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4-07-26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这样,在长期连续的变异过程中,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并成为同一属内不同物种间较大的特征差异。新的改良变种必将替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确定的、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每一纲中凡是属于较大种群中的优势物种,它更能产生新的优势类型,其结果必然是每一个大的种群在规模上更趋于增大,同时性状分异也就更大。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的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这使大类群在规模上不断扩大,性状分异更趋明显,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物种的绝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仅有极少数大纲在竞争中自始至终占据着优势,而其中所有的生物类型都可以排列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次一级生物群。用特创论的观点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这一重大事实。

由于自然选择仅通过对微小、连续且有益变异的逐步积累而产生作用,因而它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而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所以,已为新知识所不断证实的“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这一格言也是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可以用几乎无穷多样的方式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其原因就在于每一种特性一经获得,便可永久遗传下去,通过不同方式变异了的构造必须适应一个同样的目的。总之,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但是假如说每一物种却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话,那就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如何构成了自然界的一条法则。

许多其他的事实,据我看也可用这一理论予以解释。下述现象似乎十分奇怪: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高地上的鹅很少或根本不游泳,但却具有蹼状脚;一种像鸫的鸟却能潜水并取食水生昆虫;一种海燕具有适合海雀生活的习性和构造。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一个物种总是力求扩大其个体数目,而且自然选择总是要求缓慢变异的后代去努力适应那些自然界中未被占据或尚未占尽的地盘。根据这种观点,那么上述的那些事实,不仅是不足为怪的,甚至是意料之中的。

(节选自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舒德干等译)

材料

以现代的进化思维来看,始祖鸟是一种过渡型动物,其化石是长羽毛的恐龙向鸟类转变的过渡型。但在始祖鸟生活的年代,它并不是什么过渡型或者半成品,它是一种对环境适应得很好的生物。对人类设计者来说,相对于我们对鸟类模样的预期,始祖鸟看上去像一种不完善的鸟,因为我们对鸟类的期望是由今天的鸟类决定的。在始祖鸟自己的年代,它是其生态系统里一个非常完善的竞争者。

近年来一系列的科学发现展现了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之间的过渡,填补了进化故事中的空白,长着羽毛的恐龙就是这类发现之一。转换的精确瞬间几乎不可能找到,但在很多情况下,找到更加广泛的中间类型是有可能的——只要坚持不懈,再加一点巧妙策略。

很多年里,进化科学家因为找不到鱼和陆生动物(例如蜥蜴、鳄鱼和短吻鳄)之间的过渡型而感到沮丧,一直到他们开始思考:这样一种动物应当住在沼泽或湿地里,并且它应当生活在3.75亿年前。当人们发现了一片化石沼泽时,他们去看了,这片化石沼泽由地质板块运动带到北方,到达如今的加拿大东部。尼尔·苏宾就是这样发现了奇妙的提塔利克鱼的,它有着介于鳍和腿之间的过渡特征。在我们的讨论背景下,可以说提塔利克鱼有着半成品的腿,但从这种生物自身的角度来说,根本没有半成品这回事。它所拥有的是某种能够让它爬上陆地、逃避捕食者,也许还能更好地观察潜在猎物的东西。

这个发现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作为科学家以及运用科学方法的普通人,我们要的是预测,想要建立让我们对未来作出预测的理论,这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祖先中间的那些不操心预测未来的人,毫无疑问很快就在竞争中败给那些能预测季节变化、猎物群迁徙、食用植物生长的人。科学家预测能发现提塔利克鱼这样的动物,然后他们真的发现了。

无论是半成品翅膀,还是半成品的足,它们都适应得很好,足以应付其后代在今天飞翔、行走和游泳的需求。每种特征在自己的年代里都必须运作得足够好。它们都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足够好。                

(摘编自比尔·奈尔《无可否认:进化是什么》,王艳红译)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阐述了“变异”会使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间、同一属内不同物种间的特征

     差异增大,新的变种必将取代旧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

B.第二段“总之,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这句话概述了自然选

     择“遗传与变异”的法则:遗传具有稳定性,变异具有缓慢性。

C.第三段运用了归纳推理方法来说明遗传的稳定性让一些生物保留着原有的身体构

     造或生活习性,而缓慢的变异让它们逐渐有了新的习性或技能。

D.材料一用大量科学考察得来的事实阐述自然选择变异的一般原理,全文逻辑严密,

     理论性强,表现了自然科学论著的典型特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指出,所有物种所获得的变异均能得到稳定遗传,这使它们在生存竞争中

   更占优势。

B.材料一提到,在物种后代变异过程中,因为种群的规模越来越大,所以性状分异

     也就越大。

C.材料二认为,始祖鸟是一种过渡型动物,它拥有“半成品翅膀”,是一种不完善的

     鸟类。

D.材料二强调,提塔利克鱼化石的发现,证实了鱼与陆生动物之间的过渡型物种确

     实存在。

3.下列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短脖子的长颈鹿由于缺少食物被淘汰,而长脖子的长颈鹿能获得较丰富的食物,

   逐渐进化为现在的长颈鹿。

B.生长于金沙江河谷的极小种群物种云南梧桐,为破解干热河谷绿化问题提供了有

     用之方,有效参与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循环。

C.有些蝴蝶的翅膀颜色和图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以适应不同季节和环境

     下的捕食和繁殖需求。

D.在德塞塔群岛有一种无翅甲虫,因翅膀发育得不完全很少飞翔,而不会被海风吹

     到海里淹死,所以得到最好的生存机会。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4分)

5.材料二是科普文章,请结合全文简析其“科学性”和“普及性”。(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怀揣羊羔的老人

 李娟

太阳完全沉下群山,天色却仍然明亮、清晰。我们出去散步,沿着河岸走了两公里后,四周景物才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便开始往回走。

河谷对岸森林密布。河水清澈、宽阔,冰凉刺骨的水汽一阵阵扑面而来。在天边悬了整整一天的白色月亮,已转为金黄色,向群山深处沉去。

这时,有小羊羔撕心裂肺的咩叫声远远传了过来,凄惨又似乎极不情愿。我们循声音爬上河岸边高高的岩石,走进一片深深的草甸。这里有一片沼泽,我们小心地绕着走。

前面远远走来一个老人,近了,这才弄清声音的出处原来在她怀里。怪不得小羊的叫声这么别扭,原来它被抱得极其难受。那个老太太像抱小孩子一样抱人家,把它竖起来,一手搂着它的小肚皮,另一只手托着它的小屁股。小羊惨叫连连,不舒服极了,一个劲儿地挣扎。于是这个老太太就换了姿势,把羊扛到背后,像背包袱一样反背着人家,一只手绕在肩头攥着两只小前蹄,一只手反到背后攥着另外一对后蹄。这下她自己倒轻松了好多,可怜那羊羔更痛苦了,于是叫得也越发不满。

“怎么了?这是——”

她乐呵呵地:“这个嘛,它的妈妈嘛,找不到了嘛,看——它哭呢!”

我们心想:明明是你把人家弄哭的。

一到冬天,我们店里卖得最快的东西居然是奶瓶上的橡胶奶嘴,几乎每天都在出售。可大桥附近就那么两三个小村子,百十户人家。真奇怪。为此我妈还自作聪明地得出了两个结论:一、这个地方的计划生育没抓落实;二、这里的婴孩普遍牙齿长得早。

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那些人买奶嘴是为了回家喂小羊羔吃奶。

冬羔不像春羔那么易成活。冬天很冷,不能跟着牧羊在室外活动,非常弱,因此很大程度上得靠人工喂养。已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得预备一些纸箱子给将要出生的羊羔垫窝。常有人打发孩子到我家商店要纸箱子。谁家冬羔产得多,推开他家的门,一眼就看到炕边墙根一排纸箱,每只箱子各探出一颗小脑袋。

小羊羔真是可爱的小东西。它有人一样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若是小山羊的话,额头上还会有一抹刘海儿。它的嘴巴粉红而柔软,身子软软的、暖暖的,谁都愿意搂它在怀里,好好地亲一亲。我们这里有的年轻姑娘在冬天里串门子,就会搂上自家的一只小羊羔,就像城里的女孩上街搂宠物狗一样,一身温柔干净的气息,用孩子一样喜悦新奇的小嗓门轻轻交谈。小羊羔们就软软地、乖巧地各自趴在主人香喷喷的臂弯里,互相张望。

看了那情景,记忆里的整个冬天都只剩下了微笑。

有的夜里,正围着桌子吃饭呢,这时门口厚厚的棉布门帘一拱一拱的,像是有人要进来。问:“是谁?”却又不回答。走过去掀开门帘一看,没人,脚下却有动静——一只银灰色小羊羔从我妈脚边顺着墙根快快地一扭一扭跑了进来,一路跑到火炉边,晃晃身子,抖落身上的雪屑,再熟门熟路地进了我家厨房,把案板架下的白菜扒拉出来,细嚼慢咽。你无法恨它,尽管白菜只剩最后一棵了。

于是只好帮它撕几片叶子由着它吃,一直等到主人找上门来为止。

有时候出门,在雪窝里捡到一只,颤颤巍巍地蜷着。于是把羊带回家,到时候自有人找上门来要回去。

漫长冬天里只要是有关小羊羔的细节,真是又温暖又清晰。

我们家也养过一只羊。只可惜当时我不在家,等回来时,它已经长得老大了,也就不那么好玩了。但我想它小时候一定特别可爱,否则我妈也不会把它惯成这样——它居然不吃草!只吃麦粒和玉米。①你听说过有不吃草的羊吗?

我妈说:“幸好不是个人,否则更难对付。”

那羊被圈在我家小店后面的窗台下。平时静悄悄的,一听到店里有动静了,就撕心裂肺地惨叫,还把两条前腿搭在窗台上,嘴巴贴在玻璃上做出哀怨的神情。弄得来我家买东西的顾客都以为我们怎么虐待它了呢,纷纷指责:“你们就给它一点吃的嘛!”

顾客一走,它又立刻安静了,从窗台上跳下去。乖乖地卧在自己的小棚里。我妈打开窗户,指着它的鼻子说:“你!你!”然后在其无辜的注视下,无奈地往它堆满了青草的小食盆儿里再添两把苞谷豆儿。

在夏牧场,我们漫山遍野地走,经常与转场的驼队共行一程。②这些浩浩荡荡的队伍,载着大大小小的家当,前前后后跟随着羊群,一路上尘土荡天。

③那些人,他们这样流动的生活似乎比居于百年老宅更为安定。他们平静坦然地行进在路途中,怀揣初生的羊羔。④于是母羊便紧随鞍前马后,冲着自己的孩子着急地咩叫不停。它是整支队伍里最不安最生气的成员。尽管如此,这样的场景仍是一幅完整的家的画面。

初生的小羊羔和初生的婴儿常常被一同放进彩漆摇篮里,挂在骆驼一侧。当骆驼走过身边,随手掀起摇篮上搭着的小毛毯,就有两颗小脑袋一起探出来。

还有一个怀抱羊羔的老人,她看起来快要死了,但怀中的羊羔却又小又弱,犹是初生。

她衣衫破损,神情安静。脚下一摊血淋淋的痕迹。

她站在河边。河水轰鸣,冰雪初融。春天就要到了。

我一直在想,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吧?会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至少我所知道的羊,于牧人而言,不仅作为食物而存在,更是为了“不孤独”而存在似的。还有那些善良的,那些有希望的,那些温和的,那些正忍耐着的……我所能感觉到这一切与羊羔有关的美德,以我无法说出的方式汇聚成海,浸渍山野,无处不在。我不相信这样的生活也能被改变,我不敢想象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一天会消失。

(选自李娟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描绘了游牧地区奇异壮美的

   自然风光,营造了静谧温馨的环境氛围,为下文人物出场作铺垫,奠定文章感情

   基调。 

B.文章构思十分巧妙,以“怀揣羊羔的老人”为线索贯穿全文,刻画了两位“怀揣

     小羊羔”的老人形象,虽着墨不同,但都表现了老人对小生命的珍视,充满艺术

     张力。

C.“我”妈得出的“两个结论”,在结构上制造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两个

  “假结论”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形成反差,突出当地人们对小羊羔的关心与呵护。

D.在描写银灰色小羊羔时,侧重描写小羊羔跑进屋子、吃食的动作,表现了它的可

     爱以及“我”家对它的热情“款待”,还运用心理描写展现“我”对它的包容乃至

     喜欢。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用反问句写家养的羊不吃草,表现了母亲的善良和对小羊羔的宠溺,加

   强了语气和情感。

B.句子②,生动地描摹出牧区人们转场的浩大声势和状态,表达作者对牧区地域情

     感的认同与眷恋。

C.句子③,表现了牧区人民坚守劳作传统,逐水逐草而居,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勇

     敢和智慧。

D.句子④,运用拟人手法,“着急地”“最不安最生气”将母羊人格化,表达了作者

     对母羊的责怪。

8.画波浪线的段落,其文字极富表现力,请从遣词用字、句式特点、标点符号、艺术手

     等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写出语言鉴赏札记要点。(4分)

9.作者李娟在她的作品《羊道》中曾说过“羊羔新鲜、蓬勃的生之喜悦,总是浓黏、温

     柔地安慰着所有受苦的心和寂寞的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百寮皆终日谈论苦空,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梁武帝及简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絷。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节选自《贞观政要·慎所好》,有删改)

材料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萤火,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事乎?”魏征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

(选自《贞观政要·慎言语》,有删改)

材料

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选自《贞观政要·论慎终》,有删改)

[注]①苦空:佛教语,谓人世间一切皆空,凡事俱空。②万纽于谨:北宋名将。③枢机:比喻事物的关键。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尚书郎A以下BC不解D乘马E狼狈F步走G死者H相继I于道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文中指唐太宗李世民,是他的庙号。文中的孝元帝、隋炀帝、梁武帝都是

   以庙号相称。

B.“君举必书,言存左史”的“举”与《孔雀东南飞》的“莫令事不举”的“举”

       意义用法不相同。

C.凡在众庶”的“庶”指“众民、百姓”,与《陈情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意义用法不相同。

D文中“况是万乘之主”“岂不以居万乘之尊”两句中的“万乘”,都是指“帝王、

   帝位”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认为,君主的喜好会对群臣百姓产生影响。梁武帝父子崇尚浮华,一心喜

   好佛教、道教,臣下也纷纷效仿,最终被侯景幽逼而死,国家破败,就是典型的

   例子。

B.给事中杜正伦就“慎言语”议题,给唐太宗举隋炀帝捉萤火虫的例子,意在劝谏

     太宗,不要随意言语,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害,唐太宗悦纳其观点并对他大加赏赐。

C.魏征认为如果君主言行有所亏失,就像古人所说的日食和月食那样,人人都能看

     见。他这样说的目的是劝诫唐太宗,作为位居四海之尊的人君,更要谨言慎行。

D.魏征认为很多开国的帝王天子,在国家安定后违背初心,往往不能做到善始善终。

     《论语》也说,知道并不难,难的是做出来,做出来也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善始

     善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僚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絷。(4分)

2)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4分)

14.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请结合三则文本简要分析他从历史兴替中汲取了哪些为君治国的智慧。(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516题。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陈子昂(唐)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以“忽闻”表达了意想不到的惊叹,用“天上将”盛赞了将军的神武智

   勇,为下文写他再次驰骋疆场作铺垫。

B.三、四句紧承诗歌第二句,以“始返”和“还向”相呼应,简洁流畅地记述了将

     军的西征北战,表达了对英雄的怜惜。

C.末二句借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寇立功,封定远侯的事例,肯定将军虽出身书生,

     但一定会建立名垂青史的伟大功业。

D.全诗运用描写、想象、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段,热烈颂扬了将军的爱国精神。气势

     激昂雄健,体现出蒸蒸日上的初唐气象。

16.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但是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补救。正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所说“                       ”。

2)李华借助最新人工智能Chat-sora ,制作出了一个主题鲜明、场景丰富的短视频,这

 让同学们惊叹不已。在《荀子˙劝学》中的“                            

 就说明了“善于利用外物”的重要性。

(3)小刚五一假期登泰山,观赏了泰山日出时天边云彩奇异变化的壮美景象。他拍摄了

         照片,想发朋友圈,可选用姚鼐《登泰山记》中的“                          

 作为泰山日出风景图片的文案。

(4)鱼雁传书,寄托了古人对跨越时空遥寄相思的浪漫,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就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即使鱼雁也无法传递音讯的愁苦。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腰封”也叫“书腰”,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上面可写书籍的内容提要、作者简介等,以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准确地说,(      )。在出版界流行一句话:“书名是眼睛,书腰是嘴巴。”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给读者提供关于图书的更多信息内容。它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促进图书销售。在腰封的编辑和设计中,应体现图书的营销策略,并将营销策略贯穿于腰封的设计过程中,以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推广作用。所以说,从出版营销的角度,“腰封”是图书信息推广的营销工具,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有益的迅速了解图书内容的信息沟通手段。它不仅可以提炼图书精华为内容,让读者迅速了解图书,还可以作为装饰物,使图书更具层次感。它可以像书签、藏书票那样,成为爱书人的一种珍藏。应该说,优秀的腰封应是件锦上添花的事儿。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虽是图书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却也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

B它既是图书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也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

C它既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也是图书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

D它虽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却也是图书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兴华中学以“与书香为伴˙携经典同行”为主题,开展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文学社诚邀同学们参与“经典名著腰封设计”征集活动,请你为《乡土中国》和《红楼梦》这两本书设计腰封推介语。要求:(1)在《乡土中国》和《红楼梦》中任选一部作品;(2)内容简明扼要,醒目突出;(360字以内。(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调研发现,当前研学旅行的课程建设相对薄弱。突出表现为:一是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研学旅行究竟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品格和素养,还缺乏正确的思想认知和科学的分析指导,许多研学活动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开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适切内容和目标,活动随意性很大,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二是课程开发的内容浅层化。一些研学活动内容简单,只是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浏览,简单停留在眼睛课程、耳朵课程,       、浮光掠影,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度体验,更没有让学生在能力上有提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体悟,教育质量不高。三是课程的组织形式单一。缺乏校内外课程的整体设计和统筹协调,尚未打破学科界限,形成跨学科综合实践学习的育人体系;也没有把学校知识学习与校外实践有效衔接。  

研学旅行在我国中小学尚属新生事物,目前统一的行业标准还存在缺失。一是缺乏基地管理规范的指引;二是缺乏课程与服务的质量标准、评价标准;三是研学旅行师资标准缺失;四是当前研学旅行的组织时常要委托给旅行社,一些低质甚至没有资质的旅行社掺杂到研学旅行的活动中,出现“重旅游、轻教育”“只旅不学”的现象,使得研学旅行的效果         。                      (摘编自王晓燕《行走的教育,走出不一样》)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2.学校团委准备组织高二学生开展省外研学旅行,为了避免出现材料所列的研学旅行问题,请你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具体建议。(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尚书》认为“知易行难”,孙中山认为“知难行易”,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

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如何看待“知”与“行”的关系?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