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强化语文训练卷(新高考I)(Word试题+答案详解)

分享:杨老师 2023-03-15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国内较早用“错位”理论研究小说的是孙绍振,他凭借着自身的艺术直觉,对文学作品进行直接的感性体悟和理性升华,提出了不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独创性的“错位”理论。孙绍振认为:“情节产生于人物心理距离的扩大,性格也依赖于人物心理拉开距离的趋势,而环境则是把人物心理打出常轨,构成拉开距离的条件。在一定限度内,人物心理(感知、情感、语言、动机、行为,等等)拉开的距离越大,其艺术感染力越强。”小说中人物自我感知错位表现为“心口”错位,人物的相互感知错位表现为“心心错位”。如果人物只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来采取行动,而对自己的行为是否与环境氛围一致则缺乏自觉意识,又会形成人物与氛围的感知错位。

孙绍振对“错位”理论作了一个逻辑性的概括:“小说的情感系统是一个(多方位的)动态系统,一个方位的‘错位’,引起了另一个方位的‘错位’,这个层次的调节又引起了另一个关键的‘错位’。在表层上好容易达到了平衡,在深层结构上又因拉开了距离而失衡,在深度上达到统一了,可在表层又因心口误差(错位),使情感系统远离了平衡态。这种远离平衡态的、复合的、多维的立体的情感系统的每一个方位、每一个层次的错位,都要引起全部系统的一切方位的反馈和调节。粗浅地说,在一定条件下,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多维情感结构,各种情感在性质和量度分化的程度与小说的审美价值成正比,各种情感错位差距越大,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情感错位的距离越小,艺术感染力越弱。”

(摘编自上官文坤《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材料二:

对《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评价之困难,脂评曾经以一连串的“说不得”来感叹。不过,日前有人发文对作为暖男的贾宝玉大加笔伐,认为贾宝玉“对世间女子尽心爱恋呵护,可除了‘有心’之外,他的爱浮于表面,能量极低,甚至反而给女孩子们带来灾难”。类似这样的判断其实深刻地反映出该论者不理解当时的社会语境,也缺乏对曹雪芹独特艺术匠心的体会。

《红楼梦》围绕着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展开贾宝玉等人的故事,传统社会中无往而不在的礼法制度,那种主奴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秩序,也在贾府众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全面体现。虽然不少学者把《红楼梦》归入才子佳人小说的谱系中,但以贾宝玉为中心的恋爱故事与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貌合神离,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第五十四回回目中的“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突出了贾母听才子佳人故事时的一番反驳。贾母据以反驳的,是她对一个大家族的环境及受环境制约的才子佳人的认识,认为双方既不可能、也没机会相遇,即便相遇,佳人也不可能马上想到终身大事。贾母看到了这种故事的虚假、污秽,以及对礼教规矩的破坏,并严正声明这样的事自己家里不可能有,这样的故事也不会让自家小孩子听,其实正表现出作者认识现实的清醒眼光。

那么,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为何有可能相遇,并且发生了那么复杂的情感纠葛?长辈为何就不知道了?难道这是以老祖宗为代表的长辈们的“灯下黑”吗?是老祖宗一时犯糊涂吗?其实不然。因为作者是通过把人物年龄低幼化的艺术设计策略,来为他们找到了一片生存空间。据周绍良先生的实际推算,全书展开的大半部分中,贾宝玉应该是十二三岁的年龄,林黛玉是十一二岁的年龄。也正由于人物年龄小,所以尽管在小说中,已经写到了他们为了真挚的爱而在甜蜜又痛苦中煎熬,但在旁人看来,这样的争吵只是儿戏。就像凤姐说的:“也没见你们两个人有些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在这里,凤姐是完全把他们作为孩子来看待的,把他们的行为视为孩子之间的顽皮和喜怒无常,根本没朝恋爱这方面去想,其他家长也没朝这方面去想。

也许,作者有意要在贾宝玉等人的身上尝试一种年龄错位的笔法,所以,当他还在七八岁时,也就是《红楼梦》的第五回,作者就安排他神游太虚幻境,并在警幻仙子的引领中,与一位鲜艳妩媚如宝钗、风流袅娜如黛玉的兼美结为人生的爱侣,从而在象征的意义上完成了成熟。换言之,在儿童的躯壳内,贾宝玉,还有大观园其他女子的心灵,以一种秘密的方式在逾越常规地发展,以表现作者对情感的理想性吁求的一面。

正是从现实语境与艺术策略的相生相克中,我们才发现了作者塑造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复杂性和深刻性。而有些读者把一顿无形的板子打在他头上,让自己和贾政一类的家长来对贾宝玉形成两面夹攻之态势,由不得要让作者发一声“谁解其中味”的浩叹了。

(摘编自詹丹《要立足于历史语境和艺术策略来评价贾宝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情节产生于人物心理距离的扩大,因此人物心理拉开的距离越大,其艺术感染力越强。

B.孙绍振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小说的各种情感错位差距往往与它的艺术感染力成正比。

C.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小说的情感结构是多维的,情感错位往往是一种复合式结构。

D.《红楼梦》中如果贾宝玉和林黛玉一直心心相印无矛盾,就无法拉开人物的心理距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及了错位,而错位理论其实只是一种小说研究的策略。

B.读者理解了当时的社会语境,领会了作者的艺术策略,就能对人物作出深刻的判断。

C.《红楼梦》中贾母听才子佳人故事时的一番反驳,表现出了她认识现实的清醒眼光。

D.作者引用凤姐的话是为了证明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可能尝试了一种年龄错位的笔法。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阿Q正传》中,阿Q直到临死前还在遗憾判决书上代表死刑的圆圈画得不够圆。

B.李纨的住所——稻香村,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

C.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唐明皇和杨贵妃至死不渝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三打白骨精能让读者记忆深刻,原因在于拉开了唐僧师徒三人的心理距离。

4作者有意要在贾宝玉等人的身上尝试一种年龄错位的笔法,这种笔法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孙绍振认为《林黛玉进贾府》妙在情感互动的错位。请以宝黛初会这一情节中的具体内容,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守岛老人  王培静

我当的是海军,部队驻守在渤海湾边。那是我当兵的第五年,刚提干不久,有一天,我开着巡逻艇带着一个战士去海上执勤。那天天气不好,海浪也很大。我们在离公海不远的地方转了半天,见没什么异常情况,看了看表,开始返回。出海时,队长多次叮嘱,天气恶劣,一定要保证安全。在返航的途中,真的出了情况,巡逻艇突然抛锚了。那时的通信设备不好,虽然我们带着无线电装置,但由于风急浪大,发出的信号岸上收不到,试了很多遍都不行,那个小战士被吓哭了。我还算稳得住劲,我说,你哭管什么用!我们是军人,出了事要沉着冷静。咱们一是要想办法自救,二是要保存体力,等着战友们来救援。说是那样说,当时我心里也害怕。

巡逻艇在海浪中漂荡了两个多小时,天色慢慢暗了下来。这时那个小战士喊我:“排长,你看。”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不远处出现了一座小岛。我们两个都兴奋起来,像绝望的人一下子看到了希望。我们努力用身体的力量让巡逻艇顺着海浪向小岛的方向漂。

我们的巡逻艇还没漂到岸边,小岛上就有一个人发现了我们。他跑过来对我们喊道:“孩子们,船出事了吧?不要着急,我回去拿绳子。”说完他就跑走了。不大一会儿,他拿着绳子跑了回来。登上小岛的那一刻,别说那个战士,我的腿都软了。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跟着救我们的大爷来到他在小岛上的住处,就开始做饭。他说,你们俩真有口福,今天我钓到一条大鱼,好好款待你们。放心吧,部队领导会想办法来找你们的。

吃了饭,我和那个小战士听那位老大爷拉家常。小战士好奇地问;“大爷,这个小岛上住了多少人?”

就我一个。”

您为什么一个人住在这个孤岛上?”我接着问。

大爷望了望已经安静下来的海,说:“1940年夏天,当时我才16岁。由于母亲死得早,从8岁开始父亲每次出海打鱼都带着我,我慢慢成为他的一个不错的帮手。出事那天,我们像往常一样摇着小船出海打鱼。就是在这小岛的东面,我和父亲正专心致志地下网,听到远处有马达声传来,我们没有特别在意。当听到马达声越来越近时,先是我抬起了头,看见一艘舰艇箭一般向我们的渔船驶来。我忙喊:爹,爹,你快看。爹抬起头来,看到大事不好,扔下手中的渔网,抓起了摇橹。敌人的舰艇撞翻我们的小船后,便冒着白烟扬长而去。父亲没了踪影,我被随后赶到的八路军救上了这个小岛,一个小八路军为救我也被卷进了漩涡牺牲了。3天后,岛上的八路军在很远的地方找到了父亲和那位小八路军的尸体。他们两人都被埋在了这个小岛上。”

“1942年冬天,因战斗形势的需要,驻岛的八路军撤出了小岛。”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派人来找我谈话时我才知道,父亲是我党的地下通信员,那次出海实际是去给驻岛的八路军送情报,政府追认父亲为革命烈士。当时敌人也并不知道他们撞死的是八路军的地下通信员。”

算起来,加上你们两个,我在这个小岛周围救起的人,差一个不到二十个。这里边有打鱼的,有军人,有船员……这个岛上有个半碗泉,虽然那泉水量不大,但又清又甜,好像就是专为我准备的。我要求在这儿守岛,主要是想陪着父亲和救我牺牲的那个战士,我怕他们寂寞,每天都去和他们俩说说话……”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我一直想念那个老人。今年夏天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去岛上看看自己的救命恩人,还有长眠在那里的两位烈士。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遇到巡逻艇突然抛锚,“我”虽然也害怕,但仍然“稳得住劲”,作者用简练的心理描写表现出军人遇事沉着冷静的特点。

B.文章在对话中交代老人自愿孤身守岛,陪伴着两位长眠于此的烈士,救助遇到困难的人,令人敬佩,增强了情节的真实性。

C.作品用回忆的形式叙述老人孤身一人守在岛上的原因,增添了历史纵深感,扩大了内容含量,使故事更有曲折性。

D.岛上的半碗泉,虽然水量不大,但又清又甜,象征了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甘愿守在海岛上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7“登上小岛的那一刻,别说那个战士,我的腿都软了”,下列对这一细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我”身为排长虽然要为小战士做榜样,但海上孤立无援,“我”也很害怕。

B在孤立无援、漂荡两个多小时后“我”很疲惫,后悔不听队长的多次叮嘱。

C被守岛老人救助后,登上小岛,“我”感觉到安全了,卸下重担后格外放松。

D突出“守岛老人”只身守在岛上,为遇到困难的人提供帮助的可贵精神和品质。

8.没有结尾段,老人的故事也是很完整的。你认为本文有没有必要保留结尾段?(4

9李洪华教授评论王培静的小说“充盈着一种光明和向上的正能量”,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酣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因以微矣。

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劳苦,而未尝告疾。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故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情脆弱,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所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节选自苏轼《教战守策》,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ABCDEFGHIJKLMN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致民田猎以讲武”与“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两句中的“致”意思不同。

B“终岁劳苦”与“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终”意思同。

C寒暑,指四季气候的冷暖变化,又指中医学上的病因“寒邪和暑邪”,文中取义。

D“渐不可长”与成语“防微杜渐”两句中的“渐”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苏轼就称许先王重视战备、农闲时教练人民武事的做法,并批评后代君主轻信迂儒的错误认知。

B.苏轼拿开元、天宝年间国家安定而生乱的例子,正面论述了和平时代也需要备战以维护国家安定的必要性。

C“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与“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都道出弱国向强国献媚而致祸的因由。

D.苏轼认为纵使天下不会发生战争,也不能够只知安逸而不知危险,只图逸乐而不劳作练兵,否则必有大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2)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

14.请简要解析苏轼如何用人之身体阐述天下之势。(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平蔡州【注】三首(其二)  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蔡州,唐天宝时为汝南郡,安史之乱后,沦为叛军巢穴。元和十二年,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活捉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A首联把神奇包含在平凡之中,不着“奇”字而“奇迹”愈显,取径之曲,全在借端托寓。

B颔联说“路傍”是暗示读者,“道中”正有大队官军在行进。“忆旧事”实际上是一种对比。

C颈联“官军入城人不知”一句与首联相关合,表达了对李愬用兵治军技巧的赞美与歌颂。

D.尾联诗人喜极而语,他对国家的中兴充满着希望,要用诗笔将这一重大事件著之竹帛。

16.这首诗在通俗易懂与精练含蓄两个方面结合得很好,凸显出诗人刘禹锡高超的艺术才能。请结合诗歌后四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强调了榜样的示范作用,“_________”强调了榜样不好时要自我反思。

2“酒”能浇灌胸中块垒,使人获得短暂的快慰。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面对世路艰难,选择“_________”;黄庭坚在《登快阁》中感慨知音难觅,用“_________”书写一时的“快”意。

3“铁马”让人想到披甲奔跑、快疾如风的战马,力量感十足,充满战意豪情。该意象在我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福建泉州的德化白瓷因其    ①    的“白”蜚声世界,在历史上被欧洲誉为“中国白”,所产人物瓷塑尤负盛名,栩栩如生。千百年来,德化县窑火不断,宋元之后,陶瓷大量外销。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现如今,德化县的手艺人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上不断    ②    ,发掘非遗的时代价值。因德化白瓷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在我国白瓷中具有独特的位次,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特许商品的“文君瓶”作为德化白瓷艺术的代表作品,简约大气,颇具国际范十足。

德化人世世代代以手艺为荣,当地人说,陶瓷是火的艺术,72道大工序,200多道小工序,道道马虎不得。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孕育了一代代陶瓷人。家族传承、师徒学艺、学校教育是德化瓷3条主要传承路径,目前德化已有19家非遗传习所。德化县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让众多陶瓷爱好者    ③    。石鼓村、仙境村等地目前已有多家工坊,来自全国各地的陶艺爱好者在此创业,前店后坊,自产自销。开办陶艺工作坊,设计生产文创产品,与海内外品牌合作,让今天的德化瓷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让老手艺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1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20.材料第二段中的数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若认真品,“濯清涟而不妖”很值得玩味。    ①    ?没有。不管在“清水”还是无毒的浊水,莲的生长过程和状态都大同小异;即使生于浊水,花骨朵照样不妖;即使生于“清水”,盛花照样妖艳。

莲并不能生长在没有泥沙的纯粹的清水之中,    ②    。植物长期身处纯水,将造成清水变浊、植物营养不良而病死。许多荷塘的水不清,甚至浑不见底,但不表示水质差、没营养、有毒害。事实证明,出淤泥的莲总比不染泥的清水芙蓉要长得好;纯水培的莲光长叶、不开花,其浸水部分的表面容易滋生细菌、代谢掉后留存水中会污染纯水。

那为什么古人常写芙蓉出自清水呢?因为清水之下有淤泥——给养花的水加入土壤,由于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水里的大分子化合物,大颗粒杂质也能沉淀至底,被土壤稳固,久而久之水便变得清澈,植物也活得健康了。

简单地说:    ③    ,污染清水的是莲。这里头的曲径通幽之味,就留待你品、你细细品了。

2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加点词语“许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A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B唐僧道:“贵府至灵山还有许多远近?”众僧道:“我们未走,不敢妄对。”

C.只见许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过。(《儒林外史·第一回》)

D县主又问客人道:“你银子是许多?”客人道:“五十两。”(《古今小说》)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入帖、出帖是学习书法的两个专用词。入帖,主要指通过对以某一家、某一帖为范本的临摹学习,从生硬到熟练,再逐步掌握范本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以及神采。出帖,则是在入帖基础上,将所学之物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不拘泥于范本技法,书写出自己的风格面貌。入帖和出帖是学好书法的重要阶段,明末清初大书画家王铎说:“书法之始也,难以入帖,继也,难以出帖。”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强化语文训练卷(新高考I)(Word试题+答案详解)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