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1年高考考前押题预测A卷(新高考)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伴随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发掘达到高峰。出土的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黄金面具、黄金“权杖”等文物,构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风貌。2019年,考古学者在三星堆又发现多个祭祀坑,并于近期展开了全面的考古发掘。全世界再次为之震惊,这一发现也引发了人们更多的热议与思考。
无可否认,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是世界级的考古发现,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曾经指出,“三星堆发现的重大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估计。实际上,这一发现在世界学术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与特洛伊或者尼尼微相比”“它的价值和作用应当站在世界史的高度上来认识”。这是对三星堆文明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极其深刻的阐释。众所周知,特洛伊和尼尼微在早期欧洲文明起源过程中都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遗址,它们的发现和发掘,对于整个西方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形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三星堆文明的发现,不仅改写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三星堆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独特的贡献。在以往的传统学术观念中,夏、商、周三代文明所代表的中国青铜时代文明,其最为基本的文化特征,是以青铜礼器为中心形成的一整套代表国家权力与等级秩序的礼仪制度。中原文化中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青铜礼器,据《仪礼·士冠礼》《礼记·礼器》等文献记载,大体上可分为五等,即天子九鼎八簋,卿大夫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或一鼎,士以下不得用鼎。地下的考古发现证明,这一制度的具体实施在商、周时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与文献记载可以互证。这一青铜礼器制度的形成,不仅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而且对整个东亚早期文明体系的形成也具有深远影响。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则显示出,中原地区形成的这套礼器制度也影响到遥远的古蜀地区。从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112件青铜器中,便有尊、瓿等礼器的存在,而且在器形和纹饰上也模仿了中原青铜器。但与之同时,三星堆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等来象征等级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涵,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除了中原地区严整、规范的青铜“列鼎”所代表的礼仪制度之外,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还有着与欧亚大陆青铜时代相类似的表达社会权力、等级的另样方式,这使传统的中国青铜时代文化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
三星堆文明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如上所述,以我国黄河流域为中心形成的商周青铜文明,不仅辐射影响到整个早期中国,也同时影响到历史上的“东亚文化圈”。但是,在这个固有的青铜文明体系中,三星堆很显然注入了诸多新的文化因素:它一方面既有中原青铜文明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器物,同时又出现了青铜神像、黄金权杖等诸多以往在东亚青铜文明体系中所罕见的新事物。而这些事物,在古代中亚和西亚青铜文明之中却并不鲜见。正因为如此,三星堆文明很可能在传统的中原文明和地域性显著的巴蜀文明的基础之上,还广泛地吸收了来自周边其他古代文明的某些因素并融为一体,从而同时具有东、西方文明的特点,成为中华大地上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成果。
(摘编自霍巍《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的世界性意义》)
材料二:
三星堆文明是在土生土长的古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殷商文化因素,又吸收了域外古老文明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文化体系。它是与中原文明既有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又一文化中心。
那么,三星堆的古蜀先民是通过什么路径与中原地区交流的呢?通过对出土青铜器物的比较研究,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认为:“以中原为中心的商文化向南推进,经淮至江,越过洞庭湖,又溯江穿入蜀地。这很可能是商文化通往成都平原的一条主要途径。”三星堆不少青铜器和湖北、湖南所出类同,就是很好的证据。此外,纹饰是青铜器物的一种语言,通常表达着器物的文化性质和特点。很多学者注意到三星堆出土青铜器在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与长江中游和陕南等地出土青铜器的相似之处。
除了长江流域,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经由汉中之地、陇蜀之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西周初武王伐纣,联合西土八国会师牧野,古蜀王派兵参与征伐就是通过这一途径。在开凿金牛道之前,古蜀国北面的交通显然早已存在,古蜀人使用栈道的历史可能远比见诸文字记载的久远。在陕西成固出土的铜器物群中,既有属于殷商文化的器物,如鼎、尊、罍、瓿、簋、戈、钺等;又有属于早期蜀文化的器物,如青铜面具、铺首形器,以及陶器中的尖底罐等。
三星堆文明和域外文明如何交流互动?其实,除北方丝绸之路外,从成都出发通向古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早在殷商时代已具雏形。这条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西昌、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古道,史称“蜀身毒道”,它总长约20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它历经沧海桑田、人事兴亡却从未断绝。一代又一代的商人,驱赶马匹,驮着蜀地的丝绸和邛杖,穿行在密林小径,到达东南亚的掸国(今缅甸)与南亚的身毒(今印度),换回金、贝、玉石、琥珀、琉璃。而来自蜀地的丝绸和邛杖,则一路向西,再从印度翻山渡海抵达中亚,直至地中海沿岸。“蜀身毒道”曾不为众人所知,直到上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外学者相继论证了它的存在和重大作用之后,这条古代亚洲的大动脉才为世人注目,并被命名为“南方丝绸之路”。
(摘编自白路《满天星斗,三星堆光彩夺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学勤认为三星堆是可以和特洛伊、尼尼微相媲美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遗址,应站在世界史的高度上认识其价值。
B.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中国青铜礼器制度不仅是中国文明形成的标志,而且对东亚早期文明体系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C.三星堆出土的尊、瓿等礼器,证明当时中国大地上除了青铜礼器制度外,还有另外一套象征等级与权力的体系。
D.蜀身毒道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具雏形,是贯穿古代亚洲的大动脉,也是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主要通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了解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动情况。
B.三星堆文明兼具东西方文明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风貌,成为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例证。
C.陕西成固出土的青铜器既有殷商文化的器物,又有早期蜀文化的器物,这说明成固曾经是商蜀贸易中心。
D.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蜀地的丝绸、邛杖等商品可以远销至印度,甚至中亚、地中海沿岸等地区。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三星堆文明对外交流的佐证的一项是( )(3分)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B.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扬雄《蜀王本纪》)
C.(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常璩《华阳国志》)
D.蜀王始曰蚕丛,次曰伯雍,次曰鱼凫。(欧阳询《艺文类聚》)
4.两则材料都围绕“三星堆文明”进行阐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求 雨
赵树理
金斗坪村的龙王庙,建在村北河西高岸上。岸底是山脚崖石。老人们说,要不是有这段崖石,金斗坪早被大河冲得没影了。
解放前,每逢天旱,金斗坪人便集中在庙里求雨。全村百来户人家每八人编一班,轮流跪祷。
组织这事的人在解放前是本村地主周伯元。周伯元怎样领导这事,只要引土改时老贫农于天佑在斗争周伯元大会上说的一段话就可以明白。于天佑说:“求雨时,你把你名字排在第一班第一名,跪香时你打发长工替你跪。大家饿肚子跪香,你屯着粮不出放,反而只用一斗米一亩地的价买我们好地,求了十来次雨,就把金斗坪一半土地都买成你的了。有一次你和你亲家说:‘我这领导求雨不过是个样子,其实下不下都好——下了雨自然数我打的粮多,不下雨我慢慢把另一半也买过来。’你长的是什么心?要不是解放,只有你活的了……”
土改后,金斗坪全部土地又都回到农民手里,这年夏天不幸又遇上旱灾。政府号召开渠、打井、担水保苗,想尽一切方法和旱灾作斗争。金斗坪就在河边,开渠有条件,党支部书记于长水和村政委员会商量了开渠计划,又请人测量了地势,就召开动员大会。
这渠要经过龙王庙下石崖,至少得二十天。于长水说:“只要把渠开成,苗干了还能再种晚粮;不开渠白等二十天,苗干了不是白干吗?只要我们大家有信心,就能克服灾荒。开成这条渠,就再不受旱灾威胁了!”一番打气,便开工了。
动工这天,大家正在画好石灰线的地方挖土,忽然听见庙里敲钟打鼓。大家议论开了:“谁还这么封建?”“不要管他,咱们干咱们的!”“叫他们停了!不要咚咚当当扰乱人心!”“叫人家求吧!求得雨来不更好吗? ” ……各有各主张。村长和党支部书记都计划石工去了,党员们虽有自己的主张可也说不服大家,最后都同意派个人去看看,一个青年接受了这个使命。
这青年跑庙里一看,庙里有八个老头,最想不到的是土改时积极分子于天佑也在内。青年问于天佑:“你怎么也来了?”“我怎么不能来?”“你不是亲自说过龙王爷是被周伯元利用着发财的吗?”“那是周伯元坏,不是龙王爷不好!”“原来你也是个老封建!”有个老头是这青年的本家爷爷。他骂青年说:“你给我滚!不是你们得罪龙王爷爷,早下雨了!你们长的是什么心肝!”晌午,党员把情况反映到支部,于长水说服他们,加紧开渠。
钟鼓把一些人又敲活动了:庙里又增加了好几个老头,青壮年也有被家里老人们逼到庙里去的。庙里又定出轮班跪香制。
于长水一边发动党团员加紧挖土搬石头,一边帮石匠钻炮眼崩石崖。土渠开得快,给人们增加了信心;石头崩得响,压倒了庙里的钟鼓。跪香的青壮年不值班时,也溜出来开渠;老头们说他们心不诚,妨碍了求雨效果。
两天后,上半截土渠挖到庙下石崖边,可石头太硬,两天才崩了一排鸡窝窝。原来估计不正确,光这一段五十尺长五尺深的石渠,一个月也开不过去。这时候退坡的,说闲话的慢慢多起来,有装病的,有说家里没吃的不能动的,也有不声不响走开的;剩下的人,有的说“一年也开不过去”,有的说:“现在旱得人心慌,不如冬天再开” ……
河边人少了,崩开的石头没人搬,炮声停下来。于长水一边仍叫党团员们搬着石头不让冷了场,一边脱了鞋,卷起裤管,到河对岸,坐在一块石头上想主意。他下决心说:“要不把这么现成的水引到地里去,就算金斗坪没有党!”他坐在几乎能烫焦裤子的石头上,攒着眉死盯这段石崖,好像要把它烧化,大约有点把钟没转眼睛,新办法就想出来了。他想要是从石崖离顶五尺高的腰里,凿上一排窟窿,钉上撅子,架上木槽,就可以把水接过去。他站起来向对岸搬石头的人们喊:“同志们,不要搬了!有好办法了!”就过河来和大家商量。
午上开过群众大会通过了这个办法,退了坡的人听见有门道又都回来参加工作,党团员自然更加了劲,找木匠的、搬木头的、搭架的、拉锯的……七手八脚忙起来。
庙里跪香的人又少了,气得于天佑拼命敲钟。
一天过去,河边木槽已成形,庙里跪香的偷跑了三分之二。
两天过去,木槽上了架,跪香的人,不但后来参加的全部逃出,原来的八个老头也少了三个。
石崖腰里架木槽是个新玩意,全村男女老少都来看新鲜,吵嚷得比赶集还热闹。庙里五个老头听起来心里很不安,钟鼓也无心敲了。于天佑说:“人们这样没诚心,恐怕龙王爷一年也不给下雨!”其余四个老头撇了撇嘴,随后五个人商量了一下,一齐跪地祷告。于天佑说:“龙王爷呀!不论别人怎么样,我们几个是真诚的!求你老人家可怜可怜吧!”就在这时,忽听得外边的人群疯了一样齐声大喊,喊得比崩石崖的炮声还惊人。一个老头说:“这一定是出什么事故了!”便爬起来跑出去,其余四个也都侧耳听。
出去的那个老头跑回来喊:“接过水来了!大着哩!”地上跪着的四个老头,除了于天佑也都爬起来要出去。于天佑说:“难道我们也不能诚心到底吗?”一个老头说:“抢水救苗要紧!龙王爷会原谅!”说着便都走出去。
最后剩下于天佑。于天佑给龙王磕了个头说:“龙王爷!我也请你原谅!我房背后二亩谷子也赶紧得浇水了!”说罢,也爬起来跟着别的老头往外走。
(有删节)
6.下面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引用老贫农于天佑土改时在斗地主大会上的发言,从侧面揭露地主周伯元以组织领导农民“求雨”为名,大肆兼并农民土地的罪恶。
B.本文通过对不同情景下的“钟鼓声”描摹,不仅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而且对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都起到一定作用。
C.本文描写庙里五个老头“钟鼓也无心敲了”,表现了几位顽固的“求雨派”人物的思想动摇,揭示了当时农民盲从、愚昧的思想。
D.小说结尾写于天佑明知水是开渠引来,不是“求雨”求来的,但临走时还向龙王爷磕头求原谅,体现了人物思想转变的复杂性。
7.下列对本文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庙下方的“石崖”是小说场景的一个巧妙设计,它不仅成为矛盾冲突汇聚的“空间”,且使村民们心理活动的“摇摆”更加真实可信。
B.“钟鼓把一些人又敲活动了”,此处钟声描写表明矛盾在发展,斗争在继续;表面上“求雨”仿佛占了优势,其实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C.“几乎能烫焦裤子”“好像要把它烧化”用夸张手法,生动写出了于长水苦思冥想,试图破解开渠“拦路虎”的对策时的专注、急迫。
D.本文把“开渠”和“求雨”两件事的发生时间安排在同一天,聚焦于“求雨”,单线推进,便于更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增强了故事性。
8.简要概括于长水性格特点,并说明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4分)
9.赵树理曾经说过:“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的识字人读,并且想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的人听,所以在写法上对待传统的那一套照顾得多一些。”请以本文为例,简要谈谈你对赵树理小说写法上“传统的那一套”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天祥,字宋瑞。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时入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不报。除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贾似道称病,乞致仕,以要君,有诏不允。天祥当制,语皆讽似道。时内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乐,使台臣张志立劾罢之。德祜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未几,宋降。仍除天祥枢密使。十月,遣参谋赵时赏、谘议赵盂溁将一军取宁都,参赞吴浚将一军取雩都。至元十四年正月,大元兵入汀州,天祥逐移漳州,乞入卫。时赏、孟溁亦提兵归,独浚兵不至。未几,浚降,来说天祥。天祥缚浚,缢杀之。天祥收残兵奔循州,驻南岭。十二月,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至元十九年,召入谕之曰:“ 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日:“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C.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D.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策,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
B.迁都,古时特指国家由于受到某种军事胁迫,用另一个城市取代原来的都城。
C.溪峒蛮,指西南的某些少数民族,古代称中土以外的四方各族为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D.千户,元朝将人民和土地划分为九十五个千户,首领一般由贵戚、功臣担任,并世袭管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天祥才华横溢,文采出众。他二十岁就考取了进士,在答对论策时,他提笔写下一万多字的议论策对,被理宗亲自选拔为第一名。
B.文天祥刚直不阿,敢于发声。董宋臣劝说皇上迁都,文天祥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来稳固民心;贾似道以病要挟皇上,文天祥起草内制加以讽刺。
C.文天祥散尽家财,坚持抗元。文天祥平常衣食丰厚,但面对国难,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吴浚降元后游说文天祥,文天祥把他勒死,誓死抗元。
D.文天祥坚守气节,从容殉国。文天祥被俘后,写《过零丁洋诗》明志,张弘范感其义节,以礼待之;文天祥临刑向南跪拜,坦然赴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内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乐,使台臣张志立劾罢之。
(2)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
14.德祐初年,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兵守卫京师,他的朋友为什么要阻止他?(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宋)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①。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②。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①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②《三国志》孔融赞韦端的两个儿子“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比喻子孙有才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两句劈空而来,用鲜明的对比方式先发议论,夺人眼球,发人深思。
B.颔联承上,诗人既赞颂了胡逸老的高贵品格,又借典故表达了美好祝愿。
C.颈联一个“出”字,化动为静,手法巧妙,与“两山排闼送青来”异曲同工。
D.尾联总收全诗,闲逸中观山水,山水之气涤荡心灵,使人灵魂澄清无滓。
16.“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述而》中,孔子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也为韩愈所接受,并在《师说》中得以体现。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的豪情。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寥寥数字,便勾勒出周公瑾意气风发的英雄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花卉题材创作中,何香凝偏爱梅花。作品画风工整细致,俊秀婀娜。其梅作中,梅花枝干多以枯笔焦墨_________,多分杈而少转折,疤节以浓墨写出,求老求苍,追求水墨淋漓、墨色相参的效果。此外,何香凝还创作了大量以菊花为题材的作品,_________,富有中国传统工笔画和日本画结合的意味。
临摹前人绘画、学习同时代画家艺术精髓是杰出画家的必经之路。何香凝临摹古画不拘于一家,擅长从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_________营养。如《祖国山河》借鉴了米氏云山的“米点皴”技法,是何香凝在水墨技法实验中的探索之一。合作绘画在何香凝的作品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研究何香凝绘画以及人际交往的重要资料。她其中于1951年与廖承志、徐悲鸿合作的《倚松读书图》同样是其众多合作作品中的精品,此作笔墨精良,风格隽永,轻描与重色相互映衬,余韵悠长,构图简洁。
_________何香凝的一生,其艺术生命之长,成就之丰富,令人尊敬,其绘画中的狮虎精神、寒梅品格、山水胸怀,更值得后人景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蹴而就 意象优美 撷取 回顾
B.一气呵成 意境优美 撷取 回眸
C.一气呵成 意境优美 汲取 回顾
D.一蹴而就 意象优美 汲取 回眸
19.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B.黄庭坚又继续了杜甫的发展,写出了《登快阁》那首诗中的名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C.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D.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 ① 。尽快恢复我国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正常运转。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 ② ,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 ③ 。
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其中,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有3个灭活疫苗和1个腺病毒载体疫苗;此外,还有1个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获批紧急使用。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疑问句作为上文各段的小标题,小标题须与文段构成问答关系。每句不超过2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百年前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中国青年,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在嘉兴南湖的红船点燃了中国共产党的星星之火。一百年后,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年轻人,以奋斗接力护航,以热血挥洒青春,闪耀着共产党员的光芒。
站在人民大会堂的“委员通道”,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畅想学生们的未来:“今年这届高三毕业生,到2049年,也就是第二个百年实现的时候,年龄都在四十六七岁,正是人生盛年、家国栋梁。”
正值“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你将如何迈向下一个“百年之约”?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学校党支部邀请你参加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座谈会,请写一篇发言稿。
②请给2049年的自己写一封信,署名为“兴华”。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年高考考前押题预测A卷(新高考)
语文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中国青铜礼器制度不仅是中国文明形成的标志”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这一青铜礼器制度的形成,不仅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早期文明”只是“文明”的初始阶段,不能等同于“文明”。C.“三星堆出土的尊、瓿等礼器,证明……还有另外一套象征等级与权力的体系”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三星堆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等来象征等级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可见“尊、瓿等礼器”不能证明“有另外一套象征等级与权力的体系”,能证明还有“另外一套象征等级与权力的体系”的是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等物。D.“也是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主要通道”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三星堆文明和域外文明如何交流互动……这条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西昌、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古道,史称‘蜀身毒道’”。可见“蜀身毒道”是三星堆文明和“域外文明”交流互动的通道,而非“其他文明”。故选A。
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这说明成固曾经是商蜀贸易中心”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经由汉中之地、陇蜀之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在陕西成固出土的铜器物群中,既有属于殷商文化的器物……又有属于早期蜀文化的器物”。可见,陕西成固出土的青铜器既有殷商文化的器物,又有早期蜀文化的器物,只能说明经由汉中之地、陇蜀之间是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途径,不能推断出“成固曾经是商蜀贸易中心”。故选C。
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A.突出蜀地的闭塞,不能作为三星堆文明对外交流的佐证。B.写蜀人对望帝的思念,与对外交流无关。不能作为三星堆文明对外交流的佐证。C.介绍了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黄帝为儿子昌意娶蜀山氏的女儿的故事,这说明三星堆文明在古蜀文化的基础上,也能够吸收到中原殷商文化因素。能作为三星堆文明对外交流的佐证。D.介绍历代蜀王,与对外交流无关。不能作为三星堆文明对外交流的佐证。故选C。
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三星堆文明的世界性意义,指出三星堆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有独特的贡献,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②材料二侧重阐述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路径,指出三星堆文明通过水陆两条途径和中原文明交流,通过丝绸之路和域外文明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比较、辨析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第1段介绍了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第2段介绍了三星堆文明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和影响:不仅改写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第3段介绍了三星堆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独特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涵,使传统的中国青铜时代文化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第4段根据三星堆中发掘出的文物,总结了三星堆文明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因此,材料一第2、3、4段都阐述了三星堆文明的世界性意义。故材料一侧重叙述的内容是三星堆文明的世界性意义,指出三星堆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有独特的贡献,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材料二第1段阐述了三星堆文明的对外交流:吸收了中原殷商文化因素和域外古老文明因素。第2段指出了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交流的第一条途径:向南推进,经淮至江,越过洞庭湖,又溯江穿入蜀地。第3段指出了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交流的第二条途径:经由汉中之地、陇蜀之间。第4段指出了三星堆文明和域外文明交流互动的途径:从成都出发通向古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因此,材料二第2、3、4段具体地指出了三星堆文明与殷商文明、域外文明交流的途径。故材料二侧重阐述的是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路径,指出三星堆文明通过水陆两条途径和中原文明交流,通过丝绸之路和域外文明交流。
5.①论证结构严谨。文段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最后总结。②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以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作为论据,有力地证明观点。③论证充分。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说服力。④论证语言科学严谨。列举数字使论证语言准确;运用“大体上”“总体上”等词语使论证语言严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论证结构上来看,这一段开头先提出观点“三星堆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独特的贡献”,接下来从阐释传统学术观念中中国青铜时代文明的基本文化特征和重大意义,三星堆的考古结果显示中原地区形成的这套礼器制度也影响到遥远的古蜀地区,三星堆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等来象征等级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最后进行总结“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可见,这一段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证严谨。从论据的使用上看,这一段的论据有文献——“据《仪礼·士冠礼》《礼记·礼器》等文献记载”,有考古发现——“尊、瓿等礼器”“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等”。文献记载为青铜礼器制度是中国青铜时代文明最为基本的文化特征这一分论点提供有力佐证;考古发现为青铜礼器制度也影响到古蜀地区和存在表达社会权力、等级的另样方式的论点加以证明。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从论证方法上看,这一段运用了引用论证:“据《仪礼·士冠礼》《礼记·礼器》等文献记载,大体上可分为五等,即天子九鼎八簋,卿大夫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或一鼎,士以下不得用鼎”。运用了对比论证:“在以往的传统学术观念中”“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则显示出”,将不同的学术结果作对比,论证了青铜礼器制度也影响到古蜀地区的观点。论证充分,增强了说服力。从语言表达上来看,这一段的论证语言科学严谨。“112件青铜器”,列举数字,使论证语言准确清晰;“大体上可分为五等”“总体上与文献记载可以互证”,语言严谨,没有绝对化的表述,使论述显得科学客观、真实可信。
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揭示了当时农民盲从、愚昧的思想”错误,从文中来看,这一描写并非是“揭示了当时农民盲从、愚昧的思想”,而是折射出当时农村农民的功利心态。故选C。
7.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D.“单线推进”错误,并非单线索推进,而是双线并行、交错,一是“开渠”,二是“求雨”。故选D。
8.(1)“果敢坚毅”“一心为公”“恪尽职守”。
(2)意义:于长水带领村民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了旱灾,是农村基层优秀党员干部的典型,塑造这一形象也是对党为人民排忧解难的礼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性格特点,二是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先看性格特点。从文中来看,于长水是金斗坪的党支部书记,文中主要写他带领村民开渠引水。结合遇到旱灾后于长水的做法来看,“商量了开渠计划,又请人测量了地势,就召开动员大会……一番打气,便开工了”,而且在开渠的过程中,面对老人们求雨的行为,他毫不动摇,这些表现出他的果敢坚毅。结合于长水在开渠过程中的表现来看,“于长水一边发动党团员加紧挖土搬石头,一边帮石匠钻炮眼崩石崖”“河边人少了,崩开的石头没人搬,炮声停下来。于长水一边仍叫党团员们搬着石头不让冷了场,一边脱了鞋,卷起裤管,到河对岸,坐在一块石头上想主意”,于长水全心全意投身工作,一心为公,尽心尽职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可以说是恪尽职守。再看文中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首先要明确这一形象的代表性。从文中来看,于长水是村党支部书记,他在旱灾严重的情况下身体力行带领村民开渠引水,是基层优秀的党员干部的代表,代表的是共产党,所以作者对这一形象的赞美,其实就是对党为人民排忧解难的礼赞。
9.①(人物塑造)在矛盾冲突中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刻画人物;②(情节结构)继承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故事完整,情节紧凑,一波三折;③(语言表达)采用新鲜、活泼、质朴、幽默的农民语言,人物语言与叙述语言高度个性化、口语化,生活气息浓郁;④(描写手法)聚焦人物言行,不做单纯的心理描写;⑤“大团圆”风格,因开渠引水成功,最终金斗坪的旱灾迎刃而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特点,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由题干来看,考生需要知道“传统的那一套”指的是什么。作为传统小说,“传统的那一套”指的是人物、情节、语言、手法以及大团圆式的结尾。从形象来看,小说围绕“旱灾”从“开渠”和“求雨”两个方面展开,塑造了以于长水和于天佑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前者是共产党员,用开渠的方式来解决旱灾问题,后者深受封建思想影响,想要通过“跪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二者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刻画了人物形象。从情节来看,文中双线并行,“开渠”和“求雨”同时展开,双方形成拉锯战,可以说一波三折,同时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尾,小说情节完整。从语言表达来看,作为反映农村的题材,文中多用农民语言,人物语言口语化,而且所用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如于天佑,作为封建派,文章最后明知水是开渠引来,不是“求雨”求来的,临走时还向龙王爷磕头求原谅,贴合人物的性格。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来看,文中重点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塑造形象,如“一边脱了鞋,卷起裤管,到河对岸,坐在一块石头上想主意”,不使用单纯的心理描写。从结尾的方式来看,文章最后通过开渠引水解决了旱灾问题,属于大团圆的结局,符合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
1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从语法关系来看,“深恨于此”的主语是“吾”,不能是“入关者吾”,应在“吾”前断开,排除A、C;“养育臣庶”构成动宾关系,而“三百余年”作“养育臣庶”的补语,“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中间不必断开;“将有闻风而起者”的主语是“天下忠臣义士”,中间也不必断开,语句更流畅,排除B。故选D。
1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古时特指国家由于受到某种军事胁迫”错误,迁都的状况通常是因国家受到不稳定的政治、军事、经济、环境等影响,选择另一个城市作为都城。并非特指“受到某种军事胁迫”。故选B。
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文天祥被俘后,写《过零丁洋诗》明志,张弘范感其义节,以礼待之”错。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张弘范以宾客的礼节接见文天祥,让他写信招张世杰前来,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故选D。
13.(1)当时接受起草内制沿袭原来的规定都要递交文稿,文天祥没有递交文稿,贾似道不高兴,让台臣张志立弹劾罢免他。
(2)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来到,众士兵来不及抵抗,都埋头趴在荒草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相承:沿袭原来的规定;使:让;劾:弹劾。
(2)关键词: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顿首:低头,埋头;伏:趴。
14.①元兵大举进攻,战争形势十分不利,出兵凶险。②文天祥当时所带领的士兵,由各方势力和民间力量构成,不是正规的军队,力量悬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原文他的朋友阻止他的话中,可以分为两层意思:从元军来看,“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元军大举进攻,士气正盛,迎战对我军不利;从自身实力来看,“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说文天祥率领的是乌合之众,战斗力弱,元军如猛虎,我方如群羊。因此阻止他。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他二十岁考中进士,在集英殿考策问。当时理宗在位时间长,治理政事渐渐懈怠,文天祥以遵循天意不懈怠作答,其文章长达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挥而就,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开庆初年,大元的军队进攻宋朝,宦官董宋臣游说皇上迁都,人们都不敢说他不对。文天祥当时入朝任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使民心一致”。没有回答。授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士院。贾似道称有病,请求退休,以此要挟皇上,诏令不同意。文天祥起草制书。用词都是讽刺贾似道的。当时接受起草内制沿袭原来的规定都要递交文稿,文天祥没有递交文稿。贾似道不高兴,让台臣张志立弹劾罢免他。德祐初年,江上告急,诏令天下起兵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哭泣,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集吉州的士兵前来,各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此事报到朝廷,任命为江西提刑安抚使召他进京。他的朋友制止他说:“现在蒙古大军兵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逼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有什么不同。”文天祥答道:“但国家养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急难,征集天下的军队,却没有一人一骑入卫京师。我对这种情况感到非常痛心,所以不自量力,要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闻风而起的。”文天祥生性喜欢豪华,平常自己享用很丰厚,到这时,自己痛加裁减,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担任临安府知府。不多久,宋朝投降。便任命文天祥为枢密使。十月,派遣参谋赵时赏、谘议官赵盂溁率领一路军队攻取宁都,参赞吴浚率一路军队攻取雩都。至元十四年正月,大元军队攻入汀州,天祥转移到漳州,请求保卫皇帝。赵时赏、赵盂溁也率兵归来,唯独吴浚的军队没有到。不久,吴浚降元,来游说文天祥。文天祥绑起吴浚,勒死了他。文天祥召集残兵奔赴循州,驻扎于南岭。十二月,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来到,众士兵来不及抵抗,都埋头趴在荒草中。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文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命他行跪拜,他不拜,张弘范于是以宾客的礼节接见他,要他写信招张世杰前来。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至元十九年,朝廷召见文天祥说:“你有什么请求?”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担任宰相,哪能侍奉第二国,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对狱卒说:“我的事结束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终年四十七岁。
1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化动为静”错误。“山随宴坐图画出”意思是山景随着宴坐如画图呈现,山景是静景,诗人用“出”字展开画卷,使得画面具有了动感,所以应是化静为动。故选C。
16.①诗书传家:诗书教化,育子成材,只留金钱财富,常招致灾祸。
②乐善好施:宅心仁厚,悲天悯人,为子孙后代树榜样,蓄福报。
③清廉自守:坚守本心,心灵澄澈,任何外物都不能够玷污灵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从“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一句体现胡逸老以诗书传家,且为人淡泊名利,影响子孙品性;“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说胡逸老愿意与贫穷的人家分享自家的粮食,后一句称赞他如此品德必然会有人才出众的子弟,体现出胡逸老仁爱之心,启示后代为人要乐善好施;后两联则写胡逸老在致虚庵中的生活,观看青山绿水,心境闲适,更没有凡尘俗事来污染清明的心境,体现出胡逸老人格高雅、胸襟广阔的特点,启示后人要坚守本心,清廉自守。
17.(1)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3)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1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此处指绘画创作,应选“一气呵成”。意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此处结合“富有……意味”,应选“意境优美”。撷取:摘下,取下。汲取:吸取。此处与“营养”搭配,应选“汲取”。回顾:回过头去看;回想,反思。回眸:指回转眼睛,回过头看(多指女子)。 此处搭配“何香凝的一生”,应选“回顾”。故选C。
1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米点皴”双引号作用是特定称谓。A.是特殊含义;B.是直接引用;C.是强调;D.是特定称谓。故选D。
20.示例:①“她其中”改为“其中她” ②“余韵悠长,构图简洁”改为“构图简洁,余韵悠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她其中”语序不当,应改为“其中她”;二是“余韵悠长,构图简洁”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说“构图简洁”再说“余韵悠长”。
21.①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②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③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面说接种新冠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其结果就是阻断疫情传播,因此可以写“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第二空,前面说接种疫苗后,有的还会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后面说“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说明是有病毒入侵时会有这样的作用,因此可以写“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第三空,“从而”是由上述原因得到的结果,上面说接种疫苗后人体就能通过各种机制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繁殖,得到的结果当然是“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22. ①新冠疫苗有必要接种吗?②新冠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③我国现批准投入使用的新冠疫苗有几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小标题是对各段内容的概括,最好格式一致。先看第一段,先说新冠病毒对我国人民的危害,再说接种疫苗的好处,可见这是在针对人们的疑问说接种疫苗的作用,小标题可以写“新冠疫苗有必要接种吗?”第二段,是介绍接种疫苗后人体如何达到免疫的效果,是介绍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原理,小标题可以写“新冠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第三段,是介绍我国生产疫苗的企业以及批准上市的疫苗有哪些,小标题可以写“我国现批准投入使用的新冠疫苗有几种?”注意字数限制,不能超20个字。
23.【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1.审材料。
材料共分两段。第一段是写中国青年在一百年前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建立中国共产党,这是回顾过去;一百年后青年党员为了国家仍在挥洒青春,奋力护航,这是着眼当下;第二段通过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畅想,展望当今的青年们为2049年祖国第二个百年的实现贡献力量,这是展望未来。从中可以看出,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建设祖国的重要力量。
2.审任务。
任务一:
① 回顾党的发展历程,抒发对党的敬仰和忠诚之情,歌颂党的丰功伟绩(个人或集体),弘扬党的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改革精神、探月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民本精神、 四个自信……);
② 联系自身,传承党的精神,担当青年责任;
任务二:
① 立足当下,做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时代青年,抒写家国情怀。展望未来,更要有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意识和勇气;
② 结合自身实际,假想自己未来的身份、地位、职业、业绩或成败得失,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③在爱党爱国的前提下,对未来的自己进行告诫、劝慰、鼓励等。
【立意】
1.红船精神,引航百年
2.延续千秋伟业,再展百年风华
3.不忘初心,担起时代使命
4.国之强健路,吾辈当自“负”
【素材】
1.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应该已经到了2049年了吧,我无法怀揣你此时的心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希望这封信能带给你小小的喜悦。我是28年前的你,现在是一名高中的学子,怀揣着抱负与伟大的志向,为了心中的梦,渴望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在这片沃土上努力奋斗。亲爱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你当初的梦想都实现了吗?你有没有成为世界顶级的医学家?你有没有像你的偶像钟南山那样为了守护祖国和人民而勇敢逆行?
2.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回首往昔,历史不会忘记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实现民族独立的筚路蓝缕;还看今朝,时代不会忘记党带领人民建设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丰功伟绩。翻开这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100年来,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尝尽了艰难困苦,但仍初心不改、奋勇向前。
3.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梁启超
4.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西塞罗
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6.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余光中
【范文】
肩起明天的使命
各位党员代表、老师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作为一名青年团员参加这次学校党支部组织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座谈会,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肩起明天的使命”。
一百年前,一艘嘉兴市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航向……昨天,我们的党开天辟地;昨天,我们的国家翻天覆地;昨天,我们的改革改天换地。今天的我们更自信,更充满活力。灿烂的明天,需要我们奋斗与担当,需要我们肩起未来的使命。
百年艰苦奋斗,共筑幸福之桥。
一百年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一百年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伟业辉煌!在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翻卷着的是推翻旧社会、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流淌着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一百年,是党带领我们斩关夺隘,历尽风险夺取胜利;一百年,是党带领我们艰苦奋斗,建设家园,奔向小康。党始终带着不忘初心、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挑战,锐意创新,建筑人民通往幸福的桥梁。
坚守革命初心,共建强国之路。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忆往昔峥嵘岁月,百年史浸满了多少屈辱的泪水,数十年抗争又流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的满腔热血。党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重重历练中开辟了一条通往繁盛的强国之路。英雄壮志弥坚,领时代潮流涌向前。诚然,上有九天揽月之嫦娥,下有五洋捉鳖之蛟龙;“看破宇宙”之天眼,“量子特工”之墨子;“中华有为”之华为,“计算天王”之神威……国之发展,如猎豹奔跑般飞速前进,建设强盛中华指日可待。
肩负时代使命,共创复兴之路。
梁任公先生曾有言:“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诚然,先辈寄吾辈以厚望,吾辈定不负于此,持青春之爱,书报国人生。君可见,耄耋老人孙家栋,仍肩负着满天繁星的愿望;君可见,探索深海极限的叶聪,在漆黑的魅影里寻找着大海的奥秘。中国的前进离不开“前浪”的冲锋陷阵,更需要“后浪”的持续助力。广大青年要秉承为国奉献的坚定信念,做一只船桨,让中国在时代发展的巨浪中稳中有进。“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吾辈肩负民族复兴之重任,愿为展翅之鲲鹏,与时代使命同行,与时代重任齐飞。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我们牢记路遥的话:昨天、今天与明天,需要一代一代中国人的接力。回首昨天,我们心潮澎湃;把握今天,我们自信满满;展望明天,我们更需使命与担当。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
2025年高三八省联考T8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2025届九师联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1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湖北省荆州沙市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阶段性调研监测考试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上月考试卷(一)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湛江市2024-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
高三2025届高三·十一月·广深珠联考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