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02-24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作为情感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人的情感是自然天生的还是后天习俗培养的,换言之,基于生命科学的情感自然说或基于社会人类学的情感建构说,给情感学研究打开了广阔的视野。正是借鉴了这样的研究视野,使得我们面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关于从“礼仪之家”的人物身上延伸出的“大旨谈情”的主题,有了新的思考。

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的情感关系,常被视为木石姻缘与金玉姻缘的象征性对峙。木石表示质朴,金玉表示富贵。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金项圈之于薛宝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是摆在故事主体的明面中,而金与玉的相配,又是被薛宝钗的大丫鬟莺儿在小说中直接提及的。但草木之于林黛玉、顽石之于贾宝玉的关系,却并没有在贾宝玉和林黛玉出生后的人间直接提及,也并不为世人所知晓,毋宁说,这是作为两人的前世传说,发生在一个神秘的世界里。这样,贾宝玉最多也只能在梦中,以自己对木石姻缘的认同,来抗争世人熟悉的金玉姻缘。同样,当我们解释贾宝玉对林黛玉倾情相许时,固然可以从理性角度,来分析林黛玉不说让贾宝玉追求功名富贵的混账话,以说明叛逆者的共同志趣是感情的基础。但他们第一次见面,彼此都有久别重逢的熟悉感,似乎又不是理性所能解释得清楚的,从而让这种近乎神秘的感觉,给男女情感互生爱慕的非理性留出了空间。

男女之情在《红楼梦》中虽然占有最大的比重,但没有缺席的亲情、友情,在《红楼梦》中同样有着耐人寻味的呈现。

王熙凤与秦可卿虽是亲戚关系,但感情之深,又非比寻常。当秦可卿不幸夭折时,王熙凤为宁国府协办丧事,其中有一段写早起进宁国府而先到可卿灵前祭拜,极为传神:

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伺候烧纸。凤姐吩咐得一声:“供茶烧纸。”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一时贾珍尤氏遣人来劝,凤姐方才止住。

当凤姐看见棺材,眼泪如断线之珠滚落下来时,这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而当她吩咐烧纸,丧乐奏响时,她开始发声哭泣,这可以说依然有真情的宣泄,但也是礼仪的呈现,并以这种外现的礼仪,给了周边人一个暗示,需要有相应的礼仪来配合。于是接下来写一句“里外男女上下,都忙忙接声嚎哭”,注意,“忙忙”还有“接声”,加上重在声音而非泪水的“嚎哭”,似乎也暗示了周边之人的哭,似乎在礼仪的实践中,已经缺少了相应的情感内核。

与此相对照的是,探春对自己的生身母亲赵姨娘包括舅舅赵国基等并不流露出丝毫的同情,那种基于主子立场而对本质上是奴才身份的人自觉划清界限,完全恪守了礼仪规范的言行,是否也有着对内心自然情感的压抑?而抄检大观园事件发生时,探春又以主子身份保护自己的丫鬟,这里仅仅是考虑了礼仪要求的主奴互相支撑,还是有情感因素在?类似的问题,成了《红楼梦》对主要人物的人伦情感关系的基本思考。

其实,人的恰当言行出于生命的自然还是外在礼仪的建构,或者如何让情感与礼仪两者没有违和感,也是早期儒家学派创立者所思考的。《礼记·檀弓》中记录下一个生动的事例:

鲁人有朝祥(“祥”指服丧期满)而莫(暮)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由(即子路)!尔责于人,终无已夫!三年之丧,亦已久矣夫!’子路出,夫子曰:“又多乎哉!瑜(超过)月则其善也。”

据史书记载,子路是一个自觉恪守礼仪之人,这种恪守是那么彻底,也许已经跟他内心的情感没有任何违和感,所以他会讥笑一个早晨刚刚服丧期满的人,晚上就急不可耐地去唱歌娱乐了。既然相距时间这么短,那么守制服丧,似乎就成了一种纯然外在的强迫,其内心的悲伤情绪,应该已经荡然,由此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服丧的虚伪性。但孔子对待此事的态度十分微妙,他一方面批评子路对别人的苛责,认为一个人能够坚持服丧三年,已经很不容易。但同时,他又希望人们能够在服丧期满和娱乐活动间,有一个更长的时间间隔,因为只有娱乐的时间延宕,才多少说明了,不但其悲伤的情感是真实的,就是对服丧礼仪的执行,也是真诚的,是丝毫不勉强的。

正是早期儒家倡导的礼仪与情感的二元组合,那种在现实的对峙紧张乃至断裂中依然思考可能的和谐关系,经过文化历史的递相嬗变,成为《红楼梦》小说展开的基本命题,并呈现为丰富多彩的人物谱系,形塑成传统社会晚期的礼仪文化,也是情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摘编自詹丹《“情感学转向”与对〈红楼梦〉的再认识》)

材料二:

在情感社会学看来,人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在形成社会纽带和建构复杂社会结构时对情感的依赖”。情感是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黏合剂。

有些作家关闭了文学与现实火热生活同频共振的情感通道,关闭了文学与广大世界相连接的情感通道,关闭了文学与人民群众喜怒哀乐共鸣的情感通道,而是一味沉溺于“技术主义”营造的精致套盒中,以“冷酷到底”的模式,追求“零度情感写作”,或者干脆背向情感世界,放弃了情感的温润与热度,从而使得一些创作陷入空洞生硬的境地。

正如文学评论家孟繁华所说:“文学最终是处理人的情感事务的,如果不在人的情感领域深入探索,如果对人的情感没有诚恳的体会,技术无论怎样先进或奇异,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主张重提“诗缘情”的创作理念,就是期待当下的文学创作尊重内在基本规律,辩证处理好理、事、情之间的关系,充分描摹现实世界中的情感脉动,不煽情,不滥情,更不冷酷无情,而是以激情面对时代,以深情面对人民,以热情面对生活,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文质兼美、情理兼备的优秀作品,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米彦青《开掘更为饱满的情感世界——“诗缘情”理念的当下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情感自然说是基于生命科学的,而情感建构说是基于社会人类学的,这两者是作为情感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B.《红楼梦》中宝黛的木石姻缘未直接提及,是因为这是两人的前世传说,发生在一个神秘的世界里。

C.凤姐见到秦可卿的棺材,泪如断线之珠,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而当她吩咐烧纸,丧乐奏响时,则是礼仪的呈现。

D.作家关闭了文学与广大世界相连接的情感通道,一味沉溺于“技术主义”会使得一些创作陷入空洞生硬的境地。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宝黛倾情相许,可以从理性角度来分析,也可以从他们初见时久违的熟悉感的非理性角度分析。

B.抄检大观园事件发生时,探春以主子身份保护自己的丫鬟,这是深厚的主仆之情的情感因素体现。

C.孔子认为服丧期满和娱乐间隔时间的长短,多少说明其悲伤的真实性,及对服丧礼仪的执行的真诚性。

D.情感是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黏合剂,《红楼梦》在人的情感领域进行的深入探索,使其意义更为重要。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开篇提出中心论点,辩证地看待“人的情感是自然天生的还是后天习俗培养的”的这一观点。

B.材料一在论证“亲情、友情在《红楼梦》中同样有着耐人寻味的呈现”时,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

C.“诗缘情”创作理念的重申,就是期待当下的文学创作尊重内在基本规律,辩证处理好理、事、情之间的关系

D.材料二中得出了创作的目标,即以丰富的情感,创造出文质兼美、情理兼备的优秀作品,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

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推断当下的文学创作存在怎样的现象。(4分)

5.如何理解“《红楼梦》是传统社会晚期的礼仪文化,也是情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斫柴老张

杨林

首先从标题上的这个“斫”字说起。

在我的家乡云南边陲小城腾冲,当地人说用刀、斧等砍、劈如木柴、石头等东西,甚至是用脚踢人、石头等动作,这个动词的发音都是“zhuà”。

我认真查阅字典,找不到这样发音的字,却发现“斫”字和“zhuà”读音相近,意思相同。“斫”字应该是被我们传承了悠久中华文明特别是中原文化的腾冲人民,读成了“zhuà”,或者在古时的华夏中原地区,“斫”字本来就是这样的发音。在此,请大家入乡随俗,随我把“斫”字读成“zhuà”。

我曾想用文字记录一些腾冲奇人异士的故事,他们不是那种在家乡青史留名的显赫人物,而是在我孩提及少年时期,熟知的几位行为有些异于常人的市井小民。我公开发表过“冰粉老倌”“糖老倌”“挑粪老得”这三位的故事,而“斫柴老张”的故事,却差点成了我开了个头,就难于继续完成的“烂尾楼”工程。因为我觉得对“斫柴老张”了解并不全面,比如,口音、长相明显异于乡人的老张究竟是哪里人?他何时到的腾冲?他为何在腾冲安家?

幸运的是,今年秋后,我读到了家乡才女李燕滔的人物纪实小传《劈柴老张》,作品的主人公就是我想讲述的“斫柴老张”,让我对老张的身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燕滔女士笔下,主人公是一位从祖国内地流落到边境的抗战老兵,因战争的创伤,他忘记了从何而来,或者是故意隐姓埋名,在时代的大潮中随波逐流,任由命运安排,以替人砍柴为生,所以被大家唤作“斫柴老张”。故事平易近人,感人肺腑,向读者呈现出一段直抵内心、悠长而淳厚的感情世界。

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生人,在我孩提时代,“斫柴老张”已经五十岁左右,而中国远征军的事情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那时的“斫柴老张”应该二十岁左右,正是从军报国、浴血杀敌的大好年纪。儿时的记忆中,“斫柴老张”人高马大,身板挺拔,一头精神抖擞的板寸,一把刃口闪亮的锋利大斧像枪一样扛在肩上,威风凛凛穿行在家乡的大街小巷,或是来到需要“斫柴”的人家,挥舞利斧运斤如风,动作硬朗、干净利落,“斫柴老张”确实有素质过硬的军人风范。

想当年,“斫柴老张”几乎承包了腾冲小城家家户户的斫柴活路,因为他的气力大、技艺高、态度好、要价低,让请他斫柴的人家感到非常满意。那时,我家的柴火也几乎都是请“斫柴老张”来处理的,无论多么粗壮结实大块头的木材,只要到了“斫柴老张”斧下,都会被他斫成长短、大小整齐一致的木柴,而且木柴码放得规规矩矩,地面收拾得干干净净。好几次“斫柴老张”来我家斫柴的时候,我看到他精赤上身,用力抡起利斧朝身下的木材斫去,如注汗流也随着斧头激扬挥洒,他口中还念念有词,我听到似乎是在狠声咒骂:“砍死你!小鬼子!”

熟悉那段历史的腾冲人应该也记得,在当时,其实“斫柴老张”的夫人“凤芝”更为出名。“凤芝”姓甚名谁,至今也是成谜,家乡的人们都这样称呼她,而且这样的称呼还有一些蔑视和嘲讽的成分。因为“凤芝”不仅智力残疾,而且身材矮小、蓬头垢面、鼻歪眼斜、长相丑陋,确实不是燕滔女士笔下温婉可人的“小凤”模样,甚至可以用状如乞婆来形容。那时,家乡的人们在发生口角纷争,或是贬低、打击对方的时候,经常用“凤芝”一词来攻击、讽刺与之发生争端的女性,前面往往还要加上一个“憨”字才痛快、解恨。

令人称奇的是,高大威猛的“斫柴老张”却对长相不堪的傻媳妇“凤芝”情深义重,倍加珍惜。“斫柴老张”上门帮人家斫柴的时候,主人家往往会给他一些好吃的东西,他都是舍不得自己一个人吃,总是要找到“凤芝”和他的儿子,让她们母子先吃。腾冲雨季漫长,我曾经多次在家乡的街头看到,风雨之中,“斫柴老张”弯下身去为“凤芝”和孩子撑伞,整个后背露在雨伞外面淋得湿透,就像雄鹰展翅把心爱的宝贝护在身下。

“斫柴老张”疼爱“凤芝”和孩子在家乡小城有目共睹,有件我亲历的事情不吐不快。

上小学时,每逢寒暑假,我都会带着自己满满两大箱、上百本小人书,来到县里的新华书店门口摆地摊,出租给大家看,赚点小钱,补贴拮据的生活,可惜却常常受到我一个邻居的骚扰。此人比我年长,调皮捣蛋,惹是生非,有点小混混的味道。他看到我有点盈利,就随便带了三四本小人书放到我的地摊上,非要说和我合伙经营。让我每日把租金分他一半,否则就不让我在此地摆摊。我不敢抗争、每天被迫向他上交“保护费”,在他面前还得点头哈腰,称呼他“灿哥”。

那天下午,“灿哥”又来到我的书摊旁边和我“合伙经营”了,这时,“凤芝”和她大概六七岁的儿子路过,娘儿俩来到我摆的地摊前,蹲下身来翻看小人书。当时,一旁的“灿哥”满脸鄙夷,阴阳怪气地来了一句:“傻不啦几、脏不啦稀也会看书?!”

“凤芝”抬头怒问“灿哥”:“你说谁?怎么欺负人呢!”

“就说你!憨凤芝!”“灿哥”起身叉腰洋洋得意。

“我和你拼了!”“凤芝”低下头,猛地撞向“灿哥”。

“灿哥”侧身一闪,还顺势把“凤芝”推倒在地。

“凤芝”很快爬起来,对“灿哥”气愤地丢下一句“你等着!”然后拉过她儿子往他们来时的方向跑去。

“灿哥”不以为意,继续蹲在我的书摊旁边骂骂咧咧。没多久,我就看到“斫柴老张”带着“凤芝”和他的儿子气势汹汹赶来了,手上还拧着那把寒光闪闪的锋利大斧!

“灿哥”这下慌了,吓得起身转头就跑。

“斫柴老张”双手举着大斧,大步流星追将上去。

“灿哥”才跑出去二十多米,脚下一软,摔倒在地!

我看到“灿哥”惊慌失措、面如土色,几次想从地上爬起来都未成功,情状极其狼狈。

那一刻,所有在现场的人都被眼前发生的一切惊呆了,大家驻足观望,时光和空气仿佛为之停滞、凝固。

当时的我瞠目结舌、手脚冰凉,感到恐怖至极,心想“灿哥”危在旦夕、命悬一线,估计要血溅街头了!

只见“斫柴老张”冲到“灿哥”跟前,弯下身,一手握着斧子,一手拧着“灿哥”的胸口,把他抓了起来。然后面对面恶狠狠地对“灿哥”说:“小子,这次饶了你!下次再敢欺负我媳妇,老子砍死你!”

说完,甩手把“灿哥”往地上一扔,就头也不回地带着妻儿,快步离开了这方才还让人惊心动魄的是非之地。

此后,“灿哥”估计是受到了很严重的惊吓,他再也没有到我的书摊前来胡作非为,我再也不用向他上缴“保护费”了。

如今,读了燕滔女士的作品才知道,原来“凤芝”当年曾经救过“斫柴老张”的命,特别是在动荡时期“斫柴老张”遭到迫害,都是“凤芝”数次挺身而出,才让“斫柴老张”免于厄运。而且,年轻时的“凤芝”不傻也不丑,她是在一次援救“斫柴老张”时,自己也被打伤,不仅破了相,还变得疯疯傻傻。

我所知道的“斫柴老张”的故事就这么多。我想,其实不管“斫柴老张”是不是中国远征军,他都值得人们怀念和敬重。

我又想到,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悲伤年代,无论是曾经拼死杀敌、保家卫国的战士,还是那些颠沛流离、不屈从于命运的落难者,他们的过往和现在,我们都一样的会向他们致敬,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平凡英雄!

(摘编自《故乡异人记》)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斫柴老张”的故事差点变成“烂尾楼”工程,是因为“我”对主人公的身世来历了解掌握得不够全面,所以无从下笔。

B.从“斫柴老张”的年纪、气质、动作等方面判断,他有可能是一位军人,这也和李燕滔作品中的相关记述相吻合。

C.“木柴码放得规规矩矩,地面收拾得干干净净”等描写,表现了“我”对“斫柴老张”做事认真负责的关注和认可。

D.“斫柴老张”收拾“灿哥”的情节,既表现了他爱护妻儿的一面,也体现了他嫉恶如仇、性格暴躁的一面。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对“斫”字读音和含义的探究,赋予主人公神秘色彩,激起读者阅读兴趣,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B.文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主人公形象,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C.文中对“凤芝”“状如乞婆”的形象刻画,对“斫柴老张”的人物塑造起到了衬托的作用,也为后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D.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时而夹杂些方言俚语,如“斫柴”“活路”“冰粉老倌”“糖老倌”等词,颇有地方特色。

8.文章中穿插了才女李燕滔《劈柴老张》的相关内容,请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9.文章选自作者《故乡异人记》,请分析“斫柴老张”这一人物“异”的具体表现。(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初,太宗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上不从。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今上实录》;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玄武门事,语多微隐,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

材料二:

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节选自刘知幾《史通·直书》)

【注】①匪躬之节:舍己尽忠的节操。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陛下圣德ABCD无过事E史官所述FG归尽H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给事中,古代官职名。唐代给事中陪侍皇帝左右,有权驳回和纠正百官奏折中的悖失之处。

B.鸩,毒酒,文中活用为动词,指“用毒酒毒死”,与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字用法不同。

C.风声,在文中是“风化声教”“好的风气”的意思,与成语“风声鹤唳”中的“风声”含义不同。

D.凶,在文中指“不吉祥”,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凶年免于死亡”中的“凶”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对前代君主不能观阅史官记录内容的前例感到疑惑,监修国史的房玄龄向唐太宗解释了原因。

B.唐太宗看了史书,用隐晦的语气提醒房玄龄,授意史官编史可以删去浮华之词,如实记载玄武门事件。

C.刘知幾认为人们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宁可顺从权势来保障自身安全,也不愿去违逆权势而让自己遭受祸害。

D.刘知幾认为世事如此,就不要去责怪史臣不能保持刚直的性格和舍己尽忠的节操,足以证明世道艰辛,实录难得。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

2)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14.谏议大夫朱子奢不让唐太宗看史官记史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这首词系苏轼任杭州通判,途经富春江七里濑时所作。②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力助刘秀起兵。刘秀称帝后,他拒官隐居,终日垂钓富春江上。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叶轻舟既见证经历,又体现心境,词人借小舟轻行水上写内心轻松愉悦,与“轻舟已过万重山”异曲同工。

B.上阕紧扣题目中的“过”字,通过视角的转换,于景物的变化中,传达出词人丰富的主观感受。

C.下阕“算当年、虚老严陵”,表达了词人对严陵的推崇,希望自己像他一样摆脱世俗羁绊,超然世外。

D.本词意象活泼灵动,意境丰盈深邃,写景、抒情、议论完美融合,寄托了作者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

16.这首词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多次提到“马”,如“____________”,并非善于奔走却能到达千里;如“____________”,也不能够达到十步之远,蕴含着关于学习的深刻道理。

2)唐代曹唐在《织女怀牵牛》中写道“抛掷金梭织旧愁”,宋代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体现了这一传说。

3)芙蓉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比如“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3分)

进入秋冬,很多人都有煲汤喝的习惯,尤其是在天寒地冻之时,一口热汤下肚,通身舒畅。      ?煲汤,其实就是让食材和水一起加热,所以煲的汤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水,它的味道主要来自熬汤过程中溶出的一些脂溶性的成分和氨基酸。而且煲汤时间越久,就会有更多的鲜味物质在熬制过程中溶解到汤里。此外,通过游离的一些氨基酸还会跟汤中的糖发生交融,生成其他有香味的物质,就使得汤香上加香。

不少人认为喝汤比吃肉还有营养,      。以炖鸡汤为例,人们能从鸡肉中获取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优质的蛋白质,此外还有脂肪、维生素、钙等物质。在炖鸡汤的过程中,只有脂肪和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会溶入汤中。因此,鸡汤的营养比鸡肉就差得多了。

此外,只喜欢喝汤不喜欢吃肉的人特别需要注意,汤中更多的是脂肪,尤其是乳白色的汤,其中脂肪含量不低,加上不少的盐和嘌呤,喝多会增加痛风、肥胖和高血压的风险。所以,      ,同时还要吃些富含优质蛋白的肉类才是健康饮食。

18.下列句子中的“让”和“其实就是让食材和水一起加热”中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邻里守望相助让冬天变得温暖! B.我的手上让蚊子咬了好几个包。

C.太山不让细土,河海不择细流。 D.主人热情地把客人让进屋里来。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7分)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土林,是著名的云南“四林”(土林、沙林、石林、热带雨林)之一,也是闻名遐迩的自然奇观,吸引中外游客      

土林的形态各异,天工万象,无可尽数。进入土林,移步换景,每一秒,你都会有全新的发现和惊奇的体验。而原始、荒凉、粗犷,则是元谋土林给人的第一感觉。置身其中,犹如走进一个蛮荒的远古世界,那       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土柱有的像锋利锥剑,直指蓝天;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像亭亭少女,凝视远方;土柱顶上有的点缀着绿树、杂草或野花;有的则砂石垒垒,裸露身躯……当然,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生活是自己的事情,应努力达成自己的心愿,不必在乎别人的评判。

有人认为,大家生活在一起,应尽量照顾彼此的关切,不要给他人带来不便。

以上两种看法,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具体的体现,也有着更广泛的意义。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