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我们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如郭沫若狂飙突进的诗歌;又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如王久辛的抗日长诗《狂雪》等。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已有的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如何继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
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驽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产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哀民生之多艰”,反而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要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经激励过多少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经鼓舞过多少男女老幼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大公无私、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
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材料二:
诗歌创作既要表现诗人独有的情怀,也要走出个体的狭小世界,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诗人应当有社会良知,有一颗对故乡、祖国、人民的炽热的爱心,保持对时代、社会、人类的关注。当然,我们不能只注意社会生活化的表象,我们要多注意社会精神与民众道德,避免诗歌写作的社会性被庸俗化、浅显化。
每一个诗人都应该不断探索怎样才能写好诗,让诗歌成为照亮社会、照亮人们心灵的明灯。在创作中,要把“写什么”和“怎么写”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诗人和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实践中,早就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诗人们既要在个性化的语言和个性化的体验上下功夫,更要努力使自己的诗歌写作保持介入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使之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
诗歌写作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个性强调的是独有的个性体验,共性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性、人民性。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能够用个性化的体验和语言,去表现具有社会性的对象与内涵。诗人在创作实践中应时刻保持自省,在自己的矢志追求中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当前的一些诗人要么缺钙,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轻飘飘的,远离生活的本质;要么玩“捉迷藏”,把神圣的诗歌艺术当作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故意让人读不懂,孤芳自赏。这样的诗人缺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是在一种自己酿造的怪圈里玩弄所谓的诗歌艺术,诗人们照亮的只是自己,其结果是人们把他们遗忘。
回顾新诗发展的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近40年来,不少诗人还坚持着对现实生活的抒写和反映,体现了很好的责任感。他们的作品对时代进行了深刻的记录,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心灵信史。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诗歌作品虽然反映了现实,但只是表现了生活的表象,是简单的事项罗列,还上升不到诗歌的层面。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与注重诗歌的艺术性,是合二为一的事情,不能顾此失彼。
(《新诗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要有崇高思想,听取伟大心灵的回声,在回归自我和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学会与之对话、对抗,并超越它们。
B.当下某些诗人鼓吹欲望性“个人写作”,认为“宏大写作”缺乏诗性,把自己缩进了自我的狭小天地,远离了社会人民。
C.诗人在强烈情感驱使下创作的诗歌就具有崇高美,尤其是抒发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感更能解决新时代诗歌缺钙的问题。
D.新时代诗歌要照亮社会、照亮心灵,就要努力找到诗歌创作中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难以共存的解决之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时代优秀的诗歌作品,应继承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崇高传统,要具备能使人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的崇高美。
B.材料一综合运用了引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重在提醒新诗创作者必须避免“假大空”的伪崇高。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对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超越,情感高度并不一致。
D.“刘又源/一个人/在玩/手机/游戏”,这样的诗歌里缺少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不过是一种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新时代,我们要写出更多敢于承担社会历史责任、对艺术风骨负责的大诗。
B.伟大的诗人一定有伟大的抱负,即使遇到人生逆境,也会勇敢地去搏击。
C.新时代诗歌与互联网联动,是诗歌打开自我空间、走进百姓生活的新路径。
D.诗人在语言技艺上的精进和成熟,一定是在和时代的回应关系中完成的。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请结合材料,以新诗创作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静静的产院(节选)
茹志鹃
这三间房子,再也不是普通的三间房子了,这是一所幽静整洁的产院。
“这不是跟医院差不多了吗?”谭婶婶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从自己三十九岁做寡妇想起,想到现在进产院……第二天,她起了一个大早,把自己脑后那个发髻剪掉了,短短的头发,杂着几根半白的发丝,显得又庄严又精神。大家见了她,也好像带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敬意。
在这所“跟医院差不多”的产院里,谭婶婶还学会了打针,打肌肉针、静脉针,学会了做产前检查,量血压、抽血、缝线、拆线。每每碰到一些小手术,请镇上医生来动手术的时候,她就从从容容地做助手。医生也夸奖她,有的甚至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谭婶婶笑笑,有些得意,同时觉得这些医生,把这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她又觉得好笑。谭婶婶对这一切都感到满意,不是没有道理的。
谭婶婶心里翻腾了一阵,望着电灯,恨不得立时来一个产妇,她真想在电灯光下面接接生,就像在城里的医院里一样……
忽然,啪的一声,电灯亮了,谭婶婶回身一看,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姑娘,扛着行李,一手挟着一只氧气瓶,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
“婶婶,你不认识我啦!”那姑娘笑眯眯地站着没动。
“是二丫头!”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是好朋友,她高兴地接过行李,安排她坐下,心里却有些奇怪,这里电灯刚装上没几天,这孩子一进门,怎么就知道有电灯,即使知道,那她又怎么晓得开关在哪里?好像产院有电灯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谭婶婶开始是奇怪,随后就觉得有些不大入味。
电灯光下,荷妹大眼睛亮晶晶地东看西望。把地上的一大捆行李一把拎起来扛上肩,放到里面角落里。谭婶婶又不由得高兴了,这孩子在城里住了一年,倒还没有娇惯。
荷妹回身坐下,就要谭婶婶介绍些产院的情况。
“好!”谭婶婶答应着,心里暗暗地称赞,这丫头做事倒像个大人,老扎认真。走到门边,伸手啪的一声,把电灯扭熄,然后移过油灯,就在荷妹对面坐下。
“这产院负责附近两个大队的产妇。跟我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周嫂嫂。成立这两年里,我们一共接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还都顺顺当当。”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三百五十六个,这可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特别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差一点点,作兴就会坏事,所以谭婶婶说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二丫头,这可是一副风火担子,担子不轻啊!烧,洗,煮,弄大人,弄小孩,都是我们来,到出院的时候,一个个都长得胖胖的⋯⋯”谭婶婶滔滔不绝地说着,说着似乎还不够,就站起身来,开了电灯,带荷妹去参观。
她知道开了电灯看,效果会更好。先走进西边一间产妇住的房间,房间相当大,靠边放着五个铺位,床是各式各样的,有单人小铁床,有相当大的木板床,但都放得很合适,收拾得干干净净。荷妹不停地点着头。
“婶婶,这里有没有碰到过产妇不顺产的情况?”荷妹提问了。
“怎么没有,一看苗头不对,就得赶紧给医院打电话来救护车。”
“要是来不及呢?”
“打电话请医生来!”
“要是产妇产后发生变化呢?”
“打电话嘛!”
谭婶婶看了看她,觉得她问题太多,但也没说什么就领荷妹出来。
“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荷妹忽然问。
“洗手?”谭婶婶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问这个,心里又是一个不快,但她还是把三屉桌上的三个抽屉通通抽开,想展览一下里面的东西。这里面有橡皮手套,有冬天产妇生产时穿的棉腿套,有各种针药,补血的,止痛的,止血的,还有几针麻醉针剂,这里面每一样东西,都标明着产院发展的各个阶段。但是荷妹根本没有理解婶婶的意图,她歪了头,翘起了像刷把似的小辫子,东张张,西望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发现什么。
“二丫头,这里不能和城里那些大医院比。”谭婶婶有些生气了。“对!”荷妹一点也没觉出话里的责备意味,径自推窗开门,向外面张望起来,最后,她索性跑出去看什么东西了。
谭婶婶把抽屉关好,她现在不想再给这姑娘说什么看什么了,心里闷闷的。
“婶婶,可有了办法了!”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婶婶,我们自己可以做土造自来水,人家托儿所都用自来水洗手了,我们产院里更需要这个。我看过了,井不远,只要墙上打一个洞……”
谭婶婶打断她说:“你来看看床铺吧!”说着转身走向东屋,指着一张空铺说:“周嫂不在,你就睡这里吧!”
“这不费事呀,婶婶,也不用花钱,装好了就不用提水,不用担水,只要一压,水就自己从竹管里流进来,好透了!”荷妹还是不懂眼色地跟在后面叨叨。
“荷妹,你刚来,还是看看再说吧!”说罢,谭婶婶就走进厨房,端消毒锅,封煤炉。
第一次见面,谭婶婶对荷妹的印象不能说好,但是要说坏,她也说不出坏在哪里,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了谭婶婶与荷妹在产院第一次见面的情形,表现出二人在思想上的冲突:一个对现状很满意,一个觉得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B.谭婶婶多次提到“打电话”并认为自己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是当机立断,这也说明她在思想上并不主动进取。
C.“烧,洗,煮,弄大人,弄小孩,都是我们来”,谭婶婶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工作,不仅说明产院工作繁重琐碎,更体现了她对荷妹的担心。
D.文章的语言增加了文本的可读性,有些语言充满地方色彩,如“老扎认真”“作兴”:有些语言生动形象,如“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
7.关于文中“灯”的相关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妹一进门,就知道有电灯及开关位置,表现了荷妹作为新青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
B.“伸手啪的一声,把电灯扭熄,然后移过油灯”,一系列动作刻画出谭婶婶的节俭。
C.为了效果更好,谭婶婶开了电灯,因为谭婶婶想展示产院,满怀自豪之情。
D.电灯是一个道具,一面说明谭婶婶对产院现状的满足,一面引出荷妹的出场。
8.请简要概括文中谭婶婶的主要心理变化过程。(4分)
9.小说刻画荷妹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直劝京决策南向。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 “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不为迎合,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军人则利于优闲卧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救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奖谕之,委以规画。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乘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豪民以兼并害之A盗贼B以剽夺害之C民D不为盗E去F将安之?(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掌管之意,与《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当”意思不相同。
B.“游”在这里的意思是“游历”,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故国神游”中“游”意思相同。
C.长短句,宋以后成为词的别称,辛弃疾一向擅长填词,与苏轼合称“苏辛”。
D.“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中的“暮”和《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中的“暮”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忠心国家。在耿京遇害之后,他单枪匹马捉住两个叛徒,并将他们献出斩杀;后来还把飞虎军打造成很厉害的队伍。
B.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平定盗乱,上疏陈述百姓为盗并非出自本心,实乃各方逼迫所致。
C.辛弃疾性格耿介。直言劝说在沦陷区的义军将领耿京归顺南宋朝廷;在和皇帝进行问答时,没有丝毫逢迎,言论刚劲正直。
D.辛弃疾文才卓著。和朱熹在武夷山游玩之后,他写了《九曲棹歌》:他素来擅长写词,词意悲壮,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4分)
(2)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4分)
14.请概括辛弃疾为平定湖湘不时兴起的盗乱,向朝廷陈述了哪些中肯的建议。(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乞食
陶渊明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①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②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注】①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韩信贫贱时曾有漂母怜悯他饥饿而给他饭吃。后来韩信为楚王,重报漂母。②衔戢(jí):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有断炊饥饿之苦,却不知到哪里去寻求帮助,叩门乞食又担心别人笑话而口讷辞拙,欲言又止,表现出清高、孤傲的心理状态。
B.诗人借用韩信报恩的典故,盛赞主人有漂母之恩德,但自己却不能像韩信一样有机会报恩,只能冥报相还,表达出深沉的感激之情。
C.主人善解人意,不问而知诗人之窘困,于是慷慨赠粮,殷勤相待,把酒畅饮,与诗人谈天至黄昏,能看得出主人也是性情率真之人。
D.全诗语言平淡质朴,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主人济人所困,诗人感恩图报,彼此言谈畅饮,这皆是真情流露,朴实无华,令人动容。
16.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所表现的诗人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数字入诗隐含着古人的时空观和生命体验,比如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上下数字对举,成为开拓时间和空间的有效工具。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但读书也有门道,若能得其法,方不致“入宝山而空返”。
我国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蕴含着“钻深研透”的方法。读书需要钻深研透,不能______,利用好点滴时间,拿出“攻书到底”的劲头,悉心钻研,读懂弄通吃透,才能让书本知识真正为我所有。
把书“读厚”,就是要涉猎与书籍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由点到面,向广处延展:把书“读薄”,就是要不断过滤、不断凝练,领悟要义精华,实现去粗取精。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如此循环往复,就能不断增加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就像树根一样,既向地心深扎,也向四周土壤蔓延,这棵树才能蓬勃生长、枝繁叶茂。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是证之于实践,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得到知识“干货”,实现______:另一方面是用之于实践,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实践中有所创造,达到______的目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孤陋寡闻 辨伪去妄 学以致用 B.孤陋寡闻 去伪存真 学有所成
C.浅尝辄止 去伪存真 学以致用 D.浅尝辄止 辨伪去妄 学有所成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工人们难得的佳肴。
B.我们那儿的主力红军一部分参加了“抗日先遣队”北上了,一部分和中央红军合编,准备长征,四月天就走了。
C.“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D.因此,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 A 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 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甲)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乙)。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消除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2.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四、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语文课堂上,老师介绍:“南朝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喜欢游山玩水,热衷探险。唐朝诗人李白在名山大川中挥毫泼墨,自我慰藉。北宋欧阳修醉在山水之中,与民同乐。孔子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在中国古代,游山玩水是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同学提出疑问:“在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这样的山水之乐不合时宜。”也有同学提出:“这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竞争激烈,精神压力大,我们需要山水之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广东省东江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陕西省宝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大庆石油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阶段考试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田家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河北省沧州市四县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四川省威远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山西省三晋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