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05-25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优良的船舶技术、先进的航海水平和一流的出口商品,造就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其中,造船和航海是使海上贸易之路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而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又为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注入了动力。

上世纪70年代,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六支木桨和一具黑陶独木舟模型,证明7000年前的先民已掌握了原始的造船技术。汉代时,船帆已得到广泛使用,桨、橹、碇(相当于锚)等属具也已有完备的配置。三国时期的船不仅体型大,且已开始使用多桅多帆。至宋元时期,船舶技术已高度完善,不单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运用,还以游碇稳定船身。泉州后港渚出土的南宋木船,是方艄、高尾、尖底的福船类型的海船,其多重板船壳结构也凸显了造船工艺的先进。

明永乐三年(1405年),历时28年的郑和下西洋揭开了序幕。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长四十四丈四尺(约151.8米),阔一十八丈(约61.6米),船体长宽比控制在2.46左右,以避免因船身过长而在印度洋的惊涛骇浪中发生断裂;船舵采用升降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舵叶入水深度。不仅如此,船舵既是宋代流传下来的平衡舵,又是明代新发明的开孔舵,这样既能够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轻便。船的两舷和艉部设有长橹,使之便于在狭窄水域航行。同时,船队还普遍使用了带爪木杆石锭与带横棒多爪铁锚等,更制作了特大型铁锚,这在世界造船历史上都是领先的。可以说,很长时间内,中国的造船技术都保持在世界顶峰水平,直至清代实行海禁政策,对外海上贸易受到极大压制时,才逐步落后于西方。

(取材于何国卫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航海技术的精确度会出现飞跃式进步?这与下西洋船队的任务有关。有重要影响的琉球国航海文献《指南广义》里提到,郑和船队纳贡累累,要带着贡品平安地穿过岛礁众多的海域,就必须提高航行技术的精确度。

精确度的提升反映在了航海文献中。经过郑和下西洋船队中航海者的整理,中国航海文献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格式,并在明清时期的航海指南中广泛使用。如郑和船队第六次下西洋后编绘的《郑和航海图》记载:茶山在东北边过,用巽已针,四更,船见大小七山,打水六七托。

在华盖星五指内去,到北辰星四指,坐斗上山势,坐癸丑针,六十五更,船收葛儿得风,哈甫儿雨。

其中,代表指向,巽已”“癸丑是罗盘上通过八卦、天干和地支标示的不同方位。是计程单位,代表2.4小时的航程,比传统的昼夜单位在精准度上提升了一个数量级。是测深单位,明代的技术可以测出水的深度,进而确定能否下碇停泊及辨别船舶所处的海域。过洋牵星时所使用的单位。所谓过洋牵星,就是通过手指度量星星高度,以此计算与陆地的距离远近和方向,进而确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在这几项技术中,罗盘在宋代已广泛使用;计更法来自印度洋地区;测水深的铅锤来自地中海地区;而过洋牵星术则来自阿拉伯地区,是通过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直接引入中国的。

下西洋活动不但促进了上述技术及其计量单位的传播与普及,还以此勘定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条航路数据。这些航路信息代表着船员们共同的技术成果,并因其属于国家组织行为,具有实地勘测的权威意义,更能促成相关技术与数据的广泛流传,因此大幅度提高了中国定量航海技术的准确度和安全性,也形成了此后几个世纪里中国实用航海指南和航行技术的基本形态。这一过程体现了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航海科技的重要影响,也显示了古代航海活动中世界各地技术与文化广泛交流的情形。

(取材于陈晓珊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为了使远航顺利进行,郑和根据船队航行需要,全方位选拔水手、医生、翻译等人才,并根据专业分工进行培训。

资料显示,郑和下西洋随行人员有2万多人,主要官校和水手、通事、医生等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其中就有与郑和同为正使的王景弘、反映航海的纪行著作《瀛涯胜览》的作者马欢、《西泽番国志》的作者巩珍、《星槎胜览》的作者费信、《华夷胜览》的作者匡愚等,他们以文字、图册形式将自己亲历的航海见闻和西洋风情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此外,船队里还有番火长,即雇佣来的外国领航员,他们与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的中国领航员一起工作,为郑和七下西洋贡献了才智。

团队协作也是航行的重要保障。下西洋期间,郑和船队重视纪律,每个成员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确保航行过程中的安全和秩序。郑和也注重激励船队成员,以此提高士气,增强凝聚力。

如此,郑和船队才能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远航。

(取材于杨权斌等的相关文章)

1.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水平,与海上贸易的发展相互促进。

B. 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我国至少已有7000年的造船史。

C. 帆、桨、橹、碇等属具的完备,标志着船舶技术的高度完善。

D. 郑和宝船上的船舵能调整舵叶入水深度,而且操作更加轻便。

2. 根据材料二中计量单位的使用,下列记述最有可能出现在郑和下西洋以前的一项是(   )

A. 自三角去双门用癸字二更,自双门去断节用乙卯二更,自断节去牛车英用乙字二更。

B. 单辛七十更,看北斗七指三角,灯笼星七指三角,取祖法儿码头,水六托,泊船是也。

C. 由乌沙门开洋,七日即到日本。若由陈钱山,用艮寅针,海程四十八更船至日本。

D. 望南挑西一字行驶,好风一日,点竿累戳二丈,渐渐减作一丈五尺,水下有乱泥。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控制船身的长宽比,以降低触礁风险。

B. 两舷和艉部设长橹,以适应狭窄海域。

C. 制作特大型铁锚,以探知海水的深度。

D. 运用过洋牵星术,以防范恶劣的天气。

4.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不属于郑和下西洋取得的成果的一项是(   )

A. 编纂了有重要影响的航海文献《指南广义》。

B. 推动了相关技术和计量单位的传播与普及。

C. 勘定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路数据。

D. 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地区更广泛的文化交流。

5. 阅读上面三则材料时,有同学对“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条件”进行了梳理,画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填写①—⑥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语言简明。

图片1.png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1],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2]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取材于《孟子·万章上》)

(二)

或问曰:尧舜传诸贤,禹传诸子,信乎?曰:然。”“然则禹之贤不及于尧与舜也欤?曰:不然。尧舜之传贤也,欲天下之得其所也;禹之传子也,忧后世争之之乱也。尧舜之利民也大,禹之虑民也深。

曰:然则尧舜何以不忧后世?曰:舜如尧,尧传之;禹如舜,舜传之。得其人而传之,尧舜也;无其人,虑其患而不传者,禹也。舜不能以传禹,尧为不知人;禹不能以传子,舜为不知人。尧以传舜,为忧后世;禹以传子,为虑后世。

曰:禹之虑也则深矣,传之子而当不淑,则奈何?曰:时益以难理,传之人则争,未前定也;传之子则不争,前定也。前定虽不当贤,犹可以守法;不前定而不遇贤,则争且乱。天之生大圣也不数,其生大恶也亦不数。传诸人,得大圣,然后人莫敢争;传诸子,得大恶,然后人受其乱。禹之后四百年,然后得桀;亦四百年,然后得汤与伊尹。汤与伊尹不可待而传也。与其传不得圣人而争且乱,孰若传诸子,虽不得贤,犹可守法。

曰:孟子之所谓‘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者,何也?曰:孟子之心,以为圣人不苟私于其子以害天下。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

(取材于韩愈《对禹问》)

注释:【1】启:禹的儿子。【2】丹朱:尧的长子。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丹朱之不肖              肖:孝顺

B. 舜之相尧         相:辅佐

C. 莫之致而至者      致:求取

D. 传之子而当不淑        淑:美善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诸            禹传诸子

B. 昔者舜荐禹于天   虑其患而不传者

C. 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       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

D. 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       尧舜之传贤也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益为了躲避禹的儿子的迫害逃到了箕山的南面。

B. 欲天下之得其所也。
想要天下获得安定。

C. 时益以难理。
禹传位的那个时代更加难以治理。

D. 天之生大圣也不数。
上天降生圣人没有一定规律。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认为禹的时代道德衰败,禹把天下传给儿子而没有传给贤人。

B. 孟子认为,益由于辅助禹的时间短,禹才没有考虑把君位传给他。

C. 韩愈以禹之后数百年才出现大恶和大贤之人来论证传子的合理性。

D. 文一结合史实集中阐述观点,文二主要借助问答形式来逐层推进。

10. 对于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孟子和韩愈都持肯定态度,但给出的理由不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他们各自的理由。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横吹曲辞·关山月

[唐]翁绶

裴回汉月满边州,照尽天涯到陇头[1]

影转银河寰海静,光分玉塞[2]古今愁。

笳吹远戍孤烽灭,雁下平沙万里秋。

况是故园摇落[3]夜,那堪少妇独登楼。

注释:【1】陇头:陇山,借指边塞。【2】玉塞:玉门关。【3】摇落:草木凋落。

1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汉月”以汉写唐,营造出辽远的时空感,寄托了深沉凝重的情感。

B. 影转”一句,通过影的变化写出了月的移动,与首句的“裴回”呼应。

C. 笳吹”二句,从听觉角度和视觉角度突出了形势的紧张与战争的惨烈。

D. 本诗与《春江花月夜》均以月来统摄全篇,月作为意象丰富了诗歌意蕴。

12. 本诗最后两句使用了对写手法,即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地表情达意。下列没有使用对写手法的一项是(   )

A.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C.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 第七句中的“况是”二字颇具意味,请联系全诗加以赏析。

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追忆了征战生活,意境开阔雄壮,情感昂扬豪迈。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和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均借助想象表现音乐的感染力。

3)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____________为善”,指出了社会的流俗;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4)颐和园中,昆明湖上,清风徐来,小舟轻荡。如此情景,恰似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1脂砚斋曾评价香菱“根基不让迎探”,可惜“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请简述小说《红楼梦》中与之相对应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是宝玉对香菱之叹:人有不为境遇所消磨的先天禀赋或心灵素质。其实,《红楼梦》中的很多人物身上都有这样的特点。请从宝玉、探春、湘云和妙玉中任选两人,结合小说中的相关内容,具体谈一谈。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赠予

作战参谋背着一双靴子到了一线的坑道里。本来不准备在前方开什么授靴会议,只想找一个正要向射击位置走去的小伙子,瞧瞧他穿的是不是虎头鞋(破棉鞋),走路的架势可有什么异样,是的话就一把把他拦住,命令他换了这长统靴去!

没有这么简单呀,参谋同志!你知道这是我们军长的靴子!”指导员恳切地说。

可是军长自己的意思……”参谋正准备来一段描叙。

我知道,”指导员会意地笑着接下去,“军长只会说,瞧哪个需要就给哪个,快去,快去!他把我们战士看成一个样,也没打量自己拿出来的是什么靴子。”

这双黄澄澄的靴子,正挂在支柱上,马灯照亮了它纯粹的牛皮面,足有一尺四寸左右的长统,靴口露着绒绒的卷羊毛,它正告诉拥坐在一起的战士们,自己是什么样子。

其实指导员的安排倒也简单:让大伙儿评定谁是最勇敢也是最需要靴子的战士。

一下子推出了张满方。他是从四川志愿入朝的新兵,几天前第一次参加战斗,就把自己的新棉鞋轻轻地跟个准备抬回后方的伤员换了。在他打响第一枪以后,指导员就满有信心地肯定,他准是山区的猎手,就是连长也爱看他射击时的安静劲儿。

正式举行授靴仪式是相当困难的。小张像钉在一只小凳上,把头埋在两腿之间,眼睛高低不离他面前的一排参差不齐的虎头鞋,也许他在默默地表示异议,为什么就该他穿那擦亮的靴子?

在鼓掌声中,作战参谋只好把系成一双的靴子,一面一只挂在张满方的肩膀上。

坑道里静了,小张却显得分外着急起来,他捧着沉甸甸的靴子,想着他刚好有机会见过军长,他的堂哥满月是军长的警卫员,他到第一线以前,去瞧他堂哥时见过军长。军长的模样,他至今也还记得,中等身材,肩宽体圆,好像一棵树似的,四方脸上有两道宝剑出鞘似的眼光,【甲】一霎间,它又像山间流泉似的清澈柔和。那时军长也穿着靴子,就是他现在手里捧着的一双。此刻他又仿佛看到满月愠怒的脸色,分明责怪他不该就这么收下首长过冬的皮靴。

怎么给军长捎回去呢?”想来想去,张满方只剩下这个念头。他只好叹口气,把靴子挂在自己的床头——仍然是坑道的支柱上。就着灯光,他决心先补起那双虎头鞋来。

静悄悄的,只听得风呼啦,呼啦……长长的拐着弯的坑道里,每盏灯前都有几只手在拾掇着张嘴的棉鞋——今冬第一回战斗的纪念。

军长的靴子一天天地还挂在支柱上。

像所有重点培养的射击手那样,张满方可以在衣服上缝一个放子弹的荷包。他掂着七九步枪,一面按着沉甸甸的荷包,向靴子告别,跑向自己的射击位置去。每天给他狙击的机会不少于三四次,每次大约有十五分钟的时间。这不是到伙房里去取一盘馒头,也不是在操场上打靶,阵地前面被三十六挺五O机枪和一百二十门各种各样的炮封锁着,【乙】敌我两山相峙,几乎看到彼此的眉眼,双方炊房里的水都是挑的山下同一条涧里的。

只要从坑道口一个箭步出去,战士就把自己交给了祖国,他细微的动作都代表两国交战之间我方的仪态。这时他一个人面对着几百倍于他的敌人,要尽量击中他们的要害:上坡瞄头,下坡瞄腿,敌人要跑,子弹要超他三步,要是还有别的花样,枪口反正盯着他转,看稳了才抠火……这不是背出来的射击要领,十五分钟当中的每一秒,都是孤胆英雄酣战搏斗的最严峻的时光。这时只有观测所里的记录员(有时也许就是连长)与他共一个境界。

每十五分钟以后的战况,值得全坑道的人欢呼十分钟。小张的乐趣是悄悄地数他的子弹壳子,并把它投入靴子里去。他爱听铜壳相击的声音,虽然在深统靴子里闷响,也还是清脆悦耳的。靴子里的每一颗弹壳,都的的确确是弹无虚发的战绩。当弹壳和靴口露出的卷毛掺在一起的时候,它们一共是一百六十八个。

指导员早已留神靴子没有装满,他也几回梦见没穿靴子的将军,偏偏坐在迎风的马上。后来的半个多月,虽然谁也没有明说,投进那靴里去的却是全连每天的战绩。每双诚实的手都激动地投进去一分前方战士的心意,正如他们在灯下补鞋时所想到的,多么纯良而倔强的战士啊!

【丙】这次小张才肯当真正的代表,去完成带一点神圣意味的任务——担着两只靴子去见军长。途中他把披衣遮了靴筒,所以当他跨进指挥所以前,他不得不大声把满月嚷出来,让他接过靴子,自己就使劲跺脚甩头,扑打全身,抖掉一寸厚的雪花,尽量不拖泥带水走进军长的房子。

军长一眼看见这双似曾相识的靴子,还摸不清它是打前方还是后方来的,但是一摸到靴里的弹壳,又看到一个满身有坑道气味的小伙子,他就完全猜出是怎么回事了。军长的眼睛此刻是那样清清亮亮的,他霍地把靴底朝上,在摊地图的大桌上,倒出那丁当作响的弹壳一五一十地数了个够,嚷着一百六十八这个数字。问明了情况,几乎把张满方抱了起来,然后就搂着他大踏步朝门外走去。满月也惊喜地跟着,所以当军长叫了一声:“警卫员!”满月早射出去找摄影记者去了。

先是张满方穿上长统靴子照了一张,第二张是军长和小张并排坐着,肩上各挂着一只靴子。当满方做了一个眼色,那憨憨的满月居然跑步过去,大哥似的望着满方,被摄影师注意到了,完成了第三张。细心的军长也在这时顺便打听一下,知道了两个小伙子之间的亲属关系。

到胜利回国的时候,这件事也没有被人遗忘,军长还带着自己的靴子。自从它装过一百六十八个弹壳以后,它已是属于全军的宝贵的纪念物了,现在跟在他后面的不是满月而是满方了。满月在一次空袭中牺牲了,他想扑救军长,自己身中五弹。【丁】军长从第一天起就把满方叫做“满子”,甚至是学着他们家乡的口音,他听见满月这么叫过的

19611029日午夜

(取材于菡子【l】的同名文章)

注释:【1】菡子(19212003),原名罗涵之,我国著名女作家,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拾掇着张嘴的棉鞋          拾掇:缝补

B. 看稳了才抠火              抠火:扣动扳机

C. 与他共一个境界             境界:思想觉悟

D. 出去找摄影记者           射:飞奔

17. 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处通过张满方的视角,将军长的眼神比作山泉,使得坚毅英武的军长形象增加了纯净与可亲。

B. 【乙】处写出了战场的危险及敌我双方对峙形势的严峻,也为张满方作为射击手发挥作用 做了铺垫。

C. 【丙】处突出了张满方此刻对自己能力与功绩的自信,与之前授靴仪式时的局促不安形成鲜明对比。

D. 【丁】处含蓄表现了军长对满方的关切以及对满月的喜爱和怀念,以这一细节作为结尾,情味深长。

18. 在军长、满方和指导员的心里,“靴子”的意义有所不同。请根据全文简要说明。

19. 小说对警卫员张满月着墨不多,但这个人物却在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2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海淀区上庄南沙河畔,将近600岁的紫禁城将建设一个新院区,即故宫北院区。②北院区与明清西郊三山五园相邻,向北有长城、十三陵,向南有圆明园、颐和园,未来有望形成一条重要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③总体设计理念是建一座园林中的博物馆,将园林纳入展览的一部分,使建筑与园林相映生辉。④          。⑤这座拥有古典气质的现代博物馆建成后,有望跻身世界一流现代博物馆之列。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句首“海淀区”的前面可加上“在”。

B. 句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语序不当。

C. 句中加点的成语可以换为“相得益彰”。

D. 句中“之列”二字不能删去。

2请将下面语句依次填回④句中的横线处,使语意连贯、完整。要求:不用抄写原句,只需按照合理顺序,将“甲”“乙”“丙”“丁”四字写在答题卡上。

【甲】紫禁城明丽色彩系统也在北院区得以承接

【乙】借助从中提炼“轴线、秩序、等级”等特质

【丙】凝聚成巨大博物馆群落

【丁】设计灵感来自对中国传统“殿”“堂”“含”“院”的理解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1. 请你结合自己在高中阶段学过的一篇或两篇课文,与高一的学弟学妹们交流语文学习方法。要求:有启发性,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22. 你心中最理想的城市或乡村是什么样子?请写一段文字进行描述。要求:特点鲜明;可写实,可想象。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23. 请以“这一场奔赴”为开头,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有文采。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4. 根据要求作文。

无人区指不适合人类居住或尚未有人踏足的地区,其含义在使用中被不断丰富。近些年很多行业和领域都提出要勇闯无人区,以期实现01的突破。

请以“勇闯‘无人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25. 根据要求作文。

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人用它来抒发愉悦欣喜之情,有人用它来形容释然轻松的心态,有人用它来表达人生的感悟与启迪……

请以“轻舟已过万重山”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