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卷(新高考)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未来的医疗可能是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将收集到的人体生理数据传入云端进行分析处理,医生给出诊断或康复建议,甚至为个人定制健康全记录。
未来的教育可能是这样的:个人学习终端融入资源云平台,线上教育机构就会根据学生特点推送相关资讯,特别是培训信息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信息,并贯穿于终身学习的全过程。
尽管很多人还不太熟悉“大数据”这个新兴的术语,但正如一篇专栏文章中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大数据被称为“碎片中的智慧”,被视为驱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关键力量,正在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有消息称,大数据给某搜索引擎公司带来的日均收入高达2300万美元,一年就有80多亿美元;某社交平台并没有多少实物资产,但上市后拥有1000多亿美元的市值,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就是它的数据。
大数据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所认识,并将其置于战略高度加以推动。美国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将其视为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并发布了“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众多行业、企业开始使用并利用大数据作出变革,全球500强企业中90%以上的重要决策都取决于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不少创业者也扎根大数据开创自己的事业,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万亿级别的机会”;数据技术产业包括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已经成为各路投资者角逐的对象。国内也有不少企业不遗余力地投入这片蓝海,比如很多金融机构利用“数据仓库”在市场上寻求商业效益。
中国有6亿网民,手机设备持有量超12亿台,将成为大数据最重要的市场,这也为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重大机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抢占大数据浪潮的先机,广大企业要敏锐捕捉数据背后的商机,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要主动推进大数据产业化进程,推出相应战略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和改造IT基础设施,推动隐私保护和公共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立法,明确界定互联网数据商业化应用范围、确定数据滥用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提高数据市场交易的有效性、合法性。此外,还要资助大数据的基础技术研究,尤其是人才培养,以解决产业发展急需数据科学家、数据架构师的人才供给问题。
(摘编自经济日报评论员《抢占“大数据时代”先机》)
材料二:
日前,北京市消协发布“大数据杀熟”榜,不少知名企业榜上有名。该协会的调查数据还显示,超过半数网友有被杀熟的经历。大数据时代,要想真正管住企业大数据杀熟的手,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还需要监管技术手段的升级换代。
俗话说,人熟为宝。在传统商业道德里,熟客应该享受优待。然而,如今人们发现,熟客往往频频挨宰:个人信息被滥用、给老客户的价格高于新手价、专挑会员定向涨价、买得越多价格越贵。一些网络平台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消费者偏好、消费能力等信息后,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熟客,以至于有人感叹“最懂你的人伤你最深”。
这种怪现象产生的关键就在于技术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大都与一款款软件牢牢绑在一起。商家通过算法,对消费者进行量身定制,而消费者对商家的运作方式却一无所知。换句话说,之所以有不少互联网企业有敢于杀熟的底气,正在于大数据垄断、算法不透明等给企业带来的便利。
依靠这种便利,无良企业杀熟“杀”得神不知鬼不觉,消费者不仅难以发现,更不易取证,维护权益变得十分困难。而这恰恰也是监管的难点和痛点。面对大数据的个性化、多样化、隐蔽性强等诸多特点,传统的监管查处机制显然已不适用,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作为保障,很难实施有效监管。
要想管住大数据杀熟的手,相关部门应在监管的体制机制上积极创新,尤其是提升监管的技术能力,依托新技术,建立如大数据价格监测体系,创建消费者网上投诉机制,对杀熟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做到及时、全面地管控。此外,针对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还应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明确大数据杀熟的判断标准,明确界定大数据的法律属性和使用范围,从而做到监管有法可依,提升执法效率。
技术是把“双刃剑”,大数据被用来优化服务我们欢迎,被用来精准“杀熟”我们必须亮剑。把个性化服务变成坑人陷阱,既失信缺德,也涉嫌违法。监管层、法学界、商家必须对这一问题提高警惕,及时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让大肆薅用户羊毛者付出应有代价,让无良商家不敢为、不能为。
(摘编自高健钧《管住大数据“杀熟”的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内很多金融机构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正不遗余力地利用“数据仓库”在市场上寻求利益。
B.想要抢占大数据浪潮的先机,政府部门应主动作为,全方位做好推进大数据产业化进程的相关工作。
C.中国将成为大数据最重要的市场,广大企业要敏锐捕捉数据背后的商机,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
D.企业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利用技术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等手段来杀熟,主要原因在于大数据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数据”为经济发展提供重大机遇,数据技术产业将成为投资者角逐的对象。
B.材料一所举大数据效应的例子,论证了大数据正在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的观点。
C.两则材料均把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提高数据市场交易的合法性作为了论证的观点。
D.如果相关部门在监管上积极创新,提高执法效率,就能管住企业利用大数据杀熟的手。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农产品生产企业邀请当红影视明星参与农产品推介会并为农产品代言。
B.众多快餐企业更新经营理念,开始根据“送外卖”的数据调整门店布局。
C.三大互联网巨头上演争夺移动客户端的“三国演义”。
D.许多电子商务网站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推送产品信息,发现潜在消费客户。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
5.有人认为,在对待“大数据”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放火者 萧红
从五月一号那天起,重庆就动了,在这个月份里,我们要纪念好几个日子,所以街上有多少人在游行,他们还准备着在夜里火炬游行。街上的人带着民族的信心,排成大队行列沉静地走着。
五三的中午日本飞机二十六架飞到重庆的上空,在人口最稠密的街道上投下燃烧弹和炸弹,那一天就有三条街起了带着硫磺气的火焰。
五四的那天,日本飞机又带了多量的炸弹,投到他们上次没有完全毁掉的街上和上次没可能毁掉的街道上。
大火的十天以后,那些断墙之下,瓦砾堆中仍冒着烟。人们走在街上用手帕掩着鼻子或者挂着口罩,因为有一种奇怪的气味满街散布着。那怪味并不十分浓厚,但随时都觉得吸得到。似乎每人都用过于细微的嗅觉存心嗅到那说不出的气味似的,就在十天以后发掘的人们,还在深厚的灰烬里寻出尸体来。断墙笔直的站着,在一群瓦砾当中,只有它那么高而又那么完整。设法拆掉它,拉倒它,但它站得非常坚强。段牌坊就站着这断墙,很远就可以听到几十人在喊着,好像拉着帆船的纤绳,又像抬着重物。
“唉呀……喔呵……唉呀……喔呵……”
……
街道是哑默的,一切店铺关了门,在黑大的门扇上贴着白帖或红帖,上面坐着一个苍白着脸色的恐吓的人,用水盆子在洗刷着弄脏了的胶皮鞋、汗背心……毛巾之类,这东西是从火中抢救出来的。
被炸过了的街道,飞尘卷着白沫扫着稀少的行人,行人挂着口罩,或用帕子掩着鼻子。街是哑然的,许多人生存的街毁掉了,生活秩序被破坏了,饭馆关起了门。
大瓦砾场一个接着一个,前边是一群人在拉着断墙,这使人一看上去就要低了头。无论你心胸怎样宽大,但你的心不能不跳,因为那摆在你面前的是荒凉的,是横遭不测的,千百个母亲和小孩子是吼叫着的,哭号着的,他们嫩弱的生命在火里边挣扎着,生命和火在斗争。但最后生命给谋杀了。那曾经狂喊过的母亲的嘴,曾经乱舞过的父亲的胳膊,曾经发疯对着火的祖母的眼睛,曾经依然偎在妈妈怀里吃乳的婴儿,这些最后都被火给杀死了。孩子和母亲,祖父和孙儿,猫和狗,都同他们凉台上的花盆一道倒在火里了。这倒下来的全家,他们没有一个是战斗员。
白洋铁壶成串地仍在那烧了一半的房子里挂着,显然是一家洋铁制器店被毁了。洋铁店的后边,单独一座三楼三底的房子站着,它两边都倒下去了,只有它还歪歪趔趔的支持着,楼梯分做好几段自己躺下去了,横睡在楼脚上。窗子整张的没有了,门扇也看不见了,墙壁穿着大洞,像被打破了腹部的人那样可怕的奇怪的站着。但那摆在二楼的木床,仍旧摆着,白色的床单还随着风飘着那只巾角,就在这二十个方丈大的火场上同时也有绳子在拉着一道断墙。
就在这火场的气味还没有停息,瓦砾还会烫手的时候,坐着飞机放火的日本人又要来了,这一天是五月十二号。
警报的笛子到处叫起,不论大街或深巷,不论听得到的听不到的,不论加以防备的或是没有知觉的都卷在这声浪里了。
那拉不倒的断墙也放手了,前一刻在街上走着的那一些行人,现在狂乱了,发疯了,开始跑了,开始喘着,还有拉着孩子的,还有拉着女人的,还有脸色变白的。街上像来了狂风一样,尘土都被这惊慌的人群带着声响卷起来了,沿街响着关窗和锁门的声音,街上什么也看不到,只看到跑。我想疯狂的日本法西斯刽子手们若看见这一刻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满足的吧,他们是何等可以骄傲呵,他们可以看见……
十几分钟之后,都安定下来了,该进防空洞的进去了,躲在墙根下的躲稳了。第二次警报(紧急警报)发了。
听得到一点声音,而越听越大。我就坐在公园石阶铁狮子附近,这铁狮子旁边坐着好几个老头,大概他们没有气力挤进防空洞去,而又跑也跑不远的缘故。
飞机的响声大起来,就有一个老头招呼着我:
“这边……到铁狮子下边来……”这话他并没有说,我想他是这个意思,因为他向我招手。
为了呼应他的亲切我去了,蹲在他的旁边。后边高坡上的树,那树叶遮着头顶的天空,致使想看飞机不大方便,但在树叶的空间看到飞机了,六架,六架。飞来飞去的总是六架,不知道为什么高射炮也未发,也不投弹。
穿蓝布衣裳的老头问我:“看见了吗?几架?”
我说:“六架。”
“向我们这边飞……”
“不,离我们很远。”
我说瞎话,我知道他很害怕,因为他刚说过了:“我们坐在这儿的都是善人,看面色没有做过恶事,我们良心都是正的……死不了的。”
大批的飞机在头上飞过了,那里三架三架的集着小堆,这些小堆在空中横排着,飞得不算顶高,一共四十几架。高射炮一串一串的发着,红色和黄色的火球像一条长绳似的扯在公园的上空。
那老头向着另外的人而又向我说:
“看面色,我们都是没有做过恶的人,不带恶相,我们不会死……”
说着他就伏在地上了,他看不见飞机,他说他老了。大概他只能看见高射炮的连串的火球。
飞机像是低飞了似的,那声音沉重了,压下来了。守卫的宪兵喊了一声口令:“卧倒。”他自己也就挂着枪伏在水池子旁边了。四边的火光蹿起来.有沉重的爆击声,人们看见半天是红光。
公园在这一天并没有落弹。在两个钟头之后我们离开公园的铁狮子,那个老头悲惨的向我点头,而且和我说了很多话。
下一次,五月二十五号那天,中央公园便炸了。水池子旁边连铁狮子都被炸碎了。在弹花飞溅时,那是混合着人的肢体,人的血,人的脑浆。这小小的公园,死了多少人?我不愿说出它的数目来,但我必须说出它的数目来:死伤×××人,而重庆在这一天,有多少人从此不会听见解除警报的声音了……
一九三九年六月十九日
(选自《萧红散文集》,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描绘了日军暴行下重庆街面的多个场景,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的苦难生活。
B.文章中多次强调时间,突出了日军轰炸重庆的密集,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局势发展的紧张。
C.文章从街上游行写起,渲染了浓厚的抗日气氛,也借此交代了日军轰炸重庆的主要原因。
D.文章结尾写到死伤数字时,突出了作者不愿说出又必须说出来的矛盾,表达了愤慨之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前半部分,用大量笔墨描写了作者眼前的大瓦砾场中民众的哭号,与重庆被轰炸后街面的寂静形成对比。
B.本文叙述富有特色,有时泼墨如水,有时惜墨如金。如两次对中央公园被轰炸状况的描述,详略得当,相得益彰。
C.文中细节之处不乏隐喻和象征。比如用怎么也“拉不倒的断墙”隐喻当时战火之中残破的中国,象征中国的坚强。
D.文中通过想象写了“疯狂的日本法西斯刽子手们”“满足”和“骄傲”的心理,形象地写出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8.本文不惜笔墨来描写穿蓝布衣服的老人,突出了其什么特点?有何作用?(4分)
9.本文题目原为“轰炸前后”,后被作者改为“放火者”。如果你是作者,请说明修改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屩,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B.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C.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D.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大王之贤”与“尊贤而重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贤”字含义相同。
B.“愿以异日”与“异日图将美景”(《望海潮》)两句中的“异日”字含义相同。
C.“乃夜发书”与“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两句中的“发”字含义不同。
D.“以抑强秦”与“抑本其成败之迹”(《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抑”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不仅面见,而且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最终失意而归,潜心研读,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好学的精神值得赞扬。
B.苏秦远赴秦国游说秦王连横而受挫,最主要的原因是苏秦此时还没有掌握《太公阴符》,使秦王觉得他只会夸夸其谈。
C.苏秦精研《太公阴符》一整年,得其精要,这大大增强了他游说诸侯的信心;他成功游说赵王而为赵相,合纵而抗秦。
D.苏秦游说秦王高谈阔论,颇显辩士口若悬河之才;游说赵王,则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纵横家形象跃然纸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2)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14.本文评说苏秦“约从散横”的效果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两首诗所写送别的季节相同,都为春天,春江水涨,水流湍急。
B.孟诗首句,不言别情,而有一种宽解安慰之情;许诗首句则写出离别伤感和无奈之情。
C.孟诗最后一句卒章显意,直接抒情,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伤感之情显露无遗。
D.许诗的最后一句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景色的凄黯迷茫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
16.两首诗中都写到“暮色”,但采用的手法和蕴含的情感不同,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 《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这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____________”这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3)美学家朱光潜说,“杏花”能够让人想到“秀丽”“神韵”等词,是一个意蕴丰富的背美学意象。“杏花”一词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刷屏”时代,“读书”何为?一方面,阅读的重要目的在于求知。阅读形式的进阶,以 ① 的程度丰富了知识内容的打开方式。在阅读体验上,“听书”“快读”等方便快捷的选择,让随时随地随心获取知识成为可能;融合多重形态的视听内容,更让阅读由平面式的“纸上得来”升级为立体式的“尽观天下事”。在信息储备上,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突破了有限内容与无限信息之间的界线。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求知的方式各异,但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化零为整、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文字留白处的掩卷长思、声画落幕后的 ② ,都在一次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充盈着读者的精神家园。以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这种魅力,正是 ③ 的快餐式阅读、蜂拥而至的流量化内容所不能给予读者的独特馈赠。书本虽小,但就像一个时空容器,“黄鸟于飞,集于灌木”的美丽意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宏大场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深沉思考……古今中外都可尽收其中。人们翻开书籍,就如同打开了一个辽阔的精神世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3分)
19.改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进一步强调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的重要价值。要求:使用设问、反问两种修辞,可适当增删词语,但改后的句子要保持连贯,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冰雪运动的热度持续升温。而 ① 就要有冰。最近,中国科研团队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材料——凝胶冰雪。被称为凝胶冰雪,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水凝胶材料,摸起来的质感和果冻相近,但力学性能却更好。你用手戳一戳,就能看到它表面陷下去一小块,又马上回弹。你能压它,能拽它,还能把它卷起来——就像卷毯子一样。
凝胶冰雪又被称为“永不融化的冰雪”,这是因为这种材质 ② ,这种网络通过多种材料聚合反应而成。在没有高聚物网络时,升温后,冰晶会融化成水;而在加入高聚物网络后,由于该网络的亲水性,即便冰晶融化成水,那水也会被锁在网络里面“插翅难逃”。这意味着, ③ ,凝胶冰雪的形状依然非常完整,永不融化。
将水凝胶和冰雪结合,在世界范围内,还是首创。这种不融化的冰雪,能将冰雪运动的魅力带给更多的人。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本是个善忘的人,却对你的面孔念念不忘。
B.重阳节,你是否也是自己,独自登高,没有家人陪伴。
C.与其等到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学着努力多爱自己一些。
D.好累啊,想跟你请个假,暂时离开一下,可以吗?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9月是开学季,很多人带着对大学的憧憬迈入校园。在清华大学开学典礼上,一段开学演讲走红。教师代表梅赐琪没有讲成功,而是讲失败。他说:“我发现,真正伴随着我们成长的,一直都是对于失败的恐惧或者失败本身。我特别想跟各位同学分享的是失败在大学生活中可能发挥的几个功能。首先,失败会让你看见自己能力的边界。第二,失败会让你看到输赢之外的风景。第三,失败很有可能让你看到个人以外的世界。”
梅赐琪老师认为,与成功相比,失败能带给人更多可能性。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
2025年高三八省联考T8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届九师联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1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湖北省荆州沙市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阶段性调研监测考试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上月考试卷(一)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湛江市2024-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2025届高三·十一月·广深珠联考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