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焦作市博爱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4-10-06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固定的智力成果。判断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具有可版权性,绕不开对独创性概念的理解:若人工智能创作物不具有独创性,又谈何可版权性呢!

关于人工智能创作物版权问题的思考,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首先考虑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符合独创性标准的要求,而使其可被视为作品;其次,在前一问题的基础上继续考虑智能作品的归属问题,即究竟是将作品权利归属于人工智能设计者,还是所有者,抑或是使用者,甚或突破性地赋予人工智能这一新的主体。现有理论在独创性的理解上并不一致:或强调独创性是作者思想、情感、个性的反映,即从作者权角度去理解独创性;或直接从“独立创作”和“稍许的创造性”两个内涵来理解独创性:或主张仅需要关注结果而非过程,只要作品在客观上的表达并非“必然如此”即可。对于这些不同的理解,在人工智能语境下,核心问题在于是否仅仅采取客观标准即可。换言之,当人工智能创作物在表现形式上同人类创作作品完全一致,以至于如果该作品是由人类创作完成,则毫无疑问可以被授予版权时,我们是否根本无需考虑该作品的创作者是人工智能还是自然人的问题。而进一步的问题便是:产生作品的“创作”是否只能由自然人来完成呢?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3条第1款之规定,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即为创作,并未明确要求该智力活动必须是自然人所实施的。那么,从“智力活动”一词,是否能够推断出其暗含了对作品创作者必须是自然人这一内在的要求呢?毕竟,在传统认知中,唯有自然人才有“智力”。德国《著作权法》不承认法人为版权人,认为其不可能直接实施创作行为,坚持版权主体必须是那些给予作品独创性的人,即所谓“创作者原则”。

独创性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与现存的作品表达不一样。不一样只是外在的表现,其实质是经过了主观的思考,有了一定的构思之后,运用创作元素的一种能动的表达。但关键却恰恰在于,人工智能的思维模拟范围不断扩大,在功能上不断向人脑接近。例如,来自巴黎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Gaetan Hadjeres 和Francois Pachet 在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合唱歌曲上训练其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使用了352首巴赫的歌曲,将其转换成不同的音符,形成2503个作品,包括专业音乐家和音乐系学生在内的1600名听众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以为是巴赫本人的作品。类似这样的实例很多,最起码能够说明人工智能产物符合形式上的作品要件:第一,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第二,“表面”具有法律所要求的独创性;第三,具有可感知性和可复制性。即使不认为人工智能具有社会性,进而完成能动的生物过程,也不妨碍我们将其创造物作为一种可财产化的信息看待。

(摘编自易继明《人工智能创作物是作品吗?》)

材料二:

不管人们是否接受、看法如何,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开发,已经对人类的传统创作提出了挑战,已经在改变着人类传统的创作格局及其文艺观念,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是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段,提高了创作能力。人工智能用之于电影制作,则打破了电影基于照相的写实本体特征,能够使非现实的景观(如《阿甘正传》中阿甘跨越时空与三位美国总统握手的场面等)或不存在的事物(如《侏罗纪公园》中早已灭绝的恐龙等)成为真实生动的可视性存在,这自然也极为有效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

二是开拓了艺术想象空间。电脑创作是艺术质素与艺术媒介的随机性组合,可以不受人为理性因素的制约,故而由其程序运作而生成的诗句,呈现出的竟是更为奇异多姿的想象世界。这尤其表现在“电脑诗人”的作品中。如在刘慈欣创作的《作品28610号》中出现的“我多想水晶般晶莹地打盹”,在《作品第46号》中出现的“狂饮吧猜测吧冬眠吧抬头吧,弓形的新的一年”,在张小红的机器诗代表作《李白诗仙》中出现的:

太白的诗都如此张狂/如此沁园春/如此上九天

有时候/他的狂想掺了羊毫或狼毫的笔锋/一抖墨/浸透了宣纸/就白发三千丈/黄河入海流/壮壮烈烈醉倒华夏/太白以春愁下酒/太白听涛到秋悲去/太白抒情作意象/太白以浪漫推敲韵脚

电脑之作所呈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实际上,便正是这样一种意象性的文字符号随机组合的结果。而这样一类由自由联想性质的随机组合而生成的想象境界,对于人力创作的诗歌境界来说,无疑是有丰富与拓展之意义的。

三是促进了文艺观念的变革。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传统文学艺术观念中,“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是主体情感的表现”“内容决定形式”等,一直受到高度推崇与肯定。而电脑艺术,显然已不再是生活的反映,而是数字技术的产物;它也不再是情感的表现,而是随机选取组合已有符号库存的结果:它更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倒是形式在决定内容了。不论电脑创作达到的程度如何,这类探索至少可以为我们探讨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提供新的启示,有利于促进上述观念之变革。

    未来的科技发展,的确难以预料,但至少从我们更为了解的文学艺术领域的情况来看,这种悲哀与担心还是缺乏根据的,因为从人工智能在各个门类的创作活动及相关作品中,至今还看不到电脑能够完全代替人脑的任何可能性。机器性的电脑,至今也还没有创作出真正具有人性境界的作品。电脑与人脑,毕竟有着机械性与生命灵性的本质区别,电脑创作与人脑创作之间,尚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第一,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创造,是作者的创意(如意念、想象之类)物态化的结果,而计算机自身显然尚不具备独立的创意能力,其创意仍是来自程序设计者的人类。第二,个性化是人类文学艺术创作的生命,而已有电脑创作系统尚无个性可言,仍不过是对已有的艺术质素的模仿、复制与重组。第三,文艺创作不仅需要智能,更需要情能,即在人类的文艺创作活动中,不仅需要知识积累、生活积累,更需要情感积累。凡优秀作品,往往是“情动于中”的产物。而电脑本身则不可能产生情感,其创作素材只能是色彩或文字符号之类的存储,其作品只能是“机动于中”而不是“情动于中”的技术产物。

(摘编自杨守森《人工智能与文艺创作》)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创作者原则”强调版权应归属于给予作品独创性的人,并且由于对“智力活动”一词的认知推断差异,中国规定了法人不可以成为版权人。

B.独创性概念,鼓励创作者只要在作品的表达上追求匠心独运,就能创作出与存世之作截然不同的佳品。

C.人工智能系统生成的巴赫乐曲让一半以上专业者难以辨别,通过“类似这样的实例”,意在说明人工智能的艺术造诣超越人类。

D.材料一认为,尽管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作者不是自然人,但是因其产物符合形式上的作品要件,不妨碍它具有可版权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谈及“产生作品的‘创作’是否只能由自然人来完成”,可见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响到以自然人为主体的传统版权归属范畴。

B.从材料一可以推断出,虽然大猩猩能够进行简单的智力活动,但是大猩猩的自拍照不具有可版权性。

C.创作者将“非现实的景观”“不存在的事物”引入电影制作中,可能是创意物态化的结果,同时有效地丰富了电影艺术表现力。

D.“电脑诗人”作品中随机组合而成的新颖语句,表明想象能力对人工智能而言,不再是天方夜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电脑创作与人脑创作之间的鸿沟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建模软件的优化,计算机能够渲染出越来越精细的3D模型。

B.通过ChatGPT生成小说的故事情节、语言风格与主题设定趋同化。

C.通过电脑模型Sora生成的电影角色无法达到真人演员的真情流露。

D.“机动于中”的人工智能难以达成古人“怒而画竹”的创作动机。

4.根据材料一,下面表格空缺处内容填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话题

A

标准

现有理论

人工智能语境

反映作者思想、情感、个性

独立创作或具有稍许的创造性

B

仅仅采取客观标准

版权

归属

人工智能设计者

C

人工智能使用者


D

A. 关于人工智能创作物版权问题的思考           B.在作品的客观表达上有所区别

A.C.人工智能所有者                             D.无归属

A.5.近日,作家莫言在个人公众号上发布《AI的出现,会让文学消亡吗?》一文,以此探讨技术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引发了网络热议。请你结合材料,拟定回帖提纲,谈一谈作家如何不被人工智能取代。(7分)

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休  息

王愿坚

一个星期以前,将军带病来到了医院。他很想找点工作做做,可这里啥事也没有……想了好久,才想到写稿子的事。一年前,政治部约请他写一篇关于红军时期斗争生活的回忆录,可一直没有时间动笔。

“可是,写哪一段好呢?”

他想到了任局长。这位老战友,因为患着下肢麻痹,已经在这里休养好几个

“依我说,写我们那次休息倒挺有意思。就是你踢了我两脚的那一次。”

“踢你?”将军觉得茫然了。

“嘿,看你,打了人还不认账。1935年,在锁蛟岭,记得不?”他伸手摩挲着大腿,故意苦着脸说,“那两脚真够呛,就是这里!”好像那地方至今还在痛似的。

1935年、锁蛟岭,这熟悉的年代、熟悉的地名,把将军引进一个深深的回忆里……

这天,秘密交通员送来命令:要他们立即动身赶往武功山区,和大队会合。命令像钢钉砸在铁板上似的:必须在五天内到达!

但是,他们一离开根据地,就被敌人盯上了。和敌人纠缠是不行的,他们只得钻进山林,兼程前进。

最难耐的还是困倦。一连三四个日夜没有合眼,战士们像喝醉了酒,东摇西摆地走;稍微一停步,队伍里就响起了鼾声。

第四天,走上一道崖边时,一个战士因为睡得太沉,一失脚,掉下山沟去了。他不得不组织了一次阻击战,又伤了两个同志,才堵住敌人,派人下到山沟里,把这个战士找到,但他已经牺牲了……

“在那些日子里,我们不但有战斗的英雄,也有累死的烈士呢!”想着,将军不由得激动起来,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材料,而且有充分的信心能具体地写下来。但是,当时为什么决定休息的?什么时候打过人?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想着,他不由得说出了声,“我干吗打你嘛?”“嘿,不就是为了睡那二指嘛!”

噢,对了,这都是睡那二指的过。

那天下午,他们抬着战友的尸体,在树林里一阵疾走,暂时甩开了敌人,他们挖开碎石,把战友埋葬了。

当一切安排好,他喊了一声:“快走哇!”但是走出几步以后,却发现队伍没有跟上来。——刚才子弹在头上噬噬地飞着,他们还可以拼死战斗,这会儿一停下来,疲困却更强烈地袭击了整个队伍,人们有的已经睡熟了。

这里面就有副支队长任丕祥。他吃力地扶住一棵小杉树,焦躁地喊道:“老范,给我半个班吧!我去给大家争取点时间睡一睡!”

“不!”他和任丕祥一样焦躁。可为了睡觉而打仗,这不成;而且前面还有七八十里路呢。

“要不,就让大家稍微打个盹,只睡……睡二指就行……”任丕祥的话越说越低,眼睛合上了,腿像被抽掉了骨头,身子沿着树干慢慢地滑下来,蓦地,咕咚一声栽倒在地上,脸被石尖扎破了,殷红的血一滴滴地落到草梢上。口里还在

喃喃着:“稍微……二指……”

他睡得那么香,长长地打着鼾,脸上泛起满足的笑容。

他的心一阵紧缩:任丕祥是数得着的硬汉子,他都撑不住了,那……就在这一刹那,他大声地喊道:

“休息!”

事情已经过去了二十三年,将军却仍然能够回忆起当时复杂的心情。谁知道敌人什么时候到来?这每一分钟的睡眠是要用同志们的血来换哪!他应该为这一百多人,为明天的战斗负责,可是……

想着,他不由得瞥了任局长一眼。这会儿,他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文件,不时地在文件上批写着什么。后来发生的一切都清晰地记起来了:

他抽出一根枪探条,来到一个高高的山包上,把探条笔直地插进土里。一条影子斜斜地映在地面上。他伸出两指头按住地面,在阴影转移的方向二指远处画一条细线,凭经验,这是半个多钟头。

这时,他才觉得眼皮是那么沉重。

“就是困死也不能睡着了呀!”他找来了一节竹筒,接了一筒泉水,含上口水,朝天一喷,冷水像小雨似的洒下来,人清醒些了。可不久,眼前又变得云遮雾罩了。

就在这时,感觉有一簇黑点在晃动,他蓦地一惊,揉了揉眼睛,这才看清远处出现了一群人的影子。回头望了望那根枪探条,影子距离他画的线还有一指多。“狗东西,来得这样快!”他咒骂着,一面端起竹筒,撩起水湿着眼睛,一面向睡觉的同志们跑去。

他焦急地来到任丕祥身边,使劲晃着他的肩膀。他哼了声,翻了个身,咂咂嘴巴又睡着了。没有时间磨蹭了,他抬起脚向着任丕祥的腿上了两下,把手里的一筒水猛地泼到他的脸上。冷不丁打一个寒战,任丕祥醒来了。

“老任,赶快想办法把同志们弄醒,向苏家墟转移!”说完,他带着三个战士,迎着敌人跑去。

当他向敌人打出了第一枪以后,好大一会儿,他才看见队伍躜上背后那一道山岭……

一阵急骤的电话铃声,把他从紧张的回忆里拉回来。任局长正伸手抓着电话听筒:

“喂,噢,王部长,我是任丕祥……”

将军望着任局长那兴奋的神情。这一瞬间,想把这件事情写下来的愿望强烈地激动着他。他做了个要走的表示,便离开了庭院。

在走出大门的时候,他还听见任局长在大声地吵着:“……啥都不缺,就是缺点事干,给点工作!工作……”

回到宿舍,将军扭亮了台灯,拿出了纸,端端正正地写上了两个字:休息。随即头也不抬地写下去:

“我们常说:永不休息。这话并不确切。人是需要休息的。但这事对于战士说来,却有他们自己的方式!……”

一九五八年十月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6.A.任局长是将军红军时期的老战友,对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所以将军写回忆录就想到找他帮忙。

6.B.任局长建议写踢了他两脚的那件事,又做着苦脸,表明他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对将军有些不满但还是能够理解。

6.C.将军记不起什么时候踢过人,主要是时间太久远让他的记忆有些模糊,并且当时情况紧急,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此。

6.D.在任局长的帮助下,将军回忆起事件的详细过程,其中“睡二指”的情节让将军做出写“休息”这个材料的决定。

6.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6.A.本文从将军想找点事做写起,现在清闲的休养生活与过去紧张的战斗生活形成对比,突出将军无事可做的失落。

6.B.“命令像钢钉砸在铁板上似的”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突出命令的严肃、有力,为后文紧张的急行军做了铺垫。

6.C.本文详细描写任不祥的睡态,以点带面,凸显了整个行军队伍的疲惫状态,这促使将军决心让战士们“睡二指”。

6.D.本文以将军视角记述了一次战略转移的艰难过程,中间穿插了将军的心理活动,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身临其境。

6.8.王愿坚的小说虽写的是残酷艰苦的战争,但也充满了人情味。请简要分析本文蕴含的“人情味”。(4分)

6.

9. 本文在写将军的回忆时,几次插入了对现实中任局长的描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9.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三年,桓公将伐鲁,曰:“鲁与寡人近,于是其救宋也,寡人且诛焉。”管仲曰:“不可。臣闻有土之君,不勤于兵,不忌于辱,不辅其过,则社稷安。勤于兵,忌于辱,辅其过,则社稷危。”公不听。兴师伐鲁造于长勺鲁庄公兴师逆之大败之。桓公曰:“吾兵犹尚少,吾参围之,安能園我?”

四年,修兵,同甲十万,车五千乘。谓管仲曰:“吾士练,吾兵既多,寡人欲服鲁。”管仲喟然叹曰:“齐国危矣。君不竞于德而竞于兵。天下之国带甲十万者不鲜矣,吾欲发小兵以服大兵。内失吾众,诸侯设备,吾人设诈,国欲无危,得已乎?”公不听,果伐鲁。

鲁不敢战,去国五十里而为之关。鲁请比于关内,以从于齐,齐亦毋复侵鲁。桓公许诺。鲁人请盟,曰:“鲁,小国也,固不带剑,今而带剑,是交兵闻于诸侯,君不如已。请去兵。”桓公曰:“诺。”乃令从者毋以兵。管仲曰:“不可。诸侯加忌于君,君如是以退可。君果弱鲁君,诸侯又加贪于君,后有事,小国弥坚,大国设备,非齐国之利也。”桓公不听。管仲又谏曰:“君必不去鲁,胡不用兵?曹刿之为人也,坚强以忌,不可以约取也。”桓公不听,果与之遇。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践坛,庄公抽剑其怀曰:“鲁之境去国五十里,亦无不死而已。”左搭桓公,右自承曰:“之死也,戮死于君前。”管仲走君,曹刿抽剑当两阶之间,曰:“二君将改图,无有进者。”管仲曰:“君与地,以汶为竞。”桓公许诺,以汶为竟而归。桓公归而修于政,不修于兵革,自团辟人,以过弭师。

(选自《管子》,有删改)

材料二: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③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选自苏洵《管仲论》,有删改)

[注]①三年:齐桓公三年。②圉:通“御”,抵御。③威公:齐桓公。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兴师A伐鲁B造C于长勺D鲁庄公E兴师F逆G之H大败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疾:文中指快速,与《荀子·劝学》中“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

A.B.既:文中指已经,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既自以心为形役”的“既”意思不同。

A.C.均:文中指皆,都,与《出师表》中“将军向宠,性行淑均”的“均”意思相同。

A.D.固:文中指本来,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固”意思相同。

A.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A.齐桓公三年,齐桓公打算攻打鲁国,在制定决策上虽然有勇气和雄心,但是他不考量后果,不能听别人的意见,显得较为鲁莽,失败后仍然不甘心。

B. 鲁国请求会盟,齐桓公不听劝阻前往会盟,结果中计,鲁庄公用剑威逼齐国割让边境地区的五十里土地给鲁国,管仲提议答应鲁国要求,齐桓公同意。

B.C.管仲不少时候与齐桓公意见相左,结果证明管仲目光长远,心思缜密:材料二对管仲的评价与材料一管仲的表现不同,这是因为苏洵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B.D.材料一展现了齐桓公作为君主的复杂个性,他有固执已见、一意孤行的一面,但最终能反思自己的决策,并且精兵理政,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王。

B.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B.(1)君果弱鲁君,诸侯又加贪于君,后有事,小国弥坚,大国设备。

B.

(2)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

(2)

14.材料二中,苏洵为什么会发出“彼管仲者,何以死哉”的质问?请简要说明。(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打马

林希逸

九折羊肠片纸间,机心觌面险于山。

是非喻马一儒墨,得失争蜗两触蛮。

危似楚兵临汉堑,急如齐客度秦关。

良图邂逅何分别,莫诧争雄衣锦还。

【注】①打马:古代一种博输赢的模艺游戏,棋子叫作“马”。②觌面:面对面。③争蜗:语出《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於蛹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上句借儒、墨两家争辩是非之事,指出打马中展现的针锋相对的状况。

B.额联下句化用典故,以触氏、蛮氏的争地而战写方寸之间你争我夺的对弈。

C.颈联言楚兵到达汉军的防御壕沟、齐军将度过秦国的关隘,都是危急之事。

D.诗歌最后一句告诫大家:棋盘厮杀,必有胜者,不要惊诧于胜者能衣锦还乡。

16.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打马”这一棋艺游戏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四)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四)(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个问句“               ?”和“               ?”表达了对阿房宫廊桥复道凌空盘折的气势风貌的惊叹之情。

(四)(2)古人在称呼对方时,使用对方的字,而不直接说姓名,表示尊重。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就是这种以字称人的方式。

(四)(3)古诗中也常常包含着辩证法的道理,如“                              ”两句就揭示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这一哲理。

(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四)(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中国的名山胜境,我游得不多。曾同几个同事登泰山,没费吹灰之力就登上了南天门。在一个鸡毛小店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凌晨攀登玉皇顶,想看日出。适逢浮云蔽天,等看到太阳时,它已经升得老高了。我们从后山黑龙潭下山,一路饱览山色,颇有一点“一览众山小”的情趣。泰山给我留下了①没齿难忘的印象,以至于后来依然时时念起。从审美的角度上评断,我想用两个字来概括泰山:雄伟。

六年以前,我游了黄山。从前山温泉向上攀,经过了许多②美轮美奂之地,什么“一线天”“蓬莱三岛”等,下午三时到了玉屏楼。回望天都峰鲫鱼背,如悬天半。在玉屏楼住了一夜,第二天再向北海前进。在北海住了两夜,看到了著名的黄山云海和奇峰怪石。世之论者认为黄山以古松胜,以云海胜,以奇峰胜,以怪石胜。古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话。从审美的角度来评断,我也想用两个字来概括黄山:诡奇。

今天来到了庐山。在离开北京的时候,我曾下定决心。在庐山,日子一定要仔仔细细地过,每一个细微末节,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要仔细玩味,决不能③马马虎虎。我也确实这样做了。茂林修竹,大陵深涧,岩洞石穴、飞瀑名泉,变幻莫测的白云,流动不息的飞瀑。我都④全心全意把整个灵魂放在上面。庐山千姿百态,很难用一个字或几个字来概括。在这里,不管是远山,还是近岭,无不长满了松柏。杉树更是特别郁郁葱葱,尖尖的树顶直刺云天。目光所到之处,总是绿,绿,绿,几乎看不到任何别的颜色,是一片浓绿的天地,一片浓绿的大洋。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我还想用两个字来概括庐山:秀润。

18.文中标序号处加点成语有两处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4分)


19. 下列选项中冒号使用正确且与画线句的冒号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

A.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A.B.根据《保险法》第38条规定的内容:对于人寿保险的保险费,保险人不得用诉讼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

A.C.写好一篇有价值的文章的途径有:全面地收集资料,善于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闭门造车是没有用的。

A.D.新到的编辑提出了一个要求:在月底前完成课题初稿。

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A.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小题。

冰是形,灯是魂。一个个造型奇异的冰灯,讲述着冰灯的发展史。

过去,松花江渔民用水桶装满水放在室外,等水未冻结实时,倒出冰壳儿,放入点燃的蜡烛,   ①    。后来,人们在水里加上颜料、纸屑、碎木头之类的东西。让冰体形成独特的颜色的花纹,装饰和改良了冰灯。每逢新春佳节或上元之夜,人们会制作彩色的冰灯挂在家门口,    ②     。清代《黑龙江外纪》里对此有过详细的记载:“上元,城中张灯五夜,村落妇女来观灯者,车声彻夜不绝。”

1963年,哈尔滨进行了冰灯游园会的初试。人们用盆、桶等简单模具。自然冷冻了千余盏冰灯和数十个冰花,于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兆麟公园展出。不料轰动全城,形成了万人空巷的盛大场面。但此时,制成的冰灯依然比较简陋,放置油灯或者蜡烛的冰不但寿命短,油灯还很容易熄灭,需要时时刻刻有人打理。所以,到了第二届冰灯游园会的时候,全部采用电灯光源,同时,    ③     ——首次采用松花江天然冰来制作冰灯:首次用冰雕镂出小姊妹、金马驹等冰雕,用雪塑出老寿星、小孩骑象等塑像;首次出现了第一座冰塔,第一座冰桥、第一件室外大型冰雕工农兵人物群像,第一个冰瀑布珠穆朗玛峰。这一次冰灯游园会,一般被认为是如今每天绕迎来上万中外游客的冰雪大世界的雏形。2023年,冰雕工匠们围绕“冰雪文化之都”为主题,在占地81万平方米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中形成了上千个冰雪景观,成就了“冰雪历程”景观群,延续着冰雪世界的传奇。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

22.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于2023年12月18日开园,哈尔滨文旅局决定面向全国游客发出邀请函,请结合语段拟写邀请函正文部分,不超过100个字。(3分)

22.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完美做法的。有人坚持尽最大的努力寻求“最优解”,也有人通过权衡比较选择“满意解”。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焦作市博爱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