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期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05-02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向研究院的学位论文委员会提交了本书的选题。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都对我说,这个题目还需要慎重考虑。不过,最终我的选题获得了他们的批准。我对委员会主席悉尼·阿尔斯托姆以及另外三位享有声誉的学者永远心存感激,尽管当初他们并不看好我的选题。这本不循陈规的论著,连我自己都感到诧异,在以后的四十年中竟然一再印行,既有美国的,也有外国的,其中就有这一新的汉语译本。在此,我要感谢侯文葱教授,感谢她熟练而精美的译文。正是她,首先将我的名字和著作,实际上是整个环境史学科,呈现在中国的读者面前。

这本论著是第一部关于生态科学的通史,着重探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有着研究历史的全新视角。与其说它是对生态学逐渐产生过程所做的细致分析,毋宁说它是对这门学科的知识和文化根源进行了探索。这种探索的深层,无疑是关于科学在现代思想中的地位问题,是科学向真理和权威发出诉求的合理性的问题。几百年来,自克里斯多夫·哥伦布和尼可拉斯·哥白尼的时代起,科学在西方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知识,革新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影响。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条上升的途径似乎已到了尽头。在大学里,尤其是在人文学科中,对科学的批评在不断增长。甚至在美国政治中,左右两派的人都开始攻击科学界,将其看作邪恶、异化,甚至是危害健康的根源。美国文化战争的所有瞄准器都将科学当成了靶子。生态学与进化论一起,在保守派的圈内变得声名狼藉;而在其对立的激进派中,科学则被看作一个帝国的、非正义的、大政府的和西方霸权的有力工具。

作为60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同路人,我承认的确有反对科学的理由,是它,给我们带来了凝固汽油弹、原子射线和大量的失业工人;但是,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是,某些最有学识和影响的,对暴力、偏见、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及环境破坏的批评者,正是科学家。我敬佩科学,同时又相信它的原罪。科学家如何在此困局中为自己定位?如何取得平衡?我的书成为一种自我教育的载体,一种对自然性质的个体探究,也是一种在自身的疑问与困惑中寻求出路的探索。

不可避免地,在最为宏大的问题上,我很抱歉,做出了某些错误的判断,或至少没有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决断性的结论。但是,截至目前,我的有关生态学的事实仍然是真实可靠的,对其过程的组织安排也仍然是有效的。科学思想与观察、试验和确认的过程有关,与以神学、虚构和空想为基础的思想不同。科学,和所有那些人类表达一样,建立于“信仰”之上,但是科学家的信仰,与那些常去教堂的信徒,甚至文学教授们的信仰,是不一样的。一位原教旨主义的基督徒可以说他“相信”上帝确实用六天时间创造了世界或人类并未导致气候变化,但是这种信仰并非来自于任何认真收集的证据、证词、事实或发现,它们来自信念或先入为主的道德认同。相反,科学则发展出一个特殊的、缜密的验证信念的过程,是明显区别于非科学的。

科学,包括生态学,应当是智慧的关键部分,这可能是一种新的思想。它不是古代世界的思维方式,那时候,智慧被认为来自预言家和先知,这些人因为超凡的个人魅力而赢得权威。在现代世界,智慧通过比较非人格化的发现和了解而获取,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的科学家们就应该受到崇拜,以替代过去的伟大先知和导师。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应该致以崇高敬意并寻求智慧的对象,不是个体科学家,而是约定俗成的科学规范。作为个人,科学家们可能会跌撞犯错,令其智能屈从并服务于权力、金钱、声望,或者自负。但是,从科学规范的角度,现代科学可以纠正这样的扭曲和挫败。

我会将历史学归入科学的序列,强调历史学者能够帮助生态学者以及其他科学家学会更加审慎地运用其方法,提供其建议。向科学家们说明过去他们曾走过各种不同的、有偏差的道路,而其中很多并不明智;指出他们对地球成为今日模样的责任;展示过去的局限和他们在理解上的偏见:这些全都是历史学家可以改进学识和增进智慧的方式。

我希望此书不会鼓励任何错误判断,为意识形态,或者原本甚至是善意的理想主义所歪曲的判断。撰写生态科学的历史,筛选证据,观察工作中的科学家,使我坚信,科学方法肯定是我们知识的渊源和智慧的支柱。这本书,不仅使我对生态学有了更好的了解,而且使我接受了它和其他环境科学。大自然,因其自身的原因,对科学家非常重要;而出于对我们自身在世界所处地位的更好理解,它对历史学家也同样重要。在生态历史学中,大自然,作为人类生活的至关重要的环境,作为最为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变迁的根源,作为人类健康和幸福的需要,在今日,应当成为历史学家研究的既有事实与工作前提。从大自然出发,所有的历史著作今后都必然是生态的,我们时代的巨大需求,就是在相互尊重和共同的事业中,将科学和历史融为一体。

(摘编自唐纳德·沃斯特《今后,所有的历史学都必然是生态的》,侯文蕙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的论著选题当初不被学位委员会看好的原因是不循陈规,但最终还是获得了批准,论著一再印行,具有较大影响力。

B.作者指出,激进派根据一定的事实,认为生态学与进化论是被用来维护帝国的、非正义的、大政府的和西方霸权的有力工具。

C.作者认为,科学应当是智慧的关键部分,这可能是一种新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也能让我们对约定俗成的科学规范充满敬意。

D.作者强调,所有的历史著作今后都必然是生态的,这一结论是在生态学和其他环境科学融合的基础上得出的,体现了时代的需求。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向真理和权威发出的合理性诉求,就是不要将文化战争的瞄准器都对准科学,而要让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获得正确的定位,在是与非中取得平衡。

B.科学家的信仰与其他人的信仰不同,不仅表现在信仰的内容上,而且表现在信仰的来源上,科学家的信仰来自于认真收集的证据、证词、事实或发现。

C.科学家们曾走过各种不同的、有偏差的道路,他们如果能够得到历史学者的帮助,就有可能更加审慎地运用其方法,提供其建议,纠正这些偏差。

D.大自然对历史学家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人类生活的环境,还涉及社会和经济变迁、人类健康和幸福,应当成为历史学家研究的既有事实与工作前提。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林奈学派布鲁克纳认为:这个自相残杀的体系并不是上帝设计上的失败或缺陷,它是生命本身不可避免的天性。

B.梭罗在《神的一滴》中写道: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C.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创造论这一观点,虽为近代许多博物学家所信奉,我自己以前也曾信奉过,但是事实上决不能成立。

D.克莱门茨指出:在有限的化石资料中也存在着有力的甚至是结论性的证据,即草原顶级状态至少在其存在的几百万年当中,都具有今天大部分主要的物种。

4.文中说这本论著有着研究历史的全新视角,请简要概括有哪些全新视角(4分)

5.本文是唐纳德·沃斯特所著《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一书的自序。请结合文本,谈谈这篇自序依次写了哪些内容。(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如梦令

朱辉

看海的行程恍若梦境。早上柔弱的阳光照在一艘泊岸的小轮船上。

父亲抱着五岁的男孩上船。大概走到跳板中间了,父亲故意脚下加了劲,他在父亲怀里上下颠簸起来。父亲停住脚步,哈哈大笑,享受着自己的恶作剧。他胆怯地缩在父亲怀里。

父亲拿手点一下他的额头,笑道,就你这胆子,还能去看海么?还能看到大军舰和大鲸鱼么?他的额上有一点红斑,豌豆大小。他不知道那是父亲点多了点出来的,还是正因为有斑,父亲就喜欢在那里点,反正“朱砂启慧(智)”的念头都在里面了。

船身一震,机器响起来了。男孩一直盯着船尾翻涌的河水看,这是他此生第一次从轮船上看到水如此的翻涌。他有点头晕,幸亏父亲一直拉着他。父亲双脚分开,扒在铁板上,简直比壁虎还要厉害。父亲当过多年海军,他说他经过滔天巨浪,这点风浪算个啥。

小轮船并不直接开向大海,要去看海,还有一段长长的陆路要走呢!不知什么时候,雾起来了,薄纱一般在树林间飘动。在路上奔跑的男孩突然想起了他的指南针,他要瞄瞄大海的方向。那个指南针,父亲给他的。他掏口袋,却找不到。男孩急哭了。父亲说,算啦,你拿指南针还不就是要找海的方向。走吧,再走一段,我们就能看见海啦!

如梦的行程还在继续。天色向晚,在太阳消失前,他们到达了大堤的起点。他四处张望。除了脚下的大堤,四处全是水。海水浑浊,混杂着枯枝败叶,一浪接一浪地拍打着岸边。男孩有点疑惑,他问父亲,海水不是蓝色的吗?像天一样蓝。父亲说,边上看不出蓝色的,要到大海深处,大海才是蓝的。男孩有点失望,他看到一条死鱼,被浪推着,一晃一晃的,男孩叫道,那里有一条䱗子鱼!爸爸你不是还钓到过的吗?父亲说,这怎么是䱗子鱼,䱗子鱼有这么大吗?男孩点点头,䱗子鱼是比这个小一点。他朝水面张望寻找,问,爸爸,为什么还没看到大鱼啊?你说有船那么大的鱼,在哪里呢?父亲说,那是大鲸鱼,这里水浅,鲸鱼过不来啊。男孩觉得爸爸说得有道理。

突然,父亲手朝前面一指,看!那是什么?男孩转过头去,他看见一艘船的影子正在悄然移动,船上有红色的灯光,看起来比他坐过的轮船大不了多少。男孩欢呼起来,军舰!那是军舰!父亲愣了一下,连说了几个对,呵呵笑了。

男孩死死地盯着军舰。天太黑,他没有看见大炮,只看见船头巨大的光柱。父亲告诉他,那是探照灯。军舰正向大海深处航行,男孩恨不得能拽住它,但是军舰离他们越来越远,一声长笛,慢慢远去了。尾灯闪烁。

我看到了,我看到军舰了!男孩拽着父亲的手,跳了起来。

父亲问,这下高兴了吧?

男孩大声说,高兴!

他们这时已看不清水面,只听到有水浪哗哗地冲击着脚下的大堤,越往前走浪越大,他们的脚下已有了微微的颤动。大堤上有一线路灯,浓雾中,它们一团一团的照不远,只能让水面更显得阔大和神秘。有三两个行人路过,他们急匆匆地往岸的方向走,投来诧异的目光。

男孩站住了脚。他冷,还饿。浩大的水声环绕着他,周围是无边的不可测的世界,他有点害怕。浪头越来越大了,哗的一声巨响,海水从大堤的边缘掀起,飞溅到他们身上。男孩被泼了一头。海水沿着他的额头流了下来,流到他嘴里。他舔舔,有点甜,有点碜牙,就是他们家乡河水的味道,不咸。

男孩眯着眼睛,被父亲牵到路灯下。父亲从包里掏出毛巾给他擦脸。他眨巴着嘴,看着父亲。路灯的圆晕仿佛聚光灯,照着这对父子。夜雾茫茫。

透过迷雾,男孩先是听见了车轮滚动的声音,像是来了一辆滑轮车。慢慢的,他看见了,那是一辆轮椅。坐在轮椅上的是一个老人,一个小伙子在后面推。轮椅缓缓过来,每经过一个路灯,他们都会亮一下,然后又暗了。夜雾中,一切都看不真切。父亲抱上他,往路边靠靠,等着轮椅过去。轮椅继续靠近,在附近的路灯下停住了。

小伙子很健壮。轮椅上的老头,头发花白,他兴致勃勃地左顾右盼。

夜雾中,两个相邻的光圈下,四双眼睛彼此打量。

小伙子朝他们咧嘴笑笑。他仔细地推动轮椅,小心避让着地上的坑洼。小伙子说,这么晚了,你们才回去啊?男孩大声说,我们来看海的,爸爸带我来看大海!小伙子咧嘴笑笑。轮椅继续靠近,他们站到了同一个光圈之下。

老头看见男孩,兴奋起来,他手指着前面,结结巴巴地说话,却听不清说的是什么。突然,他回头,清楚地对小伙子脱口而出,海生,这是大海,你知道么?他得意地哈哈笑起来。男孩使劲把父亲拉低,贴着他耳边说,叔叔也叫海生哎。他话还没说完,那老人喊道:小家伙,你过来!男孩看看父亲,走近轮椅。老人伸出手说,这个东西,给你。男孩接过来。那是一个指南针,温温的。男孩仰头看看那个叔叔,又看看父亲。父亲微笑,叔叔冲他点点头。老人摸摸男孩的额头,说,出发!

片刻间,无边的浓雾就遮住了他们的背影。

多少年后,已成年的男孩每每想起那个恍如梦境的行程,总有些特别的滋味。那“海”其实并不是海,而是距离家乡不远也不近的一个大湖。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在跳板上颠簸儿子的富有童心的父亲,目的是与后文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形成对比。

B.孩子看见军舰欢呼起来,父亲愣了一下”“呵呵笑了,表明父亲对儿子天真想法的不屑。

C.男孩舔舔海水,有点甜,通过味觉描写,表明孩子已经知道眼前所见并非真正的大海。

D.小说中的含义丰富,梦境和迷雾交织变幻,富有神秘感,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扒在铁板上的细节描写,将父亲坐船时的特有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父亲多年海军生活所养成的职业习惯。

B.看到大堤下的海水后,男孩与父亲的对话,写出了孩子的疑惑失望和父亲满足孩子好奇心的善意,符合人物年龄和心理。

C指南针具有象征意义,小男孩从老人手中复得指南针,寓示老人给小孩指明了大海的方向,并给予他人生的信念。

D.两位父亲不约而同地都给孩子起名为海生,突出两位父亲对大海的深厚情感,也寄寓了父辈对孩子的殷切期望。

8.男孩成年后想起童年的那段行程总有些特别的滋味。你认为他会有哪些滋味(4分)

9.小说设置两对父子去看大海时巧遇的情节,独具匠心。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文本一:

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节选自萧统《昭明文选》)

文本二: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康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会刘弘为荆州刺史,将之官,辟侃为南蛮长史,遣先向襄阳讨贼张昌,破之。弘既至,谓侃曰:“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今相观察继老夫矣。”后以军功封东乡侯,邑千户。

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守。随郡内史扈瑰间侃于弘曰:“侃与敏有乡里之旧,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10. 材料二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吾昔〔A〕为羊公〔B〕参军〔C〕谓吾〔D〕其后〔E〕当居身处〔F〕今相观察〔G〕必继老夫矣

11. 下列对文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善属文”和“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属”字含义不同。

B. “自解归”与“天下归心”(《短歌行》)两句中的“归”字含义不同。

C. “公田悉令吏种秫”与“悉如外人”(《桃花源记》)两句中的“悉”字含义相同。

D. “侃与敏有乡里之旧”与“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两句中的“旧”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陶渊明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小官,以获得补贴家用的资本。后来做了彭泽令。

B. 因为喜欢饮酒,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原要把公田都用来种植秫,在妻子和孩子的坚持请求下,他才将公田中的五十亩用来种植粳。

C. 刘弘担任荆州刺史,将要就任时,起用陶侃担任南蛮长史,派他先到襄阳去讨伐贼寇张昌,随即打败了张昌。

D. 陶侃受到刘弘的赏识,刘弘称赞陶侃一定会出人头地,但是在陈敏之乱时,因为内史扈瑰的挑拨离间,刘弘逐渐疏远了陶侃。

13. 把文中的句子及课本中所学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

(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陶渊明为什么不愿做官?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诗,完成15-16题。

生查子

宋•杨无咎

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翠袖怯春寒,修竹萧萧晚。

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小立背西风,又是重门掩。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深秋时节,愁绪满怀,女主人公蛾眉也无心修饰,兴致阑珊。

B. “恨与孤鸿远”表示女主人公希望鸿雁能捎上自己的思绪给远方的人。

C. “翠袖”句写女主人公不仅无心去刻意妆饰打扮自己,甚至对天气变化也不甚觉察。

D. 诗人以闺中妇人的清冷处境自况,感慨个人身世,表达对君主的怨恨。

16. 抒写闺怨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材,这首《生查子》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独特的个性,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6分)

1)《过秦论》中善用对比手法,其中将陈涉与诸侯国兵力加以对比两句是“_______

2)《燕歌行》中描写战阵云层浓重,更声在深夜阵阵传来的两句是“_______

3)舟作为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表现诗人寄情山水,渴望自由的情感,如“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月亮慢慢地藏到了树的那边,人们散去了。耳边静下来,只有碾坊里传出吱吱的听惯了的声音,显得分外悦耳,像小提琴奏出的田园曲。流水般的月光透过树隙,激起了一朵朵浪花,零星地溅在我身上,凉丝丝的。石桌上也印着一片斑驳的影子,这影子里分不出什么是叶片,什么是果子。一阵微风吹来,带着落英的香气,像是从月光里浸透出来的。树上的叶儿动了,地上的影子乱了,月光像皱起一层细细的波纹。又一阵风凭空扑来,树枝开始来回地摆晃,月亮在中间忽明忽灭,光影在身旁摇曳不定,犹如跳烁着阳光的水面,耳边也似乎响起了钢琴上清脆而激烈的旋律。我甚至担心起那只在石桌上跳跃的水杯,伸手去抓,抓住了,光与影却又在我手上来回飘荡。真有点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了。站起身,走到院中,望望明月,依然像张微笑的脸,在天宇中一动不动。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石桌上也印着一片斑驳的影子,这影子里分不出叶片和果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6分)

19.月亮的光与影本来没有声音,为什么作者说耳边也似乎响起了钢琴上清脆而激烈的旋律(4分)

(二)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为了在春食中占据一把交椅,各色菜蔬或乖巧地攀附,浸润山野;或张扬地侵略,织青描绿。然而只有笋参悟了低调谦逊的中庸之道,______,不动声色地生根,伸展,靠着一场拙朴坚忍的钻泥之旅,只等惊蛰一到,春雷一响,便毕毕剥剥地冒将出来,将从山林间汲取的灵秀之气化作段段砺释,如孤胆英雄一般,撑起菜篮子的半壁江山。

笋宜剁大块白煮,一滚即收,加少许盐或酱油焖锅,方存其鲜。有油焖笋,熬至笋皮皱起如老妪颜面,殊不堪食。还有晒作笋干、冻作笋条的,简直是把笋当海蜇皮子来用,倒不是恨其______,实是竹笋太偏执,从不肯听任基因改造或是住进大棚里做个四季常品。苏帮菜“腌笃鲜”,取春笋、鲜排骨、咸肉,慢火炖煨,浓荤和纯素有一______的默契。这便是中国人的智慧了——本来鲜肉与笋同炖,好在清新,但终究淡薄了一点,取了咸肉来借味,一老带二新,立刻产生绝妙化学反应。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线处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高大的教学楼上,醒目地立着一行大字——“一切为了学生”。

B.“卖杨梅——”这悦耳的吆喝声来自苗族女孩子。

C.“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

D.我的灵智却被三件事物——落日、花朵和青春——启发得清朗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只等惊蛰一到便冒将出来,将从山林间汲取的灵秀之气化作段段砺箨”,表达效果不如原句好,请说明理由。(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乔布斯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至少不要被世界改变。——电影《熔炉》台词

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列夫·托尔斯泰

上述材料可以给你什么启示?请以“改变世界”或“改变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息;不少于800字。

陕西省西安市期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