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它似有若无,无人注意,自在开放。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空”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现了“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诗也如此,诗要沉着,更要空灵,沉着与空灵并重,才会有悠然的韵味;诗要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
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动的空间。我们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氲中显示出意义。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觉观察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回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却将人度向另外一个世界。至于云墙偎依着篱落,曲曲地在丛树中逶迤,真把人的心牵向更远。
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因无亭不灵。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休憩。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而更重要的是,亭子是为人的心灵所特别设立的景观,古人所说的“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就是就此而言的。因为它“空”,所以它“有”;“空”通过我们的心灵变成了一个蕴涵丰富的世界。
(摘编自朱良志《曲院风荷·空山》)
材料二 宗白华先生曾以“太虚片云,寒塘雁迹”形容艺术的空灵境界,这一描述是十分形象而精当的。空是虚,是无,是静穆;而灵则是实(不同于写实之实),是有,是灵气,是生命。这两者正好组成了空灵风格的两个基本点,也是所有中国艺术史上偏于抽象写意的艺术品的两个基本点。然而灵实以空为前提条件;周济说:“空则灵气往来”,可见不先求空,灵气就无法产生。不过反过来说,没有灵,空就成了“顽空”“死空”,谈不上美感的力量了。因此,中国古代美学谈空灵往往表现出一种辩证的眼光。苏轼说得好:“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外枯”乃指外形的简约、空虚;“中膏”是内在的生命力之旺盛,所以“似澹而实美”,并非一片死寂枯竭。刘克庄说过类似的话叫“若近而远,若淡而深”;金圣叹则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来表达这种艺术境界。
那么,这种空而灵、虚而实的境界是怎么产生的?这就涉及“简”的问题。简者简约,美学上的简约不同于科学论文或其他实用文体中的省略,而是说寥寥数笔而意趣盎然,也就是说,以极其简化的线条传达极其丰富的意蕴,从而使人想象于无穷。如果一首诗、一幅画中的意象或线条简约而又有无穷的美感发生之力,那么这首诗或画就达到了简约和空灵。李东阳认为王维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二句诗“淡而有味,近而愈远”,恐怕正是因为它们以简约洁净的意象深深地透衬出宁静、闲适、恬淡的心境和意蕴的缘故。王维这首小诗名为《鹿柴》,全诗共四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的首二句以空山之空旷、无人、静寂、幽深作为背景,而活跃跳荡于这个背景之中的则是生命的声音,无人而生机盎然。后二句似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捕捉了一束晶莹透亮的光束,它像金色的线一样穿透深邃茂密的森林,最后栖息于青青的苔藓之上。深邃空幽的绿色丛林中透下这一束光芒四溢的阳光,这是多么空寂而又灵动的境界!“空山”“深林”是空;而“人语”“返景”则是灵了,这两者一旦被天衣无缝地接合起来,就是绝妙的空灵境界。
总之,从美感经验的角度说:空灵和简约是指简化的外形中包蕴着丰盛的美感发生之力,每一意象、线条、色彩、音响都凝聚着旺盛的、生生不息的美感张力。如宗白华先生说的:“中国山水画趋向简淡,然而简淡中包具无穷境界。倪云林画一树一石,千岩万壑不能过之。”而这,不正是抽象艺术超过写实艺术的地方吗?
形简而旨丰,以高度抽象、饱蕴张力的形式传达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艺术理想在我国古代艺术创作实践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中国的古诗一向以意象简洁称著,而简洁中包含无穷的情感意味。
(摘编自陶东风《空灵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中国艺术更加重视虚的创造,欣赏者通过“虚”能在赏画、读诗、游园时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B.中国古代美学谈空灵往往表现出一种辩证的眼光,灵实和虚空构成了空灵风格的两个基本点,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C.当一首诗以极其简约的线条或意象传达出极其丰富的意蕴,给人以无穷的想象,那么我们可以说这首诗达到了空灵。
D.中国艺术推崇“虚”,追求形简而义丰,每一意象、线条、色彩、音响都凝聚着美感张力,因而优于写实艺术。
语文试题(长郡版)第2页(共10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材料二采用了不同的论证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空灵”这一话题。
B.中国园林中溪水、假山等不可替代在于它们引领我们走向一个虚空世界、灵动空间。
C.材料二将诗画放在一起论证,可以看出在不同艺术形式下的“空灵”存在共通性。
D.中国戏曲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体现了“空”的艺术特点。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
A.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B.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
C.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晏几道《临江仙》)
D.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4.结合两则材料,给“空灵”下一个定义。(4分)
5.《红楼梦》中对于贾宝玉所住的“怡红院”的景致作了如下描写: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青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道:“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这座“怡红院”具有空灵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对此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突围
梁晓声
农村人家的土坯窗根儿下有道裂缝,裂缝里生存着一群蚁。不是那种肉色的极小的红蚁,是那种较大的,单独作战能力和自卫能力都很强的黑蚁。这是一群从大家族里分离出来的蚁,为数还不太多。它们在那道裂缝里大兴土木,打算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们建造幸福的有“社会”秩序的理想王国……
它们每天由那道裂缝出出入入,往内拖食物,往外除垃圾,勤劳,忙碌,习惯成自然。
“哥,你看,这儿有蚂蚁耶!”
“弟,让咱们来摆布摆布它们!”
有一天,那人家的两个孩子发现了那儿是蚁窝。他们正闲得无聊,于是开始“玩”它们。俩孩子蹲在窗根儿下,手中各捏一条帚枝,见有蚁从裂缝里出来,便用帚枝将其拨回去。
这是一次偶然“事件”。而且,仅仅是开始。
“拨”这个字,意味着动作幅度的小和力的轻微。“玩”蚂蚁不是斗牛,即使俩孩子,也很快就从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自己是巨灵神似的优胜感。确实,蚂蚁们在他们的每一拨下,皆连翻筋斗,滚爬不迭,晕头转向。那轻微的一拨,对于它们意味着巨大的不可抗力。它们退回到裂缝里去,聚在裂缝内部的两侧,懵懂困惑地讨论刚刚发生过的情况。讨论了半天,也没讨论明白。于是一起去向一只老蚁请教。
老蚁听了它们的汇报,沉思良久,以权威的口吻说:“那是风啊!你们呀,真没见过什么世面,遭遇到了一场风就一个个大惊小怪、惶惶不安的。不怕下一代笑话吗?”
有一只中年蚁反驳道:“前辈,我觉得我们不像是遭遇到了风。我经历过几场风的。风是有呼啸之声的呀!你们听到风声了吗?……”
被问的青年蚁,全摇头说没听到什么风声,全说外边阳光明媚,天气非常好。
“前辈您请看……”
中年蚁指着裂缝,也就是它们的穴口——斯时一束阳光正从穴口射入进来……
“不是风?那么你有何见教呢?”
老蚁受到当众反驳,满脸不悦。
中年蚁张口结舌,一时无话可答。
老蚁在两个青年蚁的搀扶下走到穴口,探头穴外,打算亲自察看究竟……
这时,弟弟问哥哥:“咋一只都不往外爬了呢?”
哥哥说:“它们奇怪呗,肯定在开会呢。”
“可我还没跟它们玩够呢!”于是那弟弟双手按在地上,将头俯下去,将嘴凑近裂缝,鼓起腮帮,噗地向裂缝里猛吹了一口……
他的头自然挡住了阳光,那一瞬间蚁穴里一片黑暗。
中年蚁大叫:“危险!……”
但是已经晚了。
好一阵“狂风”扑灌蚁穴!蚁穴内顿时“飞沙走石”,“风”力肆卷。那一股“狂风”在穴内左冲右突,寻不到个出处,经久卷蹿不止。所有聚在穴口的蚁们,都被狂风刮落到穴底去了。那只老蚁,虽有那只中年蚁和青年蚁们舍生保护,还是摔得不轻……
那弟弟却仍双手按地俯头在那儿猛吹……
穴内蚁族,整群惊悸,拥挤于穴角,团缩无敢稍动者。当“狂风”终于过去,老蚁怒斥那中年蚁:“我说错了吗?还不是风吗?你才见过几场风?!倘论对这世界的经验,你差得远呢!”
众目怨视,怒视,嘲视。那一只中年蚁自感罪过和历世的浅薄,肃立聆训而已,从此明哲保身,唯唯诺诺,变成了一只不复有什么见解的沉默寡言的蚁。它是一只中年的工蚁。工蚁之间有互相交换食物的习惯。然而这习惯并不意味着友情,更不意味着亲情。那是蚁们的一种古老习惯。它们的唾液里含有能传播信息的化合物。正如人类之间经由亲吻会传染感冒一样。于是在那一天,许多别的中青年工蚁们,从它的唾液之中接获了这样一种“思想”暗示:免开尊口,少说为佳;人微言轻,说对了又如何,而说错了却有可能一辈子成为错误的典型……
于是那许多别的中青年工蚁们,在那一天里,对它们所亲历的洞内洞外的“狂风”,都变得讳莫如深、沉默寡言、明哲保身起来。
经验一旦被“事实”证明是经验,便往往上升为权威认识。而权威认识一旦形成“经验主义”,并受到普遍的尊崇,再要推翻则十分不易了。甚至怀疑它都是狂妄的。
那一天里,这一群蚁都不再出穴了,都自觉或半自觉地聚在老蚁身旁,听它讲种种关于“风”的知识。它一边接受着几名青年雌蚁的按摩,一边谆谆教导。它的教导一言以蔽之那就是——“风”是某种神明打的喷嚏。那神明在它语言的描绘下,听来像一只无比巨大的蚂蚁。蚁的想象力毕竟是有限的,对于神明和对于妖魔的想象,都难免接近着蚁。
第二天依然是一个明媚朗日。兄弟俩起得比蚂蚁们还早。阳光总是先从窗子照入人的房间,其后才从那道裂缝射入蚁穴。
弟弟一睁开眼就说:“哥,我今天还要弄蚂蚁玩。”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部分,聚焦于在裂缝中生存能力很强的黑蚁,由此切入两个孩子玩蚂蚁的故事。
B.被拨弄的蚂蚁讨论后不知原因,便去向老蚁请教的情节体现了老蚁因能力强而深受蚁群的信任。
C.老蚁受到当众反驳,满脸不悦,是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很没面子。
D.众蚁认定遭遇到的困境是“风”后,对中年蚁怨怒嘲视,可见怀疑权威者在蚁族社会是很难被接受的。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使用了“大兴土木”“沉思良久”“惶惶不安”等拟人词语描绘蚂蚁社会,生动形象。
B.全文运用了蚂蚁视角来讲故事,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
C.对于“狂风”的夸张描写,渲染了危险紧张的气氛,也为后文中年蚁的性情变化做了铺垫。
D.故事以弟弟的一句话收尾,引发读者思考:若新的挑战来临,老蚁又会如何解释和应对。
8.中年蚂蚁在整个故事中,心理状态经历了多次变化,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
9.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突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武帝以法制御下,好尊用酷吏。东方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二千石;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胜数。帝始使御史中丞、丞相长史督之,弗能禁;乃使光禄大夫范昆及故九卿张德等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郡或至万余级,及以法诛通行、饮食当连坐者数千人。数岁,乃颇得其渠率①,散卒失亡复聚党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无可奈何。于是作《沉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捕弗满品②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不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其不言。故盗贼多,上下相为匿,以文辞避法焉。是时,暴胜之为直指使者,所诛杀二千石以下尤多,威震州郡。至勃海,闻郡人隽不疑贤,请与相见。不疑入,胜之履起迎③。曰:“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深纳其戒;及还,表荐不疑,上召拜不疑为青州刺史。济南王贺亦为绣衣御史逐捕魏郡群盗多所纵舍以奉使不称免,叹曰:“吾闻活千人,子孙有封,吾所活者万余人,后世其兴乎!”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删改)
材料二 治奸以迫,则奸愈匿,而盗其尤者也。盗之初觉也,未有不骇而急窜者也。当其为盗之日,未有不豫谋一可匿之穴以伏者也。求之愈急,则匿益固,匿之者亦恐其连坐而固匿之。则虽秦政之威,不能获项伯于张良之家,况一有司而任数不可诘之隶卒乎?迨其渐久,而上之求之也舒,则盗不能久处橐闭之中,匿者亦倦而厌之,则有复归田里而无忌者,于是而获之易于圈豕。夫不才之有司,岂以盗之贼民病国为忧哉?畏以是为罪谪耳。高帝治盗,唯曰“盗者抵罪”,而责之不急。呜呼!上失其道而盗起,况凭一往之怒,立一切之法,以成乎不可弭之势哉!汉武有丧邦之道焉,此其一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
【注】①渠率:首领。②品:标准。③履起迎:趿拉着鞋子就(急忙)起身迎接。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3处不给分。(3分)
济南王贺亦为绣衣御史A逐捕魏郡B群盗C多D所纵舍E以奉使F不称G免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与《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石”意思相同。
B.胜,指完、尽,与《鸿门宴》中“刑人如恐不胜”的“胜”意思相同。
C.“当其为盗之日”的“之”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D.责,指责求、责令,与《促织》中“令以责之里正”的“责”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面对群盗蜂起的局面,汉武帝先是派御史中丞、丞相长史去督促镇压,后又派范昆、张德等人调兵围剿,但并未消除匪患。
B.面对为祸不绝的盗贼,信奉以严法酷吏统治臣民的汉武帝制定了《沉命法》,但却没收到实效,盗贼反而越来越多。
C.暴胜之经手处死了众多官吏,隽不疑向他进言,希望他能够恩威并施,暴胜之深以为然,并在回到朝廷后举荐了隽不疑。
D.在王夫之看来,相较于汉高祖当年治盗只下令“盗者抵罪”的做法,汉武帝所用的治盗之法,其不当是显而易见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散卒失亡复聚党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无可奈何。(4分)
(2)盗之初觉也,未有不骇而急窜者也。(4分)
14.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苛治盗,但效果不佳,请结合两则材料简析其原因。(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春日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①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②听流莺。
【注】①晚节:晚年。②日边:指天子近旁或国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场春雨过后,郊园春意盎然,景象明媚,生机勃勃,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B.诗歌用拟人手法来写花,既写出了鲜花绽放之姿,又写出了花对游人的亲近。
C.颈联中“病躯”交代了诗人身体状况,“春事懒”“却怕”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D.尾句想象友人在京城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不满和对友人的羡慕。
16.此诗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长者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常有“以阔境显孤危”的写法,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先以雄健笔力描写洞庭湖的阔大景象,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自己孤苦凄怆的生活处境。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苏轼《赤壁赋》中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意境相似,异曲同工。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修辞上所讨论的有两方面,一是怎样使文章不坏,(A)。前者叫作消极的修辞,后者叫作积极的修辞。一切文章的毛病,除了文法上的缺点外,几乎都可用消极的修辞工夫来医治的。而积极修辞的目的在于使文章或谈话更好,更合情境。同是一句话,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例如“门前有一条小河”,可以说做“门临小河”“一条小河在门前流着”“一条小河横在门前”。这许多说法里面,哪一种最好?应该取哪一种?这完全要看情境(全文的旨趣、上下文的关系等)如何,不能 ① 。
积极修辞的方式很多,归纳起来,有几个原则。
一是调和。这是说要整齐、相应、谐和、自然。就句子讲,要上句与下句接合得毫不勉强。就全篇讲,要全体能统一,书信像个书信,论说文像个论说文。就用语讲,要与思想内容相应,如果是引用成语的,那成语须不晦僻,而且要摆在适当的位置。总之,文章、谈话是以读者、听者为对手的,从一字一句到一段一篇,随处都顾到,不使对手起不协调的感想。
二是具体。这是说要把空漠难解的无形的事情用具体的方法来表达。我们应付事物有两种机关,一是五官,一是心意。五官的对象是事物的具体的部分,(B)。抽象的话也许使对手难解或不感趣味,所以常常要把它改成具体的话来表达,“生活困难”有时改说“没有饭吃”,这就是把抽象的话改成具体的话来表达的例子。
三是增义。这是说要用有关系的材料附加在所说的话里面,使所说的话意义更丰富。例如把“形势危急”说做“形势 ② ”,把“年纪老迈”说做“年纪老迈如风烛”,“累卵”“风烛”都是附加上去的材料。因了“累卵”“风烛”,使对手想象到一种光景,可以增加许多本来没有的意义。
18.依据上文第一段内容,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_______,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
A.门前有一条小河 B.门临小河 C.一条小河在门前流着 D.一条小河横在门前
19.下列句子中的“像个”与文中加点的“像个”,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他像个经验丰富的老手,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机器。
B.新诗诞生已百余年,但它在大众眼里还不像个诗。
C.我真给吓破了胆,躲在别人后面,太不像个样子。
D.他穿着一身中山装,像个大学生,也像个小职员。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生活中有许多流行语符合积极修辞原则,结合上文分析下面表格中两个流行语的表达效果。(6分)
流行语 | 普通的说法 |
烟火气 | 生活气息 |
撸起袖子加油干 | 加油干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今天,人们经常用计算来达成对自身的掌控,比如吃饭计算卡路里,睡觉计算深浅睡眠时间。
请针对这种现象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
2025年高三八省联考T8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届九师联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1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湖北省荆州沙市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阶段性调研监测考试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上月考试卷(一)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湛江市2024-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2025届高三·十一月·广深珠联考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