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语文月考试卷(全国卷)(附Word试卷+答案详解)

分享:杨老师 2023-05-16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老龄化的理念和战略可以有两种表达,即老龄化与老龄文明。老龄化是一种模糊的表达,老龄化事业发展”“老龄化战略等都是基于问题应对的工作话语,隐喻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文化态度和社会情感,因而总体上是被动甚至消极的。老龄文明宣示对老龄化的价值肯定,也宣示对老龄文明建构的积极态度和社会行动。它不将老龄化只当作问题,也不满足于寻找应对策略,而是以老龄化作为人类文明的生命气象、生命气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文明形态。

现代文明有两个明显的悖论。第一个悖论是对人生经验的漠视。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人一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满足生存尤其是延续生命的吃喝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滋生了诸多痼疾,如对享乐的过度追求。文化的使命是将之化为人生享受,赋予文化意义,于是产生饮食文化。个体精神生命的成熟产生于由生到死的进程中,人类世界的进步也产生于集体智慧不断成长成熟中。然而,现代文明将老龄群体的精神生命和精神财富视为风烛残年的最后呻吟,于是冷漠和废弃了人类文明进步阶梯中最充沛的果实。第二个悖论是将人类文明史描述为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线性进程,人们的文明认同和历史想象又似乎将远古社会视为老年,所谓的现代总是与青春活力相关。其实,这也是现代文明无知狂妄的表现。为此,须借鉴并创新黑格尔关于人的哲学理论,他认为,个体的自然生命在走向老年时会孱弱不堪,但精神生命则更加丰满、成熟。

人们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的建构:其一,的生理建构,这是个体对这一自然进程的觉悟和接受。其二,的社会建构,即各种表格中的年龄暗示,各种年龄规定的制度安排。退休制度是对的终极社会宣判,将个体从社会体制乃至社会格局中驱离。其三,的精神建构,在精神上接受,而且在精神上去。不服老仅仅是个案,老顽童一般被当作具有喜剧意义的反常人格。精神老龄化是最彻底的老龄化,它甚至会加速生理和社会的老龄化。

当人类因寿命延长而出现老龄化,它作为文明进步的体现的重要表征之一,会给世界带来精神上的成熟,这是老龄群体给文明也给世界带来的文化礼物。重要的是,要将这份礼物作为文化资源。老龄化并不只是社会发展的负面清单。即便在生理上走向老龄——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也是需要在文明进步中不断调整的标准,即便个体被武断地推进老龄的集中营,他们的价值同样存在。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尤其人文社会科学家,就是在老龄阶段达到对人类贡献的巅峰。虽然还没有足够证据来证明老龄化将给现代文明带来人口红利,然而一旦放弃以征服、变化或所谓不断进步为特征的文明观,老龄化就不仅是文明进步的体现,而且将成为文明进步的力量。老龄人成熟丰满的群体智慧,对待世界的悲悯情怀,更趋近于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柏拉图所说的摆脱奴隶主束缚的对欲望的驾驭力,将对现代文明构建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樊浩《老龄文明的伦理革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老龄化的说法意味着老年人占比过多就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含有无奈之意。

B.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现代总是与青春活力相关,现代社会远超过古代社会。

C.个体的包括生理、社会、精神三个层面,的生理标准也会随时代调整。

D.人的精神成熟需要时间来积淀,到了老年更容易接近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文章通过比较老龄化”“老龄文明的差异,揭示了提出老龄文明概念的必要性。

B.文章第二段引用黑格尔的哲学理论,对老年人的精神生命予以肯定,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以部分科学家在老龄阶段贡献达到巅峰的事实,证明老龄化是文明进步的体现。

D.文章中风烛残年的最后呻吟”“驱离”“老龄的集中营等词句,使说理更生动形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A.吃喝住穿是基本的生存需求,但我们可赋予其文化意义,如将吃喝上升到饮食文化,即可解决过度追求享乐的问题。

B.退休制度可以说是对的终极社会宣判,通过延迟退休,能够让老龄人融入社会体制,从而避免精神的老龄化。

C.若改变狭隘的文明观不难发现,老龄化未必能给现代文明带来人口红利,但可以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

D.作者主张建构老龄文明,这与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所蕴含的对老年的态度基本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今天我们推出对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秀华的专访,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修订的重要意义。

新华网:《科普法》自2002年颁布以来取得了哪些成就?

张秀华:科普法在20年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使我国科普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初步建立起大众参与、多主体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同时,《科普法》的实施也极大促进了我国社会化的科普工作。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01年的1.4%提升为2020年10.56%,从这个涨幅也能看出《科普法》切实助力提升了我国公众科学文化素质。

新华网:当今提出《科普法》修订对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张秀华:在《科普法》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科普法治体系与科普社会化运行机制还不完善,科普主体及主体责任需要进一步明晰,科普人才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升,产业化科普结构较为单一,新媒体传播内容和形式需要拓展等。同时,构建社会化大科普格局需要进一步加强各个主体协同。另外,《科普法》的文本本身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修订《科普法》意义重大,既必要又紧迫。

新华网:《科普法》修订过程中应当基于怎样的思想和宗旨?

张秀华: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第一,我们要调整科学普及的定位问题,从法律的定位上,应体现把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落实“两翼理论”。第二,要强化科学普及的功能,在大科学观下重新理解科学与科普,实施大科普战略。第三,在《科普法》修订的原则上,必须明确依托科学普及的主渠道和主战场,避免科普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第四,要求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实践相融合。第五,需要突出弘扬科学精神在科学普及中的引领作用。第六,应注意拓宽科学普及的路径。第七,我们在《科普法》的修订过程中要区分不同科普主体的责任。第八,通过《科普法》的修订处理好我们国家相关法律体系的法法衔接问题。

新华网:《科普法》中对科学普及的定义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科普观念?

张秀华:科学普及是可以在多个维度上进行的,我们必须站在大科学观的立场上,不但注重实证主义学派“窄的科学”理解下所强调的科学教育,还要促进人文主义学派倡导人文精神的“宽的科学”理解之下的科学传播。从而,将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科学传播有机统一起来。我们需要从大科学观的角度理解科学,这样我们对科学普及的理解、对科学普及这项工作的理解才能达到一个新的认知高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修订《科普法》的时候应突出强调弘扬科学精神。只有发挥科学精神在“四科”中的引领作用,才能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直接关联起来,用价值理性规约工具理性,实现科技向善的目的。也只有在大科学观下来理解科学普及,我们才能够实施大科普战略,推动科普社会化机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一个大科普格局。

新华网:《科普法》在现在的法律体系中的位置是什么样的?与其他关于科普政策文件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张秀华:在现在的法律体系里面,《科普法》以法律的方式来确保怎样的科普行动是恰当的,从而有效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现行的《科普法》是一个具有“强引导”“弱规范”功能的法律制度文件。在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过程中,它具有参考性甚至是指导性的作用。例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是依据《科普法》制定的。

(摘编自2022年11月16日“新华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我国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升,《科普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助力作用,这也是《科普法》自2002年颁布以来取得的成就之一。

B.修订《科普法》意义重大,不仅必要而且紧迫,因为科普主体责任不明晰,科普法治体系与科普社会化运行机制不完善,科普人才队伍素质不够。

C.以往我们的科学普及路径不够宽,科学精神的引领作用不够突出,科学普及的功能不够强化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科普法》的修订中进行思考。

D.张秀华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制定来说明在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过程中,现行《科普法》参考性甚至是指导性的作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科普法》实施20年以来,使我国科普事业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不过,从法律定位上,科学普及的地位还是低于科技创新。

B.我们必须站在大科学观的立场上,才能推动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进一步完善。

C.科学普及中,注重窄的科学理解下所强调的科学教育,还要促进宽的科学理解之下的科学传播,与此同时,将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科学传播有机统一起来。

D.要想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直接关联起来,用价值理性规约工具理性,实现科技向善的目的,必须发挥科学精神在四科中的引领作用。

6.专访具有专题性、针对性、代表性的特点,本文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走三边  贾平凹

往陕北远行,三千里路,云升云降,月圆月缺,旅途是辛苦的。过了金锁关,山便显得愈小,羊便见得更多,风头一日比似一日强硬,一日比似一日的思亲情绪全然涌上心头了。当黄昏里,一个人独独地走在沟壑梁上,东来西往的风扯锯般地吹,当月在中天,只身卧在小店的床上,听柴扉外蛐蛐忽鸣忽噤,便要翻那本边塞古诗,以为知音,是体会得最深最深的了。但我仍继续北上;三边,这是个多么逗人情思的神秘的地方啊。

穿过延安,进入榆林地区,车子在沟底里钻,七拐八拐的,光看见那黄天冷漠,黄山发呆。到了县城,天已擦黑,城外三里,便进了绿的世界,要不是赶驴人提醒,谁能想到这不是树林子而是县城呢?于是得知,在这三边,有一丛树,便有一户人家,有一座树林,就该是镇子或是县城了:原来天和地平行,树和人同长,这便是三边的特点了。

呆了几日,新结识了几位伙伴,他们主动提出作我的向导,要往北边的沙漠里去走走。“一定要去看看,那又是另一个世界呢!”兴趣撩拨,就三人越过了长城,徒步北行。沙地上,行走委实艰难,浑身汗水淋淋。沙丘起起伏伏,望之如海中浪涛。沙丘过去,又是成片的盐碱地,树木是不长的,只可怜巴巴生些盐蒿。一把蒿守着一抔土,渐渐便成了一个小包。再往后却又是沙丘,但已经植了树:沙柳、红柳、小叶杨、沙枣。沙盖了盐碱,树又守住了流沙。

三天过后,我们走到一个镇落里,这个镇落显得很大,有回民,有汉民,分两片屋舍:一处汉民,建筑分散中但有联络;一处回民,建筑对仗里却见变化。伙伴讲,再往北去不远,还有蒙民哩。夜宿镇里,当地老人给我一个手抄本,有这么一段:

三边地区蒙民,昼意干糇,晚就道旁,有水草处卸鞍驮,撑帐支锅,取野薪自饮,其牛纵食原野,人披裘轮卧起,以犬护之,不花一钱。汉民亦有效之。

读此书,方知三边地域民族竟是这么亲善!更不曾想,这个镇子在两日之后,便是汉、回、蒙一年一度的盛大交易会。

交易会,其场面可谓热闹,有北京王府井的拥挤,却比王府井更气势;有上海南京路的嘈杂,却比南京路更疯野。那一排一摆小吃,荞面拉条、豆面丢片、黄米干饭、羊肉粉汤,酸、辣、汪、煎,五味俱全;那菜市上一筐一车,二尺长的白菜、淡黄的萝卜、乌紫的土豆、半人高的青葱,六色尽有;那农具市上的铜的挂铃、铁的镢、钢的锨,叮、咣、铿、锵,七音齐响。还有那骡马市上,千头万头高脚牲口,黄乎乎、黑压压偌大一片,蒙民在这里最为荣耀,骡马全头戴红缨,脖系铃铛,背披红毡,人声喧嚣,骡马鸣叫,气浪浮动得几里外便可听见。在羊肉市上,近乎一里长的木架上,羊肉整条挂着。更有买卖活羊的,卖主用两只腿夹住羊头,大声与买主议价。汉、回、蒙民似乎都极富有,买肉就买整条,买果就买整筐。末了就都拥进那菜馆酒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直要闹到月上中天方散。在酒馆里,几句攀谈,我们便成了极熟的人,兴致高涨,开怀大饮。

半个月匆匆过去了,临走前两天,正好是阴历八月十五,夜里在长城根下一个村子吃了月饼、香梨,喝了花茶、葡萄酒,看了一阵房东大娘的剪窗花,兴致还未尽,便同房东小儿登长城望高。月光下,沙海泛亮,草原迷离,高高低低的长城,从脚下一头伸向天的东头,一头伸向天的西头,这伟大的建筑,从远古时候,一坐落在这里,沙再没有埋住,风再没有刮走,它给了沙漠之骨,沙漠也给了它的雄壮。如今烽火台没有了狼烟传递,但每一座台下,都住了人家,牛羊互往,亲戚走动。生着,在这大漠上添着活气;死了,隆起沙堆,又生起一堆绿色。一道长城,是连接千家万户的一条线,流动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和人与人的情感。玩到天明,晨曦里看见天地相接的地方,柳树林子长得好茂,那树都是桩杆粗壮,一人多高,就截了顶,聚出密密的嫩枝,枝形呈圆,叶子全红了,像无数偌大的灯笼高高举着,似乎这天之光明,完全是这些灯笼照耀的。树林子前面,端端一柱白烟长上来了,走近去,是放蜂人燃的。这里还能放蜂,犹如春天里的一个童话!相坐攀谈,放蜂人来自江南,年年都来,来数月方去。他说,外人以为三边无色无香,其实那是错了。“你瞧,绿的沙柳、红的盐蒿、粉的牛儿草、白的盐、黄的沙,这三边的土地是最有五颜六色,是最有香有甜的。”尝尝那蜜,果然上品,荔枝蜜没有它香醇,槐花蜜没有它味长。

告辞了放蜂人,突然之间,几天来混混沌沌的思想,沉淀的沉淀了,清亮的清亮了,一时觉得有角度来做我的文章了。往回边走边构思,眼光偏又盯住了一片一片不知名的荆棘,开着丸子一般大的白绒花团,顺枝而上的,如挂纸钱串,就地而生的,又如围起的花环。哦,我明白了,这类花的开放是对三边荒凉的送葬吗?是对三边的富有和美丽的礼赞吗?天黑回到村子,房东已为我准备好了送别酒菜,菜饱酒足,席上拉起了二胡。二胡的清韵又勾起了我思亲的幽情,仰望天上明月,不知今夜亲人们如何思念着我,可他们哪会知道今夕我在这里是多么欢乐啊!一时情起,书下一信,告诉说:明日我又要继续往北而去,只盼望什么时候了,我要和我的亲人、更多的朋友能一块再走走三边,那该又是何等美事呢。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天和地平行,树和人同长来概括三边的特点,承接初见县城时的感受,凸显了三边地区人民的生存境况。

B.文章写长城,将其放在深邃的历史背景下和平凡的世俗生活中,进而引发对文明赓续的思考,有深刻的哲理性。

C.写柳树林“叶子全红了,像无数偌大的灯笼高高举着”,与“端端一柱白烟”相映衬,表现三边地区的苍凉风景。

D.文章语言质朴自然,具有显著的地域色彩,与文中所写的西部自然人文相得益彰,是这篇游记散文的典型特征。

8.本文写交易会时大量堆叠同类词语,请简要分析其效果。(6分)

9.为什么告别放蜂人之后觉得有角度来做文章了?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文本一: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

文本二: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ABCDEFGHI使JKLMNOPQRST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使王孙满劳楚子”与“辍飧饔以劳吏者”(《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的“劳”字含义相同。

B.“天祚明德”与“门衰祚薄”(《陈情表》)两句中的“祚”字含义不同。

C“临周而求九鼎”与“求之靡途”(《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求”字含义不同。

D夫存危国”与“危乎高哉”(《蜀道难》)两句中的“危”字含义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A.面对楚王的询问,王孙满由鼎引申阐述朝代兴衰的道理,表现了他的睿智忠诚。

B.颜率在秦国发兵索取九鼎时,向齐国求救,用献鼎为诱,巧妙地借兵,退秦救国。

C.颜率回顾了当初武王获九鼎,运输耗费的人力和物资都非常大,为此替齐王担忧。

D.齐王打算借道梁国或楚国运输九鼎,颜率认为不可行,因为两国都早有问鼎之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2)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题。

吴中田妇叹(节选) 苏轼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茅苫一月陇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注】①王安石“新法”实行以来,国家赋税收钱不收米,造成钱荒米贱的现象。②本诗作于熙宁五年,宋神宗要灭西夏,采用王韶的“平戎三策”,用钱币去“招抚”沿边的羌人部落。③龚遂、黄霸是汉代两个有名的好官。④“河伯妇”《史记·西门豹传》的故事:巫婆借水神河伯娶妇来向百姓敲诈,西门豹为民除害把巫婆掷在河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以一个农民的视角切入,围绕一个“叹”字展开全诗,塑造了饱受诸般苦楚的农民形象。

B.“汗流肩赪”劳作的艰辛与“如糠粞”回报的低廉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想见农人心理落差之大。

C.“卖牛纳税”“要钱不要米”,反映了国家税收政策对农人的伤害,表明疾苦的根源更在于“人祸”。

D.“西北万里招羌儿”写出了国家对外政策的高瞻远瞩,抚绥沿边,开疆辟土才是英明国君的要务。

15.传统诗歌讲究曲笔,指运笔旁侧迂曲,意在言辞之外,结合全诗赏析本诗曲笔的艺术。(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通过一个过渡句把全词连接起来,以“______________”对上片的景物描写进行概括,又以“______________”引出下文对周瑜的赞颂。

2)《庄子·逍遥游》中,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小大之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顶真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请你从学过的古诗文中举出运用“顶真”的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相比传统电视直播,网络直播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互动性作为产品的重要特色。随着直播形式的不断丰富,网络直播不仅有主播与观众的互动,也出现了主播与主播的互动。主播之间“连麦”,同屏表演,成为不少观众  ①  的场景,也让一些主播吸引了更多粉丝和流量,实现自身影响力和收益的提升。

但是,原本旨在丰富直播内容的“PK,却在一些主播的主导下,沦为逞勇斗狠、互撕攻击、谩骂吐脏之地,一些观众也被裹挟其中,导致网络空间戾气丛生。诚然,网络空间既要鼓励格调高雅的“  ②  ”,也要包容通俗易懂的“下里巴人”;但是,网络纵然海纳百川,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和主流价值。对于眼里只有流量,毫无顾忌释放戾气的直播主播,必须严格加以管理,坚决防止脏话狠话的传播。

主播唯有做到自律,直播内容才能“干净”。一个主播想要“长红”,没有真本领是行不通的。依靠一时的炒作、宣泄只求短时间内吸引流量而不能创造持续价值的做法无异于涸泽而渔。只有政府监管、平台自查和主播自律多管齐下,网络直播中的戾气才能逐渐  ③  

17.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针对材料中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就如何规范网络直播环境提几条建议,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洁。(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立夏过后,小满翩翩而至。

小满”名称的由来,  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农作物小有收获,北方地区的小麦等夏熟作物正是将熟未熟的“小得盈满”之际,所以称之为“小满”。

小满,是一时物候。时至小满,乳熟后期青黄相接的麦穗,籽粒刚刚灌浆饱满,但只灌了个半饱,还没有成熟,正羞答答微微低头,在温风中翻腾。小满时节,农田管理也十分重要,  ②  还要防水涝。大旱则插秧困难,大风雨则易使夏收作物泡汤。

小满,既是一种节气,  ③  。天道忌盈,卦终未济,业不求满。大满、太满,自满、完满,都不符合国人的处世哲学。《说文解字》将“满”字释为“盈满”,“小满”,有着“满而不足”“满而不盈”的含义。犹如绘画之留白,不经意间之小满,才是为人处世的最好状态。

麦已小熟,天未大热,小得圆满,人生佳境。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小满时节麦穗的状态,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3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常言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但也有人质疑:车到山前就一定有路吗?

对于上面对立的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语文月考试卷(全国卷)(附Word试卷+答案详解)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