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导读导练(附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4-03-02 整本书阅读 问答

一、核心概念:

时间上阻隔  词   记  忆  庙堂性                                                                                                         

二、作者主要观点:

1.   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     ”可以让个人跨越          ,让社会跨越          。 

2.   若要文字下乡,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就得发生          。                                                                 

答案:词   今昔之隔  世代之隔   变化

三、段落大意:

1.   承接上一篇,阐明本章将从          的角度谈论文字在乡土社会中是非必需的。

2.   时间阻隔的两个方面:个人的          、社会的         

3.   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     ”可以让                   

4.   人靠       打破时间上的阻隔。 

5.   人靠       传承文化,跨越社会的世代之隔。

6.        是人的生活和时间关联的最主要桥梁。

7.   词可以是             ,从时间格局上看,乡土社会是没有       的社会。

8.   人在记忆上发展的程度是依            而决定的。

9.         社会是一个生活安定的、“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10.       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

11. 写日记的事,印证乡土生活的“同一方式的          ”。

12. 乡土社会不怕忘,乡土社会       的生活让记忆多余。

13. 乡土社会中无需       这样外在的象征来帮助记忆。

14. 乡土社会中的生活如同             ,循规蹈矩。

15. 在乡土社会中       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

16.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的,若要文字下乡,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就得发生变化。

答案:1-3:时间阻隔   今昔之隔   世代之隔  词  个人跨越今昔之隔;4-6:记忆  记忆   词 ;7-9:语言  文字  文字  他们的生活需要  乡土 ;10-12:世代  反复重演  定型;13-16:文字  开映同一影片   语言   庙堂性

四、整体感知

本篇着眼于           的角度阐述乡土社会对文字并非是必需的。从时间阻隔的两个方面——个人的今昔之隔与社会的世代之隔,分析跨越时间阻隔的方式方法,引出跨越时间之隔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词”。而词既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文字的,乡土社会跨越时间阻隔依靠的是        。因此,中国乡土性的基层发生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

答案:时间的阻隔   语言

五、结构思路

3.png

答案: a.庙堂

六、文本探究

1.结合本文内容,给“学习”“记忆”“文化”等词语分别下一个定义。

参考答案:学习: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所谓“习”就是学的方法,“习”即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

记忆:人类所有的能够改变时间阻隔、在时间之间架设桥梁的一种特别发达的心理能力。“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回想到过去经验。

文化: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2.作者在文中说,人在记忆上发展的程度是依他们生活需要而决定的,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示例1:同意。生活世界纷繁复杂,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或者现象都能进入人类的视野,而我们是否能够注意到某一对象,能否基于此发展我们的记忆,往往取决于它是否符合我们的需要,这是一种心理和认知的规律。

示例2:不同意。人群中可能有一些特殊的个体,可以超越自己的需要去发展记忆。

3.前三章之间有何逻辑关系?

参考答案:第一章是二三两章的基石,第一章讨论了乡土社会的性质特点,是二三章的理论基础;二三两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二三两章分别从空间角度和时间角度论证了“没有用文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结论;三个章节的内容整体构成总分关系。


阅读全文
《乡土中国》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导读导练(附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