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5届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4-08-30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果想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你就会去观察一大堆白色天鹅;当你看到无数天鹅都是白色的,会觉得这个假说似乎很合理。从“我见过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推出结论“所 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推论方式就是归纳法。演绎法则是跟归纳法很不一样的逻辑论证: 如果前提是真的,结论便必定为真。举个例子,“所有人终究会死”与“苏格拉底是人”两 个前提(大前提与小前提)都为真,据此得到的结论“苏格拉底终究会死”是合理的。演绎 法是“从一般推出特殊”,而归纳法则是“从特殊推出一般”,从一组观察资料来论证出一 个普遍性的结论。归纳法的问题在于:就算你进行再多观察,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你 的普遍化主张。例如:正巧有一只黑天鹅出现,“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就会被证伪。

许多科学家与哲学家都相信,做科研就是找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说。如果像他们一样 认为科学进步是靠着归纳法,那么你就必须面对归纳法自身存在的问题。科学怎么能以如此 不可靠的推论方式为基础呢?波普尔则干净利落地避开了这个问题。根据他的说法,科学不是靠归纳。科学家是从一个假说起步,即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猜测现实的本质,譬如“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科学家的下一步是去找到办法来测试假说。在上面的例子中,便要去找一大堆不同种类的气体来加热。但测试并不是要找出证据来支持假说,而是观察这个假 说能否经得起种种证伪的尝试。只要有一种气体被加热的时候没有膨胀,就足以破坏“所有 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的假说。

 如果通过一个反例驳斥了一个假说,那么就会带来一点新知:知道那个假说不是真的。 科学的进步是因为科学家从错误中学习。观察到一大堆加热时确实会膨胀的气体,不会带给 我们知识,或许只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假说多一点信心。但一个反例就真的能教会我们一些事 情。波普尔认为,任何科学假说的关键特征是必须有“可证伪性”,这也是它与“假科学” 的差异所在。一个科学假说是你有机会证伪的东西,它做出的预测有可能被证明为误。如果 我说“有个无法侦测到的隐形小仙子使鲜花盛开”,那么没有一种观察能够证明我的说法有 误。如果小仙子是隐形的,又不留任何痕迹,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证伪他们存在的主张。它 没有“可证伪性”,所以根本不是一句科学陈述。

 根据波普尔的说法,科学家所做的事情是试图证明他们的理论为假。检验一个理论就意 味着要看看它是否能被证明为假。一个典型的科学家先从一个大胆的猜想或推测出发,然后 会试着用一连串的实验或观察来削弱这个猜测。科学是令人兴奋的冒险事业,但并不证明任何事情为真;它只是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在此过程中不断逼近 科学真理。科学家特别喜欢波普尔将科学研究描述成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觉得波普尔了 解他们实际上怎么做研究。

(摘编自奈杰尔·沃伯顿《从错误中学习》,吴妍仪译)

 材料二:

 波普尔一再强调“证伪”,反对“证实”,为此提出“逼真度”和“可否证度”两个概念。“逼真度”指的是一个理论接近客观真理的程度。“可否证度”则指一个理论陈述的对象的普遍程度,涵盖的对象越普遍,就越容易被证伪,可否证度就越高。一个“可否证度” 高的理论,还需要借助于观察和实验来判定其好坏,波普尔称之为“确认”。“确认”是指一种假说暂时能经受住事实经验的检验而未被证伪推翻。一个理论如果“可否证度”很高又 能够被不断被“确认”,那么它就有着更高的“逼真度”。

 实际上,波普尔所反对的“证实”是早期归纳主义的“完全证实”,而不是逻辑经验主 义所说的“证实”即“确证”。早期归纳主义主张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证实一个普遍性的结 论(全称命题)。后期归纳主义的代表逻辑经验主义对此观点进行修改完善。他们认为,“证 实”并不意味着从基于个别事实的单称命题推出全称命题,而是通过一个个单称命题证实的 积累,不断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目的是通过既有证据的不断“确证”、积累而 逐渐趋近于科学真理。

 在引入了“逼真度”和“可否证度”等概念之后,证伪主义实际上与逻辑经验主义殊途 同归。证伪主义将“证伪”作为趋近于科学真理的必经过程,证伪的思想中蕴含着“证实” 倾向。不过,它比后者高明的地方在于,从“证伪”的角度来考察一个理论,能更好地解释 “科学革命”,这是渐进积累式的归纳主义所做不到的。

 总之,我们不能将“证实”和“证伪”对立起来。事实上,对一个理论的证伪往往伴随着对另一理论的证实;而一种理论的发展,既需要证伪,也需要证实。证伪注重对旧假说的淘汰,有助于新假说的提出;在证伪之后对新假说进行证实,同祥重要。只有新假说经受经验事实的检验,才算是完成一次完整的科学发展。

 (摘编自林艳、雷嘉棋《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中的证实倾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演绎法只要大、小前提为真,结论就必定为真,但归纳法在前提为真时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为真。

B.逻辑经验主义放弃“完全证实”,改变以往“从特殊推出一般”的推理方式以使确证过程 更严谨。

C.大量经验事实无法证实的一个假说,却有可能被个别事实证伪,这说明证伪与证实存在不 对称性。

 D.材料一认为“科学不是靠归纳”,材料二认为归纳证实对科学发展同样重要,两者观点明显有别。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波普尔的说法,科学研究中大胆提出假说、不断进行证伪的过程是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这有助于解释“科学革命”。

B.科学家主要依据实验或观察提供的数据对科学假说进行证伪,如果发现两者存在矛盾之 处,就需要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

C.“所有气体受热均会膨胀”的“可否证度”比“部分气体受热会膨胀”更高,也更容易被 证伪,因此也有更高的“逼真度”。

D.数字化时代,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占有海量的样本,可以提高证伪的效率,也有利于更 快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开普勒根据观察资料指出行星确实绕日,但轨道并非正圆。

B.某博物馆声称水晶头骨是外星人送来的礼物,但科学家确认它是19世纪制造的工艺品。

C.汉代发生浑天说和盖天说之争,浑天说因制定的历法与实际天象更匹配而被朝廷采纳。

 D.亚里士多德曾提出“重物先于轻物到达地面”,后来实验结果表明重物和轻物同时落地。

 

4.科学假说与非科学假说、科学真理的区别分别在哪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4分)

5.下列科学发展中的事实体现了“证实”和“证伪”的结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6 分)

关于引力场中光线的弯曲,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比牛顿经典理论正好大1倍。1919 年日全食观测的数据宣告前者获胜。不过爱因斯坦也会犯错,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静态宇宙说”,被哈勃观测到的数据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宇宙膨胀说”。后来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是暗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像山河一样打开自己

原因

 ①一边是绵延不绝的高黎贡山,一边是壁立千仞的碧罗雪山。谷底的那片碧绿,是从青 藏高原汇聚千溪万泉而来的江水。江水时急时缓,遇到乱石嶙峋,就白沫喷涌,浪花飞溅。 水声或如悄声细语,或如雷声阵阵。

这就是怒江。它沿岸的一条公路如游丝般蜿蜒,我们乘坐的大巴,像甲壳虫似的在公路上缓缓移动。

一路向前。紫红的三角梅拥挤在山脚,亮白的陈年积雪闪烁在山巅。一个又一个村寨攀 上山腰,悬挂于峭壁和陡坡之间,那一座座琛木房,就像长在千年古树干上的苔藓,湿漉漉 地延展。时隐时现的袅袅炊烟、鸡鸣犬吠,微茫又邈远。

著名的东方大峡谷,用平均2000米的深度、300多公里的长度提醒人们:在怒江大峡谷面前,每位游客仿佛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似乎心有不甘,也想证明点什么,我将脑袋伸出车窗,使劲睁大双眼,却怎么也无法在 一望之中把这宏大瑰奇的景象尽收眼底。

忽然,从邻座传来了音乐声,是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我有点吃惊,既因为游客中 竟然有人喜欢西方古典音乐,也因为那不同凡俗的浑厚乐声和细腻的音质。“是用手机播放的吗?”我用手指捅了捅那位倚靠在椅背上闭目聆听的同行者。他立起身,把身侧一个用三层板拼合起来的木匣亮了出来。那是他自制的一个播放机,插上存有上千首乐曲的U盘,就能随意选播自己想听的乐曲。

 “英雄!这些山、这些水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支交响乐简直就像是为它们谱写的。”对这支曾被一些音乐评论家认为艰涩难懂的乐曲,他竟然这样解读。

 这位游客来自北京,在这一带当过“知青”,回城后成了一名教师。老伴去世后,他没有在高楼独守孤影,而是迈开脚步四处旅游,除了带着自制的播放机,还带着一台数码相机。“昨天刚从拉萨坐飞机到昆明,在候机大厅的凳椅上,我脚搭在行李箱上睡了一夜,今天就乘车直奔怒江来了。”快七十岁的他,精神矍铄。

 “当年我只是觉得山里生活艰苦,却没有发现这里的景色这么撩人。”他笑了笑,接着 对我说:“在城市的熙熙攘攘里,我常常感到寂寞,而进入山水的怀抱,我就像回到了那个 曾经完整的家,心安!”也许,曾和自己的青春融为一体的地方就是故土家园吧,这位老人 是寻找他的青春来了。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当雄浑的山河打开自己的胸膛,成千上万种美就在人们眼前次第呈现。

 怒江第一湾,像一块马蹄形的翡翠,安稳地置放在群山之间。和长江第一湾的猛然掉头、 雄奇有力不同,这个弯转得那么优雅,就像华尔兹舞中旋动的长裙一角;又转得那么不动声 色,甚至没有激起半朵浪花。我们这些游客,站在山坡的围栏外,看着深谷里仿佛陷入沉思的碧水。

 导游姓李,50多岁模样,当她开朗地大笑的时候,眼角和额头的皱纹都在爬动。她向大 家介绍:其实,这条江到了雨季才会发怒,才名副其实。这个季节,更适合它的名字应该是 ——碧江。

 显然,她对这片山水非常了解。

 戴在群峰头上的皇冠山高贵华美。当一抹阳光落在上面,它就像刚从黄金的汁液里捞出 来一样,润润的,闪着金黄的光。为了拍一张把“皇冠”戴在头上的照片,游客们四处寻找 合适的位置和角度,李导微笑着走过来,一一指导并帮忙。当相机屏幕上显示出一位手持小 木匣(自制音乐播放机)的“老皇子”时,她轻拍手掌,发出爽朗的笑声,那位北京老人也 咧开嘴笑了。

 童心在大自然面前复活了,每个人都变得更加可爱和天真。

 大巴车继续向着山河敞开的方向前行,李导趁着空闲向大家讲述起自己的身世。李导的家乡在云南省怒江州北部的独龙江乡。早年,那里不通公路,物资匮乏。当地政府曾组建马帮,运送粮食和其他生产、生活物资,救助群众。她就是其中的一个赶马人,也曾做过国营 马帮的女马锅头

 泥石流、桥梁损毁、雪崩、大雪封山……甚至自己的丈夫也遇难于赶马途中,十多年里, 她流汗流血,历经艰险,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苦痛,也一次次见证了乡亲们在山间铃响马帮来时的喜极而泣。

 值得庆幸的是,一条条公路终于打开了闭锁的山区,她的家乡和外界的联系变得便捷。 前些年,为提高云南茶叶的知名度,云南组织了一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在这次活动 中,她留下了自己马锅头生涯的最后一次亮相。

 那一路,马帮吸引了许多好奇的目光,催生出不少轰动一方的趣闻,同时马帮也看到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霓虹闪耀的商场和穿着入时的男女……③在宽阔的大街 上,在汹涌的人流中,马帮不再像行走于山间古道时那样自然:蹄声犹犹豫豫,马儿的脖铃 声错落纷乱。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要停?前面的岔道如何选择?这些都变得难以确定。

如果说,大山曾经遮挡过她的目光,那么,这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则在她面前打开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卷,引发了她的思索。

 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传统的马帮了,她清醒地认识到。她决定从熟稔的生涯中拔脚而出,开启生命的另一扇门——成了一名高山导游。

 在为四方游客的服务中,她感受到了充实与快乐。

 到达观景台时,李导招呼大家下车。当我眺望山谷对面被云雾笼罩住的山坡以及山上的村寨时,迷离朦胧的烟火人家好像也被一种神秘感笼罩住了。

 “能不能把那里称为人神共居的地方?”李导大声问所有人。那位北京老人回答说“那是一个天上的村寨。”想来《天上的街市》中,“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悠然自得的生活在 这世外桃源里应该不难遇见吧。

 李导带领着大家,向如画河山的更深更远处走去。这时,我却很清楚地看见,她的手自 然前伸,挽住了北京老人的胳膊……(有删改)

 【注】①马锅头:茶马古道上马帮的首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所写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相关内容,既突显了老人的形象,也讴歌了怒江山水。

 B.来自北京的老者,从拉萨取道昆明直奔怒江而来,不是为了怒江山水,而是为了寻找自己 的青春。

 C.独龙江乡的乡亲们在马帮来时“喜极而泣”,可见在山村闭锁时期,马帮对人们生活的 重要性。

 D.李导清醒认识到时代不再需要传统马帮,她转行成为高山导游,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7.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处句式整散结合,长短错落,又多用四字词,摹山画水,语言极具感染力,富有意境。

 B.②处引用毛泽东诗句,诗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的气势,使人震撼。

 C.③处把传统的马帮放在现代都市生活背景下写,在强烈的反差中凸显马帮的愚昧落后。

 D.文章通过概述与特写相结合讲述李导的经历,她人生的转折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8.作者笔下的怒江呈现了“成千上万种美”,请结合文本概括怒江景区的自然之美。(4分)

 9.标题“像山河一样打开自己”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三谏而不用则去,不去则亡身。亡身者,仁人所不为 也。是故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孔子曰:“吾其从讽谏矣乎!”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 殆。昔陈灵公不听泄冶之谏而杀之,曹羁三谏曹君不听而去,《春秋》序义虽俱贤,而曹羁合礼。

(节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有删改)

材料二:

 景公有马,其围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入见。景公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正闺,刖跪击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君无恶焉。臣闻之,下

无直辞,上有隐君; 民多讳言,君有骄行。古者,明君在上,下有直辞;君上好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行,而刖跪直辞禁之,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 公笑曰:“可乎?”晏子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征,时朝无事。

 (节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有删改)

 【注】①正闺:正门。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分)

智者度君A权时B调其缓C急而处D其宜E上不敢危F君G下不以危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文中是语气副词,与《兰亭集序》中“当其欣于所遇见”的“其”词义相同。

B.固,文中指“坚持、坚决”,与《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固”用法不相同。

 C.殆,文中指“危险”,与《石钟山记》的“殆与余同”“殆”词义用法相同。

 D.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天子立五庙,诸侯立三庙。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王言行有过失,臣子应进行劝谏,因为君王出现过失,常常是国家危亡的先兆,若“三谏”仍不被采纳可考虑离开。

 B.马匹被杀后,齐景公怒不可遏,不问情由,操起长戈便要亲自去刺杀凶手,其性格中暴 躁冲动的一面由此可见一斑。

 C.刖跪未辨认出大白天披头散发,乘坐六马之车,载着妇人出门的齐景公即为国君,于是 将其赶回,景公因羞惭不上朝。

 D.语言上两则材料各具特点,材料一以议论为主,理性典雅;材料二以记叙为主,自然生动,寥寥几语,刖跪形象跃然纸上。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

 (2)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

 14.材料一是关于臣子劝谏君王的相关论述,请结合材料二的具体内容说说晏子对景公的劝谏体现了材料一的哪些观点。(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薛居士和州读书

严维

孤云独鹤共悠悠,万卷经书一叶舟。

楚地巢城民舍少,烟村社树鹭湖秋。

蒿莱织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

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孤”饰云,以“独”饰鹤,表面写物,实是写人,表现诗人读书时的落寞愁苦。

 B.第二句写薛居士前往和州,“万卷”与“一叶”对比,意在突出船只之少。

 C.颔联写薛居士读书之地和州的环境:正值秋季,人烟稀少,雾笼村庄。

 D.颈联是实写薛居士到和州后生活状况,表现出了乡间生活的特点。

 16.诗歌的尾联有什么含义?在全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2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景象的 句子是:            ,           

 (2)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李密在文中用“            ,            ”两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场,贪慕名利。

 (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愉快地谈 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            ,           

 (4)《种树郭橐驼传》中“            ”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态度。

 (5)《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了郦道元 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            ”,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6)杜甫《客至》“            ,            ”两句,与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有异曲同工之妙。

 (7)黄庭坚在《登快阁》中巧用“伯牙绝弦”和“阮籍白眼”典故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 遐想; (甲)想到六朝的兴废、风流的王谢、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 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 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石涛的画。豁蒙楼的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 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乙)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像平台一样。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这时候有个熟悉历代形势的人,给你指点,隋兵是从这角进来的,湘军是从那角进来的,你可以想象异样装束的队伍,打着异样的旗帜,拿着异样的武器,汹汹涌涌地进来,远远仿佛还有哭喊之声。【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趁这时候暗诵几回,也可印证印证,或许更能领略诗人当日的情思。】

一出城,看见湖,有烟水苍茫之意。这里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

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最宜于看月,一片空蒙,无边无界。若在微醺之后,迎着小风, 似睡非睡地躺在藤椅上,听着船底汩汩的波响与不知何方来的箫声,真会教你忘却身在哪里。 湖里的五个洲子似乎都局促无可看,但长堤宛转相通,却值得走走。湖上的樱桃最出名。据 说樱桃熟时,游人在树下现买,现摘,现吃,谈着,笑着,多热闹的。

   清凉山在一个角落里,似乎人迹不多。扫叶楼的安排与豁蒙楼相仿佛,窗外的景象不同。这里是滴绿的山环抱着,山下一片滴绿的树;那绿色真是扑到人眉宇上来。若许我再 用画来比,这怕像王石谷的手笔了。在豁蒙楼上不容易坐得久,你至少要上台城去看看。在

 扫叶楼上却不想走,窗外的光景好像满为这座楼而设。夏天去确有一股“清凉”味。

    秦淮河我已另有记。但那文里所说的情形,现在已大变了。从前读《桃花扇》《板桥杂 记》一类书,颇有沧桑之感;现在想到自己十多年前身历的情形,怕也会有沧桑之感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3分)

                              

 19.文中甲乙两处表述不当,请做出修改,使语言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分)

甲:                                              

乙:                                              

 20.下列句子中的"心思"和文中加点处的"心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家人都欢天喜地的,可赵二妈满脸愁容,一肚子心思。

 B.客人们故意地和我说东说西,招我笑,我却没心思说笑。

 C.怎样绣?那姑娘的心思十分精巧,她的刺绣最栩栩如生。

 D.你不要白费心思了,我是一个讲原则的人,不能答应你。

 21.假如文中【】句子里的"你"就是你自己,你最想暗诵哪两句诗?请写出诗句并说明理由。 (4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有人说,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届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