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四川省威远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word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4-10-28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是中国儒道文化精神的两大基石。“道”与“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不同,具体方法不同,但是所彰显的社会价值观则基本相同。

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又是现象存在的本体。

道,表现在价值原则上是“上善”。上善,就是至善的道德。万物中,水最能体现道德之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表现在社会行为上是“无为”。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像水那样为而无为。社会行为的核心是“治国治身”。治国顺乎民性,修养生息。治身以学养性,行循自然。

道,表现在主体性情上是“复性”。复性,就是回归于本然之性。本然之性至真至纯,是圣人道德境界的标志。出乎本性的道德是“上德”,迫于外在规范的道德则是“下德”。

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又是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

仁,必须形之于“德”。仁,是心性修养的一种抽象存在,必须以道德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所以,孔子既将仁作为人生矢志不渝追求的道德目标,又将仁作为人生修养的道德品质,其核心是“爱人”“济众”。仁与德,必须表现在博爱与正己之间。

仁,必须导之于“礼”。自由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秩序建构是社会存在的必然前提。孔子既强调“克己复礼”,自觉遵守秩序;也热爱生命自由,在不越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人生。仁与礼,必须落实于自由与规范之间。

仁,必须成之于“行”。“仁”是君子精神世界的支点,但必须落实到人生行为之中,才能彰显其意义。孔子将君子之道概括为“不忧”“不惑”“不惧”,并强调唯有仁者、智者、勇者才能做到。仁与行,必须落实于精神与生活之间。

综上所论,“道”和“仁”都立足于救世,因而构成辩证性关联。老子论“道”,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孔子论“仁”,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在理论逻辑上,老子从道德人心的角度,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孔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二者构成理论上的互补关系,价值观上的辩证性关联。

  (选编自光明日报《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

材料二:

中国有着悠久的知识分子传统,可以在儒道文化中找到根源。

儒家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儒家知识分子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中坚力量,儒家传统文化最深刻的形塑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给他们的性格特征、价值理念、精神人格等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具体来讲,儒家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儒家知识分子对自我修养的极端重视。

以上可以说是儒家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上的正能量,但是儒家文化也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是根深蒂固的忠君颂圣意识使知识分子很容易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奠定了儒家士人忠君的理念,君王如果不行仁政,士人臣子只能劝诫、谏言,无论如何不能有不忠之心。

道家思想对中国知识分子身份建构的影响:如果说儒家思想使中国传统士人成为立法者和合作者,那么道家思想则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带有更多的避世者和逍遥者的色彩。

首先是道家的“无为”思想使士人在不得志之时可以避世者自居。从积极的一方面说,“无为”的思想使传统士人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但是另一方面,道家的“无为”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道家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使中国知识分子很容易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审美自由人格的塑造。与儒家重视社会伦理不同,道家更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引导人们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才能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

道家对审美自由境界的追求影响了无数在儒家仕途上艰难前行的士人,从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到钟情山水的谢灵运,从旷达超然的苏东坡到一心报国的陆放翁,道家思想成为儒家最好的补充,为士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庙堂与山水之间,入仕与隐逸之间的挣扎和苦闷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使他们获得了心灵的平衡和慰藉,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分裂的人格”弥合起来。

(选编自人民网《儒道传统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的“道”和孔子的“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和具体方法不同,但二者都立足于救世,相互补充,互为辩证。

B.老子的“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孔子的“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二者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影响均利弊共存。

C.道家思想使知识分子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导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成为避世者和逍遥者。

D.儒家重视社会伦理,而道家更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它引导人们在自然山水之间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心灵自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道,表现为“上善”“无为”“复性”,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

C.仁,必须形之于“德”,导之于“礼”,成之于“行”,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

D.儒道互补,彻底解决了古往今来士人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庙堂与山水之间的矛盾与纠结。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语句能诠释“儒道融合”的一项是(3分)(     

A.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你认为儒道两家的思想分别可以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孔子的自白

顾 随

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来:

——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

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叶公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在的确是老了。跟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长沮、桀溺、丈人、晨门诸人的话——吃得也着实不少了。他的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抢白叶公的话,已经来到嗓子里,又用力地咽了回去。

子路想起这叶公就是相传有着好龙的奇癖的叶公,他的居室的墙上,所使用的器具上,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龙。

于是天龙们被他的至诚所感动,居然有一条肯从半空中落在叶公的庭院里。

但想不到的是叶公吓得面无人色,一头扎在床底下,紧闭了眼,又用两手死劲握住两只耳朵,浑身战栗着,泪和鼻涕流满了他的面颊,又沾湿了他的胡子。

龙于是伤心了,一个焦雷,震破了屋顶,它乘着云又回到半空去了。这个焦雷,据说不是龙的怒吼,乃是龙的叹息。

这询问“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物”的叶公,便是好龙而被龙吓坏了的那个叶公。

——他这样好名而不务实的懦夫,也有打听圣人的为人的资格吗?子路这样想。

子路于是装作没有听说,昂然地走出去。

叶公的青脸几乎变成铁色,手脚似乎战栗得骨肉都要散开了的样子。他是愤怒,还是羞愧呢?那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一个清秋的早晨,金黄色的太阳照着逆旅庭院中那棵银杏树的金黄色的叶子,而且那叶索索地抖着,仿佛太阳的光线在上面跳舞。

在这样的晨间,孔子早已起来盥漱多时了,他正在楚国逆旅的屋子里伤感着呢!

——老了哇!真是老了哇!有好些时候,不曾梦见那位老圣人周公了!真是老了哇!梦也没有了呢!而且……而且……这趟南游,又是白跑了腿啊!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么?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

孔子想到这里,他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他那为了读《易经》写《春秋》而老花了的眼睛炯炯地注视着对面的墙上,似乎看见一种东西——环绕着侍立的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子路蓦然说起话来了:

——先生!像叶公那样的人物,也要向我打听先生是如何的一个人呢!

孔子把注视着辽远处的眼光立刻收回来,在弟子群里找到了子路。

——你同他说了些什么呢?

——我同他说些什么呢?无论如何说,像那样的人,是不能了解先生的伟大的人格的,我昨天什么也不曾同他说哩!

孔子有些怃然了。

——由呀!你总是这样执拗,你便告诉他又有什么妨害呢?你大概也觉得他好龙而又被天龙吓得生了病,有些滑稽,所以才厌恶他的为人吗?他好假的龙,岂不比那用了笼子装着鸟儿或用手牵着小狗儿的人们强得多吗?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由呀!你是太执拗了!你宿在石门的那一夜,那晨门曾讥讽过我了,你也不曾同他辩驳;长沮、桀溺在你问津的时候,也曾说过许多不满意于我的话,你对于他们也不曾说过什么;那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晨门、长沮、桀溺——都是深知我的人们,都是了解我的主义和行为的人们呀!便是前几日,此处的接舆不是也在我的车前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歌儿跑着过去了吗?我当时虽然想着同他说话而不能,然而我是不懊悔的啊!我不能使他变为我,犹之他不能使我变为他,我而今是第一次来到楚国,很愿多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心迹。由啊!你为什么不答复叶公呢?他是一个富于好奇心而且不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的人呀!

子路遭了先生的抱怨,心里有些着慌了。

——同他说些什么呢?先生!

——你说:我们的先生,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忘掉了忧愁,而且不晓得什么叫作“老”哩!

孔子说这句话的时节,眼睛又从子路身上挪开,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又看见那种众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但是子路听了方才的话,却分外地替先生伤悲。先生周游列国已二十年了,到处受人家的欺侮与嘲笑。还用得什么功哩?欢喜从何而来呢?但是“老”的确来了——先生的两鬓和胡须实在白得令人恐惧,便是颜面也干枯得有如树皮了!但是先生还不知老,也许是先生不好照镜子的缘故吧。

孔子的眼光,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看那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第五期,署名葛茅。有)

6.下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   ) (3)

A.叶公老先生尊称孔子,但外的意思,是将孔子看作庸凡之人,缺少孔子的礼敬尊崇,果惹了子路。

B.小依据叶公好一典故,用漫画式笔法描叶公到天龙时的狼相,含蓄表达了作者好名而不务实者的嘲

C.子路不屑于回答叶公,孔子却认为可借此明心志,小说这细节刻画了徒的不同形象,也示了世需要机的道理。

D.作者采用故事新的形式,取《论语》的有关记行大胆的糅合造,使小达到了史真艺术的高度融合。

7.下列与文本有法,正确的一 (   ) (3)

A.本文所刻画的子路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路形象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常常受到孔子批莽好勇之人。

B.文中以那叶索索地抖着暗写叶公,与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都运用双手法。

C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之者孔子只有讥讽

D.文中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得恐怖呢象,在小雷雨》中也有反映。

 

8.小中孔子的弟子所不能看西指什请简明。(4)

 

 

9.小孔子的自白来塑造孔子形象,这样处理有什请简要分析。(6)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存亡祸福,其在身。夫不诫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

魏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时韩、魏与秦孰强?”对曰:“不如秦强。”王曰:“今时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孰贤?”对曰:“不如孟尝、芒卯之贤。”王曰:“以孟尝、芒卯之贤,率强韩、魏以攻秦,犹无奈寡人何也;今以无能如耳、魏齐,而率弱韩、魏以伐秦,其无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然”。申旗伏瑟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六晋之时,智氏最强,灭范、中行氏,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之城,不满者三板。智伯行水,魏宣子御,韩康子为骖乘。智伯曰:‘吾始不知水可以亡人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魏宣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宣子之足,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今秦虽强,不过智氏;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阳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时,愿王之必勿易也!”于是秦王恐。

齐顷公,桓公之子孙也。地广民众,兵强国富,又得霸者之余尊,骄蹇怠傲,未尝肯出会同诸侯,乃兴师鲁,反败卫师于新筑。轻小嫚大之行甚。俄而晋、鲁往聘,以使者戏。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大败齐师,获齐顷公,斩逄丑父,于是戄然大恐,赖丑父之欺,奔逃得归。吊死问疾,七年不饮酒,不食肉,外金石丝竹之声,远妇女之色,出会与盟,卑下诸侯。国家内得行义,声问震乎诸侯。

晋文公出亡,修道不休,得至于飨国。文公于是悯中国之微,任咎犯、先轸、阳处父,畜爱百姓,厉养戎士。四年,政治内定,则举兵伐卫,执曹伯,还败强楚,威震天下。明王法,率诸侯,而朝天子,莫敢不听,天下旷然平定,周室尊显。文公于是霸功立期至意得汤武之心作而忘其众一年三用师,且弗休息,遂进而围许,兵亟弊,不能服,罢诸侯而归。自此而怠政事,为狄泉之盟不亲至,信衰义缺,如罗不补。

(节选自《说苑·敬慎》,有删减)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断句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在答题卡上。(3分)

文公于是霸A功B立C期至D意E得F汤武之心G作而忘其众H一年I三用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要在身”的“要”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要”含义不同。

B.“当六晋之时”的“当”与《兼爱》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含义相同。

C.“乃兴师伐鲁”的“伐”与《<老子>四章》中“自伐者无功”的“伐”含义不同。

D.“则举兵而伐卫”的“而”与《<论语>十二章》中“人而不仁,如礼何”的“而”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秦昭王认为,韩、魏两国臣子无能,国力衰弱,根本无法奈何秦国,申旗对此并不赞同,并以晋国智氏被灭提醒秦昭王勿掉以轻心。

B.智氏灭掉范氏、中行氏后,又率领韩、魏两氏围困赵襄子,决开晋水冲灌晋阳城。韩、魏联合起来反叛智氏,智氏身死国亡。

C.齐顷公被捕,在丑父帮助下回国后,关切民生疾苦,励精图治,不与享乐,在外参与会盟,使诸侯在齐国之下,声威震动诸侯。

D.晋文公任用贤臣,养护百姓,精练战士,他出兵讨卫伐曹败楚,彰明王法,率诸侯朝拜天子,使地位衰微的周王室尊崇显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

 

(2)晋文公出亡,修道不休,得至于飨国。

 

14. 齐顷公和晋文公两人在“诫、思”方面均有不足,请简要概括他们的共同表现。(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书愤二首(其二)

陆游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注]①的博:又作“滴博”,山岭名,在四川理番县东南。这里泛指川陕。②皋兰: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面。③关河:泛指边塞之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岁月流逝,诗人面对镜子,发现鬓发残损,但自己的一颗丹心依旧,壮志还在。

B.颔联,诗人感慨自己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是悲愤常在,诗人还想着手握宝剑杀敌。

C.“远戍十年临的博”,诗人回忆往事,自己曾驻守在遥远的的博岭前哨将近十年时光。

D.“壮图”,指壮丽的图景。诗人宽慰自己,无法在战场上驰骋,就欣赏皋兰的美景吧。

 

16.诗歌颈联和尾联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                                      ”两句从正面强调了君子好学的标准。

(2)《大学之道》中,写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够处事合宜的句子是“                                         ”。

(3)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两句与《<老子>四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通胀问题日趋严重,甚至创40年新高。美国通胀率是其前期极度宽松货币政策、自身经济结构问题和政策失误的集中体现和严重后果。

近年来,美国大搞贸易保护主义,肆意增加关税,导致从海外进口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不得不为此买单。美国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发起了对俄的单边制裁,对全球能源、金融、粮食造成了巨大冲击,加剧了通胀程度。应对通胀问题,美国需要的是找准病灶、   _。但美联储却寄希望于通过单一的利率政策来抑制经济过热以解决通胀难题,反而给美国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

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命运_,美国在制定货币财政政策时却只顾自身眼前利益。美国媒体将美联储大举加息的做法称为“美元微笑”。面对“高烧”,加息政策真的能挽救世界经济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美元往往在美国经济强劲或疲弱的两个极端升值,美元升值将促使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最终令不少国家蒙受恶性通胀和资本外流的双重冲击,恐将世界拖入更大危机。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高考考场上,紧张或许在所难免,      ①     。在心理学中,压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倒U型曲线来解释。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随着压力的逐步提升,反而能够逐渐激发出人体潜在能力,行动和思考的效率随之提升。所以适度的紧张对考生来说是好事。

面对压力,紧张是正常现象,刻意追求过于放松的心态反而违背常理,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紧张焦虑的心态。      ②      ,都要允许一定程度的紧张存在,不要对放松心态过于执着。尤其是对家长来说,切忌一味地反复劝诫考生要放松心态。

高考从来都不只是考学生,      ③     。专家认为,高考期间家长要负责好“后勤保障”工作,给予考生一个独立、安静、不被打扰的备考空间就是对其最大的帮助。不要总是围着孩子问“你考得怎么样?感觉如何?”给予考生过多的额外关注,会给考生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高考期间家长更应该像往常一样,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和规律。只有父母的状态正常,考生才能用正确的心态去应对考试。

20. 下列句子中的“会”与文中加点的“会”,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祝福》)

B. 会享受的人,屋里放上冰箱,院内搭起凉棚,他就免受暑气的侵袭。(《北平的夏天》)

C. 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雷雨》)

D. 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榜样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人或事例。生活中,人们常以为,榜样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复制,也有人不以为然。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威远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word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