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全国卷)(附答案和答题卡)

分享:杨老师 2022-03-20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全国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说是最能体现和印证“文学是人学”这一伟大论断的体裁。小说和人,天然地暗藏着一种神奇的对应关系,超越了小说的流派、题材、风格、时代和国界而存在。文本就是它的躯壳,故事脉络就是它的骨骼和神经,叙事文字就是它的肌肉和脂肪,故事内核就是它的大脑和心脏,一个完整的小说文本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体系统。所以,小说之于人,就是一个情感复杂而且丰满的血肉之躯。

血肉之躯都是有性格的,也是有灵魂的。小说的性格就是它的个性,是区别于其他小说个体存在的独特性,鲜明的个性决定了小说的内在气质和艺术魅力。小说的灵魂决定了小说的主题,但小说的灵魂并非完全等同于小说的主题。它存在于主题之中,溢出主题之外,同时也分布在小说主干的各个环节。一部好小说的主题一定是由多重因素构成,是色彩斑斓的宏大乾坤。它与人的性格和情感一样,不会永远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一成不变,呈现出富于动感的“曲线之美”。小说主题的多元化与人的性格多元化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头脑简单、平庸无能的人,必定不是一个优秀的人。这种质量的小说就不是一部好小说。世界公认的经典小说都是智慧的、丰满的、复杂的,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力量,这就是它们的魅力所在,所以它们也能够有资格成为人类的良师益友而得以永世流传。那么,人类从小说中获取什么?获取的就是有益于人类思想进步的健康的灵魂,让人类站在灵魂的窗口前用作品预设的角度去洞悉社会和世界。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国外的《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呼啸山庄》《红与黑》都是这样的作品。

小说是一种有生命的特殊物质,小说生命的血液流淌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故事主线是它的神经中枢系统,每个句子都有它的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密集的地方就是小说的痛点、亮点或敏感部位。鲁迅《阿Q正传》中阿Q画圆圈的细节,就是这样的痛点、亮点和敏感部位,是小说的灵魂栖居之所,也是作者匠心抵达之地。小说的灵魂不是主题的简单归纳和总结,是小说中流光溢彩的精神光照,是小说中的太阳,是小说的核心价值。在太阳的照耀下,它让读者看到人性和社会的光亮,不仅决定着小说的思想高度和艺术高度,也决定了小说的精神指向。小说的灵魂非常奇妙,有的洞若观火,有的雪藏很深,有的若隐若现、半遮半掩,但无论怎样一种表现形态,都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它的强大存在。文学研究者通常会从作品的不同角度去发掘它的思想艺术价值,本质上就是对作品灵魂的探寻。作品所建立的艺术空间和作品自身的气血脉络给研究者提供了基础和土壤,对作品灵魂的探幽析微和精准捕捉,才是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所以,自清代以来,《红楼梦》产生了无以计数的文章,教科书上对它主题的归纳总结,始终只能提纲挈领达其要旨,却未能概括小说灵魂的全部信息密码。它将永远陪伴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时至今日,依然难以穷尽“红迷”的艺术梦想,红学研究领域仍然是四季繁茂,一代代研究者前赴后继,每一代人都会有新的发现。所有的发现都指向了小说灵魂的纵深处。

小说的灵魂来源于人物的灵魂。只有带着时代印记、生命感受和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灵魂才具有深刻性,并由此生发出小说的思想意义。小说的灵魂贯穿在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端。从文本意义上讲,灵魂存在于文字之中,是形而下的客观存在。文字是非常奇妙的,一方面它以叙事的表象遮蔽灵魂,一方面又透过文字揭示灵魂。从精神层面上讲,灵魂存在于文本文字之外,是抽象的精神附着物,是弥漫在文本内部的一种深邃气韵。古人对此有着深刻的领悟,曹丕所言“文以气为主”即为此意。这个“气”就是作品所展示出来的精神内蕴。气的清浊强弱,直接影响到小说的审美价值和生命力。

(摘编自李春平《小说的灵魂就像是太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灵魂决定了小说的主题,存在于主题之中的小说灵魂等同于它的主题。

B.世界所公认的经典小说能够成为人类的良师益友,是因为这些作品永世流传。

C.阿Q画圆圈的细节是《阿Q正传》的灵魂栖居之所,体现了作者的创作匠心。

D.小说灵魂只要带着时代的印记、生命感受和人类共同价值观,就具有深刻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开篇立论后紧紧围绕小说的灵魂展开了论述。

B.文章列举中国四大名著和部分世界经典作品来说明小说应该有性格有灵魂。

C.文章第三段举了鲁迅作品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小说是一种有生命的特殊物质。

D.文章第四段从文本意义和精神两个层面展开,论述了小说的灵魂对思想深刻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部小说能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不仅是智慧、丰满与复杂结合体,还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力量。

B.小说的灵魂决定着小说的思想高度和艺术高度,以及小说的精神指向,可以让读者看到人性和社会的光亮。

C.研究《红楼梦》产生的无以计数的文章,概括了这部小说的全部信息密码,但“红迷”却仍然没有止步研究。

D.“气”是作品展示出来的精神内蕴,它的清浊强弱可以直接影响小说的审美价值,也会影响到小说的生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家看全球国宝,足不出户云游世界各地博物馆,在技术的助力下享受云端视觉盛宴,真是太棒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发起的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于近日举行,16个国家级博物馆的馆长在线介绍馆藏特色珍品,累计吸引约2亿中外观众在线“走进”文化宝库。受疫情影响,云上展览、在线直播等成为博物馆与公众交流的新方式。

作为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的倡议方,中国国家博物馆采用8K拍摄、制作,大屏呈现文物细节,通过AR、动画,全程5G直播带给观众沉浸体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直播中为全球观众讲述陶鹰鼎、伏羲女娲像立幅、针灸铜人等馆藏珍品。“希望通过网络平台向世界展示博物馆的文化魅力,让全球观众在线感受文化赋予的力量。”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此次活动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博物馆长久合作共赢提供新的思路,并推动博物馆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利用。

近年来,在中国各大博物馆的建设中,各种新媒体和虚拟现实手段齐上阵,直播已成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这件气势非凡的铜鼎,是安徽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铸客大鼎,它的体积在全国所有出土的大鼎中是较大的。”安徽省博物馆日前使用一款AR魔镜进行直播。山西博物院则推出文物数字化展览“壁画的平行世界——狄仁杰带你探北朝”,以“无实物、场景化、重交互”的独特风格,带领观众开启北朝社会、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探索之旅。“科技对公众体验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教研室余开亮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科技在博物馆中的运用,可以给公众带来高清、立体、互动、虚拟等诸多新型体验。

(摘编自李雪钦《博物馆“网上秀”趣味多》)

材料二:

日前,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敦煌文物的保护目前已经从抢救性保护进入预防性保护。他介绍,在石窟内,工作人员应用科技手段,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实施了全面监控。一旦数值超标,工作人员可从电脑系统看见相应红灯亮起。旅游管理人员会及时暂停该窟的开放,让它“休息”。

避免“健康”文物因环境变化“生病”,也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刘成和他的团队近10年来重点研究的课题。他们参与研发的“恒湿洁净高气密展柜系统”,让蒲松龄纪念馆的纸质文物“住”进了配有气体净化装置和控湿装置等的高气密沿墙展柜,避免了因空气湿度和颗粒物浓度波动造成的纸质文物老化,也让馆藏文物在展示的同时依然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摘编自刘喆《科技助力文物保护,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材料三:

2020年是紫禁城建城600周年。这座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恢弘宫殿,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华礼乐文明及其悠久历史的物质载体。故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主要体现于此。不过,面对600岁的故宫,更值得我们思考的,可能是最近6年来故宫所发生的变化。

关心文化热点的人或许记得,2013年故宫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举办了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为主题的文创设计大赛。从那时开始,“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等“萌萌哒”的文创产品,渐渐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故宫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悄然改变。此后,故宫再接再厉,作出了开设夜场和元宵灯会,设立地方主题分馆,进驻天猫开网店等一系列“脑洞大开”的新颖创意之举。《我在故宫修文物》《谜宫·如意琳琅图籍》《故宫里的大怪兽》、“千里江山特展”、故宫美妆、“皇帝的一天”App等爆款文化产品和活动,更让故宫深度触网,频频刷屏、登上热搜。就这样,600岁的故宫越活越年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年轻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摘编自胡一峰《故宫的6年与600年》)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30.jpg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次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的举行,提供了“后疫情时代”全球博物馆合作共赢的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B.安徽省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的做法充分说明各大博物馆通过运用各种科技,能够为公众带来不同于线下实物参观的新型体验。

C.敦煌石窟的工作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对石窟内的环境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监控,避免“健康”文物因环境变化“生病”。

D.故宫在最近6年的时间里积极与流行时尚元素结合,使自己从厚重的历史符号成为网络热门,充满活力。

6.以上三则材料针对博物馆这一对象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红旗谱(节选)  梁斌

冯家大院,是在明朝时用又大又厚的古砖修造起来。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淋洒,门窗糟朽了,飞檐倾塌了,檐瓦也脱落了,墙山很厚,门窗很笨,青砖地面,墙面上长出一片片青色的莓苔。一进院,就会闻到腐木和青苔的气息。这样的房子,冯老兰却住惯了,他成天钻在大瓦房里,晴天白日点起油灯,写账簿打算盘。这天听得朱老忠还乡的消息,他不写账,也不打算盘,只是趴在桌子上发呆。

三十年的时光,也在冯老兰身上留下显著的标记:他已经是六十开外的人了,肩膀已经弓了起来,花白了头发,也花白了胡子。脸上瘦得凹下去,两只眼睛却还很有精神。

他提起长烟袋,把烟灰磕在地上,吊起眼珠慢吞吞地走出来。经过三层大院,走到场院里。在往日里,他一走到场院,就会感到骄傲:锁井镇上,只有冯家大院配有这样的高房大屋。屋舍虽然老朽,样式毕竟与别家不同!想着,他的骄傲情绪又在心上蠢动起来,伸出右手捋着他的长胡子。

场院里有喂十几条牛的牛棚,有喂十几只猪的猪圈,有一棵高大的槐树,枝叶繁密得像伞盖一样遮住太阳。他走过牛车、井台、土堆、粪堆,到了黄土围墙下,站在绿树荫里。往日里他就爱站在这儿,回忆胜利的往事……

当他的两只老眼掠过广阔的柳林,掠过苇塘,掠过池塘上的清水波纹,看见对岸坡上站着两个人:一个是严志和,那个新拿败的对手,不放在他的眼里;当他看到另外一个像朱老巩模样的人,心里说:“也许,那就是未能剪草除根,而又死灰复燃了……”想着,又撅起他的长胡子,自言自语:“唔!一只虎没杀绝,三只虎回来了!”登时,他觉得办错了一件大事情,一时急躁,气喘起来,胸膛急骤地起伏,那颗心几乎要跳出来,怎么也装不到肚子里,头脑晕眩起来。他提起大烟袋慢慢走回来。走到大门口,门角上那对石狮子呲着牙咧着嘴,瞪出大眼珠子看着他。他耽了一刻。又走过三层宅院,走上高台砖阶,走回他的黑屋子,唉声叹气地坐在大木椅上。这时,他的二儿子冯贵堂走进来。

冯贵堂高高身材,穿着袍子马褂,白光脸蛋,满脑袋油亮的长发。他上过大学法科,在军队上当过军法官。上司倒了台,他才跑回家来,帮助老爹管理村政,帮助弟兄们过日子。这几天他正有一件心事,看见他的老爹唉声叹气,他问:

“爹!又有什么不舒心的事情,惹得你老人家烦恼?”

冯老兰说:“提起来话长呀!就是跟东锁井朱老巩家那件事情。我费了多少年的筹谋,费了多少心血,オ把大铜钟砸碎,把四十八亩官地抠在咱的手心里。这还不算,最主要的是根据阴阳先生的推断,有那座铜钟照着,咱冯家大院要家败人亡。如今咱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升发起来,继承祖宗的事业,成了方圆百里以内的大财主。”

冯贵堂说:“这就好了,朱老巩死了,他儿子也没了音讯,该你老人家高枕无忧了!”

冯老兰憋住口气,摇摇头说:“不,朱虎子昨儿又回到锁井镇上,还带回两个大小子,我估计他不会跟咱善罢甘休!”

冯贵堂噘起嘴来,闷着头在屋里走来走去。他倒背起手考虑了老半天,オ说:“我早就跟爹说过,对于受苦的,对于种田人,要叫他们吃饱穿暖,要不的话,谁给你种田,谁给你付苦?在乡村里,以少树敌为佳。像朱虎子一样,树起一个敌人,几辈子不得安宁呀!”

冯老兰听到这里,把黄脸往下一拉,拍着桌子说:“你花的那洋钱,摞起来比你还高,白念了会子书,白在外头混了会子洋事儿。又不想抓权,又讲‘民主’,又想升发,又不想得罪人。怎么才能不树立敌人?你说说!在过去,你老是说孙中山鼓吹革命好,自从孙大炮革起命来,把清朝的江山推倒,天无宁日!清朝手里是封了粮自在王,如今天天打仗,月月拿公款,成什么世界?还鼓吹什么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闺女小子在一块念书。我听了你的话,把大庙拆了盖上学堂,如今挨全村的骂……”

冯老兰这么一说,像揭着冯贵堂头上的疮疙疤。他不等老爹说完,抢上一句说:“这就是因为村里没有‘民主’的过,要从改良村政下手。村里要是有了议事会,凡事经过‘民主’商量,就没有这种弊病了!咱既是掌政的,就该开放‘民主’。再说,你又上了年纪,又是村政又是家政,你一个人揽着,怎么管得过来?怎么不落人的埋怨?就说那铜钟吧,本来是四十八村的,你不通过村议会讨论,一个人做主卖了。把好事办成坏事,惹出一场人命案,使你老人家一辈子不舒心,多么不划算。”又说:“听我的话吧,少收一点租,少要一点利息,叫受苦人过得去,日子就过得安稳了。这就是说,要行‘人道’,多施小惠,世界就太平了……”

冯贵堂不知跟老头子说了多少遍,冯老兰总是没有回心转意。冯老兰看冯贵堂还是不注意朱老忠还乡的事情,垂下脖子不高兴。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写冯老兰悔恨自己没有斩草除根,从侧面表现了“像朱老巩模样的人”对冯老兰的强大威慑力。

B.“门角上那对石狮子呲着牙咧着嘴,瞪出大眼珠子看着他”,作者将石狮子描写成极其生气、愤怒的样子,正面描写了冯老兰的心情。

C.节选部分在叙述时将现实和回忆进行交织,借冯老兰的回忆和与其子冯贵堂的对话,交代了冯老兰与朱老巩一家结怨的往事。

D.“像揭着冯贵堂头上的疮疙疤”句中的“疮疙疤”表现了冯贵堂让父亲冯老兰在村里拆了大庙办学堂的主张没有成功。

8.请分析小说节选部分是如何具体塑造冯老兰人物形象的。(4分)

9.小说节选部分表现了哪两条矛盾主线?二者又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杜)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②审言:即杜审言,杜甫的祖父。③扬雄、枚皋:西汉文学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的意义多有关联。字是为便于他人称谓,对他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因《乐经》失传,故称“五经”。

C.徙,徙居,搬家,迁徙。也指流徙,即古代的流放刑罚,流放有罪之人到边远地区。

D.金銮殿,唐代宫殿内有金銮殿,是文人学士待诏之所。后来小说戏曲中泛称皇帝接受朝见的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

B.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C.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李白得到玄宗厚爱,多次宴请,可他狂骜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2)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河湟①    杜牧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①河湟是湟水与黄河合流处的一片地方,安史之乱后,驻守河西、陇右的军队被抽调去平叛乱,吐蕃乘机占领了河湟地区。②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宰相,曾上书朝廷,对西北边防措施多所筹策,后因事被捕下狱,诏令自杀。③借箸:《史记》中,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后用这一词表示代人筹划。④衣冠就东市:指汉景帝时晁错任御史大夫,对于削藩有好建议,却因皇帝听信谗言,仓促错杀,“衣朝衣,就东市”。⑤遗弓剑: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和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河湟”地名为题,十分醒目,寓主旨于诗歌中,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

B.首联中“亦”字表明元载和宪宗都曾关注西北边防,渴望收复河湟失地。

C.颈联写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在一抑一扬中传达出作者对朝廷收复失地的信心。

D.整首诗写得劲健而不枯直,阔大而亦深沉,有鲜明的对照,亦有强烈的讽刺色彩。

15.后人评价此诗“于含蓄曲折处矫时弊”,请结合全诗谈谈对此评价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两种动物写山势高险,很难越过。

2)《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述曾经色艺双绝的琵琶女,如今飘零沦落,独守着空船,陪伴她的只有那清冷的江水和一轮孤月的句子:“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在《无穷之路》中,香港主持人陈贝儿用三个月时间,_______内地6省份的崇山峻岭、荒漠戈壁,走近普通人家,感受昔日贫穷的地方通过脱贫攻坚发生_______的巨变。

纪录片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它给观众带来_______的体验感。随着镜头切换,观众跟随陈贝儿或是踏上悬崖村2556级天梯,或是克服心理恐惧在汹涌的怒江之上溜索而过,或是走入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感受今昔变化。这部纪录片在内地豆瓣平台,获得9.5分的高分,有内地网友赞其为今年纪录片的“天花板”。用心的制作、感人的故事,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都能打动人心,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同属一个国家,有着共同的根脉,_______,能真正找到共鸣,生发出同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无穷之路》现象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内地人和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人,需要更多相互了解。在香港,一些年轻人曾受到一些负面影响,鲜有机会理性、客观地认识理解自己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作为一名中国人,无论身处内地还是香港,都应该“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穿越     翻天覆地     身临其境     血浓于水

B.穿梭     沧海桑田     设身处地     情同骨肉

C.穿梭     翻天覆地     身临其境     情同骨肉

D.穿越     沧海桑田     设身处地     血浓于水

18.下面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画线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有内地网友赞其为今年纪录片的“天花板”。

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C.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从100年前至今”,似乎更简洁。你觉得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1题。

科技赋能冬奥医疗。①发现伤情、快速查体、转运救护、出具报告,冰球场上运动员从受伤到完成诊疗,时间不超过10分钟左右。②这得益于智能移动方舱的应用与研发。③不足20平方米的方舱室内,实现了颌面创伤CT扫描、冻伤产热复温、心肺诊疗监测3项功能的集成。④救援时间的高效压缩源自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⑤该项目基于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诊疗平台,有效压缩了疾病诊治的稳定性和反应时间,从而提高了冬奥会的现场救治水平;⑥基于5G网络和语音智能提示技术的专家远程审核网络平台,响应时间短,诊疗决策准确,保证了救治的高效与专业。

20.上面文段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21.依据上文,请概括“智能移动方舱”的特点,并据此为其写一句宣传语,助力“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宣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近日,你所在班级拟举办本学期读书经验交流会,请你从以上句子中任选两个,形成有机关联,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写一篇交流会的发言稿,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符合情境,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全国卷)(附答案和答题卡)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