑杖之,固境不敢进。

2)先是,度支以制用惜费,渐权百司之职,广署吏员,繁而难理。

14.杜佑晚年得病,短时间内前后四次上表请求退休。请简要说明宪宗不愿意让杜佑退休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南康县用东坡留题韵

戴复古

镜中双鬓已非鸦,身在江湖心在家。

道路飘零如柳絮,山川迤逦近梅花。

客行有债频沽酒,老怕无眠戒饮茶。

昨夜梦归沧海上,钓竿横插雁边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路飘零如柳絮”将道路上见到的受时局所累、流离漂泊的百姓比作柳絮,表现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

B.“山川迤逦近梅花”一句转而写诗人途中所见自然景色,山川曲折连绵,诗人一路有梅花相伴聊作慰藉。

C.“客行有债”写诗人到处欠酒债,“频”字则直接点出诗人借酒消愁之频繁,以沽酒之“频”衬托愁思之深。

D.“老怕无眠戒饮茶”与“潦倒新停浊酒杯”相似,诗人“戒茶”,杜甫“戒酒”,都是出于对自己身体的担忧。

16.戴复古的诗作“俊爽率直,清淡自然”,请结合诗歌首尾两联简要分析这一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攻江东之前饮酒赋诗的英雄气概。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浸透了人事变化、江月永恒的哲理。

3)“瑟”是我国传统拨弦乐器,也是古诗词中的常用意象,可用来祭祀神祇,也可象征高洁的情操,或者寄托丰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辰河中部小口岸吕家坪,河下游约四里有一个小土坡,①名叫“枫树坳”,坳上有个滕姓祠堂。祠堂前后十几株老枫树,叶子已被几个早上的严霜,镀上一片黄,一片红,一片紫。枫树下到处是这种彩色斑驳的美丽落叶。祠堂前枫树下有个摆小摊子的,放了三个大小不一的簸箕,簸箕中的零星货物上也是这种美丽的落叶。祠堂位置在山坳上,地点较高,向对河望去,但见千山草黄,起野火处有白烟如云。银杏白杨树成行高矗,大小叶片在微阳下翻飞,黄绿杂彩相间,如旌旗,如羽葆,又如有所招邀,有所期待。沿河橘子园尤呈奇观,绿叶浓翠,绵延小河两岸,缀系在枝头的果实,丹朱明黄,繁密如天上星子,远望但见一片光明幻异,不可形容。河下船埠边,有从土地上得来的瓜果、薯芋,以及各种农产物,一堆堆放在那里,等待装运下船。三五个小孩子,坐在这庞大堆积物上,相互扭打游戏。河中乘流而下的小船,也多数装满了这种深秋收获物,并装满了弄船人的欢欣与希望,向辰溪县、浦市各个码头集中,到地后再把它卸到干涸的河滩上去等待主顾。更远处有皮鼓铜锣声音,说明某一处村中人对于这一年来人与自然合作的结果,因为得到满意的收成,正在野地上举行谢土的仪式,向神表示感激,②并预约“明年照常”的简单心愿

18.文中“叶子已被几个早上的严霜,镀上一片黄,一片红,一片紫”,与“几个早上的严霜给叶子镀上一片黄、红、紫”相比,好在哪里?(3分)

19.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都使用了引号,请分析两处引号在语段中的作用。(3分)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当前,无线充电功能在国内外一些电动汽车上已经实现,但充电仍需   A   。如何实现“上路即充电”的动态无线充电模式,各国科研人员在不断探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机构也在对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及设备进行研发和试验。

①无线充电模式可以节省充电等待时间、减低里程焦虑。②从技术原理上讲,无线充电的方式主要包括电磁感应式、磁共振式、电场耦合式和无线电波式组成。③其中,电磁感应式具有结构简单、传输功率大、短距离传输效率高等优点,④目前应用较广泛。⑤它可以通过交流电在能量发射端线圈上产生变化的磁场,⑥作用于能量拾取端线圈,⑦产生感应电动势,继而通过整流等形式对电池进行充电。⑧静态无线充电系统与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相比,⑨能量拾取端即车辆端的结构不变,能量发射端线圈则换成埋于地下的供电导轨。

尽管原理一致,但动态无线充电的应用难度高出不少。从技术上看,由于电磁感应式的传输距离较短,行车过程中即便产生厘米级的偏差,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B   ,在室外环境下,为保障埋于地下的能量发射端线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一条动态无线充电公路的造价可能会是普通高速公路的10倍左右,后续维护成本也较高。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单,指的是详细登记有关项目的单子,有愿望清单、错题清单、购物清单等。清单可以制订、可以更新;清单能够记录目标,减少错误,提高效率……

生活、学习、为人、处世、治国⋯⋯都需要“清单”。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围绕“清单”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