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5届陕西省汉中市汉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09-22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了木犁耕作的记载。木犁是传统农具中的重器。首先,木犁是传统土地耕作的主要工具,就农业而言,栽培作物是第一位,紧接着就是翻耕土壤的犁具了;其次,木犁体量大、形制和结构多样、制作技术复杂,代表了传统农具发展的最高水平;再次,木犁可以人力牵引,而主要使用畜力牵引,牲畜的驯化与利用,使犁耕增加了更多的文化技术内涵。

在传统农具中,相对而言木犁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由此又引出了一个问题,木犁是由某种简单的工具演变而来,还是一开始便具备了现有的基本的形制?国内专家在这个问题上意见比较统一,认为木犁是由掘土棒发展演变而来的。王静如《论中国古代犁耕和田亩的发展》有:在原始农业时期,先民不过折断树枝用作刺土下种的工具。以后,因利用的方面不同,便有了习于使用枝杈或习于使用树干的分歧。后来,树杈变成了鹤头锄,枝干变成了掘土杖。更后,鹤头锄的制造变为两木相接,而掘土杖的尖端则曲度加大变成了钝角。它们的功用,不仅可以刺土,而且可以划沟……这是犁耕发展的第一阶段。

根据对古籍文献的研究,我国木犁的源头名为耒耜。《说文》释字为:耒,耕曲木也,从木推丰。关于耒耜的形制和用途,有唐代陆龟蒙《耒耜经》、元代王祯《农书》等记载,当代学者也多有考证。《耒耜经》所言是当时使用的曲辕犁,由于此类犁形成于江南一带,所以被称为江东犁。江东犁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犁辕短曲,操作灵巧省力;第二,具有使犁箭升降、借以调节深浅的犁评;第三,犁梢与犁底分开,可以根据犁梢摆动的幅度,调节耕垡的宽窄;第四,犁辕前面有能转动的犁槃,便于耕畜牵引时犁身自由摆动或改变方向;第五,犁壁竖于犁铧之上,两者不成连续曲面,既便于碎土,又便于形成窜垡。江东犁形制复杂,结构基本定型,此后再无发展变化,因此被认为是我国木犁发展的最后阶段。先有耒,耒发展为耜,耜再发展为犁,最早的犁为直辕犁,直辕犁继而进化为曲辕犁,曲辕犁最后定型为江东犁,这个耒—耜—直辕犁—曲辕犁—江东犁的排序,即为我国学界很多学者认定的木犁结构和形态历史进化的模式。

                                               图片1.png

1 江东犁示意图

中国木犁的形制演变其实并不止于历史文献的记载,也并非完全遵循东部或者江南的进化模式,而是呈现出多种形制并行的演变,是在悠久历史时空中多样化共存的状态。

(摘编自尹绍亭《我国犁耕、牛耕的起源和演变》)

材料二:

石犁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即已使用,良渚文化出现了较为轻便的三角形分体石犁,发现数量较多。学术界对于石犁的作用多有怀疑。谢仲礼认为,三角形石器难以胜任犁地的功能,只有发明了冶铁术之后,才能制造出器形轻薄又能承受巨大阻力的犁,人们还是相信春秋时期首先在中原地区发明犁的观点。现在看来,铁犁不能成为牛耕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早期人们还可能使用木犁耕种。木犁较石犁轻便,有些硬木不见得比石犁脆弱。可见,犁头的材质与是否使用牛耕没有关系,关键还要看有无犁架。

框形犁架便于犁辕与整个犁架更加稳固地结合,也有利于畜力的套驾,目前所见的汉代画像中的犁架多是框形结构。框形犁由犁梢(扶把)、犁底、犁箭和犁辕组合形成牢固的框形结构,犁底前端套装犁头、安放犁壁。梢、底、箭、辕是犁架的基本要素,但早期的犁架并没有这样齐备。框形结构的犁不是牛耕的起点,它是在牛耕过程中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至于其利于调节入土深浅等优点,又是远在牛耕出现以后才考虑的事。框形犁已比较完善和成熟,原始犁架的形成应在更远的时期。

图片2.png

2 平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石犁

良渚文化的平湖庄桥坟遗址出土了安装在犁底板上的石犁,三角形分体石犁贴附在一较宽厚的木板上,木板的后端正中连一短的细柄。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带底石犁。根据图片所显示的出土情况,似可有以下两种理解:第一,短木柄直连木板,后端大部残缺,长度不明。第二,木板后端的短柄作为凸出的卯头,与竖向或斜的犁柄(扶手)通过榫卯接合。第一种情况显然不能称为犁,使用这样的尖头工具似乎便于刺土,但石片附在木板上连同木板一起竖向或直向或斜向入土实在是无法想象的事,并且其后展的两翼更不便于插土和起土,操作起来还不如尖头木耒和木耜来得方便和有效,所以这样的工具形式是不存在的。第二种情况则具有合理性。将犁底后端与犁柄相连处做适当抬高(或由扶犁人提柄来实现),使犁底形成一定的斜度,便于石犁斜刺入土,将绳索或用木杆连在犁柄的下部位置,就可以牵引前行了,当然不一定是畜力。成熟的犁架便是以犁底板或具有犁底功用的部件的出现为标志的,我国良渚文化时期出现了柄、底组合的犁架,反映出了犁架的进步性。

在由犁底和犁柄两部分组装形成犁架以前,还应有一种借助自然形态的树木加工的底、柄一体的犁架。耒耜头斜度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第二阶段上,可能使用了一端略有弯曲的木材。这种柄、底一体或者说底还没有完全分离的犁架直至汉代仍然存在,不过汉代一体犁从犁底位置向上有了犁箭,固定犁辕,形同框形犁。但一体犁不是汉代犁的主流形式,在与两种犁架并存的地方,一体犁架往往表现出的是一种简单和落后的特点。

总的看来,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的石犁头装在木犁架上,可以拖拉向前。商周时期,流行曲柄犁,并且出现铜犁,套装在犁底上,造就了较为成熟的犁架。到汉代流行稳固的框形犁,已进入犁架更加完善的时期。

(摘编自刘兴林《牛耕起源和早期的牛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犁耕作在春秋战国时便有了记载,木犁代表了传统农具发展的最高水平,而在汉代流行的框形犁,其犁架较为完善。

B. 江东犁有操作灵巧省力、能调节深浅等多种优点,因其形制复杂、结构基本定型不再变化,被认为是我国木犁发展最后阶段。

C. 良渚出土了三角形分体石犁,学术界对石犁作用方面怀疑主要集中在它是否能使用牛耕的问题上。

D. 借助自然形态的树木加工的底、柄一体的犁架,尽管有犁箭、犁辕而形同框形犁,但也不是汉代犁的主流。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始的耒、耜是早期耕地时使用的工具,因人工参与成分不足而不能体现传统农耕时代的文化和技术内涵。

B. 作为中国传统农具中制式成熟的江东犁设计合理,在使用上更能满足耕作者的耕作需求。

C. 由梢、底、箭和辕构成的框形犁架结构稳固,便于畜力套驾,这种牛耕方式随着犁的发展不断进行完善。

D. 良渚文化时期的犁架由犁底和犁柄组合而成,由于造型简单而成为我国最原始的犁架。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④段观点一项是(   )

A. 我国研究传统木犁的著作多以《耒耜经》等书所述所绘木犁为基础。

B. 汉晋时代画像砖和莫高窟壁画中的牛耕图中,所画的犁都大致相同。

C. 从汉朝开始,汉族陆续移民至滇中,使得滇中地区也有江东犁存在。

D. 中国土地广袤,自然环境复杂,土地类型不同,所使用的耕具也有差异。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 犁”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显著的适应性,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孤岛

何君华

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我们叫队长给骗了。队长说,还有最后一个哨所,最后一个边防连队,演完这场大家就能回家了。

我们乌兰牧骑慰问演出小分队出来巡回演出已经一个多月了,所有人早已经疲惫不堪,听队长这么说,我们一下雀跃起来。去边防哨所的路程虽然漫长——听说有整整五十公里,但好歹有了盼头,大家脸上的倦容也都舒展开来,一路上有说有笑。

可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这哪是什么哨所呀?总共只有三间屋子,面积不过四十平方米。更主要的是,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总共只有一个人,一个人!

我们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真存在只有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吗?我们队里最活泼的舞蹈演员那日松在屋里屋外到处找,发现这个哨所除了几只鸡以外,当真只有一个人,就是这位站在我们跟前的哨长呼日勒,一个体格健硕、脸庞黑黢黢的蒙古族汉子。他是这个哨所的哨长,也是这里唯一的哨兵。说白了,他是这个哨所的光杆司令

呼日勒哨长已经提前接到了我们要来慰问演出的通知。我们的汽车离得还有几里地呢,就看见他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拼命挥手。一下车,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并跟我们一一握手,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过年了!

我们都很吃惊:目下正是盛夏,呼日勒哨长嘴里的过年了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每年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上面才会派人来哨所慰问。说是慰问,也就是三五个人来送慰问信和一些慰问物资,从来没有像我们慰问演出小分队一样,一下子扎进来十几个人——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我们问: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寂寞呀?

呼日勒哨长沉默了一会儿,说:能不寂寞吗?寂寞,我就养鸡。

给哨所运送给养的卡车每七天左右才来一次。之所以用一个模糊的时间七天左右,是因为一旦遇到极端天气,譬如暴风雪之类,那就不一定能准时了。那样的话,边防哨所就成了茫茫雪原中的一座孤岛,但也不能断炊呀。人是铁,饭是钢!于是呼日勒哨长就想到了养鸡。养鸡就可以吃鸡蛋。呼日勒哨长说干就干,当真养起鸡来。刚才那日松在屋后发现的那几只鸡就是呼日勒哨长养的。一提到鸡,呼日勒哨长兴奋了:都说老鹰捉小鸡,你们听说过小鸡捉老鹰吗?在我们哨所,个个都是捉老鹰的鸡!

捉老鹰的鸡?我们满脸狐疑。

原来呀,打小在这哨所长大的鸡们哪里知道老鹰是自己的天敌呢?别处的鸡一旦发觉老鹰在头顶盘旋躲都来不及,这里的鸡非但不躲避,竟然还敢于张开翅膀反击。老鹰哪见过胆敢反抗的鸡啊?有一次,一只老鹰俯冲而下,群鸡一跃而起,展翅伸爪迎击。老鹰一下慌了神,反而真的被鸡啄伤了。后来,几只鸡群起而上,当真把老鹰活活啄死了,你说是不是天下奇闻!

这可真是天下奇闻!我们都惊掉了下巴。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古人柳宗元《临江之麋》里至死不悟的麋来。我想,那只老鹰大概也是至死不悟自己如何会被鸡啄死吧。

不过那都是以前了,呼日勒哨长接着说,现在,极端天气都有预警,因此在极端天气到来之前,上级就会安排将补给提前送来,断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但我仍然养鸡。寂寞的时候,我听见鸡们咯咯咯咯地叫,想到还有它们陪着我,我就不寂寞了。

呼日勒说着就沉默了,我们也都沉默了。还是我们队长出来打了圆场:呼日勒哨长(我们都这么称呼他,起初有些调侃的意思,此时此刻分明多了几分尊重),那我们开始演出吧!

我们连忙站起身来,一个个挺胸抬头,清喉润嗓,纷纷认认真真地准备起来。我们的表情都很庄重。哨所前院空地上除了一杆国旗,分明空无一物,但此时此刻这里仿佛一座极华丽的剧院。我们摩拳擦掌,准备为这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奉献一场尽我们所能的精彩演出。

演出正式开始,我们队长亲自报幕。有人独舞,有人合唱,有人朗诵诗歌……大家都一丝不苟,聚精会神,没有人懈怠,跟以往我们在首府剧院演出时没有差别。最后一个节目,是我们的台柱子娜仁花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听着听着,呼日勒哨长流泪了,全连官兵也就都流泪了,娜仁花也流泪了,我们也都流泪了。

尽管极不舍,但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还看见呼日勒哨长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摆手。

天色已晚,我们的汽车在美丽的草原公路上疾驰,回身望去,呼日勒哨长的身影渐渐变小,最后完全看不到了,只隐隐约约能看见一抹红色,一抹高高飘扬的红——呼日勒哨长正是为了守护它,一个人守在了那里。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去边防哨所的路程“整整五十公里”,写出了这个哨所的偏远,也为后文写这个哨所物资补给困难作了铺垫。

B. 从小生长在哨所的鸡竟然能斗败威猛的老鹰,使文本增添了传奇色彩,对鸡的描写也烘托了呼日勒的形象。

C. 呼日勒哨长听到娜仁花的歌声流下泪来,突出了这个体格健硕、脸庞黑黢黢的蒙古族汉子脆弱的一面。

D. 呼日勒哨长一个人坚守在条件艰苦的边防哨所,文章通过刻画他的形象,表达了对默默奉献的戍边英雄的颂扬。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的题目和沈从文的《边城》的题目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孤”和“边”点明了该地的主要特征,暗含作者的情感。

B. 总共只有一个人,一个人!”“过年了,过年了!”等句,使用反复修辞,强调了表达的内容,强化了人物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C. 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样,这篇文章擅长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如那日松在屋里屋外到处找的细节,意在表现他的好奇心和认真的态度。

D. 文章最后写“我们”离开的时候,只隐约看到呼日勒哨长守卫着的那“一抹高高飘扬的红”,画龙点睛,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8. 这篇文章中“我们”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9. 文章主要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呼日勒哨长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其所以加者义,则忠信亲爱之道彰。久彰而愈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谓教成。教成则虽有厚赏严威弗能禁。故善教者,不以赏罚而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用赏罚不当亦然。奸、伪、贼、乱、贪、戾之道兴,久兴而不息,民之雠之若性,戎、夷、胡、貉、巴、越之民是以,虽有厚赏严罚弗能禁。郢人之以两版垣也,吴起变之而见恶。氐羌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不焚也。皆成乎邪也。且成而贼民,赏罚易而民安乐。故赏罚之所加,不可不慎。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义赏》)

材料二:

晋文公解曹地以分诸侯。僖公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重馆人告曰:晋始伯而欲固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诸侯。诸侯莫不望分而欲亲晋,皆将争先;晋不以固班,亦必亲先者,吾子不可以不速行。鲁之班长而又先诸侯其谁望之若少安恐无及也。从之,获地于诸侯为多。反,既复命;为之请曰:地之多也,重馆人之力也。臣闻之曰:‘善有章,虽贱,赏也;恶有衅,虽贵,罚也。’今一言而辟境,其章大矣,请赏之。乃出而爵之。

(节选自《国语·鲁语》)

【注】①两版:用两版夹土。垣:墙。②重:鲁国地名。③班:次,指爵位班次相等。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鲁之班A长而又先B诸侯其谁C望之DE少安FG无及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表示被动,与《答司马谏议书》“终必不蒙见察”中的“见”用法相同。

B. 奈何,文中指怎么办,与《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中的“奈何”意思不同。

C. 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的“以”用法相同。

D. 辟,文中指开拓、开辟,与《齐桓晋文之事》“欲辟土地,朝秦楚”中的“辟”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赏罚一定要慎重,赏罚得当才能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否则,将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B. 吴起想用严酷的刑罚改变郢人的筑墙方式,激起了他们的反抗,说明社会风气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C. 在城濮之战中,咎犯和雍季提出的对敌观点完全不同,晋文公采纳了咎犯的建议,最终取得了胜利。

D. 鲁国在诸侯中原本等级次序高,并且臧文仲早早到达晋国以示亲晋,所以鲁国得到的土地比其他诸侯多。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氐羌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不焚也。

(2)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14. 两则材料中晋文公和鲁僖公奖赏臣子的做法能给后世提供哪些经验?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张丞相游纪南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

孟浩然

从禽非吾乐,不好云梦田

岁暮登城望,偏令乡思悬。

公卿有几几,车骑何翩翩。

世禄金张贵,官曹幕府贤。

顺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

十里届宾馆,徵声匝妓筵。

高标回落日,平楚散芳烟。

何意狂歌客,从公亦在旃

【注】①张九龄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时,辟孟浩然入幕。本诗写于诗人与裴迪等幕友随张九龄在纪南城狩猎之时。②从禽:追逐禽兽,打猎。田:同,打猎。③金张:汉朝名臣金日䃅、张汤及其后人,他们数代高官。此处用于指张九龄的地位尊贵。④狂歌客:楚人接舆,披发佯狂不仕。⑤旃:赤色曲柄旗,用以招致大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开篇点题,“从禽”“云梦田”呼应题目,也为后文描写狩猎的场景作了铺垫。

B. 时已年末,诗人登城四望,不禁生出思乡之情,与后文游猎取乐的热闹氛围大不相同。

C. 最后两句和第一、二句首尾照应,写自己并不喜好田猎,却也为能跟随长官行动感到荣幸。

D. 本诗与《江城子·密州出猎》都直接描写了狩猎时的盛况,但两首作品表达的情感不同。

16. 《唐音癸签》评论孟浩然的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本诗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都描写了山水的壮阔景象。

(2)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细节描写家禽家畜,借以表现家族的衰败。

(3)小刚在创作历史小说的时候,借助古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刻画一位将军的英武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文的实际活动和语言文字知识之间,活动是根本的;在读与写之间,读是根本的。在多读的基础上多写,写的训练才有效;在多读多写的基础上,再学点语言文字知识,这知识才有用。有些人只顾学知识,而不在读和写的实际活动方面下功夫,其结果是读写能力不能提高,或者  A    。这时候,常常是回过头来否定语文知识。学了好些知识,写作能力也不见提高,可见学习语法知识   B    其实,不是知识没有用,而是学得不得法,没有读写的实际活动作基础,知识成了空洞的东西。教书的人或编书的人如果把语文知识作用扩大化,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一切,不重视读写实际活动,其结果也必然要使自己所重视的语文知识遭到事实的否定,主观上觉得重视它,客观上反倒是削弱了它。

只有让语言文字知识符合读写的实际需要,②语文知识就能对读写实际活动起指导作用。③语文知识是学习,④读写活动本身也是学习,⑤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⑥没有学过语文知识的人,⑦照样可以读书、写作。世界上有许多没有学过兵法而能成为很好的战斗员指挥员的人,但是,没有只读兵书不上战场而能打胜仗的人。古今有许多没有学过语法修辞而能写出很好的文章的人,而没有只学语法修辞就能写出好文章的人。这样说,(  甲  )?不是。语文知识是必要的。

读和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什么是读?从语文角度说,所谓读,一是吸收,一是观摩。学习、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这就是吸收;(  乙  ),这就是观摩。有了语言材料,有了别人的经验,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写,才能写得好。光写不读,写作能力不能提高。譬如唱戏,学唱戏不开口唱固然不行,不常听别人唱也不行。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文中画线句以唱戏与读写类比,阐明“光写不读,写作能力不能提高”的道理,请仿照该句再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内容贴切,表达准确流畅。

22. 你的同学小刚觉得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对自己阅读写作的帮助不大,因而不愿学习语言文字知识,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段文字劝说他。要求:语言得体,表达流畅,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黑格尔说:悲剧作为艺术美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崇高的生命力之体现,是人类心灵的归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悲剧作品”的哪些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届陕西省汉中市汉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