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亚洲人民的团结和友谊
——习近平主席为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侧记
秋分时节,之江大地丹桂飘香;雷峰塔下,西子湖畔烟雨蒙蒙。
“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美丽的西子湖畔,共同迎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
9月2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子宾馆漪园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
11时45分,巨幅山水画《水光潋滟晴方好》前,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热情欢迎各国贵宾,同他们一一亲切握手、互致问候,并合影留念。
在《和平——命运共同体》乐曲声中,习近平主席健步走上讲台,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今天是中国农历的秋分节气。在这个寓意丰收和团圆的日子,亚运会圣火将再次在中国点燃。”
回顾筹办亚运历程,讲述中国办赛理念,习近平主席以“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阐释杭州亚运会之于亚洲、之于世界的时代价值,彰显以体育为媒促进人类进步的深邃思考。
“以体育促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诞生的亚运会,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几十年来,亚运会在总体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中见证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也记录下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与亚洲、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坚实步伐。
宴会上,承载着中国人民集体记忆的北京亚运会歌曲《亚洲雄风》和杭州亚运会主题曲《同爱同在》,传递着中国推动亚洲各国团结自强、命运与共的不变初心。
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亚洲和平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作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习近平主席的坚定宣示,寄托着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共同守护和平家园的殷殷期待。
“以体育促团结”——
杭州亚运会吸引了亚洲各国各地区运动员踊跃热情参与,参赛人数、项目设置、总体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不少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将其列为今年最重要的赛事。本届亚运会,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实现“大团圆”。
“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些亚洲谚语讲述团结合作的亚洲价值理念。杭州亚运会的盛况向世人昭示:纵使国际和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亚洲人民对友谊的珍视、对团结的向往不可阻挡。
开幕前一天,习近平主席会见了老朋友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高度评价中国政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重要贡献,表示“当前世界面临地缘冲突等各种困难,国际奥委会致力于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赞赏中方为此采取的正确立场”。
宴会致辞中,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践行‘永远向前’的亚奥理事会格言,把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
“以体育促包容”——
宴会上,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浙江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演奏了《采茶舞曲》《东帝汶欢迎你》等富有各国特色的乐曲,汇聚成亚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和谐交响。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杭州亚运会上,一个个富有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展现着亚洲文明的自信、包容与开放。
“我们要以体育促包容,增强文明自信,坚持交流互鉴,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习近平主席道出体育与文明的深刻关联。
杭州,自古就是人文鼎盛、文明交融之地,既被宋代欧阳修称赞“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也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向国际贵宾盛情介绍本届亚运会主办城市所在的浙江省:“浙江坚持改革开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
今日之江,照鉴中国发展不凡历程。习近平主席曾在浙江工作多年。在习近平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浙江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开拓精神和奋进实践,书写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为亚洲和世界打开观察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的一扇窗。
“祝愿大家在诗画浙江度过难忘的时光,在亚运会圣火下留下美好的记忆。”习近平主席真诚的话语打动人心。
在这个丰收和团圆的时节,习近平主席和国际贵宾共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盛会,续写新时代中国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新华社杭州9月23日电(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闻的主标题高度概括了习主席发言的中心思想,副标题补充说明了习主席发言的背景。
B.新闻首段的对偶句既交代了杭州亚运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也颇具文学色彩。
C.亚运会的开幕时间定在寓意着丰收和团圆的秋分节气,寄寓了我们对亚运会的美好祝福。
D.“稳定锚”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亚运会对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亚运会是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的。亚运会能见证“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说明亚洲几十年以来一直是和平稳定的。
B.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支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上的巨大贡献。
C.浙江被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它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也建设出共同富裕示范区。
D.体育与文明有着深刻关联,亚运会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既能展现出亚洲文明的特点,也要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3.下列选项,不适合放在原文用来介绍杭州的一项是( )(3分)
A.《望海潮》柳永(北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B.《忆江南》白居易(唐):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C.《石头城》刘禹锡(唐):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D.《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北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4.文本报道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请简要说明此则消息在报道事件时有哪些特点。(4分)
5.文本记录了习近平主席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上的发言,请结合开幕词的特点,梳理习主席发言的基本内容。(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上(节选)
徐则臣
先听见波浪拍击船帮的声音,意大利人小波罗①醒来。头脑昏沉,四肢极不清爽地酸疼,肉肉地,闷闷地。窗外传来悠远高亢的说话声。他尝试着扒住窗框。
无数的中国人正在挖河筑堤。男人们一例短打②,辫子缠在头上或者脖子上;年轻的裸着上身,裤子卷到膝盖处;有穿草鞋的,更多人打着赤脚;牵绳的,测绘的,挖土的,抬泥的,推车的,拉车的,下桩的,打夯的,穿梭往来,不亦乐乎。当官的挺着肚子站在高处,陪同者伸直手在比划,风吹起他们的衣角和胡须。也有女人出没其间,拎汤罐端瓷碗,给干活儿的男人送水送饭。河道宽阔,堤岸高拔,新鲜的泥土敞开在他们脚下。他听不见河工现场琐碎的嘈嘈切切,却在整个场面之上发现了一曲整饬昂奋的合唱,既欢快,又劳苦,仿佛滚沸的巨型大锅里升腾起的雄浑蒸汽,但他听不懂。他很想听懂。他犹豫一下,敲响了身后的舱壁。
谢平遥③来到隔壁。跟着窗外的节奏,他给小波罗翻译出来:
嗨!嗨——/甩开臂膀挺直腰/脚步走稳好登高。
嗨!嗨!嗨——/你也挑来我也抬/取出河土垫河崖/河堤修得高又宽/土掩大水保家园。
嗨!嗨!嗨——/头号大筐装满尖/运河挖得深又宽/南北二京好行船/大船装来江南米/小船又运青竹竿/抬上堤坝筐放稳/筐筐箩箩莫要慌。
嗨呀嗨!嗨——嗨!
原来是运河蜃景。一阵风起,清晰的场景很快模糊了;再一阵风,蜃景消失了,南旺湖碧波荡漾。
小波罗的伤口出现了白中泛黄的脓点。
到沧州,找了一个在当地相当著名的郑大夫。这位南洋学成归来的西医把辫子塞到白大褂里头。“要我看,咱们大清国就一直没找对跟洋人打交道的方式。要么暗通款曲,私下里能穿一条裤子;要么转过身就翻脸。要不是各地的教会医院都被毁了,迪马克先生的这点小毛病怎么会拖延成这样?还有用义和团对付列强,怎么想的!你们知道吗?”他把脑袋伸到谢平遥面前,近得谢平遥能数得出他两道稀疏的眉毛一共有多少根。“听说去年义和团进京,端王特意把义和团的大师兄们招去,给皇太后表演刀枪不入的神功。表演完了,皇太后当场嘉许。等大师兄们走了,荣禄问太后,您信吗?太后说,把戏是假的,几十万条精壮汉子是真的,打起来,可以用他们去堵洋人的枪眼嘛。”说完了,他大笑不止,一直笑到眼泪流出来才停下。
谢平遥被笑蒙了,这传闻好笑吗?“那郑大夫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与列强的关系?”
“我哪里知道?肉食者鄙,这事不该我干。想必谢先生知道?”
“惭愧,在下才疏学浅,岂敢置喙。”
“那谢先生的意思是,不懂就得沉默,听之任之?”
“在下绝无此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跟郑大夫一样赞成顾炎武先生的观点。”谢平遥不喜欢此人夸夸其谈,但对方言之成理。他倒是发现自己这些年懈怠了,愤怒与激情因为无奈而日渐消磨,而长途水路上,单一的生活与景观更加剧了这一消磨。他在大夏天里打了个激灵。
可是,服下药后的第二天小波罗出现频繁的抽搐。他让谢平遥把大家都叫到床前。
他让孙过程和邵常来把他扶到半躺着。“说实话,在受伤躺倒之前,运河对我,就是一个东方古国伟大的壮举和奇观而已,上了岸三分钟我就会彻底忘掉。受了伤动不了了,从济宁开始,一天二十四小时跟这条河平行着躺在一起,白天听它涛声四起,夜晚听它睡梦悠长,我经常发现,我的呼吸跟这条河保持了相同的节奏,我感受到了这条大河的激昂蓬勃的生命。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
“遗憾的是,刚发现喜欢上这条河,我就不行了。我不甘心。我想把这条河完整地走一遍,完整地走上两遍、三遍、十遍、二十遍、一百遍。”
小波罗凶狠地连抽几口烟,接连着咳嗽了好几声。
“如果运河是个人,我真想问问它,为什么不能让我多活几年?运河说话了:该来就来,该去就去,就像河水一样。我突然就明白了,对死应该跟对生一样决绝,对生也应该跟对死一样坦荡。所以,我把各位招来,借这个机会跟各位告别。”
小波罗闭上眼,又睁开了。“我所有行李都在这里,”他说,“就作为礼物送给各位了。”
陈婆先哭出来。接着是邵常来。老陈也跟着揉眼睛时,谢平遥就让大家散了。
小波罗:“请将我葬在通州的运河边上;随便哪个地方,务请在运河边上。拜托了!”他伸出嶙峋的手,皮肤上爬满死亡的黑影。
“我答应你。”谢平遥握住他的手。
窗外是运河琐细的涛声。蝉在岸边的杨柳树上嘶鸣。
小波罗缓缓地闭上眼,此后再没有睁开。
并肩行驶的一艘官船上有人在谈漕运。一个说:“这怕是最后一趟了。”另一个说:“果真要废?”“宫里传出的消息。”
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这一年七月二日,即公历8月15日,光绪帝颁废漕令。七月二十五日,即9月7日,庚子国变,签订《辛丑条约》。
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这一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8月4日,意大利人保罗·迪马克死在通州运河的一艘船上。
(有删改)
【注】①小波罗:即保罗·迪马克,他受到马可·波罗的影响,怀着对美好中国的期待来到中国,与同船的谢平遥、邵常来、孙过程等人,从杭州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经历与见识了船上人家、兵马劫匪、纤夫官员……遭遇了人生所能遭遇的一切,将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转化为一个耳闻目见的中国。②短打:古代一种为劳作方便而穿的便服。③谢平遥:清朝翻译官。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一个清末旧式知识分子,谢平遥尽管曾心怀家国,但面对乱世,最终还是放弃了内心的理想与追求。
B.“该来就来,该去就去”,小波罗彻悟: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他在心理上基本认同了顺随自然的生命哲学。
C.小波罗临死前,说了一番话,然后把所有行李送给了其他人。这不仅见其善良,也见其面对死亡的坦然。
D.谢平遥与郑大夫的对话侧面揭示了大运河由盛转衰的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无力抵制列强的入侵。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北上”为线索,各色各样的小人物因“运”而聚,有意大利人、清朝官员、普通百姓和南洋学成归来的西医。
B.通过对郑大夫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可见普通民众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和找不到解决方案的无奈。
C.“窗外是运河琐细的语声。蝉在岸边的杨柳树上嘶鸣”两句,以声衬静,也衬托了小波罗即将死亡的哀伤。
D.在小说的结尾,小波罗之死、大运河的废漕与清政府的衰颓形成了一种映衬,具有深刻的思想隐喻。
8.小说详细描写“运河蜃景”,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9.讲故事有多种叙述视角,既有小说创作者的叙述视角,又有小说中人物的叙述视角。请简析文本的叙述视角及好处。(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古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
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尊师》)
材料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节选自《礼记·学记》)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填写。(3分)
勿A已者B则C好D学而不厌E好F教而不倦G其惟H此邪!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爽,文中是“丧失、失去”的意思,与《促织》“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中的“爽”意思相同。
B.君,指统治、治理,《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中“目”的意思是“递眼色”,二者用法相同。
C.太学,汉武帝时期在京师设立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其名称始于西周,上古时的太学用于布政、祭祀、学习等活动。
D.尸,指古代祭祀时端坐在神位上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引申为占据位置,不做事情,“尸位素餐”中的“尸”即为此意。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习虽然不能让人增加什么,但可以使人耳聪目明,理性清醒,天性通达,所以等于学习的表现是能够保全天性,使它不受到伤害。
B.孔子评价自己乐于学习而不会满足,喜欢教导他人而不知疲倦,是为了对子贡说明自己有匡正天下的远大志向,并具备了有利条件。
C.“教学相长”在材料中是指教师要不断在书本知识和教育实践中学习,在这两种方式的相互推动、相互作用下,教师才能够不断进步。
D.当好教师的标准是知道最高境界学问的难易,懂得分辨美丑,这样才能多方面引导学生;教师还要善于释疑解惑,给予学生思考空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2)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14.两则材料都侧重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①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②兮!
【注】①七:虚数,言衣之多。②燠(yù):暖热。
15.下列对《诗经·秦风·无衣》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战前动员令,语言明白晓畅,情感充沛,极富鼓动性。
B.诗歌运用重章叠唱的表达形式,显示出一种矫健而爽朗的风格。
C.每章开头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充满无奈与愤怒。
D.“同仇”“偕作”“偕行”从情感、态度上升到行动,语意不断递进。
16.有人说,这两首诗题目、开头方式、章法结构皆相同,然而思想内容却完全两样,请加以分析说明。(6分)
(二)情景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观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写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却可以万古长青。
三、语言文字应用(19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2小题,9分)
如果有人问,______?北方人的答案绝对是——任何节日。没有什么节日、重要的日子,是一顿饺子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再来一顿。
北方人对饺子可能有一种特殊的刻在基因里的执念:逢年过节要吃饺子,出远门要吃饺子,冬至要吃饺子,头伏也要吃饺子……饺子就酒,越吃越有;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送行的饺子接风的面。仿佛任何节日如果没有饺子,就不配叫做节日。这在许多南方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为什么总是饺子?
饺子之所以能深刻影响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与历史和现实中的农业生产密不可分,且深刻地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中国的饮食版图中,南米北面、南甜北咸是最常见的格局:秦岭——淮河线以北降水相对较少,主要种植粟、麦等旱地作物,______,主要种植水稻等水田作物。
更有意思的是,吃饭经常是一项集体活动,______,而饺子的咸鲜口味就成为了一项共识选择。另外,饺子还可以是维系情感的纽带。梁实秋在《饺子》里描述的“小康之家要吃顿饺子,要动员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然而亦趣在其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18.下列句子中的“要”和“小康之家要吃顿饺子”中的“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要动员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
B.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
C.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D.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故都的秋味。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落叶拥有着无限生命。“秋风秋雨愁煞人”,对落叶来说却是它的“______”,是它的“诗和远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化作泥土不但是为了走向死亡,不但是生命的无奈,而且要在宁静中抵达洋溢的希望。它与今天的美好告别,是为了今后的从容走过。它欢快地俯冲进大地母亲的怀抱,用破碎的身躯发出了对人类______的讥讽。
年年轮回,一生仰望。落叶是人类的导师,告诉人们如何平静地走过自己的每一个季节。
像婀娜多姿的舞者,优雅从容;脱离母体时会有一声轻微的脆响,那是远行时的咏叹。每一片落叶的声音都不相同,一样的是无怨无悔和______。落叶没有高贵和卑贱的分野,在天道轮回中都是骄傲的精灵。和凤凰涅槃一样,叶落归根,落叶的灵魂才能重回母体并且渐次厚重。零落成泥碾作尘,新生才会更加______。每一片落叶上面,都清晰地刻画着生命的意义和灵魂之旅,读懂了它,就不再茫然,就能承载生命的重量,不知不觉地安静下来。读懂了落叶,幸福就变得简单,忧伤就会悄悄离去;只要天地一片清明,就会有英雄的气质和力量。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花前月下 多愁善感 义不容辞 丰满
B.花前月下 柔情似水 义无反顾 丰满
C.良缘佳偶 柔情似水 义无容辞 丰盈
D.良缘佳偶 多愁善感 义无反顾 丰盈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化作泥土不是为了走向死亡,不是生命的无奈,而是要在宁静中抵达洋溢的希望。
B.落叶化作泥土不是生命的无奈,不是为了走向死亡,而是要在宁静中抵达洋溢的希望。
C.落叶化作泥土不是为了走向死亡,不是生命的无奈,而是要在宁静中抵达洋溢的希望。
D.落叶化作泥土不但是生命的无奈,不但为了走向死亡,而且要在宁静中抵达洋溢的希望。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电影魔方》曾评出好莱坞“电影十大硬汉”形象,其中包括成龙、史泰龙、施瓦辛格等影视明星塑造的英雄人物。
材料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级本科新生邢益凡,确诊为LAMA2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如今18岁的他,只有18公斤重。但先天不健康的躯体,没有阻止他学习的步伐,他不放弃自己,2021年以645分的成绩被录取。“做中国的‘霍金’,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世界”是他的志向。
材料三: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身上体现了一种硬汉精神,“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硬汉精神”的理解。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
陕西省宝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大庆石油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阶段考试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田家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河北省沧州市四县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四川省威远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山西省三晋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检测一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河北省沧州市四县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