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范围:统编语文必修上第1-2单元。
第Ⅰ卷 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
材料一:
梦想是心中努力想要实现的理想,意味着更美好的可能性。“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对功利现实的突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弥补。伟大的诗人总有浪漫的理想,优秀的作品也多寄寓着美好希望。
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者而言,要想创作出优秀作品,既要有古人先贤的那种浪漫想象力,又要让梦想照进现实,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既做“理想家”,又做“写实家”。
王国维说:“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这段话可以当作诗词创作的方法论。
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在“地球村”里,古今中外的诗学思想交流碰撞空前密切,这为当代诗人博采众长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具体创作中,诗人不仅要关怀现实,还要写出立足有限性,同时又具有理想性、创造性的作品。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诗所要揭示的是内在必然性、规律性、普遍性。这与咱们中国人所说的“道”的思想有点类似。形上得“道”,形下才有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是“路”的终极追问。“道可道,非常道。”“道”瞬息万变,而“诗”是诗人创作瞬间的悟“道”得“意”,意之所向,随物赋形。所有这些其实是说,诗歌创作要追求“意境”。
意境通过意象呈现,意象又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物”。问题是,古今时空环境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中的意象早已改变,即便是相同的意象,所承载的意境也可能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诗词创作不能“太拟古”,而要扎根当代生活,深入生活现场,触摸时代痛点、泪点、兴奋点。唯有如此,诗歌创作才能摆脱旧语境,创造出新的意象和意境。
(摘自宋湘绮《诗歌须从“小我书写”走向“大我书写”》)
材料二:
意象是外界的客观物象经过作家主体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传统的婉约派词流连于青楼楚阁、红粉佳人;到了苏轼开始,词更多反映文人士大夫的个人生活和思想情感;而南渡以后的民族苦难,则使词人们更能直面人生、关心国事,词中的意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辛弃疾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他词中的意象龙腾虎跃、雄奇刚劲,充满了男汉气概。后代词人们在袭用辛词语汇的同时也大量摘取辛弃疾词中的这些意象,于其间出了一批接受度极高的经典意象。
一是“金戈铁马”的意象。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此词是辛弃疾晚年的代表之作,其时他已六十六岁,但他依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其抗金杀敌的决心和意志。这一“金戈铁马”的意象在后人中也反复出现,如杨慎《西江月》中有“妙算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吴伟业《水吟·送孙浣心之真定》中有“金戈铁马,神州沈陆,幅巾归里”。历代词人多出于表达国仇家恨、故国愁思以及历史沧桑之情的需要而借用稼轩词中的“金戈铁马”意象,全然与辛词遥相呼应,不断增长着词体之沉郁悲壮之气。曹贞吉的《风流子·京口怀古》还沿用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其他句意“祇今凭吊处,佛狸祠下路,烟树冥濛。为念寻常巷陌,社鼓连空”,进一步扩大着这阕名篇的流传度,也可视作“金戈铁马”意象的一种接受延伸。
二是“烟柳斜阳”的意象。辛弃疾在《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中云:“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此句虽是以景语作结,但却耐人寻味,表现着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后人延用辛词的这一意象,往往如辛词这般将斜阳之景与愁苦之情紧密联结在一起。如明代叶小鸾《踏莎行·秋景》中云“断云飞尽碧天长,数枝烟柳斜阳瘦”等即是如此,使得始于稼轩词的“烟柳斜阳”意象逐渐固化成词体写作的一种常规表达手段,最终形成清代文学的重要小传统。
这些后世接受度极高的稼轩词意象比较集中地出现在辛弃疾的登高词中,大概每当稼轩登高望远时,家国愁情总是纷至沓来,使他难以为怀,故而总能写出悲壮苍凉的词篇,于婉艳柔媚的词体传统外新翻出这些个性化意象。尽管词体写作在南宋之后发展出许多新貌,但登高临远始终是词体最为常见的写作场合,也是词体较为普遍的文本空间,故而欣赏稼轩人格的历代词人在面对同样的登高临远之时,也就势所难免地与辛弃疾产生强烈共鸣,撷取稼轩词中的这些经典意象,带来了稼轩词接受史上的这番美妙图景。
(摘自钱锡生《后世词人笔下的常用稼轩词意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寓着美好的希望,是因为其突破了现实功利。
B.若诗词的材料和构造不是出于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就无法真正达成虚构之境。
C.南渡以后的民族苦难让词人们开始关心国事,词中的意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D.曹贞吉的《风流子·京口怀古》接受延伸“金戈铁马”意象,比辛词更优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要拥有想象,让梦想照进现实,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者就一定能创作出优秀作品。
B.“道”的思想能揭示内在必然性、规律性、普遍性,诗中蕴“道”,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诗歌创作应追求意境。
C.意象的创造需要作家主体的情感活动,因此,了解作家的身世背景,知人论世,是重要的诗词鉴赏方法。
D.从辛词意象的接受过程可看出,诗词写作表达手段固化过程可能是文学史上重要小传统的形成过程之一。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茹志鹃《百合花》中的“百合花”,继承爱和祝福这一传统含义,观照当时社会表现出对纯洁与感情的呼唤。
B.郭沫若《立在地球上放号》中的“白云”,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和壮丽,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
C.闻一多《红烛》中的“红烛”,从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化出,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对祖国的赤诚表现得淋漓尽致。
D.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引出的是一种黯然神伤的共同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伤感。
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辛弃疾诗词意象接受度极高的原因。(4分)
5.诗词创作中应如何运用传统意象创造出新意境?请以毛泽东《菩萨蛮》中的“斜阳”意象为例,结合材料内容,谈一下你的看法。(6分)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本词作于1933年。毛泽东因从事调研工作,重返大柏地,面对曾经大胜的战场,抚今追昔,写下此词。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恰同学少年(节选) 黄辉
“城南旧院,果然是千年文华凝聚之地,气度不凡啊。”站在一师大门口,一身日本式的文官装束的纪墨鸿,打量着一师院内的参天大树、翠绿草坪,感慨颇多。
孔昭绶和方维夏、黎锦熙等人陪在他的身边,听到这番感慨,礼貌地说:“纪督学客气了。督学大人莅临视察,我一师蓬荜生辉。”三人一路寒暄,向校内走来。
综合大教室里,人声鼎沸,一片热闹,学生们各自扎成一堆,热烈地讨论着,连徐特立也挤在其中和学生争辩着。纪墨鸿望着眼前乱糟糟的样子,眉头拧得紧紧的。孔昭绶感觉到了他的不满,走上讲台,提高了嗓子大声说:“各位同学,请安静。特立先生,介绍一下,这位是省教育司派来的督学纪墨鸿先生,今天前来视察一师。”
不等徐特立开口,纪墨鸿抢先拱手:“哎哟,是徐议长啊,久仰久仰。”
徐特立淡淡地说:“纪督学客气了,这里没有什么议长,只有教书匠老徐。”
孔昭绶问:“纪督学是不是给学生们训个话?”
纪墨鸿赶紧摇手:“有徐议长在,哪容得卑职开口?”
徐特立说:“在这里,我是老师,你是督学,督学训话,职责所在嘛!”
“纪督学,您就不用客气了。”孔校长宣布,“各位同学,今天,省教育司督学纪墨鸿先生光临本校视察,下面,我们欢迎纪督学为大家训话。”
他带头鼓起掌,掌声中,纪墨鸿一脸迫不得已地整了整衣冠,上了讲台。
“各位青年才俊,在下纪墨鸿。墨鸿今日能与诸位才俊共聚一堂,深感荣幸。所谓训话二字,愧不敢当,不过借此机会,与诸位做个读书人之间的交流而已。这个读书二字,是世间最最可贵的了,何以这么说啊?书,它不是人人读得的,蠢人就读不得,只有聪明人才读得书。所以列位读书人,都是聪明人嘛……”
台下,萧三忍不住跟毛泽东嘀咕了一句:“他不如照直讲,他这个人最聪明。”毛泽东一笑,他显然对这训话也极不以为然。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了书,人自然就有大好前程,不然还读什么书呢?”纪墨鸿说得兴致勃勃,“所以,孔子曰:学而优则仕。就是说书读好了,政府才会请你去做官,你也才能出人头地,做个人上人啊!”
一下午无精打采的刘俊卿这时听得聚精会神,眼睛都望直了。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却都露出了听不下去的神情,毛泽东则索性抽出一本书,翻了起来。
“……总之一句话,学生就要以学为本,好好读书,认真读书。以后,你就会晓得,那才是你的前途,那才是你的饭碗。纪某是过来人,这番话,句句是肺腑之言,不知各位听到心里去没有?”
鸦雀无声中,突然传来了一声很清晰的翻书声——毛泽东哗啦翻过一页书,看得旁若无人。纪墨鸿不禁一阵尴尬,面露愠色。孔昭绶也愣了一下,不知如何是好,场面一时尴尬起来。安静中,刘俊卿突然带头鼓起掌来,这一下总算带起了一些掌声。纪墨鸿僵住的笑容渐渐绽开。“嘿嘿,多谢,多谢多谢。”
送走纪墨鸿,黎锦熙来到校长室,长吐了一口气:“唉呀,总算是走了。”
“总算?”方维夏苦笑了一下,“人家可没说以后不来了。”
办公桌后,孔昭绶神情疲惫,他揉着自己的眉心,强打精神说:“维夏、锦熙,你们两个安排一下,尽快把这间校长室腾出来,再买几件像样的家具。”
黎锦熙惕住了:“校长,您还真给他腾办公室?”
“全校就我这间大一点嘛。我无所谓,随便换间就是。”
方维夏问:“校长,他纪墨鸿不过是个督学,不至于吧?”
“这不是官大官小的问题,有的人哪,只要还能管到你一点……”孔昭绶没有继续往下说,只摆了摆手,“就这么办吧。”
吃过了饭,杨昌济正准备教案,毛泽东突然捧着他的书稿,送到了他面前。杨昌济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沉吟了一下,说道:“润之,有句话,看来我得提醒你才行,读书切忌粗枝大叶,囫囵吞枣,这么厚的书,几天你就看完了?”
“老师,您误会了,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看呢。”
杨昌济失望地说:“还没看?那你就还给我?这本书不值得你看吗?”
“不是,书太好了,我才看了几页,就觉得太短的时间根本读不透书里面的内容,老师这部手稿又等着出书要用,所以……所以我抄了一份,打算留着慢慢消化。”
“你抄了一份?”杨昌济眼都直了,“十几万字,一个礼拜,你抄了一份?”
毛泽东点了点头。原来,就在杨昌济借书给毛泽东的那天下午放学后,毛泽东便跑去文具店买回一大堆白纸和一块没有包装的低档墨,晚上寝室熄灯后,他便借着烛光往白纸订成的本子上抄录杨昌济的手稿。
杨昌济有些难以相信:“把你抄的给我看看。”
整整七本用白纸简单装订的手抄本摆上了课桌,杨昌济翻阅起来,抄本的字迹虽有些潦草,却是密密麻麻,一字不漏。他看看毛泽东,眼前的学生带着黑眼圈,精神却看不出一点疲倦。杨昌济又翻开了摆在旁边的“讲堂录”,本子上同样是密密麻麻的潦草字迹,还加着各种不同的符号,旁边批满了蝇头小楷的批语。他惊讶地问:“你的课堂笔记,所有的课都记得这么详细?”
毛泽东回答说:“一般社会学科的课我都记。”
“怎么还分大字小字,还有那么多符号?”
“大字是上课记的,小字是下课以后重新读笔记的心得,那些符号有的是重点,有的是疑义……反正各有各的意思。”
杨昌济点了点头:“你很舍得动笔啊。”
“徐老师说过,不动笔墨不看书嘛,我习惯了,看书不记笔记,我总觉得好像没看一样。”
杨昌济看着毛泽东,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没说出来。他抱起手稿和备课资料,走出一步,又回头:“对了,礼拜六下午你只有一节课吧?如果你愿意,以后下了课,你可以到我这儿来,只要是你感兴趣的内容,我给你做课外辅导。”
毛泽东问:“礼拜六您不是没有课吗?”
杨昌济笑着说:“以后有了,你的课。”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纪墨鸿初到“一师”时发出此地是“千年文华凝聚之地”的慨叹,侧面反映出这所学府气度不凡,文化底蕴深厚。
B.徐特立挤在学生中争辩和他对纪墨鸿不卑不亢的平淡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作为“议长”的徐特立是个有教育情怀的人。
C.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写出黎锦熙和方维夏两位老师在纪墨鸿走后对其态度的迥异,表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D.杨昌济在毛泽东来还书稿时对毛泽东进行委婉的告诫,说道“读书切忌粗枝大叶”,说明他关心学生的读书态度。
7.关于文中人们对纪墨鸿来学校后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特立对纪墨鸿自称“教书匠”并顺着校长的话请他训话,是在以教师身份表达例行公事的欢迎。
B.萧三对纪墨鸿的训话内容开玩笑,表现出他对训话者观点的难以认同和反感、不屑。
C.刘俊卿听完训话后,顾全大局地带头鼓掌,带起掌声缓解尴尬,这侧面说明了学校教育有方。
D.方维夏和黎锦熙对纪墨鸿获关照感到不解,侧面反映出一些教师对督学的评价不高。
8.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请解读一下话语背后的情感态度。(4分)
9.文本前后两部分都提到毛泽东读书的相关内容,分别表现了毛泽东怎样的形象特点?如果班级举行“读书会”,请你分享一下毛泽东的读书方法,你会怎样介绍?请简要概括。(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①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②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美髯公。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威震华夏。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选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有删改)
材料二:初,车骑将军张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礼君子而不恤军人。汉主常戒飞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挞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汉主将伐孙权,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彊杀飞,以其首顺流奔孙权。汉主闻飞营都督有表,曰:“噫,飞死矣!”
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一》,有删改)
[注]①孟起:马超,字孟起。②黥、彭:汉初名将英布、彭越。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B.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C.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D.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禽,同“擒”,捉住,与“不亦说乎”(《论语》)中的“说”都是通假字。
B.义,认为……义气,意动用法,与《芣苢》“薄言掇之”的“掇”用法相同。
C.“雄烈过人”与“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中的“过”字意思不同。
D.戒,告诫,成语有“引以为戒”,其中的“戒”字意思与此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备在家乡招集兵马,关羽和张飞担任他的护卫,三人情如兄弟,关羽和张飞跟随刘备,对敌作战时从不惧避艰险。
B.曹操擒获关羽后,对他非常礼重。在白马之战中,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进击颜良,关羽于万马军中斩杀了颜良。
C.曹操知道关羽一定会离开自己,对其赏赐更为厚重,但关羽去意已决,不辞而别,曹操深感惋惜,并阻止部下追击关羽。
D.张飞刑杀过多,还将鞭打过的士兵留在身边,刘备为此劝说张飞,但张飞不知悔改,最后被部将张达、范彊杀死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4分)
(2)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4分)
14.材料二评价关羽“刚而自矜”,其中“自矜”意为自负、自夸,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印证关羽的“自矜”?(3分)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诗歌,完成15~16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①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的娄山上,位于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长征中占领遵义,并举行了遵义会议。2月,经过激战,夺取娄山关,这首词作于此时。②漫道,不要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上片写拂晓时分红军急行军前往娄山关,下片写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全篇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碎”字表明了马蹄声急而低,“咽”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用字十分精妙。
C.整首词以写景作结,描写娄山壮阔的夕照景象,含有不尽之意,引人浮想联翩。
D.这是一首悲壮的革命战争的赞歌,凝重与雄劲豪放相统一,气氛悲壮,但又蕴含着勃勃生机,赞颂了红军的豪迈气概和英勇精神。
16.词的上阕“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中有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华创作了一幅画,所画内容为夏天的荷。他想用两句诗来题画,却一直没想好。有同学认为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类的诗句。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描写碧绿无尘的江面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以看作是对《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问的回答。
第II卷 表达题 (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题。
吃喝当然是人生一大乐事,如果生活在太空,我们还能愉快地享用大餐吗?
最早的太空餐是让人 的“牙膏”:宇航员从管子里面挤出半流体的食物,不需要咀嚼便直接咽下去,没有咀嚼的快感,没有多样的选择,首代宇航员的饮食条件相当艰苦。然而,吃货的生产力 ,很快,( )。如今,宇航员们已能在太空中自如地使用各种餐具,与地面用餐相当接近。与此同时,太空食品的种类也丰富起来。 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然而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而且宇航员们还在不停地开发新的太空料理:小饼干、寿司、花生酱冰棍,甚至是“昨天的咖啡”——采访中一位航天飞机的指挥官曾自豪地展示过一批再生水,而原料是什么,自然 。
然而,制订太空菜谱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部分蔬果在宇宙中最多只能保持两天鲜度,空间站中新鲜食品 ,绝大多数食品只能脱水或加工成罐头运上太空。目前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望而却步 不胜枚举 不言而喻 寥寥无几 B.踌躇不前 不可低估 心照不宣 寥寥无几
C.望而却步 不可低估 不言而喻 极其稀缺 D.踌躇不前 不胜枚举 心照不宣 极其稀缺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并且还有咖啡杯和煎锅
B. 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甚至还有咖啡杯和煎锅
C. 人们就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发明出来,而且包括咖啡杯和煎锅
D. 人们就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发明出来,还包括咖啡杯和煎锅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虽然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B. 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虽然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C. 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所以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然而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D. 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这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然而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题。
于谦的《石灰吟》托物言志,取的是“物象”;马致远《天净沙》借景抒情,取的是“景象”:北岛的《无题》借事明理,取的是“事象”。这些单纯的事、物、景承担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就成了意象。有的诗歌只取一个意象,有的取的是一组意象。
有些意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经古代诗人反复运用,逐渐约定俗成,其内涵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称为传统意象,如“杨柳”的离别,“菊花”的隐逸,“杜鹃”的思归,“酒”的愁苦,“大雁”的思乡思人;然而,新文化运动以来,在白话诗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意象的内涵被推陈出新,在“现代语境”中有了新的意义,加之格律的解放,拓展了诗歌发展的新空间。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述上有些问题,请修改。(4分)
22.下面一节新诗以“酒”作为意象揭示事理。请结合上文对意象的解说,重新选择个“物象”,仿照其大体格式续写一节现代诗。(7分)
承受
我们要学着承受误解
学着把苦酒当成饮料一样品尝
把它慰藉在我炽热的胸膛
微笑而饮
哪怕它灼热我友爱的脸庞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的姿态,可以是橘子洲头“独立”的豪迈,可以是峨日朵雪峰之侧的顽强坚韧,也可以是红烛般向下扎根、默默耕耘。
请以“青春的姿态”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青春的理解。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洋县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月考试题2024-2025学年高一国庆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月考试题2024-2025学年高二选择性必修上9月月考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月考试题洋县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月考试题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月考试题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语文(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月考试题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一语文考试卷(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月考试题2022-2023学年度五一假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巩固卷(word试卷+参考答案)
所属栏目:月考试题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下学期第一次语文月考(卷)
所属栏目:月考试题2021-202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次语文月考(卷)(附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月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