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09-11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何突破万有引力进入无垠太空是一个难题,但是都已经进入太空了,出舱岂不是应该像走出家门一样简单吗?这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每一位航天员都经过了专业的训练,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毋庸置疑。每一次出舱,都是需要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以及任务的圆满完成,因此两个“窗口”是考量的重要因素,分别是“宏观时间窗口”和“具体出舱时间窗口”。具体出舱时间窗口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那就离不开能源约束、空间环境、气象条件、天地作息这四大要素:

其一是能源约束,天和核心舱单舱飞行期间以及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一字构型飞行期间,为了不妨碍机械臂工作,太阳帆板暂时停止跟随太阳转动,需在合适的太阳入射角范围内,才能保障能源供应,因而对出舱活动窗口选择产生了约束。

其二是空间环境,根据南大西洋异常区特点以及我国舱外航天服屏蔽能力实际,结合太阳质子事件和地磁暴发生概率预测结果,避开空间天气事件,并进一步根据空间站组合体运行轨道,对出舱活动窗口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其三是气象条件,太空中的出舱任务能否圆满完成,与地球上的气象因素也有着巨大的关系,因为出舱活动期间,控制中心和航天员之间由中继卫星提供测控通信支持,由于中继传输数据量很大,需要避免在传输过程中受到雨衰影响导致天地通信受到干扰。

其四是天地作息,空间站约每90分钟就会经历一轮“日夜交替”为了保障航天员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最好选择北京时间的白天进行出舱活动。

(摘编自数字北京科学中心《问:让航天员完成一次太空漫步,总共分几步?》)

材料二: 

2024年3月2日13时32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七号三名航天员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地球是人类的生命摇篮,当人类走出摇篮,又将如何保障自己的生存呢?中国航天人又利用了哪些黑科技来保障3名航天员的“荒野求生”顺利进行呢?

人类有各种各样的载人航天计划,形式和任务都不一致,但是这些计划都会面临一个基础问题:人类如何实现在太空中生存?太空扔给人类的可是一道“致命题”。太空中的环境极为恶劣,一旦脱离了地球引力和磁场,微重力和辐射将是航天员面临的大麻烦。微重力会使得航天员的体液积聚在头部,这可能导致视力问题。真空环境无法提供氧气,还有大量的射线。试验表明,长期空间辐射会损害动物的认知功能,若想在太空的极端环境生存下去,首先要有一个密闭舱系统,这个密闭舱系统要能够很好地防辐射,并在里面制造一个适合的空气压力。

有了基础的环境保障之后,人类的生存还缺少一定的物质,并且人类生存还会产生一定的废物,需要物质条件保障系统把产生的废物进行有效的处理。目前,中国采用的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方式是把植物中不可食用的部分和人体及动物排泄物进行混合,让好氧生物发酵,保证系统的物质平衡。

每个人的价值排序都不同,但是在面临生存问题的时候,大家首先会想到氧气,没有氧气便无法呼吸。再就是水,缺失了水,人类也无法长时间存活。接下来是食物,科学家以成年男性为例,计算了一名航天员在太空待1年所需要的物资重量大概是6吨,如果只考虑从地球携带这些物资,不仅要面临高额的成本和技术难题,而且对航天员的生命也是一种严重威胁。因此只能原位循环再生,这就需要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地球生物圈有一个物质循环,这使地球上的生物可以一直循环再生。人类去到太空,可以参考地球的生态系统,在空间站内构建一个生态系统。但与地球自然的生态系统不同,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是后天围绕人的需求建立的,所以人是主宰和控制者。这个系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是载人航天计划必须攻破的关键技术。2014年,我国首次长期多人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集成试验顺利完成,3人在基地试验系统里生存了105天。到2018年,我们国家已经完成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集成试验。

105天的试验中,“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和她的团队在试验基地种植了21种作物,同时在试验中进行动物的培养。团队筛选出黄粉虫,并用秸秆通过生物转化来培养黄粉虫,其可以提供人类动物蛋白和动物油脂;同时筛选出适合在密闭系统中培养的微生物,来进行废物处理。“月宫一号”首次实现了“人—植物—动物—微生物”构成的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之前的生态系统也只是实现了人和植物的两生物链环系统。

(摘编自央视新闻、中国数字科技馆《太空版“荒野求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太空中航天员具体出舱活动时间窗口的选择,会受到能源约束、空间环境、气象条件和天地作息等四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B.为了避免受到雨衰影响导致天地通信受到干扰,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应尽量在北京时间白天且气象条件良好时进行。

C.在太空活动中,物质循环利用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有效处理人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维持密闭舱系统的平衡。

D.生物再生保障系统已在突破“人—植物”两生物链环局限方面取得进步,实现“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生物链环的生态系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太空探索中,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科研团队的综合策划与安全保障同样也是任务成功的关键因素。

B.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活动不能脱离密闭舱系统,因为该系统不仅能有效防辐射,还能在舱内营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空气压力环境。

C.在太空生存所需的物资重量巨大,而且目前仅能依赖从地球携带,难度大。因此,原位循环再生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至关重要。

D月宫一号实现了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标志着人类太空生存技术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步,为未来太空探索奠定了基础。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支撑“太空环境对人类生存构成严峻挑战”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长期居住在太空的人会出现渐进性骨质流失,但在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每天花半小时锻炼,可以消除对抗肌肉萎缩的影响。

B.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虽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科研数据,但在火星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探测器的维护和生存面临着极大困难。

C.飞船舱内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会与人内脏产生剧烈共振,直接威胁航天员生命。神舟五号升入太空后,火箭突然与飞船强烈共振,持续26秒。

D.随着卫星通信系统的完善,人们享受到便捷通信服务,但太空中高辐射和极端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卫星寿命和性能构成严重威胁。

4.材料二前两段中使用了“荒野求生”“致命题”等词语,请简要分析其论述效果。(4分)

5.我国力争把地球环境“搬上天”,为航天员撑起生命“保护伞”,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在太空中,我国在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生存需求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的中学生时代及其后  茅盾

时常这么想:如果我现在又是个中学生,够多么快活!我时常希望在梦中我居然又是中学生:我居然又可以整天跑、嚷,到晚上睡在硬板铺上丝毫不感困难地便打起鼾来;居然又可以熬整夜预备大考,又在考试过后忘记得精光;居然又可以坐在天桥上和同学们毫无顾忌地谈自己的野心。呵呵!热烈愉快的中学生时代!前程远大的中学生时代!在那时,如果有谁不觉得整个世界是他的,那他一定不是好中学生,我敢说!

然而我始终未尝在梦中再为中学生,甚至中学时代的同学也不曾梦见半个。不过是十多年呢,然而抵得过一百年的沧桑多变的这十多年,已经去得远远,已经不能再到梦中来使我畅笑,使我痛哭,使我自负到一定要吞下整个世界!

是的,吞下整个世界!是中学生,一定得有这个气魄:有一个挨得起饿,受得起冻,经得起跌打的身体;有一个不怕风吹,不会失眠,不知道什么叫做晕眩的脑袋。还有,二三十年大好的光阴,原封不动地叠在他前面,他自己将来的一切,社会将来的一切,人类将来的一切,都操在他手里,都等待他去努力创造,他怎么可以自己菲薄?

遇到了年青的朋友时,我总喜欢听他们谈他们的中学生生活。听到了他们这时代所特有的斗争生活的紧张和快活,我常常为之神往;再听到了他们这时代所特有的青年的苦闷,我又常常为之兴奋而惆怅。不错,现代的青年,尤其是前程远大的宝贝的中学生,都不免有些苦闷,都曾经有过一度的苦闷;始终不感得此苦闷者,若非超人,便是浑浑噩噩的傻瓜。

时代的特征就是每一个有造化的青年必得经过一度苦闷。应该欢迎苦闷,然后再战胜这苦闷,十分元气地要吞下全世界似的向前向前,干着干着,创造你自己将来的一切,社会将来的一切,和人类将来的一切罢!

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

在我的中学生时代,却没有福气来身受这两件法宝的熏陶。相差不过十多年呀,然而我的中学生时代是灰色的平凡的,没有现在的那许多问题要求我们用脑力思考,也没有现在的那许多斗争来磨练我们的机智胆略。我经历过三个中学校,如果一定要找出这三个中学校曾经给予我些什么,现在心痛地回想起来,是这些个: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写信拟六朝人的小札;举止要风流潇洒;气度要清华疏旷……当时固然没有现在那些新杂志新书报,即使也有一二种那时所谓新的,我们也视为俗物,说它文章不通,字非古义。在大考时一夜的抱佛脚中,我们知道了有哪些国,哪些战争,哪些人,然而我们照例是过了大考就丢在脑后去了。世间有所谓社会科学,我们不知道,且也不愿意去知道。是在这样的畸形闭塞的空气中,我度过了我的中学生生活。

那时我们亦无所谓苦闷。苦闷是思想展开到某种程度的征象。因为通过了这一时期的苦闷,思想就会得确定,人将无往而不勇敢,而不愉快。我们的中学时代却只有浑噩,或牢骚,那种无聊的非青年人所宜有的牢骚。

中学毕业的上一年,辛亥革命来了。中学生的我们,大概也有些兴奋罢?然而这兴奋既无明确的意识的内容,并且也消灭得很快。现在我还依稀记得的,是我们中学的校长在演说会上拿拳头上指骨的凸出处来说明阳历各月的月大月小。如果说我在中学校曾经得了些新知识,那恐怕只有这一件事罢?

后来我又进过北方某大学,读完了三年预科,我还是我,除了多吃些北方的沙土,并没新得些什么。

现在,三十许的我,在感到身体衰弱、依然有吞下整个世界的狂气的时候,每每要遗恨到我的中学生时代的太灰色太平凡了。我总觉得我的太平凡太灰色的中学生时代使得我的感情理智以及才能,没有平衡的发展。时代不让我的青年时代,最可宝贵的中学生时代,在斗争的兴奋和苦闷的熬炼中过去,不让我有永远可以兴奋地回忆着的青年时代的生活浪花,这也许就是所谓早生者的不幸罢?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时时有这样的感想:如果我现在又是个中学生,够多快活!各种的思潮都在你面前摊开,任由你凭着良心去选择。学校生活不复是读死书,还有社会的活动。这些,多么能够发展你的才具,充实你的生活!现代的中学生,正在青春而又正在前程无穷的中学生时代,躬逢数百年一见的历史的悲壮剧展开,又未被捧在掌里含在嘴里做活宝贝,应该不要辜负,应该不要自暴自弃,应该比什么人都兴高采烈些!

只有不幸被烘软了骨头的现代青年,才是很不幸地只配在历史的大轮子下被碾成肉泥!

年青的朋友,尚在中学校或将出中学校的年青的朋友呀,不要以为你是一个小小的中学生看着那庞大混杂的社会而自惭形秽,不是这么的,正因为你是个中学生,你的骨头尚未为富贵利禄所熏软,你有好身体,你有坚强的意志,你肯干,你是无敌的,你刚在人世,你有年富力强的二三十年好光阴由你自己支配,你自己将来的一切,社会将来的一切,人类将来的一切,都操在你手里,都等待你去努力创造呢!

三十年代照例是新历史的展开期,前程远大的,什么都足以骄人的中学生呀,时代在唱着进行曲欢迎你,欢迎你!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毕业十多年,作者“始终未尝在梦中再为中学生”,这说明当年中学生活的灰色与平凡让其心有余悸。

B.作者理解现代青年特有的苦闷,因为自己也曾经历过中学生时期,在劝慰、鼓励之余,也提醒青年要脚踏实地。

C.文章借一些青年离开学校后被富贵利禄熏软的遭遇提醒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更好的年代,不应该自暴自弃。

D.作者发表这篇文章,既反思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也为现代青年如何度过中学时光提出了建议。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连用三个“居然又可以”,很好地传递了往昔若能重现给幻想者带来的讶异和快活。

B“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以简洁有力的对比揭示出青年人成才的两件法宝。

C.作者回想并列举了三个中学校曾经给自己的一些“要求”,这些叙述真实地再现了作者求学时的苦闷与浑噩。

D.第七段使用“在我的中学生时代”一语,带有总结意味,指出了那一代青年求学的共同弊端,蕴含作者的遗憾。

8文章两个画线处都提到“如果我现在又是个中学生”,含义却不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茅盾曾评价自己的散文创作是“大题小做”,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世称靖节先生。

(选自《宋书·陶潜传》,有删改)

【注】①秫稻:糯稻。②粳:粳稻。③栗里:地方名。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1处得1分,涂黑超过3处不给分。(3分)

AB主簿C不就D躬耕EFG遂抱H羸疾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祭酒,本义是飨宴时推选尊长者举酒祭祀地神,后用为官名,文中取本义。

B.要,通“邀”,邀请,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中“要”的意思相同。

C.适,恰好,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中的“适”意思不同。

D靖节,“保守节操”的意思,陶渊明的谥号,表达人们对其清高气节的赞美。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因为家境清贫不能常有酒喝,有时亲朋旧友就备酒招他来喝,并且让陶渊明把酒全都喝完,希望他喝醉。

B.陶渊明居室破陋、衣食不足,但他却安然自如,通过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这充分体现他超然物外的精神品质。

C.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里派遣督邮来视察,陶渊明不愿为了五斗米的官俸而束带弯腰拜见督邮,于是弃官归隐。

D.陶渊明曾经卧于北窗之下,碰到清风突然扑面吹来,自觉犹如羲皇时人,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陶醉于自然的隐士之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2)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

14.第三段哪些细节能够体现陶潜“真率”的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泫然有感②    陆 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地理名著,详载户口、土贡、山川、辖县等。②本诗作于庆元二年(1196)秋,作者闲居山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情感,“泫然”饱含诗人的家国之情

B.首联中诗人不能忍受岁月的不断流逝,抒发了自己年老无成的慨叹。

C.天寒欲晓北雁南飞,诗人以新雁自况,表达了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年老仍初心不改,偶然看到北宋地图不禁落泪。

16.本诗中的“书生”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书生”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我们看到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江面开阔,风平浪静的景象,不禁会联想到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________________”,他以“古仁人”为榜样,否定了被个人得失和环境变化所支配的情感。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总是寄托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情思,请写出古诗文中含有“月”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山丹县侯山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静静地看着山外的世界,常年积雪的祁连山、巍峨耸立的焉支山都在它的仰视下轮廓清晰、一览无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侯山在新时代新征途的画卷上留下   ①   的一笔。

我曾经只身一人行走在侯山人民的“生命河”红岩坝渠上,看到散乱的水泥石板和瓦砾,过去修渠的印迹   ②   站在山包上,联想这条长蛇般的水渠汩汩奔涌,是以怎样的情怀,护佑着侯山儿女历经风雨一路走来?也仿佛看到了在漫长的水线沿途,身强力壮、头戴毡笠的护渠人扛着铁锹来回穿梭,严防死守着一个个堤坝闸口的安全。

如今,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随着三北防护林等工程的纵深推进,这个小山村又焕发了   ③   。从沟沟坎坎,坡坡梁梁,到山峰岑石,野草、灌木、绿植就这样一路繁茂着,用一种青青柔柔的温暖,轻拂着侯山的每一寸土地。尤其在夏天,那满山坳里毛糊糊的青瓜蛋子也增添到了云蒸霞蔚般的盛景当中,田野里、空气中弥漫着甜美的清香和葱茏的味道。

18.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③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材料从修辞和句式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5月18日,《2024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落下帷幕。

如何唤醒人们心中的诗意?已走到第九季的节目,自身也在不断升级迭代。   A   ,而是结合日常生活场景,对诗歌和文学做适当的留白,传递出其独特魅力。①相比于教会人们几首诗,②了解几位诗人生平,③更重要的是拓展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想象和探索的空间,④培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土壤,⑤使不再作为枯燥深奥的知识被束之高阁,⑥而且回归当下的美好,⑦融入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现代生活的点滴。此举或能更好地沟通人们心中的诗意。

生活之中,诗词也带我们走上文化之旅、心灵之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唐宋时期的诗人南来北往,    。诗人们在这条“含诗量”最高的大运河上吟诗作赋、慷慨高歌,大运河也承载了他们的希望和孤独,传递着他们的友谊和幸福……诗词,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财富。

学生、农民、石油工人、支教老师、工程师……舞台上下,只要爱诗就都是“诗友”,不分年龄大小,不分行业背景,把诗意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正如诗歌需要留白来凸显意境,人生也需要留白让生命丰盈。去聆听风吹过的声音,重拾被遗忘的细微之美,感受生命自然的律动。日日埋头赶路,   C    ,去感受倾泻的暖阳,浪漫的星空,让时间静静流淌,让诗意慢慢浸润,让心灵得到滋养。

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列举,有人认为体现出语言的严密性,有人认为表达重复啰嗦。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潜能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尚未外化为现实的能力。冰山理论认为:人们拥有的能力就像冰山一角,只占能力的30%,而还有70%的能力隐藏在冰山之下,未被发掘。但是激发潜能需要坚定自信、奋斗目标、现实危机、榜样感召以及崇高的责任感等等。

阅读材料后,你对如何激发潜能怎样看?结合材料或根据自己对潜能的体验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