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4-10-05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要不得!

要不得!

注重调查!

反对瞎说!

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摘编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材料二:

全面调查或称综合调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例如,把一个县、镇或村作为一个调查单位,全面了解其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社会组织、婚姻家庭、文化和宗教等状况,收集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的依据。全面调查的特点是调查对象范围广、单位多、内容比较全面,但一般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组织难度较大。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把进行社会调查作为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决定政策的基础。《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同志在19305月所做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的全面调查,内容包括寻乌县城人口的政治地位及成分情况、商业情况、旧有土地关系、剥削状况、土地斗争情况等。《寻乌调查》全文共五章,超过七万字,其中详细叙述了寻乌的水陆运输、商品集散和流向,以及20多个行业的状况。寻乌调查使毛泽东同志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思想的发展,以及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寻乌调查后不久,毛泽东同志根据这次调查和以往进行实际调查的切身体会,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的重要著作,响亮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科学论断。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在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若干个地区、单位或家庭进行系统周密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例如,在一省选择一个县或若干县作为典型进行调查;在企业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系统调查,等等。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全面调查耗时耗力多、组织难度大、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足等缺点,也可以验证全面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特点一是调查点少;二是调查内容具体细致;三是解剖典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

做好典型调查的关键在于选择好典型。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可选择中等水平的调查对象;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可以选最先进的和最落后的典型;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可以选择出现这些苗头、趋势的调查对象;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就要选择发展形态完整的调查对象。

解剖麻雀是毛泽东同志对典型调查方法的形象比喻。他认为解剖一个麻雀,首先要选好麻雀,也就是要选好调查研究的典型,要从个别问题深入,深入解剖一个麻雀,了解一处地方或一个问题往后调查别处地方或别个问题,你就容易找到门路

那么,怎样找调查的典型呢?毛泽东同志说:调查的典型可以分为三种:一、先进的,二、中间的,三、落后的。如果能依据这种分类,每类调查两三个,即可知一般的情形了。”“在一切活动中找出几个令人满意的和令人不满意的典型例子,经过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得出具体结论。

毛泽东同志所做的很多调查,都是解剖麻雀的范本。《中国佃农生活举例》是毛泽东同志留下的最早一篇比较完整的典型调查报告,采用的就是解剖典型的方法。毛泽东同志通过调研分析指出,这户佃农如果没有天灾人祸,收支相抵,不足一十九元六角四分五厘五事实上佃农不能个个这样终年无一天休息地做苦工,稍一躲懒,亏折跟来了。他指出,中国之佃农比牛还苦,因牛每年尚有休息,人则全无,这就是中国佃农比世界上无论何国之佃农都辛苦,且许多佃农被挤致离开土地变为兵匪游民之真正原因。这份调查报告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大致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佃农的苦难状况,后来被作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能够对中国广大农村有深刻的认识,同他善于把握典型,运用由点及面的调查方法分不开。

(摘编自何星亮《调查研究的类型与方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对问题的现状和历史没有调查明白,只是瞎说或者空想解决办法,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一定会产生错误的主意。

B.根据调查目的,典型调查在研究对象中可以选取不同的典型,中等水平的、最先进的、最落后的都有研究价值。

C.调查研究可以召集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来开调查会,分析清楚问题的来源,因此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

D.寻乌调查加深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和调查工作的认识,材料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即在寻乌调查后提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泽东《中国佃农生活举例》选取的调查角度是特定佃农的收支情况和生存状况,以此深入了解当时中国佃农的苦难。

B.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应少凭自己的主观想法指手画脚,必须放下架子,想办法去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解决遇到的难题。

C.充分利用召开座谈会的机会,有计划地通过与被调查者的直接交谈,来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调查。

D.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农村时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因为全面调查虽有内容更全面、系统的优点,但耗费颇大,较难组织。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倒数第二段的一项是(3分)(   

A.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深刻批判了主观主义的恶劣作风,号召全党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实事求是的作风。

B.1955514日,毛泽东在接见警卫队干部和战士时说:我通过你们,你们通过农民,把情况了解上来,这就是调查。

C.《习近平正定足迹》记载,当年春光电器厂研制出在国内同行业中领先的设备,习近平同志听说后就赶赴电器厂调研。

D.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形成的注重调查研究、重视研究中国具体国情的习惯,在革命实践中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

4.根据材料一,从表达方式和语言两个角度举例分析毛泽东论著的文体特色。(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纪中学高二学生小刚准备针对自己家乡XX镇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情况开展调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对他的调查提一些建议。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拟写建议提纲。(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春天了

杨志军

父亲当天就骑着日尕出发了,他开始说服牧人出售牲畜的这天,雪哗哗下着。雪朵大得出奇,就像无数白蝴蝶在风中滑翔、碰撞、争艳、斗奇。忽而又变了,深阔的天幕变成了一架偌大的织机,不停地摆动着,把羊毛一样的雪花瞬间拧成了线,又瞬间织成了氆氇,这是多大一块洁白的上等氆氇,任凭父亲肆意剪裁,然后缝制成世间需要的一切。寥廓无际的草原,织着白氆氇、铺着白氆氇的草原,可以沿着氆氇的经纬线走向远方的草原,正在寒风里歌唱。许久,一顶帐房出现了,一声藏獒的闷叫出现了,一抹挤出门帘的酥油灯的光亮出现了。

父亲在帐房里待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被主人扔了出来,一男一女两个牧人抬着父亲,把他从帐房里扔了出来。父亲在雪地上滚了一下,就要爬起来,牧人的藏獒扑过来摁住了他。不远处的日尕大吃一惊,长嘶一声跳了过来,转身的同时,尥蹶子就踢。藏獒后退了几步,轰轰地叫着。父亲懊丧地坐在积雪里,不明白自己的哪句话激怒了对方,竟至于让天性好客的牧人把他扔出了帐房。日尕守在藏獒和父亲之间,也有些不明白,眼睛扑闪扑闪的:怎么了主人,你不是一向都会受到牧人的欢迎吗?

父亲去了另一家。这一家没有把父亲扔出去,但拒绝用饭食招待他,只让他喝完了说话之前端给他的那碗酥油茶。主人做出请的手势说:我家的帐房实在是太狭窄啦,请倒卖牛羊的人去找更宽敞的帐房过夜吧。父亲拉着日尕来到不远处,挖雪窝子睡觉的时候说:日尕,我拖累你啦,害得你连口糌粑都吃不上。这么大的雪,到哪里去吃草啊?日尕呼哧呼哧张大鼻孔,向着四野闻了闻,噗噜噜打了个响鼻,像是在安慰主人。父亲丢开它,打着哈欠钻进了雪窝子,一闭眼就睡着了。他梦见日尕流浪在雪原上,找不到草吃,扑通倒下就死了。他哭醒了自己,爬出雪窝子一看,天已经放亮,日尕正在一群牛的中间。几头牛不断把反刍后本该再咽下去的食物吐到地上,日尕伸长舌头,一点一点把热腾腾的食物卷到自己嘴里。父亲惊呆了:原来动物之间还能如此?

这一天,父亲和日尕又访问了五户牧家,结果都一样:拒绝买卖,拒绝他的说服纠缠,而且都不那么客气:“‘沁多贸易是什么?没听说过。你不会是骗子吧?”“你说什么?把我们的牛羊给你,你拿去卖钱?凭什么呢?别说你不是公家人,就是公家人说了也不顶用,承包啦,牛羊和草场都归自己啦。你卖了钱,再把钱给我们,为什么要这样?你图个什么?再说你要是躲起来不见面,我们去哪里找你?”“你说也可以先给钱,再把牛羊拿走?那也不行,我们要钱干什么?能剪下羊毛来还是能挤出牛奶来?等他告诉对方自己也是一个牧人后,人家又有了别的想法:你是不是看着我们羊多牛多心里不好受?你怎么不卖掉你自己的?什么?已经全部卖掉啦?胡说八道,我不信。别向雪山大地发誓啦,全部卖掉的话你就是个不安分的牧人,就是盗马贼一样的坏蛋。态度好一点的会招待他一碗酥油茶,但糌粑和肉食就别想啦,似乎牛羊越多牧人越小气,似乎他真的是一个可怜的骗子,在被牧人一眼识破的尴尬中,啰里啰嗦狡辩着。天黑后父亲和日尕来到了第六顶帐房前,父亲滑头起来,先不说来意,讨要了些酥油糌粑,垫了垫日尕的肚子,钻进帐房,吃了喝了,在人家的毡铺上睡到第二天早晨,又舔了一碗者麻,才说起自己是来收购牛羊的。主人瞪起眼睛看着他,似乎意识到竟然让一个盗马贼一样的人留宿了一夜,招呼自己儿子过来,放倒父亲,抬起来,又一次扔出了帐房。

父亲蹊跷得挑眉毛瞪眼睛:牧人守旧,不知道钱的意义,把牲畜当作唯一的财富,不肯出售牛羊,这也在意料之中。但怎么会变得如此野蛮,不仅不招待吃喝,还会动不动把他扔出帐房呢?过分了吧?他爬起来,冲着帐房门口的主人喊道:我是香萨主任的朋友,你这样对待我,就不害怕我去阿尼琼贡告你的状吗?主人蹲下身子,抱着自家的藏獒不让它扑向父亲,哼了一声说:我们见了香萨主任磕响头,咚咚咚地响九下,见了坚赞曼巴也磕响头,咚咚咚地响九下。都是平起平坐的高人,你要是告我,我也会告你,坚赞曼巴的法力你又不是不知道。父亲愣了:他听说过坚赞曼色,是个不属于任何地方的游方藏医,哪里有不好就会出现在哪里。一定是他给牧人说了什么。父亲说:坚赞曼巴我不认识,要是你让我相信他的法力比香萨主任高明,我就不再到你家来啦。主人惊慌地说:你还想来啊?我告诉你吧,曼巴说啦,钱是世界上最大的魔鬼,会夺走牧人的灵魂,现在魔鬼已经放出来啦,已经开始往草原上到处乱跑啦,最大的灾难就要降临草原,你们要小心一点,谁给你们提到钱,你们就把谁抬起来扔到帐房外面去。原来如此,之所以不请他出去而是扔他出去,是把他看成了一个带来灾难的魔鬼。父亲说:请告诉我坚赞曼巴在哪里,我去向他请教哩。主人说:虽说曼巴的家乡是我们白唇鹿草原,但谁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有时候正在放羊,一抬头就见他从云端里下来啦。父亲又是一愣:你说什么?我来到了白唇鹿乡?怪不得没有人认识他,雪太大,迷路啦,一口气走到了白唇鹿乡,而他还以为自己在沁多乡转悠呢。心说那就不找坚赞曼巴啦,还是回沁多草原继续他的说服和收购吧。

(节选自长篇小说《雪山大地》第十章)

【注】小说开启于20世纪50年代末,生活在沁多草原上的藏区牧民由传统游牧部落过渡到社会主义公社,改革开放后,又开启了牛羊贸易,发展商品经济。当时大承包解放了生产力,牛羊数目快速增加,但草原资源却过度消耗,出现了退化现象。父亲办起了沁多贸易公司,说服牧民出售牲畜以减缓对草场的冲击,由沁多贸易统一运到西宁市场,换些钱来改善牧民的生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父亲的遭遇使我们认识到牧民并非都天性好客,但从牧民的一些言行中我们仍能感受到他们朴实直爽的本性。

B.父亲被牧民拒绝,被扔出帐房,是因为牧民不理解父亲收购牛羊的行为,甚至认为父亲是骗子,是盗马贼一样的人。

C.“我们要钱干什么?能剪下羊毛来还是能挤出牛奶来?这些话反映出当时牧民还没有经济意识,只固守着传统观念。

D.父亲的收购行动屡遭挫折,但最后他仍然想要回到沁多草原继续他的说服和收购,这体现了父亲执着坚定的品格。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的雪景描写,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多种修辞,展现出寒冬草原环境的严酷,也暗示了父亲劝说的艰难。

B.小说写牧民有时一抬头就看见坚赞曼巴从云端里下来,赋予人物神秘色彩,意在借此以展现坚赞曼巴的法力。

C.小说叙写日尕在一群牛中间进食的情景,表现了动物之间的和谐美好,同时通过父亲的反应侧面表现动物之爱。

D.小说善用对话描写,如父亲和留宿他的牧民的对话,不仅推动了情节进一步发展,也点明了父亲此行遭遇的原因。

8.选文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作者是如何呈现其地域特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评论家刘颋认为,父亲带着现代文明的意识进入到雪山大地,以个人力量影响牧民的生活方式,推动着雪山大地的现代化进程。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谋。春秋时,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齐国之政。齐景公觞之。酒酣,范昭请君之樽酌。公曰:寡人之樽进客。范昭已饮,晏子撤樽,更为酌。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曰:能为我奏成周之乐乎?吾为舞之。太师曰:瞑臣不习。范昭出。景公曰:晋,大国也。来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范昭非陋于礼者,且欲惭吾国,臣故不从也。太师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惟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范昭归报晋平公曰:齐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礼,太师识之。仲尼闻之曰:不越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秦攻韩。)冯亭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吏民不欲为秦而皆愿为赵。今冯亭令使者以与寡人,何如?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为?赵豹出。王使赵胜往受地。赵胜至。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以兵遇赵于长平。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对曰A秦蚕B食韩氏之地C中绝D不令E相通F故自以为G坐受H上党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伐,攻打,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中的意思不同。

B.陋,知识浅薄,与苏轼《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的意思相同。

C.阴,暗中,与班固《苏武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中的意思相同。

D.被,遭受,与蒲松龄《促织》中闻妻言,如被冰雪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亭派人对赵王说,韩民仰慕他的德义,不愿做秦民而愿意做赵民,所以韩国希望把上党等十七座城邑送给赵国。

B.晋国想要攻打齐国,派遣范昭出使齐国侦查情况。齐国设宴款待他,但晏子和太师对他的故意刁难坚决予以拒绝。

C.赵王在自我认识不清又利令智昏的情况下,派赵胜前去上党接受城邑,韩国将之告知秦王,秦王发怒,秦赵两国在长平兵刃相见。

D.赵豹认为,弱小的赵国无缘无故从强大的秦国手中得到如此大的利益,是不可能的,赵王不能接受韩国所赠城池。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越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面对强敌意欲入侵,齐国和韩国都用计谋战胜敌人。请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做到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

辛弃疾

逸气轩眉宇。似王良、轻车熟路,骅骝欲舞。我觉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龙云雨。时与命、犹须天付。兰佩芳菲无人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空壹郁,共谁语?

儿曹不料扬雄赋。怪当年、甘泉误说,青葱玉树。风引船回沧溟阔,目断三山伊阻。但笑指、吾庐何许。门外苍官千百辈,尽堂堂、八尺须髯古。谁载酒,带湖去。

【注】王良:一名孙无政,晋之善御马者,为赵简子御。甘泉:指西汉扬雄的赋作《甘泉赋》,曾被左思误评。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苍官:松柏的别称。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曾经以为友人必然高中,如王良驾车轻车熟路,如蛟龙得雨顺势腾飞。

B.“空壹两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和徐斯远的郁闷孤独之情。

C.“门外两句和逸气句的友人形象相呼应,反衬友人淡泊功名的趣味。

D.结尾两句照应标题,以邀请友人来到环境清幽的带湖饮酒作乐来归结全篇。

16.全词多处运用典故来表达对友人落第的安慰。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改革家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自己的行事原则,展现了改革家坚定果决的精神。

2)叠词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来描绘景象,烘托情感,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用叠词描绘了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3)小刚去看画展,想用古代诗词来形容他看到的一幅水月图,朋友建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那些对鲁迅作品A的人们常有一种误解,认为鲁迅尖刻、好斗,没有包容慈善的胸怀。其实,,也很少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倒是那些反对鲁迅的人们,对鲁迅采用的手段是无所不用其极。比如,在政治上给鲁迅栽赃,说鲁迅靠日本特务的津贴出书,说鲁迅是封建余孽”“法西斯蒂”……,说鲁迅小说只有一两篇可取,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剽窃之作,鲁迅的文风是流氓风格”……甚至还用B对鲁迅进行人身攻击,说他南腔北调”“满口黄牙”……别对鲁迅恨之入骨的人,更以撤职、起诉、呈请通缉等方式对鲁迅进行迫害。在世界文豪当中,像鲁迅这种被攻击得遍体鳞伤者,

面对C的攻击,鲁迅最初采取的态度往往是隐忍退让——尤其对青年,更默然甘受损失。直到退避到棺材里还有戮尸之虞,他才奋起反击。所以,鲁迅论争文字留存的纸上声,其中自然不乏战叫,但的确也夹杂着被咬噬之后的伤吟,恰如他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八日致曹聚仁信中所言:历来所身受之事,真是一言难尽,但我是总如野兽一样,受了伤,就回头钻入草莽,舐掉血迹,至多也不过呻吟几声的……然而,由于鲁迅是一位终生荷载、寐不卸甲的战士的原因,所以在他的全部遗嘱中最闪光的也正是他驳难攻讦,至于忿詈的那些论争文字。这恰如他对章太炎先生遗著的评价:战斗的文音,乃是先生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双横线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有何不同。(2分)

1说他南腔北调”“满口黄牙”……

2至多也不过呻吟几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句子中的人们和文中加点的人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

B.在当今社会,人们的语言交流和人际沟通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C.随着社会发展,原本依靠土地养家糊口的人们开始外出打工或做生意。

D.新式飞花令深受人们喜爱,已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数字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信息无处不在,且易于获取。然而,这种信息的丰富性似乎并没有带来我们所期望的精神富足。相反,我们常常感到更加孤独和空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数字时代:信息丰富与精神孤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