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导读导练(附试题+答案)
一、核心概念:
私 公 同心圆波纹 己 伦 团体格局 差序格局 自我主义 推
二、作者主要观点:
1. 中国社会普遍存在“ ”的现象。
2. 中国乡土社会是 格局。
3. 差序格局中有差等的次序、以 为核心、群己界限模糊等特点。
4. 传统社会中的社会道德只在 联系中发生意义。
答案:因私害公 差序 己 私人
三、段落大意:
1. 中国社会中“ ”的毛病普遍存在,因私害公的现象也很普遍。
2. 因为有权利而无义务,公德心被 驱走。
3. 私的问题是 (群己、人我的界限怎样划分)的问题。
4. 西洋社会是 格局。
5. 西洋家庭是界限 的团体,而中国则模糊。
6. 在中国,“家”的范围具有 性。
7. 我们的社会格局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退出去的波纹,和西方的
。
8. 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是“同心圆波纹”,各圆以“ ”为中心结成网,每个网都不同。
9. 乡土社会中地缘关系也是“ ”,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
10. 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中讲 ,而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11. “伦”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人里形成的 。
12. “伦”重在 ,是有差等的次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人际网络中的纲纪。
13. 孔子主张 后的外“推”。
14. 中国传统思想里有的是“ ”,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15. 孔子的自我主义和杨朱的自我主义 。
16. 孔子的 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
17. 孔子决不放松差序层次,他把这道德范围依着 而推广或缩小。
18. 明白收放、伸缩自如的社会范围,就可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私的问题了。差序形式将群己的界限有了 性。
19. 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 而言的。
20.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使人们注重“克己”,不会“ ”。
21. 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 联系的增加,故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答案:1-3:私 自私心 社会结构;4-6: 团体 分明 伸缩;7-9:不同 己 同心圆波纹;10-12:权利 差序 分别;13-15:克己修身 自我主义 不同;16-18:道德 需要 相对;19-21:相对 克群 私人
四、整体感知
本篇借助与西洋社会格局的比较,以 的方法阐释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 ”这一概念,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深入分析造成乡土社会群己界限模糊的根本原因,并得出在乡土社会处理群己关系重在“克己”。
答案:譬喻 差序格局
五、结构思路
答案: a.团体 b.差序
六、文本探究
1.结合《乡土中国》,就“差序格局”作简要解释。
参考答案:每个人以自己为中心,由亲而疏,或由近而远,向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人群发生影响,越往外影响越小。
2.西洋社会团体格局与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西洋社会是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中国传统社会是由自己为中心形成一个个的群体(圈子)。
②西洋社会中团体的界限分明;中国传统社会中群体界限模糊不清。
③西洋社会团体成员地位较为平等;中国传统社会群体成员是有等差次序的。
3.结合本章《差序格局》的内容,用书中知识分析下面的现象。
学习过英语,你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中国人对亲戚的称谓要远比西方复杂,我们称呼父亲的姐妹为姑姑,称呼母亲的姐妹为姨妈,而在英语中这两者统称为aunt。划分更细致的是父亲的兄弟辈,一般来说我们称呼父亲的哥哥为伯父,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为伯母,称呼父亲的弟弟为叔叔,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呼为婶娘,而在英语中父亲的兄弟则统一称作uncle。为什么中西方对亲戚的称呼方式会如此不同?
参考答案: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事先规定的。故西方对于亲戚的称呼也相对简单。
我们的传统社会是乡土社会,它的结构是差序格局。亲属关系就是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
4.试用“差序格局”的原理来解释“世态炎凉”这一世俗人情。
参考答案:这是从地缘关系上反映出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每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划出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可是势力一旦发生变化,尤其是由大变小,树倒猢狲散,范围也随之变化,缩成一小团,人情也因之而改变,变薄变冷。由此,便有了“世态炎凉”的感触。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