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全国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记》中的法治思想,主要以两种方式体现:一种是司马迁在篇末以论赞的形式直接发表观点和评论;另一种则体现在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与叙述中,正所谓“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在作《史记》时,司马迁参考了当时众多的典籍而加以剪裁,在对材料的取舍轻重中无疑蕴含着撰者的主张。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用战争手段统一中国,并强制性地把秦国的法律推行到新征服的地区,造成这些地区人民的激烈反抗。秦始皇死后不久,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空前强大的秦帝国随之轰然倒塌。
秦朝的快速灭亡,使汉初知识阶层深刻反思秦代统治教训,形成了一股“非秦”的思潮,而秦朝的严刑峻法是广受批评的内容。贾谊的《过秦论》即是“非秦”思潮的代表作品,贾谊认为秦王“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但继位的秦二世如能“攻守异术”,对政策进行一些调整,秦朝也不至于骤然覆灭。按照贾谊的主张,秦二世应该“虚囹圄而免刑,除去收孥污秽之罪”,约法省禁,让天下的人能够自新,以威德统治天下,那样就会避免“暴乱之奸”。司马迁非常推崇贾谊对秦政的分析与批评,将其言论附在《秦始皇本纪》的篇末,也对秦始皇的政策进行批评,认为他“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与对秦始皇的批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迁对汉文帝的赞扬,在他的笔下,汉文帝是一位贤明君主。在汉文帝时期,中国的法治有几项重大的变革,废除“收孥”是其中之一。“收孥”是由秦代开始的一种残酷制度:如果一人犯罪,其父母妻子等家属都要遭受处罚。汉文帝即位第一年就废除了这一制度,认为法律是政治之本,其作用是禁止暴行,引导民众,如果某人犯罪亲属也连坐,则有悖于法律的根本宗旨,应该予以废除。汉文帝相信“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即法律正当民众才会诚实,处罚得当民众才会服从。如果官员不能引导民众遵守秩序,又用不正当的法律处罚,这反而会使民众信奉暴力。
汉文帝时期另一项重大法治变革是废除肉刑,而这是由一位女子的上书所引发的。司马迁叙事以言简意赅而著称,被认为是“文省理幽”,但他在看似普通的这件事上却不惜笔墨,在《孝文本纪》和《扁鹊仓公列传》两处都进行了详细叙述,足以看出他本人对这一举措的赞同。汉文帝时期,齐国的太仓令淳于意犯罪,按法律应该押解到长安受肉刑。他的小女儿缇萦跟随父亲到京城,在皇宫门阙外上书,说“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即便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缇萦还说我愿意舍身去做官府的女奴,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能改过自新。缇萦的上书感动了汉文帝,文帝认为对犯罪者不进行教育而只是施加刑法,残毁肉体,“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这不是为民父母应有的做法。他随即下令废除肉刑,成为中国古代司法史上的重要事件。
自《史记》问世以来,历朝历代的学者都在不断地研究它,不断地挖掘它的价值。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史记》这部伟大的作品,汲取其中最为光彩、最有价值的内容,尤其是认真总结《史记》中的法治思想,借鉴上述德主刑辅、礼法合治等积极因素,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具有极其深刻和长远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岳庆平《<史记>中的法治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的法治思想可以通过研读《史记》的论赞以及对传主事迹的叙述直接获悉。
B.西汉时人们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认为秦始皇施行严刑峻法直接导致农民起义。
C.“收孥”是一种连坐的刑罚,违背了法律的根本宗旨,因此,汉文帝即位后将其废除。
D.缇萦认识到肉刑使受罚之人难以改过自新;积极营救父亲的同时,推动司法改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论述《秦始皇本纪》中的法治思想时,先举贾谊《过秦论》为例,以引出司马迁的观点。
B.文章对比了司马迁对秦始皇和汉文帝的法治措施的不同态度,论证了《史记》反对刑罚的思想。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述研究方法,再分析《史记》对两位皇帝的叙述及评价,最后总结观点。
D.文章论述《史记》中的法治思想,提出要从中挖掘其现代意义,显示了作者古为今用的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记》所载的历史内容不是纯客观的记录,而是暗含了司马迁主观意志的叙述。
B.以贾谊为代表的汉初“非秦”知识分子反思秦亡教训,普遍批评秦朝的严刑峻法。
C.偶然因素在历史上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缇萦上书本为救父,但促进了肉刑的废除。
D.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离不开《史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10月16日凌晨,在100多盏聚光灯的照射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灯火通明。灯火之外的暗夜里,隐没着无边无尽的广阔大地。
比大地还要广阔的是天空。秋夜星河灿烂,其中最亮的那组“星”,无疑是中国空间站。
比天空更加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与梦想——16日,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中国航天员乘神舟十三号再征太空,开始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
这是充满勇气的探索,这是携着梦想的远征。
作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和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神舟十三号开启了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的时代。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再树里程碑,中华民族在苍茫宇宙间有了新的坐标点。
总装、测试、转运、检查……发射场的工作一环套一环,仿佛行进的乐章,层层推进,不断激扬。终于,这部大型交响乐进入了最激动人心的一节:发射即将开始,征途就在眼前。
15日晚,问天阁,三位航天员在此出征。
问天阁,欲问天何?
900多年前,也是这样一个清朗的秋夜,一位中国词人把酒问天,畅想乘风归去,天边应有琼楼玉宇。
而今天,充满浪漫也充满理性的中华儿女,将开始又一次超越梦想的飞天,去到由自己建造的真正“天宫”。那里,是一代代航天人智慧与血汗的积累,是让中国航天员、也让亿万国人无比踏实也无比荣耀的天上“宫殿”。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身着白色的舱内航天服,翟志刚敬礼报告。
这是翟志刚第二次作为“飞天乘组”指令长,率队出征。2008年,他完成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他的足印,印在了浩瀚的宇宙星空上,也印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星空上。
那次的“太空漫步”走了19分35秒,而接下来的登天路,翟志刚走了漫长的13年。这13年间,他先后作为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备份航天员。日复一日地训练,一次次接受挑选,是什么支撑他一路走来?
他只答两个字:“热爱!”
没有热爱,无以支撑足以交付青春乃至生命的磨砺。那是对飞行的热爱、对职业的热爱、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在严谨、细致、冷静、沉着的包裹下,这份热爱,无比炽热。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熟悉的歌曲奏响。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的每一次出征,都伴随着这首背景音乐。歌声中有稚嫩的童音,来自一群中西部地区的孩子——再高的大山,也挡不住梦想的翅膀。这场“青春与星空的对话”,必将有着无比深远的回响。
孩子们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女航天员王亚平身上——2013年,这位美丽的“太空女教师”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上了一堂非凡的太空课,在许多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此次出征,王亚平将再次“带着孩子们的眼睛去触碰梦想”。“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飞天之前,王亚平对孩子们说。
对于首次出征太空的航天员叶光富来说,太空是梦想的召唤,也是严苛的挑战。6个月的在轨飞行,复杂艰巨的实验与试验任务,对航天员的身心素质、知识技能、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航天员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为此,他们经历了8大类200余项的训练。
心在九天,路在脚下,实现梦想,永远要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其中的汗水与泪水,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向航天员学习!向航天员致敬!”观众区,来自五湖四海的群众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有节奏地呼喊着。少数民族群众身着盛装,跳起欢快的舞蹈。
此时,从华发老人到稚嫩的孩子,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着星星。每一颗星星,都有可能是一个未来的惊喜。
(摘编自李国利、黎云、张汨汨、徐毅《月下棹神舟 星夜赴天河——神舟十三号飞天纪实》)
4.下列不属于这则新闻报道的新闻事实的一项是(3分)
A.15日晚,神州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开启飞天之旅。
B.16日,三位航天员乘神舟十三号开始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太空载人飞行。
C.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开启了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的时代。
D.指令长翟志刚“太空漫步”走了19分35秒,完成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总装、测试、转运、检查……”一句,用一组词语再现发射场紧张有序、环环相扣的工作情景,极具现场感。
B.报道中插入古代词人关于飞天的描写,交代中国人飞天梦实现的过程,凸显了神州十三号飞天的现实意义。
C.这则新闻用“热爱——梦想——奋斗”串联起对三位航天员的叙写,使叙写各有侧重,有条不紊,层次清晰。
D.这则报道多用形象的表达,如结尾“每一颗星星,都有可能是一个未来的惊喜”,用星星表达希望,给人余味。
6.这则新闻开头化用“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苦 恼 (俄)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向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大堆雪倒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
他的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它多半在想心思。不论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景致里硬拉开,硬给丢到这儿来,丢到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停的喧嚣、熙攘的行人的旋涡当中来,那它就不会不想心事。
姚纳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姚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
“我?嘻嘻,这些快活的老爷!我的老婆现在成了烂泥地啰。哈哈哈!在坟墓里!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这真是怪事,死神认错门了。它原本应该来找我,却去找了我的儿子。”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他又孤身一人,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肠呢?
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有条有理,当详细地讲一讲才是。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应当描摹一下怎样下葬,后来他怎样到医院里去取死人的衣服。他有个女儿阿尼霞住在乡下。关于她也得讲一讲。是啊,他现在可以讲的还会少吗?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掉泪。
“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要睡觉,有的是时间。不用担心,总能睡够的。”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马立在风雪中默不作声,就是因为自己被人从熟悉的环境中拉出来,硬丢在这陌生而又古怪的大街上,内心恐惧,心事重重。
B.小说开篇对主人公姚纳静态的肖像描写细腻逼真,显示出姚纳已经沉浸在自己满腹的心事和悲苦之中,以至于忘记了整个世界。
C.姚纳与三个年轻人的对话,简洁且生动,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心理活动,刻画了年轻人冷漠的心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D.既然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一个听他诉说的人都找不到,姚纳向他唯一相依为命的劳动伙伴小马倾吐苦恼就是逻辑的必然了。
8.请简要概括小说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意义。(6分)
9.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小马与人物的刻画有什么联系?(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资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驲至黎阳。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巢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河北。”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因问:“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征曰:“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秦二世隐藏其身,以信赵高,天下溃叛而不得闻;梁武帝信朱异【注】,侯景向关而不得闻;隋炀帝信虞世基,贼遍天下而不得闻。故曰,君能兼听,则奸人不得壅蔽,而下情通矣。”郑仁基息女美而才,皇后建请为充华,典册具。或言许聘矣。征谏曰:“陛下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食膏粱,则欲民有饱适;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今郑已约昏,陛下取之,岂为人父母意!”帝痛自咎,即诏停册。七年,为侍中。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十七年,疾甚。征亡,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二十二》,有删减)
【注】朱异:朱异深得梁武帝信任,擅自把关于魏国降将侯景叛乱的奏折扣押,未上报朝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隋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B.隋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C.隋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D.隋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窦建德陷黎阳”与“会天大雨”(《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会”字含义相同。
B.“太子败 ”与“于败堵丛草处”(《促织》)两句中的“败”字含义相同。
C.“祸不可解”与“始臣之解牛之时”(《庖丁解牛》)两句中的“解”字含义不同。
D.“后幸洛阳”与“妇女无所幸”(《鸿门宴》)两句中的“幸”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征身逢乱世经历波折。他跟随过李密,又侍奉过窦建德,也担任过隐太子李建成的洗马,最后被李世民重用。
B.魏征被朝廷官员诋毁,事后他列举了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的反面例子,回答了唐太宗如何做一个明君的问题。
C.皇后建议让郑氏又美又有才的女子做皇帝的妃嫔,典册都已具办,魏征给唐太宗进言,唐太宗下令停止册封。
D.魏征以史为鉴来劝谏唐太宗。他让唐太宗明白欲壑难填,千万不要步隋炀帝奢侈靡费的后尘,要知足戒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2)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注】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指北宋灭亡已三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点明岳阳楼地理位置,第三句描绘岳阳楼的壮阔景象,均从大处着眼,给人境界开阔之感。
B.第四句中的“徙倚”指徘徊不定,写出了诗人沉重的心绪,一位愁苦异常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C.颈联中的“凭危”与王安石“千古凭高对此”(《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凭高”均为登临高处之意,是古代文人遣怀的一种方式。
D.本诗综合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风格雄阔沉郁,与杜甫《登高》有异曲同工之妙。
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首诗即体现了这一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学会敬畏自然,就像苏轼《赤壁赋》中说:在这天地茫茫之间“________”,若不是自己拥有的,就应“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 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 ① ,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因素,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 ② ,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 ③ ,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请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20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客厅里温暖静谧。春日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帷洒在地板上、洒在书桌上、洒在散乱的报纸书页上,也洒在沙发间沉思不语的张岱年先生身上。每日午后小睡起来,90多岁的张老都会在读书倦怠后长久地陷入沉思,任日脚缓缓地从东向西。今天,我们的来访打破了他的沉思与书斋的宁静。张先生于我是“景行仰止”的高山。初见先生,满怀崇敬之意的我惊讶于老人身体的健康。他虽九十有五,已须发皆白,但满头银发向后梳理得一丝不乱,双目有神,几根寿眉高挑于眉梢,眼角额头皱纹舒浅,稍显松弛的脸上也看不到老人斑。老人的背有些佝偻了,当他颤巍巍拄杖欲起时,北大哲学系的王东教授一步抢上前去搀扶他坐好。我们依次见礼,送上鲜花,也送上问候与祝愿。老人扣好颏下的领扣,挺直身子,欣然接受我们的采访和拍照。
采访中方知,张老耳虽稍背,但不用助听器,眼早已老花,每天仍要翻阅报章。指着桌上摊开的书信和《书品》《三点论纲要》《汉字文化》等书,张老说:“老了,一年不如一年了。前几年还能写点东西,现在只能温习旧书,看新书解闷。脑子不会想事喽,不会想事喽。”烈士暮年,夕阳晚照。张岱年先生的确老了。竟在95岁高龄时可思精研深的一代宗师以不能思考、不能著述自憾自责,这是我们万万考虑没有想到的。看着老人书橱中那几欲等身的著述,我们无法慰藉,也无语应答面前这位世纪老人、学术泰斗,心中只有更深的感动和尊崇。
19.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春日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帷洒在沙发间沉思不语的张岱年先生身上、洒在书桌上、洒在地板上,也洒在散乱的报纸书页上。”行不行?请说明理由。(4分)
20.把文中加点的词语“欣然”和“翻阅”用“黯然”和“研读”进行替换,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试分析。(6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生奉献,将自身力量融入国之强盛;呕心沥血,用智慧信念铸就大国重器。科学家是国之脊梁,钱学森、袁隆平、钟南山……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坚守最初的梦想,毅然奔赴星辰大海的征程。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曾经,他们也是你们;未来,你们也会是他们。
阅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
2025年高三八省联考T8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届九师联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1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湖北省荆州沙市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阶段性调研监测考试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上月考试卷(一)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湛江市2024-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2025届高三·十一月·广深珠联考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