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陕西省宝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11-02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一些年轻人开始重拾文字之美,他们从浅阅读、快餐式阅读中回归,严肃、经典的文学名著和人文专著重新走红,成为心头好。与此同时,年轻人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值得关注的变化,书籍的数字化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他们打开了阅读社交这扇崭新的大门,引领了一股在阅读中分享、在分享中阅读的风潮。

这股风潮不仅让年轻人更愿意抽时间读书,也使阅读变得更加富有乐趣。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读书感悟,与同龄人在社交媒体上互动……这些行动表明了当代青年对阅读的需求。社交化阅读,不仅仅是阅读形式的变化,也赋予了阅读新的角色与功能。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社交化阅读提供了技术平台,作为数字原住民,年轻人特别容易接受和适应这种阅读方式。与此同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阅读与社交结合到一起,也符合读者的心理需求。事实上,阅读不只是读者从书本中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读者发挥自身主体性,得出感悟与结论的过程。对于这些感悟,倘若有交流的渠道,大多数读者都不想敝帚自珍。事实上,阅读社交并非全然是一个新现象,只不过在过去往往要依赖读书会等线下活动。今天,通过网络与人交流何其便利,社交化阅读的风潮再度兴起,并不令人意外。

社交化阅读以人为核心,倡导共同创造和多向互动,从而最大化地实现阅读价值。这一过程不仅强调参与和分享,还激发了青年参与社会交往的热情。多媒体集成的特性,也让社交化阅读有更多的讨论素材,增强了社交的有效性。此外,网络时代的社交化阅读,几乎没有门槛限制,这使更多人能够加入到全民阅读的队伍之中。

尽管社交化阅读在青年群体中大受欢迎,但也有人担忧,这种阅读方式是否存在弊端。确实,以社交为导向的阅读,可能导致浅阅读现象,使部分读者不求甚解,只把读书当作社交的必要成本。与此同时,社交化阅读也容易导致读者以切片的方式阅读严肃著作,从而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导致误解和庸俗化解读。但是,笔者想要强调: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只有先踏过开始阅读这道门槛,才能去谈阅读质量的高低,深阅读或许比浅阅读更好,但浅阅读无疑胜过不阅读。除此之外,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也并非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

为了提升社交化阅读的效果,读者不妨试着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个人的阅读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这包括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做笔记的意识,在讨论中注重观点的原创性等。其次,提供在线阅读与分享交流服务的平台,也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社交化阅读体验。最后,社会各界可以共同努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创造健康、丰富的阅读环境,引导青年群体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阅读习惯。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社交化阅读的质量,使之成为一种更加积极和持久的文化趋势。

阅读社交的流行,既是技术进步使然,也是青年精神世界的一种发展。年轻人的热情参与,与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结合到一起,可以为更多人提供更深层次、更全面的阅读体验。社交化阅读的前景值得期待,而要将美好愿景化为现实,需要社会对阅读文化持续关注、悉心培育。

(摘编自杨鑫宇《年轻人爱上阅读社交读书可以更有趣》)

材料二:

身处信息纷繁的当下,有人感叹我拥有信息,但没有知识,有人疑惑为什么我懂得那么多道理,但还是走不好人生的道路?

其实,大部分的人生困惑与未来抉择都能从前人著述中得到启发或参考,关键在于你怎么读、怎么做。如何重读经典,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或可一试。

进行跨时空的对话。任何作品在创作时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包含着著述者面对时代之问时的思考,是时代的产物。由于时空不复再见,经典与读者间往往有着深深的鸿沟,连孔子都曾感慨: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因而,重读经典就要把经典置于新的阅读时空,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在新的时代中明晰经典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得到当下人生的智慧启迪与情感润泽。

带上自己的问号。读书、考试时,老师常常说要带着问题找答案。面对经典中浩如烟海的人生启迪,如果只是埋头苦背或是照搬照抄,那将永远无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道读什么、为什么读,在重读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并不断将新的思考用到生活与工作当中,这是经典平等给予所有人的宝藏。

不断输入输出。重读经典不是简单的再看一遍”“再读一次,而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理论清醒,只有坚持内化、淬炼、输出,真正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的转化,道理才能成为道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句句箴言自孩提时代起就萦绕在我们耳边,期待着我们用人生阅历与经典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经典有经典的伟大,我们在书写自己的人生之书时,亦有着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张爱玲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理想的人生也应如经典,经得起重读,经得起审视。

(摘编自之江轩《为何要重读经典》)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阅读社交引领的风潮增加了年轻人读书的时间,也使阅读更有乐趣;社交化阅读让阅读的形式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B. 材料一认为当下碎片化阅读是主流,但碎片化阅读属于浅阅读、快餐式的无效阅读,所以一些年轻人转向阅读严肃、经典作品。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重读经典的问题,材料一以经典重新走红引出阅读社交的话题,材料二重在探讨如何重读经典的问题。

D. 材料二认为重读经典应带有理论清醒,要做到既有输入,又有输出,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的转化,才能真正引领自己的实践。

2.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朱光潜说:“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寻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

B. 张宗子说:“读书的问题就在这里:好书内容丰富,到处都是学问。一个细节,一句话,放过了,也许就错失了某个关键。”

C. 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们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给一代一代。”

D. 周国平说:“我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对世俗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而是来源于读书中的思考。”

3. 下列选项属于“阅读社交”现象的是(   )

A. 很多人因为没时间读书,就下载短视频观看,每天看两集,一本书往往一个月才看完。

B. 周末,学校组织两个班同学一起去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C. 同学们读了《红楼梦》之后,纷纷在群里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D. 寒假期间,小明同学拒绝外出游玩,在家里一口气读了三部名著,并认真做了批注。

4. 材料中谈到要阅读经典,请结合材料谈谈阅读经典的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与陌生人交流

铁凝

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十分钟,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那年我十三岁,念初中一年级。每日的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馃子和喝豆浆,馃子就是人们所说的油条。这个时间的小吃店,永远是热闹的,一口五印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当年,能吃到这油炸馃子已经是欢天喜地的事了。我排在等待馃子的队伍里,看炸馃子的师傅麻利、娴熟的动作。

站在锅前负责炸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那用来控油的钢丝管箩。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属于自己业务范围的事——翻动、捞起,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来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她那新鲜的肤色,那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那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在我当时的年岁,无法用词汇去形容一个成年女人的美,但一个成年女人的美却真实地震动着我,使我对自己充满自卑,又充满希冀。

关于美女,那时我知道得太少,即使见过一点可怜的图片,也觉得那图们分外遥远、虚渺。邻居的孩子曾经藏有一本抄家遗漏的《爱美莉亚》连环画,莎士比亚这个关于美女的悲剧故事吸引过我,可我并不觉得那个爱美莉亚美丽。再就是家中剩余的几张旧唱片了,那唱片封套上精美的画面也曾令我赞叹不已:《天鹅湖》中奥薇丽塔飘逸的舞姿,《索尔维格之歌》上袁运甫先生设计的那韵致十足、装饰性极强的少女头像……她们都美,却可望不可即。惟有这炸馃子的姑娘,是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头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发现我原本也是个女性,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

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式,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在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和她之间的距离。当寒冷的冬季我戴上围巾又故意拉下几缕头发散出来时,我的内心立刻充满愉快。日子在我对她的模仿中生着情趣,脑子不再空荡,我觉出一个新的我自己正在我身上诞生。

后来我们搬了家。我不能再光顾那家小吃店了。

直到几年后我返回城市,又偶尔路过那家小吃店时,发现那姑娘还在。五印的铁锅仍旧沸腾着,她仍旧手持细长的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栗色头发已经剪短,短发在已染上油斑的白帽子边沿纷飞。她还是用我熟悉的那姿式擦汗。她抬起脸来,脸色使人分不清是自然的红润,还是被炉火烤得通红。她没了昔日的愉快,那已然发胖的身形也失却了从前的灵巧。我站在锅前,用一个成年的我审视那更加成年的她,初次怀疑起我少年时代的审美标准。因为,站在我面前的实在只是一名普通妇女。此刻她正从锅里抽出筷子指着我说:哎,买馃子后头排队去!她的声音略显沙哑,眼光疲惫而又烦躁。好像许多年来她从未有过愉快,只一味地领受着这油烟和油锅的煎熬。

我匆匆地向她指给我的后头走去,似乎要丢下一件从未告知他人的往事,还似乎害怕被人识破:当年的我,专心崇拜的就是这样一位妇女。

又是一些年过去,一个不再幼稚的我却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了。记得是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乘坐的一辆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此时,门口只有一只安静的油锅,于是我走进店内。我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他求地交给了这店、这柜台。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四十来岁。

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小时候我常在这买馃子。我说。

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

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

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

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您……

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再看我。

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的喇叭响了,车子已经修好,司机在催我上车。

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又为我和她那无法契合的对话感到没趣。但我忘不了她那声意外的,和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个陌生人对她的赞美。

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个小吃店。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

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动机。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为着用这一份陌生的感激,再去唤起她那爱美的心意。

当你克服着虚荣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里处处会充满陌生的魅力。

(选自《铁凝文集》,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炸馃子姑娘的美让“我”深受震撼,她让“我”自惭形秽,同时“我”决意要学着她的样子,美好地成长。

B. 小吃店是“我”与“炸馃子的姑娘”的连接点,小吃店不仅记录了“她”的变化,也在跨越时间的叙述中见证了“我”精神世界的成长。

C. 我”后来到店里和“炸馃子姑娘”虽然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我”和她之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交流,她只是在敷衍应付,答非所问。

D. 多年后“我”想告诉那姑娘“我”当初对她的崇拜是想在她身处困境时激励她帮助她。

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示了“我”内心的情感变化,展现了“我”对“美”从觉醒到渴望再到追求的过程。

B. 本文采用顺叙、插叙、倒叙等多种叙述方式讲述了少年的“我”受到一位陌生的“炸馃子姑娘”的影响,又在多年后影响了这位“炸馃子姑娘”的事。

C. 文章讲述的是平常的人和事,却从中挖掘出了深刻的思想,这种平中见奇的写法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D. 本篇小说与《哦,香雪》有着相近的风格,语言充满诗意,情节跌宕起伏,不仅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体验。

7. 有人认为本文题目可以换成《炸馃子姑娘》,你觉得哪个标题更好?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Ⅲ(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小题。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于1982年移居纽约期间所作)

8. 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写出了当时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诚实与淳朴。

B. 诗歌开头“记得”让作品充满了回忆感,使全诗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C. 长街黑暗无行人”既是黑乎乎的“长街”的生活实景,也是对当时惨淡时局的巧妙展现。

D. 日色”“车”“马”“邮件”的意象组合,表现了马车在落日余晖中载着邮件慢悠悠走动的画意。

9. 如何理解“从前的锁也好看”?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进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贵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粱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耶?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贵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B.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贵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C.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贵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D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贵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族,一种说法是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

B. 髡钳,古时的刑罚,髡是去发,钳是用铁圈束颈。这里指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

C. 郎中,本文指的是帝王的侍从,俸禄只有三百石,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荣宠。

D. 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者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处于窘境。后来刘邦召见他,授予他官职,可以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

B. 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给他穿上粗布的衣服,用一辆运棺材的大车把他送给周氏。周氏把它买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C. 季布四处躲避,惨况堪比伍员。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曹丘生让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

D. 季布名闻天下,曹丘生出力不少。经过曹丘生的不断宣扬,楚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芣苢》中用重章叠句法,多次写芣苢茂盛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写采摘过程中,从茎上成把地握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3)杨万里《插秧歌》以农夫插秧顾不上休息来表现插秧季节繁忙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0分)

15.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隙(xià    秆(jīng    慰籍    磐竹难书

B. 花蕊(    心(zhōng    催残    霞蔚云蒸

C. 入(    钉(mǎo    消溶    无与伦比

D. 鸣(xiāo    膏(zhī    甘霖    如鲠在喉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吕(音律的统称)   (遍布)江        恼(生气)

B. 浪遏(阻止)飞舟      (达到)于至善        激扬(激浊扬清)

C. (正值)同学少年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薄言有之(取得、获得)

D. 挥斥方遒(边界)      莳未匝(布满、遍及)        我于城隅(等待)

17. 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选文】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A.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D.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8. 学校对面新开了一家以高中生为对象的书店,请你为这个书店起个店名,既要突显这个书店的特点,又要有文化意蕴。要求:店名出自文化经典,并陈述理由。

1)取名:

2)理由:

四、写作(5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牵挂,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份情,或者一个未完成的心愿……我们甘心为他(她、它)或喜或悲,因为他(她、它)使我们的生活有了期待,使我们的生命有了重量。

请以“那一份牵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2)以记叙为主,适当议论抒情;(3)不得套作抄袭;(4)不少于800字。

陕西省宝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