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全国卷)(Word试题+答案详解)

分享:杨老师 2022-11-22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环顾当下儿童的成长环境,电影、电视、手机多重屏幕并置,以视频为载体,多元动态影像编织的拟态环境折射出儿童探知世界的方式。移动的屏幕,流动的影像,是包裹当下人类的媒介圈,儿童亦不例外。这种由数字视频技术构造的媒介环境对人而言,如同鱼在水中游,令人浑然不觉。看似透明的媒介环境成为我们思考儿童与影像关系的逻辑起点。

在人类传播活动中,可视、可听、可感的物质讯号中,视觉信息占据了大部分。如今,影像成为我们捕捉和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对儿童而言,流动的视频影像是他们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的媒介,基于此,产生现实的知觉、情感和经验。马克思认为,人的感觉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身体知觉系统本身的秩序是历史与文化的建构。数字影像技术本身对儿童并非一种工具性关系,而是在塑造“数字原住民”的集体感官。当影像取代文字,我们体验、衡量自身与世界的方式从线性、历史、过程导向的一维方式变为表面、环境、场景的二维方式。

面对日益媒介化的世界,电影、电视和手机屏幕正在接管以前由线性文本承担的传递信息与文化的任务,信息传播结构的变化要求下一代的教育需要引入神经科学研究的洞见,即理性思想与情感体验并重。由此,影像不应该成为被批判、被回避的对象,而是应被视作一种待开发、易感受的教育资源。将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意在提醒我们关注之前常被忽略的视觉化教育和知觉-感性教育,而与知觉-感性教育直接相关的情感教育自然而然地也引发了家长和学校的关注。儿童是情绪自我发展的主体,也是情感训练的对象。对儿童来说,儿童影视作品比语言文字能更强烈地引发其情感。《驯龙高手》里的信任、《小鞋子》中的同理心、《魔法满屋》内的焦虑、《养家之人》的战争之痛与恐惧……影像作品中的奇特又迷人的世界吸引着儿童透过影像叙事获得对于自己和周遭世界的认知,还通过自我代入从而获得一种情绪体验。换言之,与影像文本的互动、模仿进而创造感知觉体验,有助于情感教育的发生。

什么东西能调动儿童的想象和热情?想象、热情皆属于情感反应,情感是身体反应的一种表现,又与大脑活动相连,两者互为因果。儿童主要是透过以身体的姿势、实践和模仿,重现或复制他们在别人身上观察到的情绪来习得情感表达的。情感史的研究证实,人类情感及其表达是由文化塑造的,是在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影像世界提供的情感实践数据库,让儿童在生成性的模仿过程中展开一种游戏性的行动,学会去感受他人的行动,学会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去调整这些情感。

情感学习,旨在通过外显的、具体可培养的行动上的“习惯”,将其转变成内化的、抽象概括的精神上的“素养”。就像耳朵并非天生就能欣赏音乐,视觉素养正是在训练、学习和实践“观看”的过程中获得的社会能力。从视觉角度看,影视审美的教育将有助于儿童知觉和情感敏感性的获得,这对其与异文化互动、对话意义非凡。

(摘编自张凯滨《数字媒体时代儿童的影像审美教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动的视频影像令人浑然不觉,是我们捕捉和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的媒介。

B.影视将被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所以电影、电视和手机屏幕正在接管由线性文本承担的传递信息与文化的任务。

C.儿童是情绪自我发展的主体,是情感训练的对象。影视作品能够影响儿童对于自己和周遭世界的认知。

D.影像世界提供的情感实践数据库,是儿童学会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习得情感表达的唯一来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指出多屏时代儿童的成长环境,突出数字媒体时代影像对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

B.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论述,结尾一段总结全文。

C.文章列举《驯龙高手》等影视作品,来说明影视作品比语言文字能更有助于儿童情感教育发生。

D.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基于流动的视频影像,能够产生现实的知觉、情感和经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影像取代文字的情况下,我们体验、衡量自身与世界的方式会变为表面、环境、场景的二维方式。

B.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外在的行动上的“习惯”,转变成内化的、抽象概括的精神上的“素养”。

C.儿童观看影视作品时通过自我代入从而获得一种情绪体验,进而通过互动、模仿创造感知觉体验。

D.影视审美的教育有助于儿童知觉和情感敏感性的获得,应被视作一种待开发、易感受的教育资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草种业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的“芯片”,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解决好种子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大力发展草种业”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和重点任务部署。

626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探讨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推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对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储富祥认为,要突出三点,即:强化科技保障,加快开展草种基础研究和草种资源本底普查、保存和创新利用,提高我国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这是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担当”;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草种育种体系,增强国产化优质草种的供给能力——“这是新时代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课题”;强化科技服务,不断规范草种育种、新品种测试和保护、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发挥草种业科技服务在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巨大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新时代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使命”。

(摘编自张蕾《一粒草种关乎生态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四川省林草局起草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日前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推进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编制总体规划,明确功能区划和建设布局,系统开展草原生态保护、科研监测和文旅宣教等活动,把草原自然公园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统一管理。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即到2025年,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草畜矛盾明显缓解,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83%左右,草原生态状况持续改善。到2035年,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85%左右,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草原资源利用科学合理,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摘编自王代强《四川拟试点建设草原自然公园》)

材料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草食畜产品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亟须加快建设现代饲草产业体系,助推草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解决好种子问题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害来抓,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种源“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草种是发展饲草产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构筑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的根基。

近年来,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带动下,我国草种业在“保、育、繁、推、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全国草种子田面积138.4万亩,种子产量达到9.8万吨。截至2020年,我国建设了1个中心库、2个备份库、10个生态区域技术协作组的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草种质资源保存总量达6.2万余份,保种数量位居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后,与美国接近,成为全球草种质资源保存大国。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如抗寒高产公农系列、龙牧系列苜蓿、耐盐高产中苜系列苜蓿以及中科系列羊草等,这些品种在不同区域推广种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家优良草种的需求矛盾。此外,我国科研人员先后完成了紫花苜蓿等7个草种的基因组组装,并在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研究、苜蓿三系杂交育种以及禾草内生真菌育种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摘编自王赞、邵麟惠《大力发展饲草种业筑牢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根基》)

4.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川省林草局要求该省到2025年必须建立起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到2035年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保持在85%左右。

B.四川省计划到本世纪中叶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做出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利用三步走的总体规划。

C.作为发展饲草产业的保障和构筑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根基,解决草种种源“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

D.到2020年,我国草种子种植面积及产量、草种质资源保存总量均取得显著成效,这得益于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草种业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它推动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工作部署,能有效提升草原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B.第二届草种业研讨会肯定了科技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草原科技工作者应该发挥主动性,勇担时代赋予的职责。

C.要实现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需稳定在85%左右,如此才能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D.近年来,我国草种业在不同区域推广种植了一批优良品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家需求,这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

6.大力发展草种业有何战略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青岛与山大  老舍

北中国的景物是由大漠的风与黄河的水得到色彩与情调:荒、燥、寒、旷、灰黄。在这以尘沙为雾,以风暴为潮的北国里,青岛是颗绿珠,好似偶然地放在那黄色地图的边儿上。在这里,可以遇见真的雾,轻轻地在花林中流转,愁人的雾笛仿佛像一种特有的鹃声。在这里,北方的狂风还可以袭入,激起的却是浪花;南风一到,就要下些小雨了。在这里,春来得很迟,别处已是端阳,这里刚好成为锦绣的乐园,到处都是春花。这里的夏天根本用不着说,因为青岛与避暑永远是相联的。其实呢,秋天更好:有北方的晴爽,而不显着干燥,因为北方的天气在这里被海给软化了;同时,海上的湿气又被凉风吹散,结果是天与海一样的蓝,湿与燥都不走极端;虽然大雁还是按时候向南飞,可是此地到菊花时节依然是很暖和的。在海边的微风里,看高远深碧的天上飞着雁字,真能使人暂时忘了一切,即使欲有所思,大概也只有赞美青岛吧。冬天可实在不能令人满意,有相当的冷,也有不小的风。但是,这里的房屋不像北平的那样以纸糊窗,街道上也没有尘土,于是冷与风的厉害就减少了一些。再说呢,夏季的青岛是中外有钱有闲的人们的娱乐场所,因为他们与她们都是来享福取乐,所以不惜把壮丽的山海弄成烟酒香粉的世界。到了冬天,他们与她们都另寻出路,把山海自然之美交给我们久住青岛的人。雪天,我们可以到栈桥去望那美若白莲的远岛;风天,我们可以在夜里听着寒浪的击荡。就是不风不雪,街上的行人也不甚多,到处呈现着严肃的气象,我们也可以吐一口气,说:这是山海的真面目。

一个大学或者正像一个人,它的特色总多少与它所在的地方有些关系。山大虽然成立了不多年,但是它既在青岛,就不能不带些青岛味儿。这也就是常常引起人家误解的地方。一般地说,人们大概会这样想:山大立在青岛恐怕不大合适吧?舞场、咖啡馆、电影院、浴场……在花花世界里能安心读书吗?这种因爱护而担忧的猜想,正是我们所愿解答的。在前面,我们叙述了青岛的四时:青岛之有夏,正如青岛之有冬;可是一般人似乎只知其夏,不知其冬,猜测多半由此而来。说真的,山大所表现的精神是青岛的冬。是呀,青岛忙的时候也是山大忙的时候,学会咧,参观团咧,讲习会咧,有时候同时借用山大做会场或宿舍,热忙非常。但这总是在夏天,夏天我们也放假呀。当我们上课的期间,自秋至冬,自冬至初夏,青岛差不多老是静寂的。春山上的野花,秋海上的晴霞,是我们的,避暑的人们大概连想也没想到过。至于冬日寒风恶月里的寂苦,或者也只有我们的读书声与足球场上的欢笑可与相抗;稍微贪点热闹的人恐怕连一个星期也住不下去。我常说,能在青岛住过一冬的,就有修仙的资格。我们的学生在这里一住就是四冬啊!他们不会在毕业时候都成为神仙——大概也没人这样期望他们——可是他们的静肃态度已经养成了。

一个没到过山大的人,也许容易想到,青岛既是富有洋味的地方,当然山大的学生也得洋服郎当的,像些华侨子弟似的。根本没有这一回事。山大的校舍是昔年的德国兵营,虽然在改作学校之后,院中铺满短草,道旁也种上了玫瑰,可是它总脱不了营房的严肃气象。学校的后面、左面都是小山,挺立着一些青松,我们每天早晨一抬头就看见山石与松林之美,但不是柔媚的那一种。学校里我们设若打扮得怪漂亮的,即使没人多看两眼,也觉得仿佛有些不得劲儿。整个的严肃空气不许我们漂亮,到学校外去,依然用不着修饰。六七月之间,此处固然是万紫千红,士女如云,好一片摩登景象了。可是过了暑期,海边上连个人影也没有;我们大概用不着花花绿绿地去请白鸥与远帆来看吧?因此,山大虽在青岛,而很少洋味儿,制服以外,蓝布大衫是第二制服。就是在六七月最热闹的时候,我们还是如此,因为朴素成了风气,蓝布大衫一穿大有“众人摩登我独古”的气概。

还有呢,不管青岛是怎样西洋化了的都市,它到底是在山东。“山东”二字满可以用作朴俭静肃的象征,所以山大——虽然学生不都是山东人——不但是个北方大学,而且是北方大学中最带“山东”精神的一个。我们常到崂山去玩,可是我们的眼却望着泰山,仿佛是。这个精神使我们朴素,使我们能吃苦,使我们静默。往好里说,我们是有一种强毅的精神;往坏里讲,我们有点乡下气。不过,即使我们真有乡下气,我们也会自傲地说,我们是在这儿矫正那有钱有闲来此避暑的那种奢华与虚浮的摩登,因为我们是一群“山东儿”——虽然是在青岛,而所表现的是青岛之冬。

至于沿海上停着的各国军舰,我们看见得最多,此地的经济权在谁何之手,我们知道得最清楚;这些——还有许多别的呢——时时刻刻刺激着我们,警告着我们,我们的外表朴素,我们的生活单纯,我们却有颗红热的心。我们眼前的青山碧海时时对我们说:国破山河在!于此,青岛与山大就有了很大的意义。

(选自《山大年刊》原载1936年版)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即写北国景物的特点,意在引出对青岛景物的描写,两者对比凸显作者对青岛的钟爱。

B.冬天的青岛不风不雪时,街上行人也不多,这种严肃的气象不仅是真实生活场景的呈现,也是时代背景的反映。

C.第二段开头一句紧承上文对青岛春夏秋冬景象的描写,自然引出青岛味儿对山大风貌的影响。

D.文章将青岛与山大关联,真正的目的不是体现地域特色对山大的影响,而是体现时代背景对山大学子的影响。

8.试分析“众人摩登我独古”的语言表达效果。(6分)

9.本文开篇所写的青岛春、夏、秋三季的美丽、怡人,与本文的“严肃”是否协调?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越王句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曰: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盛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王弗听。

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

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对曰: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曰:诺。乃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

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

王曰: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为之。

(节选自《国语·越语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

B.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

C.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

D.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劳而不矜其功”与“犹蒙矜育”(《陈情表》)两句中的“矜”含义不同。

B.“靡王躬身”与“靡计不施”(《促织》)两句中的“靡”含义相同。

C.“会稽”,指会稽山,位于浙江绍兴。一名防山,又名茅山。

D.“事将有间”与“彼节者有间”(《庖丁解牛》)两句中的“间”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蠡具有政治眼光。越王句践继位后,范蠡从保持国家强盛,国家转危为安、处理国家政事等方面劝谏,句践不从。

B.范蠡反对挑起不义战争。他认为好勇斗狠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攻战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一种最后的手段。

C.范蠡很有谋略,能屈能伸。越国战败,他陪越王忍辱负重,赴吴为奴;回国后,又顺应自然,建议让百姓休养生息。

D.范蠡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在越国复国后,他推荐文种治理国家,认为那些治理国家内政之事,他比不上文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2)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注】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中“收”“约”二字,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不言春将尽,反言“急雨”“斜风”,遣词生动俏皮,饱含情感。

B.“春归不解招游子”,“春归”本是自然现象,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但“无理”中却有“别趣”,表达委婉、深挚。

C.“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出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一个“恨”字笼罩下阕,为理解全词提供契机。

D.词作题材熟滥,却语意精辟,字句凝练,将写景、叙事、议论有机结合,质拙含蓄,给读者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

15.词中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新教材地区)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归途艰难和遥远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不应满足饮食的温饱和居住的安逸,而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真正的好学。

3)古人在叙事、写景、抒情上常使用数字以起到夸张的效果,从而增强艺术表现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

 

(旧教材地区)

1)在《师说》一文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敦颐《爱莲说》一文借物喻人,用“__________”来赞美君子美德远播,用“__________”来赞美君子可敬而不可侮慢。

3)“清风”拂面,撩动古人的心弦,又化作佳句融入古代的诗文,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小说,是记忆的嫁接与生长。”《蓝鸟》的扉页上赫然印着这句话,如一道闪电,让我们在主人公毕壮志由远及近拼命奔跑的身影中,回望自己的记忆深处,找寻青春的味道。毕壮志的身影和作者俞胜以及我们自己部分重叠,又和我们所熟知的孙少平、高加林等小说人物遥相呼应,从这个意义上说,《蓝鸟》是一部致敬往事的“记忆之书”,同时它激励青年,让他们奋斗,让他们追求理想爱情与幸福生活,可以说是一部“奋斗之书”“寻找之书”

毕壮志一时冲动,从中学退学,梦想成为养兔专业户,却被同学坑得    ①     。创业失败后,在亲戚乡邻的     ②     中离家进城,先在县城当工人,继而远赴哈尔滨。打工生涯漫长艰辛,时空轨迹不断延展,毕壮志一路跌跌撞撞、曲曲折折,却始终不放弃、不妥协,正如小说中言,“我虽然卑微,卑微如一棵小草,人人可以践踏。但却没有人可以轻易剥夺一棵小草享受阳光和雨露的权利。即使有人在我身上压上一块石头,我也要勇敢地从石缝中探出头来”。正是这种     ③      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成就了毕壮志,使他平凡的生活绽放出耀眼光彩。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肉里都长刺了,不得疼死啊?“肉中刺”真的能除之而后快吗?事实上,从专业的角度,不是所有的“骨刺”都会引起疼痛,而是所有的骨刺都需要“连根拔起”。以膝关节骨质增生为例解释,这个部位极易生出“骨刺”,堪称是骨性关节炎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目前除了施行关节置换术,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把所谓的“骨刺”去掉,并且也没有去除的必要。只要按照医生的医嘱,控制炎症,    ①     ,改善关节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骨质增生不一定弊大于利。在中医中尚无骨质增生的命名,从其病理而论,可归属于中医“骨痹”范畴,临床以“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为主症,病机则有“肾不生髓,髓不能满”及“寒气至”的内因及诱因等。辩证来看,     ②     ;骨质增生其实是关节自身“维稳”的表现形式;“骨刺”的生成既是一种寻常的疾病,同时也是机体为了稳固关节,恢复新的受力平衡而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当关节新的力学相对平衡建立后,关节持续磨损被叫停,骨质增生自然会悄悄地停止。同样道理,       

      ③      ,骨质增生将再次开启和履行其修复功能,寻找新的平衡和稳定基础。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肉中刺”因为骨头生长骨刺,引起人体的疼痛,而“眼中砂”与此类似。请简述“眼中砂”的含义及其比喻义。4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写道:“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其大意是:学诗之人初期不识好坏,篇幅又长又累赘,放纵笔力写成;后来稍有知识则自知浅陋,写诗开始畏畏缩缩,极难写出好诗;等到达写诗透彻的境界,则纵横诗境,信手拈来。

严羽的诗论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全国卷)(Word试题+答案详解)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